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60390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池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芯结构,特别涉及一种能防止电解质溶液泄漏,且可有效固定接线端子,以确保使用安全。
背景技术
目前锂电池的电池芯结构主要是包括一壳体,壳体内置放有电解质溶液及采用迭片或卷绕装配方式装配的正极片、隔离膜及负极片。其中,各正极片分别以正极极耳焊接后,再同时焊接在壳体的正极接线柱的底部,各负极片分别以负极极耳焊接,再同时焊接在壳体的负极接线柱的底部。而正极接线柱及负极接线柱的顶部则是分别设有外螺纹,藉以在分别螺纹连接一螺母后,分别固定不同的接线端子。然而,当上述电池芯结构安装在电动车的类的动力机具上时,由于行进所产生的不断震动,容易会有电解质溶液泄漏或接线端子松脱的问题。有鉴于此,为了改善上述的缺点,使电池芯结构不仅能有效防止电解质溶液泄漏, 且可有效固定接线端子,防止松脱以确保使用安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人积多年的经验及不断的研发改进,遂有本实用新型的产生。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在固定住接线端子后,可有效防止接线端子因震动而松脱,以确保使用安全的电池芯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而可有效防止电解质溶液泄漏的电池芯结构。为达上述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的一种电池芯结构,其包括一壳体,其顶板下方设有两个接线板;两个接线组件,定位于顶板上,任一接线组件包括一固定件,包括一底部及由底部向上延伸的一直立部,该底部以至少一穿过顶板的定位件与一接线板连结;一定位片,套接于直立部上,该定位片的底部设有一止滑面;以及一止滑件,与直立部连结,该止滑件位于定位片的上方,且该止滑件的底面与该定位片的顶部其中至少一面形成粗糙面。实施时,该固定件呈倒T字形。实施时,该定位件为固定件底部向下凸出的铆钉。实施时,该定位片底部的止滑面包括多个位于同一平面上的下斜齿。实施时,该定位片的顶部形成粗糙面,该粗糙面包括多个位于同一平面的上斜齿。实施时,且该多个上斜齿的齿间距系大于该多个下斜齿的齿间距。实施时,该止滑件的底面形成粗糙面,该粗糙面包括多个位于同一平面的斜齿,且该多个斜齿的齿间距等于该多个上斜齿的齿间距。
3[0019]实施时,该壳体的顶板上形成一贯穿壳体内外的穿孔,该穿孔以一防爆膜封住,且该防爆膜上盖合一具通孔的盖板。实施时,该壳体的顶板下方设有一绝缘胶板。实施时,该壳体的顶板上形成两个贯穿壳体内外的开槽,两个胶套分别定位在两个开槽内。为便于对本实用新型能有更深入的了解,兹详述于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元件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部份元件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止滑件的立体外观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件的立体外观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部份组合剖面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附图标记说明电池芯结构1 ;壳体2 ;开口 21 ;下壳体22 ;顶板23 ;穿孔231 ;防爆膜3 ;盖板4 ;通孔41 ;胶套5 ;孔道51 ;绝缘胶板6 ;长方形槽61 ;接线板7 ;固定板71 ;圆形孔711 ;翼片72 ;接线组件8 ;固定件81 ;底部811 ;定位件812 ;直立部813 ;定位片82 ; 止滑面821 ;粗糙面822 ;下斜齿823 ;上斜齿824 ;止滑件83 ;粗糙面831 ;斜齿832 ;正极极耳9;负极极耳91;接线端子92。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 图5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电池芯结构1的较佳实施例,包括一壳体 2、一防爆膜3、一盖板4、两个胶套5、一绝缘胶板6、两个接线板7以及两个接线组件8。该壳体2为中空的长方形体,包括一顶端具有开口 21的下壳体22及一盖合在下壳体22的顶端以封闭该开口 21的顶板23。该顶板23的中央部位形成一上、下贯穿顶板23 的圆形穿孔231,该圆形穿孔231以防爆膜3封住,且防爆膜3的上方盖合一盖板4,该盖板 4上具有多个通孔41。而位于圆形穿孔231两侧的顶板23上分别形成一个上、下贯穿顶板 23的长方形开槽,以经由直接注塑的方式,在任一开槽上成型一截面概略呈H形的胶套5, 任一胶套5上设有两个具有间隔的圆形孔道51。该绝缘胶板6为概略呈长方形的板体,其黏贴在壳体2的顶板23下方,且绝缘胶板6上形成两个长方形槽61 ;而任一个接线板7包括一位于接线板7顶端的固定板71及分别由固定板71两侧向下延伸的翼片72,此外,任一个固定板71上形成两个圆形孔711。该任一接线组件8包括一固定件81、一定位片82以及一止滑件83。在本实施例中,该固定件81呈倒T字形,包括一长方形底部811、两个由底部811向下凸出且具有间隔的铆钉及一由底部811的中央部位向上延伸的螺柱,其中,该铆钉作为定位件812,该螺柱作为直立部813。当两个铆钉由上而下穿过胶套5的两个圆形孔道51及接线板7顶端的两个圆形孔711后,通过铆钉机的压力作用,即可将固定件81、顶板23、胶套5及接线板7紧密结合在一起。实施时,该定位件81亦可为螺柱,并凭借相对应螺母的组合,将固定件81、 顶板23、胶套5及接线板7紧密连结。