一种led气压主动式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73672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led气压主动式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ED气压主动式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LED散热装置,较为普遍的采用铝材或铜材制成的齿形、叉齿型、花瓣型等,产品往往将散热器的用材尽量的多,他们的散热主要是依靠散热器的热容量、辐射和微弱对流,难以达到大功率LED的散热要求,所以现在急需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LED气压主动式散热装置,其能有效的使LED燃点产生的热量快速的于空气产生交换,在同造型或同体积下,LED功率更大。一种LED气压主动式散热装置,其包含散热器外壳、一次加热腔、热源加热腔和多个导热鳍片;所述一次加热腔和热源加热腔通过一热源部件隔开分别设于散热器外壳内的上部和下部,所述一次加热腔和热源加热腔通过一一次加热腔排气口连通;所述多个导热鳍片设于一次加热腔内,并与热源部件连接。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一种LED气压主动式散热装置能够有效的加速LED散热器的散热效果,在有限的体积上能够安装更加大功率的LED热源,并且把空气对流由以前的被动式转为现在的主动式,并能够有效的控制空气的流动速度和方向。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各个部件的温度差异,能够有效的控制热的流动方向。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LED气压主动式散热装置的截面空气流动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LED气压主动式散热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LED气压主动式散热装置其包含散热器外壳1、一次加热腔2、热源加热腔3和多个导热鳍片4。所述一次加热腔2和热源加热腔3 通过一热源部件6隔开分别设于散热器外壳1内的上部和下部,通过一一次加热腔排气口 5连通;所述多个导热鳍片4设于一次加热腔2内,并与热源部件6连接导热。本实用新型一种LED气压主动式散热装置内部上下开有空气对流孔,以保证装置内部参与散热,比传统LED散热面积加大50% ;热源部件6与壳体间使用导热鳍片4连接, 保证热量由热源传导至散热器外壳1 ;本实用新型一种LED气压主动式散热装置表面与空气的换热面大于模块内部,保证热量传播的路径由内到外,有效控制热回流,以免热集中在热源附近以致热源过热而失效;本实用新型一种LED气压主动式散热装置内装有多个导热鳍片4,加大空气与装置热交换,控制一次加热后的热空气运行方向垂直向上;本实用新型一种LED气压主动式散热装置内部正上方开孔面积与模块内部正下方开孔面积形成比例。本实用新型一种LED气压主动式散热装置内部一次加热腔形成一定比例的气体压力差有效保证空气的流动性;热源加热腔3对一次加热后的热空气再进行加热,让加热后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剧,加速一次加热腔2内的空气排出,以形成个与外界空气更大压力差,外界空气压力大于一次加热腔2,外界冷空气迅速压入一次加热腔2,以此循环。本实用新型一种LED气压主动式散热装置气压主动式散热结构加热过程如下冷空气进入装置一次加热腔2的腔中,散热器内部及导热鳍片4对冷空气进行一次加热,令到冷空气膨胀,与外部空气形成一定的气压差,促使内部热空气排出至顶部的热源加热腔3 中;热源加热腔3由于LED燃点持续产生热量对膨胀的空气进行二次加热,以便二次加热后的空气再次膨胀并迅速向上攀升,与外部空气产生换热。同时,因上部空气排出后又形成下部空气对流进入腔体之中,以此循环形成气压主动对流效应,使整个散热模式从单纯热辐射交换模式变成强对流的散热模式,令参与散热的空气体积增加到原来的三倍以上。本实用新型仅以上述实施例进行示意说明,各部件的结构、设置位置、及其连接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凡根据本实用新型原理对个别部件进行的改进和等同变换,均不应排除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外。
权利要求1. 一种LED气压主动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散热器外壳、一次加热腔、热源加热腔和多个导热鳍片;所述一次加热腔和热源加热腔通过一热源部件隔开分别设于散热器外壳内的上部和下部,所述一次加热腔和热源加热腔通过一一次加热腔排气口连通;所述多个导热鳍片设于一次加热腔内,并与热源部件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一种LED气压主动式散热装置,其包含散热器外壳、一次加热腔、热源加热腔和多个导热鳍片;所述一次加热腔和热源加热腔通过一热源部件隔开分别设于散热器外壳内的上部和下部,所述一次加热腔和热源加热腔通过一一次加热腔排气口连通;所述多个导热鳍片设于一次加热腔内,并与热源部件连接。本实用新型一种LED气压主动式散热装置能够有效的加速LED散热器的散热效果,在有限的体积上能够安装更加大功率的LED热源,并且把空气对流由以前的被动式转为现在的主动式,并能够有效的控制空气的流动速度和方向。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各个部件的温度差异,能够有效的控制热的流动方向。
文档编号H01L33/64GK202025800SQ20112005039
公开日2011年11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1日
发明者揭勇 申请人:揭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