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13799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配线保护的断路器,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直线运动两触点结构的断路器。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所述的技术是作为传统的断路器而存在的。在此技术中,U形磁性本体设置在不同电流通路的可动接触件和固定接触件外侧。当施加诸如短路电流之类的大电流时,这种构造能在触点之间产生沿排斥方向的电磁排斥力(洛仑兹力),并能通过操作可动接触件远离固定接触件地运动来改善中断性能。该构造还能使在触点打开之后产生于触点之间的电弧运动到设置在可动接触件的两端侧处的消弧装置。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特许第385905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顺便提及,由磁性本体产生的电磁力与电流成比例。因此,在上述断路器的情况下,诸如额定电流之类的相对较小电流所流动的电流区域不能产生较大的电磁力。为此,小电流区域缺乏使在触点打开时产生的电弧运动到消弧装置的动力。在电流中断时(在触点打开操作时),在触点之间产生的电弧停滞在触点之间的较短距离内的情况下,需要进行中断。触点之间的打开距离需要增大,以应对不具有电流零点的直流电(DC)电路中的高电压。这造成消弧装置和具有断路器的设备的大型化。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断路器,即便在相对较小的电流区域内,该断路器也能使触点之间产生的电弧适当地运动到消弧装置,而不引起消弧装置的大型化。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断路器的第一方面是这样的断路器,S卩,该断路器在各极中包括彼此面对地设置的一对前/后固定接触件、形成为固定接触件之间的桥接件的直线运动型可动接触件以及一对前/后磁性驱动轭,该对前/后磁性驱动轭设置成将可动接触件的两端上的侧面部保持在它们之间,其中,可动接触件通过被接触弹簧来按压在固定接触件上来使每个磁极的电流馈送通路闭合,并通过被打开/闭合机构朝向接触弹簧压回而打开电流馈送通路,以与固定接触件分离,且磁性驱动轭由永磁体构成。根据此构造,当电流在闭合状态下流到可动接触件时,电流与由磁性驱动轭会聚的磁通量交链(日文鎖交),并且响应于较强的电磁排斥力(洛仑兹力)来驱动可动接触件,以与固定接触件分离。在触点打开操作时,在每个固定触点和可动触点之间产生电弧。所产生的电弧通过与由磁性驱动轭加强的磁通量交链来驱动,运动到设置在可动接触件前方和后方的消弧装置,然后 该电弧被消灭。 由于磁性驱动轭由永磁体构成,所以无论电流水平如何都能获得恒定的磁通量。因此,即使在相对较小的电流区域内,在触点打开操作时,在触点之间产生的每个电弧都能被有效地驱动以运动到消弧装置。在第二方面,磁性驱动轭由U形永磁体构成,并设置成磁性驱动轭的每个的脚部将可动接触件的侧面部保持在两者之间。由于磁性驱动轭由U形永磁体构成,U形磁性驱动轭的脚部能牢固地将可动接触件的两端上的侧面部保持在它们之间。此外,磁性驱动轭能设置在任何期望位置。这增大了设置磁性驱动轭的自由度。此外,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是这样的断路器,S卩,该断路器具有设置在可动接触件前方和后方的一对消弧装置以及电弧换流板(日文7 転流板),该电弧换流板以在消弧装置上方延伸并对电弧的在可动接触件侧的底部进行换流的方式设置在可动接触件下方,该电弧在电流中断时产生于可动接触件和固定接触件之间,其中,电弧换流板具有向可动接触件弯曲的一对U形磁性本体,且磁性驱动轭由矩形永磁体构成,并设置成其下表面固定到U形磁性本体的两个脚部的上表面,以将可动接触件的侧表面保持在它们之间。由于磁性驱动轭由矩形永磁体构成的构造,能使永磁体比磁性驱动轭由U形永磁体构成时更小,从而实现成本降低。此外,由于磁性驱动轭一体地构造有电弧换流板,且断路器的部件数目可减少,由此简化断路器的组装。