[0034]该定位片82为一环形垫片,其套接于直立部813上。且定位片82的底部设有一止滑面821,止滑面821包括多个位于同一平面上且呈阵列状排列的下斜齿823 ;此外,定位片82的顶部形成一粗糙面822,粗糙面822包括多个位于同一平面且呈阵列状排列的上斜齿824。该多个上斜齿824的齿间距大于该多个下斜齿823的齿间距。而该止滑件83为一螺母,供螺纹连接在固定件81的直立部813上。实施时,该止滑件83亦可为一带头的螺栓,而固定件81的直立部813则是为一螺母,同样可以让止滑件 83与固定件81螺纹连接在一起。而当止滑件83与固定件81的直立部813螺纹连接的后, 止滑件83位于定位片82的上方。该止滑件83的底面形成一粗糙面831,粗糙面831包括多个位于同一平面的斜齿832,该多个斜齿832的齿间距等于定位片82各上斜齿824的齿间距。由此,如图6所示,当正极极耳9焊接在一接线板7的翼片72上,负极极耳91焊接在另一接线板7的翼片72上时,即可输出电力至固定件81上;而当接线端子92套接在固定件81的直立部813上,并夹置在定位片82与固定件81的底部811之间时,定位片82 底部的止滑面821嵌入接线端子92的上表层,将接线端子92紧压住,以防止接线端子92 松脱;而由于止滑件83的底面与定位片82的顶部具有相对应齿间隙的斜齿832及上斜齿 824,因此,当止滑件83的底面与定位片82的顶部接触之后,即可防止止滑件83因震动而反转松脱。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优点1、本实用新型以齿状的止滑面嵌入接线端子的表层,并在止滑件的底面与定位片的顶部设有相对应的斜齿,因此,不但能有效定位住接线端子,且能在固定住接线端子后, 防止接线端子因震动而松脱,以确保使用安全。2、本实用新型的固定件、壳体的顶板、胶套及接线板以铆合的方式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在实际使用时,可有效防止电解质溶液向外泄漏。3、本实用新型的壳体顶板上设有防爆膜,且在防爆膜的上方设有具有通孔的盖板,因此,不但可以有效防止壳体因内部压力过高而爆炸,且可对防爆膜形成保护作用。综上所述,依上文所揭示的内容,本实用新型确可达到实用新型的预期目的,提供一种不仅能有效防止电解质溶液泄漏,防止壳体因内部压力过高而爆炸,且可有效固定接线端子,以确保使用安全的电池芯结构,极具实用的价值,爰依法提出新型专利申请。以上所述乃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手段,根据本文的揭露或教导可衍生推导出许多的变更与修正,若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等效改变,其所产生的作用仍未超出说明书及图式所涵盖的实质精神时,均应视为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之内,合先陈明。
权利要求1.一种电池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其顶板下方设有两个接线板;两个接线组件,定位于顶板上,任一接线组件包括一固定件,包括一底部及由底部向上延伸的一直立部,该底部以至少一穿过顶板的定位件与一接线板连结;一定位片,套接于直立部上,该定位片的底部设有一止滑面;以及一止滑件,与直立部连结,该止滑件位于定位片的上方,且该止滑件的底面与该定位片的顶部其中至少一面形成粗糙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件呈倒T字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定位件为固定件底部向下凸出的铆钉。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定位片底部的止滑面包括多个位于同一平面上的下斜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定位片的顶部形成粗糙面,该粗糙面包括多个位于同一平面的上斜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芯结构,其特征在于,且该多个上斜齿的齿间距系大于该多个下斜齿的齿间距。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止滑件的底面形成粗糙面,该粗糙面包括多个位于同一平面的斜齿,且该多个斜齿的齿间距等于该多个上斜齿的齿间距。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壳体的顶板上形成一贯穿壳体内外的穿孔,该穿孔以一防爆膜封住,且该防爆膜上盖合一具通孔的盖板。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壳体的顶板下方设有一绝缘胶板。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壳体的顶板上形成两个贯穿壳体内外的开槽,两个胶套分别定位在两个开槽内。
专利摘要一种电池芯结构,包括一壳体以及定位于壳体顶板上的两个接线组件。其中,任一接线组件包括一倒T字形固定件,固定件的底部以至少一穿过顶板的定位件与顶板下方的接线板连结,且固定件的上方设有定位片以及止滑件,定位片的底部设有止滑面,以将定位片定位在固定件上。此外,止滑件位于定位片的上方,止滑件的底面与定位片的顶部其中至少一面形成粗糙面,由此,当接线端子夹置在定位片与固定件之间时,即可以止滑面紧压住接线端子,以防止接线端子松脱。
文档编号H01M2/12GK202084586SQ201120188728
公开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7日
发明者黄文弘 申请人:迪吉亚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