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电路、电池监视系统、诊断程序及诊断方法

文档序号:7037093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半导体电路、电池监视系统、诊断程序及诊断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电路、电池监视系统、诊断程序及诊断方法,尤其涉及电池电压监视用的半导体电路、电池监视系统、诊断程序及诊断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混合动力汽车或电动汽车的电机驱动等中使用的大容量、高输出的电池,一般使用串联连接了多个电池(电池单元)的电池(作为一个具体例子,例如锂离子电池等)。用于监视、控制该电池的电池电压的电池监视系统为人所知。现有的电池监视系统具有如下部件而构成,即包含多个电池单元的电池单元组、 以及测定、控制该电池单元组中包含的电池单元的电压的半导体电路。在该电池监视系统中,根据从测定用半导体电路得到的各电池单元的电压信息, 执行电池单元组的单元电压平均化(使各电池单元的电压值平均)处理或充放电控制(各电池单元的充放电控制)处理等。在这种电池监视系统中,若未适当地执行电压平均化处理,则有时电池监视系统中将发生故障。因此,对涉及放电电路的故障进行诊断的方法为人所知。专利文献I中记载了如下技术作为诊断放电电路中使用的开关的打开故障的方法,检测在接通了开关的状态下, 开关两端的电压是否为规定以下、或在关闭了开关的状态下,开关的两端电压是否比规定电压高。另外,专利文献2中,作为比较电路,记载了在输入侧并联连接了电容器的斩波型比较器。专利文献I :特开2008-175804号公报专利文献2 :特开2010-97549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因为需要在异常诊断部等专用部件中进行处理, 故花费处理时间,并且功耗往往变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适当地诊断放电部件的功能的半导体电路、电池监视系统、诊断程序及诊断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I所述的半导体电路具有比较部件,对包含电阻元件与串联连接于所述电阻元件上的放电用切换元件的放电部件,比较对应于第I信号线的电位与第2信号线的电位的电位差而设定的阈值电压与对应于所述电阻元件与所述放电用切换元件间的电位的电压,所述电阻元件跨跃设置在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之间,其中所述第一信号线连接在被串联连接的多个电池各自的高电位侧,所述第二信号线连接在所述多个电池各自的低电位侧。技术方案6所述的半导体电路是在技术方案I 5之一所述的半导体电路中,具有基准电压生成部件、根据由所述基准电压生成部件生成的电压来生成规定比例的电压的生成部件、以及提供接地电位的接地部件,所述比较部件还对阈值电压和所述生成部件生成的所述规定比例的电压进行比较,其中所述阈值电压是对应于由所述基准电压生成部件生成的电压与对应于接地电位的电压之差而设定的。技术方案8所述的电池监视系统具有串联连接的多个电池、放电部件以及所述技术方案I 7之一所述的半导体电路,所述放电部件包含电阻元件与串联连接到所述电阻元件上的放电用切换元件,所述电阻元件跨跃设置在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之间,其中所述第一信号线连接在被串联连接的多个电池各自的高电位侧,所述第二信号线连接在所述多个电池各自的低电位侧。技术方案9所述的诊断程序是用于使计算机执行诊断半导体电路的放电部件的处理的诊断程序,所述半导体电路具有比较部件,对包含电阻元件与串联连接到所述电阻元件上的放电用切换元件的所述放电部件,比较对应于第I信号线的电位与第2信号线的电位的电位差而设定的阈值电压与对应于所述电阻元件与所述放电用切换元件间的电位的电压,所述电阻元件跨跃设置在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之间,其中所述第一信号线连接在被串联连接的多个电池各自的高电位侧,所述第二信号线连接在所述多个电池各自的低电位侧,所述比较部件具有单一反相放大器(single inverting amplifier)、 第I电容器与第2电容器,所述第I电容器连接到所述单一反相放大器的输入,且输入所述第I信号线的电位或所述电阻元件与所述放电用切换元件间的电位,所述第2电容器与所述第I电容器并联连接,且输入所述第2信号线的电位或所述电阻元件与所述放电用切换元件间的电位,所述诊断程序使计算机执行具有如下步骤的处理向所述第I电容器充电所述第I信号线的电位与所述反相放大器的阈值电压之差的步骤;向所述第2电容器充电所述第2信号线的电位与所述反相放大器的阈值电压之差的步骤;使所述第I电容器及所述第2电容器输入对应于所述电阻元件与所述放电用切换元件之间的电位的电压的步骤; 以及从所述比较部件输出比较结果的步骤。