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是这样一种断路器,S卩,该断路器具有设置在可动接触件前方和后方的一对消弧装置,以及电弧换流板,该电弧换流板设置成在消弧装置上方延伸,并对电弧的在可动接触件上的底部进 行换流,该电弧在电流中断时产生于可动接触件和固定接触件之间,其中,电弧换流板具有朝向可动接触件弯曲的一对U形磁体,以及磁性驱动轭由矩形永磁体构成,并设置成通过固定到U形磁体的脚部的内表面来将可动接触件的侧面部保持在它们之间。由于矩形永磁体固定到在电弧换流板内弯曲的U形磁体的脚部的内表面,永磁体的泄漏磁通量会比永磁体固定到U形磁体的脚部的末端时减少得更多。由此,在触点打开操作时产生于触点之间的电弧能有效地被驱动,以运动到消弧装置。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由于磁性驱动轭由永磁体构成,即便在相对较小的电流区域中,在触点打开操作时产生于每条电流馈送通路周围的每个电弧均能有效地被驱动,以运动到消弧装置。因此,本发明能提供一种小型断路器,该小型断路器适用于直流电路,并有助于减小具有断路器的设备的尺寸。此外,断路器的部件能用专用于交流电路的部件来代替。因此,能由本发明来提供低价的断路器。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断路器的电流中断部的结构的剖视图;图2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磁性驱动轭部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示出处于触点闭合位置的电流中断部的结构的剖视图;图4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触点附近的剖视图,其示出电流、磁通量和电磁排斥力的向量;图5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触点附近的俯视图,其示出电流、磁通量和电磁排斥力的向量;
图6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处于触点打开位置时的电弧的行进方向和电流中断部结构的视图;图7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电流中断部的结构的剖视图;图8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磁性驱动轭部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9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触点附近的俯视图,其示出电流、磁通量和电磁排斥力的向量;图10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磁性驱动轭部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11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触点附近的俯视图,其示出电流、磁通量和电磁排斥力的向量;图12是示出磁性驱动轭的泄漏磁通量的视图;以及图13是传统的断路器的电流中断部的结构的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实施例)(构造)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断路器的电流中断部的剖视图。根据本实施例的断路器是具有直线运动两触点结构的断路器。在图示中,附图标记I标识电流中断部。在各相电流馈送通路中,由平角导体构成的U形固定接触件2、3设置在电流中断部的前部和后部,以彼此面对。固定触点2a、3a分别附连于固定接触件2、3。两端向下弯曲的矩形可动接触件4具有一对可动触点4a和4b,该对可动触点能分别与固定触点2a和3a接触。在每条电流馈送通路闭合的闭合状态下,可动接触件4通过被呈压缩弹簧的接触弹簧5按压在固定接触件2、3上来起到固定接触件
