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固体放电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16513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组合式固体放电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电路保护元器件,具体涉及ー种组合式固体放电管。
背景技术
目前在VDSL通信电路的电话交换设备和总配线架上都配有通信电路保护元器件。通信电路保护元器件主要采用气体放电管和固体放电管气体放电管放电速度慢、放电温度高,又有慢性漏气的问题,极间电容较小,一般为3-5PF左右,虽然对于通信线路没有影响,但是由于存在安全隐患,目前已经停止使用;固体放电管具有使用寿命长、放电速度快、放电温度低的优点,但是由于固体放电管的极间电容比较大,一般为ISOPFt右,因此对于ADLS/VDSL等通信电路的通信都有一定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ー种极点电容小、通信干扰小、安全可靠、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组合式固体放电管。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ー种组合式固体放电管,包括依次平行布置的第一金属电极、第二金属电极、第三金属电极和第四金属电极,所述第一金属电极、第二金属电极之间连接有固体放电管管芯,所述第二金属电极、第三金属电极之间设有ニ极管组合単元,所述第三金属电极、第四金属电极之间也设有ニ极管组合単元,所述ニ极管组合单元包括两个相互并联且方向相反的ニ极管。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ー步改进所述第一金属电极、第二金属电极、第三金属电极和第四金属电极均为圆形。所述圆形的直径为4 5mm。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金属电极、第二金属电极之间连接有固体放电管管芯,第二金属电极、第三金属电极之间设有ニ极管组合単元,第三金属电极、第四金属电极之间也设有ニ极管组合単元,ニ极管组合単元包括两个相互并联且方向相反的ニ极管,因此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极间电容可以达到35PF以内,具有极点电容小、通信干扰小、安全可靠、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

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合式固体放电管包括依次平行布置的第一金属电极I、第二金属电极2、第三金属电极3和第四金属电极4,第一金属电极I、第二金属电极2之间连接有固体放电管管芯5,第二金属电极2、第三金属电极3之间设有ニ极管组合単元6,第三金属电极3、第四金属电极4之间也设有ニ极管组合単元6,ニ极管组合単元6包括两个相互并联且方向相反的ニ极管。本实施例的第一金属电极I、第二金属电极2、第三金属电极3和第四金属电极4均为圆形。本实施例中,圆形的直径为4 5mm。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进行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ー种组合式固体放电管,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依次平行布置的第一金属电极(I)、第ニ金属电极(2)、第三金属电极(3)和第四金属电极(4),所述第一金属电极(I)、第二金属电极⑵之间连接有固体放电管管芯(5),所述第二金属电极(2)、第三金属电极(3)之间设有ニ极管组合単元出),所述第三金属电极(3)、第四金属电极(4)之间也设有ニ极管组合単元出),所述ニ极管组合单元(6)包括两个相互并联且方向相反的ニ极管。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组合式固体放电管,其特征在干所述第一金属电极(I)、第ニ金属电极(2)、第三金属电极(3)和第四金属电极⑷均为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固体放电管,其特征在干所述圆形的直径为4 5mm 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固体放电管,包括依次平行布置的第一金属电极(1)、第二金属电极(2)、第三金属电极(3)和第四金属电极(4),所述第一金属电极(1)、第二金属电极(2)之间连接有固体放电管管芯(5),所述第二金属电极(2)、第三金属电极(3)之间设有二极管组合单元(6),所述第三金属电极(3)、第四金属电极(4)之间也设有二极管组合单元(6),所述二极管组合单元(6)包括两个相互并联且方向相反的二极管。本实用新型具有极点电容小、通信干扰小、安全可靠、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
文档编号H01L25/07GK202473909SQ20112054837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3日
发明者卫其昌, 孙广元, 李伟, 杨杰 申请人:上海蓝安高分子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