技术方案10所述的诊断方法是诊断半导体电路的放电部件的诊断方法,所述半导体电路具有比较部件,对包含电阻元件与串联连接到所述电阻元件上的放电用切换元件的所述放电部件,比较对应于第I信号线的电位与第2信号线的电位的电位差而设定的阈值电压与对应于所述电阻元件与所述放电用切换元件间的电位的电压,所述电阻元件跨跃设置在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之间,其中所述第一信号线连接在被串联连接的多个电池各自的高电位侧,所述第二信号线连接在所述多个电池各自的低电位侧,所述比较部件具有单一反相放大器、第I电容器与第2电容器,所述第I电容器连接到所述单一反相放大器的输入,且输入所述第I信号线的电位或所述电阻元件与所述放电用切换元件间的电位,所述第2电容器与所述第I电容器并联连接,且输入所述第2信号线的电位或所述电阻元件与所述放电用切换元件间的电位,所述诊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向所述第I电容器充电所述第I信号线的电位与所述反相放大器的阈值电压之差的步骤;向所述第2电容器充电所述第2信号线的电位与所述反相放大器的阈值电压之差的步骤;使所述第I电容器及所述第2电容器输入对应于所述电阻元件与所述放电用切换元件之间的电位的电压的步骤;以及从所述比较部件输出比较结果的步骤。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实现能够适当地诊断放电部件的功能的效果。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电池监视系统的示意结构的一例的电路图。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半导体电路的示意结构的一例的电路图。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平均化功能的自我诊断处理的一例流程的流程图。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初始化动作中半导体电路的状态的电路图。图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比较动作中半导体电路的状态的电路图。图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半导体电路的示意结构的一例的电路图。图7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诊断处理整体的一例流程的流程图。图8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斩波型比较器诊断处理整体的一例流程的流程图。图9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斩波型比较器诊断处理的初始化动作的一例流程的流 程图。图10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斩波型比较器诊断处理的比较动作1及比较动作2 的一例流程的流程图。图11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斩波型比较器诊断的初始化动作中半导体电路的状 态的电路图。图12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斩波型比较器诊断处理的比较动作1及比较动作2 中半导体电路的状态的电路图。符号说明
10电池监视系统
12电池单元组
13放电部
14,40半导体电路
26比较电路(斩波型比较器)
22诊断电路 23存储部 24切换元件 42基准电压生成电路 44分割电阻 51 放电电路 IH电压调整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第1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电池监视系统。首先,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监视系统的结构。图1中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监 视系统的示意结构的一例。