2、3之间桥接件的作用,因而,可动触点4a和4b分别与固定触点2a和3a接触。在电流馈送通路打开的打开状态下,如附图中所示,可动接触件4通过由未示出的打开/闭合机构朝向接触弹簧5向下按压来与固定接触件2、3分离。一对消弧装置6设置在可动接触件4的前方和后方。消弧装置6的多个格栅7围绕可动接触件4的端部。格栅7均由U形磁性板构成,并如俯视图中所示地由一对左/右绝缘侧壁8支承。由诸如钢板之类的高抵抗性材料制成的电弧换流板9设置在消弧装置6下方,以在前和后消弧装置6上延伸。电弧换流板9起到用于接触弹簧5的支承板的作用。视图中的附图标记10表示由U形永磁体构成的一对前/后磁性驱动轭。磁性驱动轭10设置成使每个磁性驱动轭的左脚部和右脚部将可动接触件4的端部上的侧面部保持在脚部之间。脚部中的一个构成南极,而另一个构成北极。每个磁性驱动轭设置成获得图5中所示的极性。磁性驱动轭10的左脚部和右脚部覆盖有绝缘盖11。图2是示出由电弧换流板9、磁性驱动轭10和绝缘盖11构成的磁性驱动轭部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绝缘盖11通过树脂模制形成 为U形,并具有一对左/右侧壁I la、11b,其中,将可动接触件4保持成能在侧壁IlaUlb之间沿打开/闭合方向(图1中的垂直方向)运动。绝缘盖11的侧壁IlaUlb中的每个侧壁的下表面开口,以形成袋状部件。当组装断路器时,袋状部件覆盖磁性驱动轭10的脚部10a、10b。当组装断路器时,电弧换流板9设置在磁性驱动轭10的脚部10a、10b之间,且在绝缘盖11的下表面部外侧。(操作)接下来,参照图3到6来描述第一实施例的操作。图3是示出处于触点闭合位置的电流中断部的结构的剖视图。图4是示出每个触点附近的剖视图。图5是示出每个触点附近的俯视图。图6是示出处于触点打开位置时的触点中断部结构以及电弧行进方向的视图。在图3中所示的闭合状态下,假定诸如短路电流的大电流I如图中箭头所示流动。此时,如图4中所示,假定电流I沿垂直于图4的纸面方向在可动接触件4内从顶部流到底部。基于电流I的磁通量Φ通过磁性驱动轭10集中,并沿顺时针方向经过可动接触件4和磁性驱动轭10。在这种状态下,由于在图4中从左向右经过可动接触件4的磁通量Φ与流经可动接触件4的电流I相交,基于弗莱明左手定则,如图4中所示,向下的电磁排斥力(洛仑兹力)Fl作用于可动接触件4。同时,未示出的过电流检测器检测到过电流并输出跳闸信号,响应于该跳闸信号,打开/闭合机构如图3中所示向下推动可动接触件4。由此,将对应的固定接触件2和3固定触点2a和3a拉离可动接触件4的可动触点4a和4b。

因此,以比仅采用电磁排斥力或仅采用打开/闭合机构来驱动可动接触件大的速度驱动可动接触件4与固定接触件分离。由此,能改善断路器的中断性能。在固定触点2a和3a与可动触点4a和4b相分离的触点打开操作时,在可动接触件4和固定接触件2和3之间产生电弧。由于此电弧A与磁通量Φ (图4中从左向右的磁通量)相交,该磁通量如图5中所示由磁性驱动轭10加强,基于弗莱明左手定则,力F2沿可动接触件4的前/后方向向外作用于电弧A。因此,如图6中所示,在触点之间产生的电弧A从电弧Al-〉电弧A2->电弧A3->电弧A4而朝向消弧装置6中的每个消弧装置转移,这些消弧装置6沿可动接触件4的前/后方向向外设置。被拉到消弧装置6中的每个消弧装置的电弧A被分析、冷却和消灭。由此,完成短路中断操作。通过这样做,由于设置在断路器内的电弧换流板9,电弧A的在可动接触件4侧的底部运动到电弧换流板9,并被消灭,因而,电流不流经可动接触件4,从而防止可动接触件4被大电流破坏。在现有技术中,磁性本体用作磁性驱动轭。图13是传统的断路器的电流中断部的结构的视图。图13 (a)是电流中断部的俯视图,而图13 (b)是电流中断部的正视图。图13示出由磁体构成的磁性驱动轭110与电弧换流板109集成的示例。换言之,该对前/后驱动磁体110与电弧换流板109 —体地弯曲,并沿可动接触件104运动成与固定接触件分离的方向竖直延伸。在这种构造中,当诸如短路电流之类的大电流流动时,与本实施例一样,触点之间产生电磁排斥力,由此可动接触件104能操作成与固定接触件分离。此外,在触点打开操作之后,可产生用于使在触点之间产生的电弧向消弧装置运动的电磁力。然而,当磁体用作磁性驱动轭时,由于由磁体产生的电磁力与电流成正比,诸如额定电流之类的相对较小的电流所流动的电流区域不能产生较大的电磁力。