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扁线的立体成型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40466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硬扁线的立体成型工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硬扁线的立体成型工装,属于导线成形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一些大型电机和变压器中,经常会使用截面较大的扁铜线作为绕组的导体。绕制时,经常需要将扁导线按需要弯曲成设定的形状(称为成型),由于扁导线不同于圆导线, 弯曲时对方向有一定的要求,增加了成形难度,另外由于大型电机和大型变压器中所用的扁铜线截面较大,硬度较高,弯曲起来较费力。目前基本都是采用手工操作,主要凭手感,采用手工整形,弯曲后角度不一致,下线后导致绕组端部一致性差,并且效率低下,不能满足批量生产的需求。另外手工操作很容易将导线外表面漆皮刮伤,影响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硬扁线的立体成型工装。取代现有的人工操作方式,保证绕组端部一致性,提高产品质量,并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硬扁线的立体成型工装,包括平面弯曲工装和立体扭曲工装两部分;平面弯曲工装包括下压板和上压板,下压板与上压板经销轴铰接;下压板和上压板均设有一组规格不同的矩形槽;立体扭曲工装包括下固定体和上旋转体,下固定体与上旋转体经转轴铰接;下固定体和上旋转体上分别设有下矩形缺口和上矩形缺口 ;下矩形缺口和上矩形缺口处分别设有下板和上板,下板和上板分别与下摇柄和上摇柄上的偏心轮铰接。前述硬扁线的立体成型工装中,所述上旋转体上设有支架,支架上设有扁线限位钉,扁线限位钉上设有调节螺母。前述硬扁线的立体成型工装中,所述下固定体底部与底座连接,底座上设有旋转限位钉。前述硬扁线的立体成型工装中,所述下板与下固定体之间设有下弹簧;上板与上旋转体之间设有上弹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平面弯曲和立体扭曲两套工装,解决了硬扁线的立体成型的技术问题,将既有平面弯曲,又有立体扭曲的形状较复杂的扁铜线成形过程分两步,先采用平面弯曲工装完成平面的“U”形弯曲,再通过立体扭曲工装完成立体的扭曲。通过调节两个限位钉的位置,精确控制形状的高度和宽度,大大降低了一次成形的难度。本实用新型的工装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安装,可以保证扁铜线成形的一致性,合格率大幅提高。相对于手工操作,也能大大提高生产率,满足批量生产的要求。保证了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另外也可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平面弯曲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立体扭曲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左视图;图4是图3中上旋转体6旋转后的示意图;图5是用本实用新型的工装完成后的扁铜线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下压板,2-上压板,3-销轴,4-矩形槽,5-下固定体,6_上旋转体,7-转轴,8-下矩形缺口,9-上矩形缺口,10-下板,11-上板,12-下摇柄,13-上摇柄, 14-偏心轮,15-支架,16-扁线限位钉,17-调节螺母,18-底座,19-旋转限位钉,20-下弹簧,21-上弹簧,22-硬扁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实施例。一种硬扁线的立体成型工装,包括如图1所示的平面弯曲工装和如图2 所示的立体扭曲工装两部分;平面弯曲工装包括下压板1和上压板2,下压板1与上压板2 经销轴3铰接;下压板1和上压板2均设有一组规格不同的矩形槽4 ;立体扭曲工装包括下固定体5和上旋转体6,下固定体5与上旋转体6经转轴7铰接;下固定体5和上旋转体6 上分别设有下矩形缺口 8和上矩形缺口 9 ;下矩形缺口 8和上矩形缺口 9处分别设有下板 10和上板11,下板10和上板11分别与下摇柄12和上摇柄13上的偏心轮14铰接。所述上旋转体6上设有支架15,支架15上设有扁线限位钉16,扁线限位钉16上设有调节螺母 17。所述下固定体5底部与底座18连接,底座18上设有旋转限位钉19。所述下板10与下固定体5之间设有下弹簧20 ;上板11与上旋转体6之间设有上弹簧21。本实用新型的成形过程首先将如图1所示的平面弯曲工装的下压板1和上压板 2摊平,将硬扁线从下压板1的矩形槽4穿入,绕过连接下压板1和上压板2的销轴3,从上压板2的矩形槽4穿出。然后旋转上压板2,使下压板1和上压板2贴合,硬扁线即可被弯曲成“U”形,然后从“U”形底部取出硬扁线。将已经弯曲成“U”形的硬扁线再通过如图2和图3所示的立体扭曲工装进行立体扭曲。首先调节扁线限位钉16和旋转限位钉19的位置。将“U”形硬扁线从图3所示的下矩形缺口 8和上矩形缺口 9处插入立体扭曲工装中,并使“U”形硬扁线底部与扁线限位钉16接触,锁紧调节螺母17,以保证“U”形硬扁线的高度。转动下摇柄12和上摇柄13,通过下摇柄12和上摇柄13上的偏心轮14和下板10与上板11将“U”形硬扁线压紧。然后将上旋转体6绕转轴7转动到旋转限位钉19的位置(见图4),即完成立体成形。最后松开上摇柄13和下摇柄12,上弹簧21和下弹簧20分别将上板11和下板10弹开,取出成形后的硬扁线22。
权利要求1.一种硬扁线的立体成型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平面弯曲工装和立体扭曲工装两部分;平面弯曲工装包括下压板(1)和上压板(2 ),下压板(1)与上压板(2 )经销轴(3 )铰接; 下压板(1)和上压板(2)均设有一组规格不同的矩形槽(4);立体扭曲工装包括下固定体 (5)和上旋转体(6),下固定体(5)与上旋转体(6)经转轴(7)铰接;下固定体(5)和上旋转体(6)上分别设有下矩形缺口(8)和上矩形缺口(9);下矩形缺口(8)和上矩形缺口(9)处分别设有下板(10)和上板(11),下板(10)和上板(11)分别与下摇柄(12)和上摇柄(13) 上的偏心轮(14)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硬扁线的立体成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旋转体(6)上设有支架(15),支架(15)上设有扁线限位钉(16),扁线限位钉(16)上设有调节螺母(1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硬扁线的立体成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固定体(5)底部与底座(18 )连接,底座(18 )上设有旋转限位钉(19 )。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硬扁线的立体成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板(10)与下固定体(5)之间设有下弹簧(20);上板(11)与上旋转体(6)之间设有上弹簧(2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硬扁线的立体成型工装。包括平面弯曲工装和立体扭曲工装两部分。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平面弯曲和立体扭曲两套工装,解决了硬扁线的立体成型的技术问题,将既有平面弯曲,又有立体扭曲的形状较复杂的扁铜线成形过程分两步,先采用平面弯曲工装完成平面的“U”形弯曲,再通过立体扭曲工装完成立体的扭曲。通过调节两个限位钉的位置,精确控制形状的高度和宽度,大大降低了一次成形的难度。本实用新型的工装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安装,可以保证扁铜线成形的一致性,合格率大幅提高。相对于手工操作,也能大大提高生产率,满足批量生产的要求,保证了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另外,也可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
文档编号H01B13/00GK202189621SQ20112032256
公开日2012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31日
发明者潘伟迪, 陈雪勇, 顾锦元 申请人:林泉航天电机有限公司, 贵州航天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