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监视系统具有如下部件而构成, 即包含多个电池单元的电池单元组12、使电池单元组12的各电池单元放电的放电部13、 以及测定电池单元组12的各电池单元的电压的半导体电路14。放电部13具有放电电路(参照图2,放电电路51,细节如后所述)、LPF(低通滤波器,参照图2,LPF,细节如后所述)而构成。半导体电路14具有诊断电路22、存储部23、切换元件组24、比较电路26、电压计测单元选择开关28、及电压计测电路30而构成。诊断电路22是这样的逻辑电路,该逻辑电路具有用于根据从比较电路26输出的输出OUT来诊断放电部13的平均化功能(细节如后所述)的功能。诊断电路22若从外部接受指示来执行平均化功能的诊断,则输出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对用于禁止的切换元件组24等的导通、截止进行控制。存储部23具有存储从比较电路26输出的输出OUT (表示H电平、L电平的逻辑值) 的功能,作为一个具体例子,例如寄存器等。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存储部23中存储(储存)的逻辑值,对放电部13(放电电路51)的平均化功能进行自我诊断。图2中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放电部13及半导体电路14的示意结构的一例。本实施方式的半导体电路14具有诊断放电电路51 (更具体是地,平均化切换元件SW)产生的平均化功能的功能。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具体例子,电池单元组12包含3个单元 C (Cn-f Cn+Ι,在统称的情况下,称为单元C),利用信号线LnHn+l (在统称的情况下,称为信号线L),经放电部13连接到半导体电路14上。另外,图2中,省略了诊断电路22及存储部23的记载。图2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放电部13具有放电电路51及LPF而构成。放电电路51具有如下功能,SP :使电池单元组12的电池单元C的高电位侧与低电位侧之间短路,通过使单元C放电,从而使各单元C的电压平均化。放电电路51具有平均化切换元件SW(SWn-rSWn+l,在统称的情况下,称为平均化切换元件SW)。在本实施方式中, 作为一个具体例子,平均化切换元件SW使用了 NMOS晶体管,漏极经用于限制单元C的放电量的电阻元件Rbal连接到电池单元C的高电位侧的信号线L上,并且源极连接到电池单元 C的低电位侧的信号线L上。另外,栅极连接到切换元件SW3上,并经作为下拉电阻的电阻元件Rcb,连接到低电位侧的信号线L上。若平均化切换元件SW的栅极导通,则单元C间短路,电池单元C的电荷被放电。在本实施方式中,平均化切换元件SW的栅极的导通、截止控制利用切换元件3的电压调整部IH(细节如后所述)来进行,电压调整部IH是恒流源,若从电压调整部IH向信号线CB提供平均化切换元件驱动电流,则平均化切换元件SW的栅极导通。LPF具有如下功能通过截除高频分量,抑制电池单元组12的各单元C中产生的急剧的电压变动。LPF连接于各单元C的高电位侧的信号线L上。图2所示的半导体电路14具有切换元件组24、比较电路26、电压计测单元选择开关28、及电压计测电路30而构成。切换元件组24具有切换元件SW1、切换元件SW2L、SW2H、 及包含电压调整部IH的切换元件SW3而构成。半导体电路14具有连接电池单元组12与放电部13的信号线L、连接LPF与电压计测单元选择开关28的信号线V、连接放电电路51的切换元件SW的栅极与切换元件SW3 的信号线CB、以及经电阻元件Rbal连接单元C的高电位侧的信号线L与切换元件SWl的信号线DV。电压计测单元选择开关28具有多个内部切换元件(省略图示),并具有如下功能, 即对内部切换元件进行切换,选择进行电池电压的测定、监视的单元C的高电位侧电压(信号线L)与低电位侧电压(信号线L)。电压计测电路30具有根据由电压计测单元选择开关28选择的电压来计测单元C的电池电压的功能。切换元件SWl具有连接信号线DV与信号线Lc的功能,根据来自诊断电路22的控制信号,连接进行诊断的放电电路51的信号线DV与信号线Lc。切换元件SWl对每个信号线DV设置切换元件SWl (SWln-2 SWln+Ι,在统称的情况下,称为切换元件SWl)。对每个信号线V设置切换元件3121^、312!1(3121^-23121^+1,在统称的情况下,称为切换元件SW2L。SW2Hn-2 SW2Hn+l,在统称的情况下,称为切换元件SW2H。)。切换元件 SW2L具有根据来自诊断电路22的控制信号,连接信号线V与信号线Lil的功能。另外,切换元件SW2H具有根据来自诊断电路22的控制信号,连接信号线V与信号线Lih的功能。切换元件SW3具有切换元件SW3H及作为恒流源的电压调整部IH而构成。