为此,在触点打开操作时产生的电弧不能适当地向每个消弧装置运动。当在电流中断时(在触点打开操作时)于触点之间所产生电弧时,在电弧停滞在触点之间的较短距离内的情况下,需要进行中断。触点之间的打开距离需要增大,以应对不具有电流零点的直流电路中的高电压。这造成消弧装置和具有断路器的设备的大型化。然而,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磁性驱动轭由永磁体构成,所以无论电流水平如何都能产生恒定的电磁力。因此,即便在电流与额定电流一样小的电流区域内,也能产生足够的电磁力,且在触点打开操作时于触点之间所产生的电弧能适当地向每个消弧装置运动。如上所述,此实施例能通过有效地利用断路器的消弧装置来在较大范围的电流区域内完成电流中断。(效果)在第一实施例中,如上所述,由于该对前/后磁性驱动轭设置成将可动接触件的端部的侧面部保持在它们之间,当电流流到闭合状态下的可动接触件时,能在可动接触件和固定接触件之间产生较强的电磁排斥力(洛仑兹力),由此能将可动接触件驱动成从固定接触件分离。此外,在触点打开操作时,在触点之间产生的电弧能由洛仑兹力驱动成向每个消弧装置运动。由于磁性驱动轭由永磁体构成,所以无论电流水平如何都能获得恒定的磁通量。因此,即使在相对较小的电流区域内,在触点打开操作时产生于触点之间的电弧能被有效地驱动以运动到每个消弧装置。因此,尽管难以在传统结构中的小电流区域内进行直流电中断,但能通过使用消弧装置安全地实现较大范围的电流中断。因此,本发明能提供一种小型消弧装置,该装置适用于直流电路并有助于减小具有本发明的断路器的整个设备的尺寸。此外,断路器的部件能用专用于交流电路的部件来代替。因此,能由本发明来实现低价断路器。磁性驱动轭由U形永磁体构成。因此,每个磁性驱动轭的U形脚部可牢固地保持可动接触件的端部的侧 面部。由于磁性驱动轭设置为独立构件,不仅可以将电弧换流板成形为带状,还能比当磁性驱动轭与电弧换流板集成时更容易地模制电弧换流板,从而增大设置磁性驱动轭的自由度。 此外,在触点打开操作的过程中,触点附近的部段填充有由电弧产生的高压导电气体。然而,用绝缘盖来覆盖磁性驱动轭的整个脚部能防止在磁性驱动轭之间出现相间的短路。(第二实施例)下面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尽管U形磁性驱动轭10应用于上述第一实施例,但磁性驱动轭10在第二实施例中与电弧换流板9 一体地构造。(构造)图7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电流中断部I的结构的剖视图。如图7中所示,除了磁性驱动轭部的构造之外,本实施例的电流中断部I的构造与图1中所示的电流中断部I的构造相同。因此,将相同的附图标记应用于具有与图1中所示那些相同构造的部件,并在此实施例中描述不同构造的部件。在本实施例中,作为对电弧换流板9的替代,采用电弧换流板19,并且作为对磁性驱动轭10的替代,采用矩形磁性驱动轭20。
图8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磁性驱动轭部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如图8中所示,向可动接触件4弯曲的U形磁体19a、19b分别在可动接触件4的沿电弧换流板19的前/后方向的端部的位置处形成。此外,磁性驱动轭20由矩形永磁体构成。磁性驱动轭20的下表面固定到电弧换流板19的U形磁体19a、19b的两个脚部的上表面,并由此与电弧换流板19集成。通过这样做,磁性驱动轭20设置成沿可动接触件4的宽度方向(侧向)获得图9中所示的极性,其中,不同的磁极彼此面对。当组装断路器时,磁性驱动轭20固定到电弧换流板19的U形磁体19a、19b的两个脚部的上表面,而具有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构造的绝缘盖11放置于U形磁体19a、19b和磁性驱动轭20上。这样,可动接触件4的侧面部由固定到U形磁体19a、19b的脚部的磁性驱动轭20来保持。具体来说,使U形磁体19a、19b的脚部较短,以实现将磁性驱动轭20放置于可动接触件4的运动范围内。(操作)下面描述第二实施例的操作。在闭合状态下,当诸如短路电流之类的大电流I流过且固定接触件2和3的固定触点2a和3a被拉离可动接触件4的可动触点4a和4b时,在可动接触件4与固定接触件2和3之间产生电弧。电弧A如图9中所示与由磁性驱动轭20加强的磁通量Φ交链。因此,力F2沿可动接触件4的前/后方向向外作用于电弧A。由此,电弧A运动到设置在可动接触件4的每个端部内的每个消弧装置6。 与第一实施例一样,在触点打开操作时产生于每条电流馈送通路周围的电弧能适当地向每个消弧装置运动。(效果)如上所述,磁性驱动轭在第二实施例中与电弧换流板一体地构造。因此,能容易地实现断路器的组装以及对断路器的部件的管理。同样,由于磁性驱动轭的矩形形状,每个永磁体的尺寸能比上述第一实施例的U形磁性驱动轭的尺寸更小,从而降低成本。(第三实施例)下面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磁性驱动轭在第二实施例中固定到形成于电弧换流板内的U形磁体脚部的上表面,而在第三实施例中,磁性驱动轭固定到U形磁体的脚部的内表面。(构造)如图8中所示,除了磁性驱动轭部的构造之外,本实施例的电流中断部I的构造与图1中所示的电流中断部I的构造相同。因此,在此实施例中主要描述不同构造的部件。图10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磁性驱动轭部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如图10中所示,向可动接触件4弯曲的U形磁体29a、29b分别形成在可动接触件4的沿电弧换流板29的前/后方向的端部位置处。台阶部29c形成于U形磁体29a、29b的两个脚部的内侧,磁性驱动轭30固定到该台阶部29c。
磁性驱动轭30由与台阶部29c —样厚的矩形永磁体构成,并且通过固定到形成于电弧换流板29内的台阶部29c而与电弧换流板29 —体地构造。换言之,磁性驱动轭30固定到U形磁体29a、29b的两个脚部的内表面。此时,磁性驱动轭30设置成沿可动接触件4的宽度方向(侧向)获得图11中所示的极性,其中,不同的磁极彼此面对。当组装断路器时,磁性驱动轭30固定到电弧换流板29的台阶部29c,而具有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相同构造的绝缘盖11放置于U形磁体29a、29b和磁性驱动轭30上。这样,可动接触件4的侧面部被保持在固定到U形磁体29a、19b脚部的磁性驱动轭30之间。具体来说,使U形磁体29a、29b的脚部较长,以实现将磁性驱动轭30放置于可动接触件4的运动范围内。(操作)下面描述第三实施例的操作。在闭合状态下,当诸如短路电流之类的大电流I流过且固定接触件2和3的固定触点2a和3a被拉离可动接触件4的可动触点4a和4b时,在可动接触件4和固定接触件2和3之间产生电弧。电弧A如图11中所示与由磁性驱动轭30加强的磁通量Φ交链。因此,力F2沿可动接触件4的前/后方向向外作用于电弧A。由此,电弧A运动到设置在可动接触件4的每个端部内的每个消弧装置6。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一样,在触点打开操作时产生于每条电流馈送通路周围的电弧能适当地运动到每个消弧装置。顺便提及,当以 与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的相同方式将磁性驱动轭30固定到电弧换流板19的U形磁体19a、19b的脚部的上表面时,产生永磁体的泄漏磁通量Φ ’。此构造不能产生用于朝向消弧装置6驱动在触点之间产生的电弧A的电磁力。在本实施例中,另一方面,永磁体的磁性驱动轭30固定到U形磁体29a、29b的脚部的内表面。换言之,U形磁体29a、29b位于永磁体的磁性驱动轭30外侧。因此,可减小图12中所示的永磁体的泄漏磁通量Φ’,从而有效地产生用于朝向消弧装置6驱动在触点之间产生的电弧A的电磁力。(效果)如上所述,磁性驱动轭在第三实施例中与电弧换流板一体地构造。因此,能容易地实现断路器的组装以及断路器的部件的管理。此外,由于磁性驱动轭的矩形形状,每个永磁体的尺寸能比上述第一实施例的U形磁性驱动轭的尺寸更小,从而降低成本。此外,将磁性驱动轭固定到电弧换流板的U形磁体的脚部的内表面可减小永磁体的泄漏磁通量Φ。因此,触点之间产生的电弧可有效地运动到每个消弧装置。此外,通过将磁性驱动轭固定到U形磁体内,能使永磁体比上述第二实施例的磁性驱动轭更薄,从而实现成本降低。此外,由于磁性驱动轭能粘附于台阶部,磁性驱动轭能比当磁性驱动轭不采用任何台阶部而固定到U形磁体的脚部的内表面时更容易定位。因此,能简化断路器的组装。工业应用性本发明能提供一种小型断路器,该小型断路器适用于直流电路,并有助于减小具有断路器的设备的尺寸。此外,断路器的部件能用专用于交流电路的部件来代替。由此,本发明能提供一种低价断路器,并且它是有用的。附图标记说明L···断路器,2…固定接触件,2a…固定触点,3…固定接触件,3a…固定触点,4···可动接触件,4a, 4b…可动触点,5…接触弹簧,6…消弧装置,7···格栅,8···侧壁,9…电弧换流板,10…磁性驱动轭,10a, 10b···脚部,1L···绝缘盖,11a, lib···侧壁,19...电弧换流板,19a, 19b…U形磁体,20…磁性驱动轭,29…电弧换流板,29a, 29b··· U形磁体,29c…台阶部,30…磁 性驱动轭
权利要求
1.一种断路器,所述断路器在各极内包括一对彼此面对地设置的前/后固定接触件;直线运动型可动接触件,所述可动接触件形成为所述固定接触件之间的桥接件;以及一对前/后磁性驱动轭,所述一对前/后磁性驱动轭设置成将所述可动接触件的两端上的侧面部保持在所述一对前/后磁性驱动轭之间, 其中,所述可动接触件通过被接触弹簧按压在所述固定接触件上来使电流馈送通路闭合,并通过被打开/闭合机构朝向所述接触弹簧压回以与所述固定接触件分离而打开所述电流馈送通路,以及 所述磁性驱动轭由永磁体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驱动轭由U形永磁体构成,并设置成所述磁性驱动轭中的每个的脚部将所述可动接触件的侧面部保持在所述脚部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对消弧装置,所述一对消弧装置设置在所述可动接触件的前方和后方;以及电弧换流板,所述电弧换流板以在所述消弧装置上方延伸并对电弧的在可动接触件侧的底部进行换流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可动接触件下方,所述电弧在电流中断时产生于所述可动接触件和所述固定接触件之间, 所述电弧换流板具有朝向所述可动接触件弯曲的一对U形磁体,以及所述驱动磁体由矩形永磁体构成,并设置成所述驱动磁体的下表面固定到所述U形磁体的两个脚部的上表面,以将所述可动接触件的侧表面保持在所述脚部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对消弧装置,所述一对消弧装置设置在所述可动接触件的前方和后方;以及电弧换流板,所述电弧换流板以在所述消弧装置上方延伸并对电弧的在可动接触件侧的底部进行换流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可动接触件下方,所述电弧在电流中断时产生于所述可动接触件和所述固定接触件之间, 所述电弧换流板具有朝向所述可动接触件弯曲的一对U形磁体,以及所述磁性驱动轭由矩形永磁体构成,并设置成通过固定到所述U形磁体的脚部的内表面来将所述可动接触件的侧面部保持在所述脚部之间。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断路器,即便在相对较小的电流区域内,该断路器也能适当地将接触件之间的电弧向消弧装置转移,而不会造成设备尺寸的增大。在各极处设有一对彼此面对地设置的前/后固定接触件(2,3);可动接触件(4),该可动接触件形成为固定接触件(2,3)的桥接件;以及一对前/后磁性驱动轭(10),该对前/后磁性驱动轭包括永磁体,这些永磁体设置成夹住可动接触件(4)的两端的内侧部段。在闭合状态下,可动接触件(4)通过借助接触弹簧(5)按压到固定接触件(2,3)上而在各极处使电流通路闭合。在打开状态下,可动接触件(4)通过由于由打开机构压抵接触弹簧(5)而与固定接触件(2,3)分离来打开上述电流通路。
文档编号H01H73/18GK103069532SQ201180039200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12日
发明者浜田佳伸, 佐藤佑高, 恩地俊行, 矶崎优 申请人: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