对每个信号线CB设置切换元件SW3H及电压调整部IH(SW3n-l SW3n+l,在统称的情况下,称为切换元件SW3。电压调整部IH也一样,在统称的情况下,省略表示它们的附图标记进行记载)。切换元件SW3H具有连接信号线CB与电压调整部IH的功能,在进行单元C的平均化(放电)的情况下导通,从电压调整部IH向切换元件SW的栅极施加平均化切换元件驱动电压。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比较电路(比较器)26构成为斩波型比较器。比较电路26具有切换元件SWC1-A、SWC2-A、SffC I-B, SWC2-B、电容器Cl、C2、自身阈值电压Vx的单一反相放大器NAMP、以及锁存电路(Latch) 32而构成。切换元件SWCl-A具有将信号线Lih连接到电容器Cl上的功能,切换元件SWC2-A 具有将信号线Lc连接到电容器Cl上的功能。另外,切换元件SWCl-B具有将信号线Lil连接到电容器C2上的功能,切换元件SWC2-B具有将信号线Lc连接到电容器C2上的功能。锁存电路32具有根据单一反相放大器NAMP的输出电压确定逻辑值(H电平及L 电平)后输出的功能。下面,说明平均化功能的自我诊断处理。另外,作为一个具体例子,对进行平均化切换元件SWn的自我诊断处理的情形进行说明。在进行平均化切换元件SWn的平均化功能的自我诊断处理的情况下,由比较电路26监视相对于信号线Vn的电位与信号线Vn-I的电位之差的信号线DVn的电位状态,对平均化功能进行自我诊断。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具体例子,将信号线Vn的电位与信号线Vn-I的电位的差分的50%设为阈值,将信号线DVn的电位与信号线Vn-I的电位的差分为阈值以上的情况设为常规动作状态(平均化切换元件SWn截止),将小于阈值设为平均化功能动作状态。本实施方式的平均化功能的自我诊断处理分为初始化动作与比较动作。图3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平均化功能的自我诊断处理整体的一例流程的流程图。另外,图4示出初始化动作中半导体电路14的状态的电路图,图5示出比较动作中半导体电路14的状态的电路图。在步骤100中,设对应于诊断平均化功能的平均化切换元件SW的切换元件SW2H、 SW2L导通。作为一个具体例子,设切换元件SW2Hn、SW2Ln-l导通(参照图4)。通过切换元件SW2Hn变为导通,由此连接信号线Vn与信号线Lih。另外,通过切换元件SW2Ln_l变为导通,由此连接信号线Vn-I与信号线Li I。在下一步骤102中,使比较电路26的切换元件SWCl-A导通(参照图4)。由此,变为向电容器Cl充电信号线Vn的电压与自身阈值电压Vx之差(信号线Vn的电压-自身阈值电压Vx)的状态。另外,使比较电路26的切换元件SWCl-B导通(参照图4)。由此, 变为向电容器C2充电信号线Vn-I的电压与自身阈值电压Vx之差(自身阈值电压Vx-信号线Vn-I的电压)的状态。若设此时的电容器Cl的电荷为电荷Q1、静电容量为静电容量 Cl、电容器C2的电荷为电荷Q2、静电容量为静电容量C2,则电荷Q1、Q2由下式(I)、⑵表示。Ql=ClX (Vn-Vx)- (I)
Q2=C2X (Vx-V(η-l))…(2)
另外,该步骤100、102相当于本实施方式的初始化动作。若初始化动作终止,则在下一步骤104中,使通过初始化动作导通的切换元件 SW2H.SW2L截止,并对应于诊断平均化功能的平均化切换元件SW使切换元件SWl导通。作为一个具体例子,在使切换元件SW2Hn、SW2Ln-l截止的同时,使切换元件SWln导通(参照图5)。通过切换元件SWln导通,由此,连接信号线DVn与信号线Lc。在下一步骤106中,在使比较电路26的切换元件SWCl-A截止的同时,使切换元件 SWC2-A导通。另外,在使切换元件SWCl-B截止的同时,使切换元件SWC2-B导通。并且,在下一步骤108中,从比较电路26输出逻辑值(输出OUT)。若设此时的NAMP的输入电压为Vx’,电容器Cl的电荷为电荷Q1’,电容器C2的电荷为电荷Q2’,则电荷Q1’、Q2’由下式(3)、(4)表示。Ql,=ClX (DVn-Vx,)...(3)
Q2,=C2X (Vx,-DVn)... (4)
根据电荷保存法则,下式(5)成立。-Q1+Q2=_Q1’ +Q2’ ...(5)
因此,通过式(I) (5),变为-Cl X (Vx-Vn) +C2 X (Vx-V (n-l))=-ClX (DVn-Vx,)+C2 X (Vx’ _DVn),并得到下式(6)。Vx,-Vx=(DVn-V(n-1))-Cl/(C1+C2)X (Vn-V (η-1))…(6)
这里,若设单一反相放大器NAMP的输出电压为Vnampout,增益为Gnamp,则变为下式
(7)。Vnampout=-Gnamp X (Vx,-Vx). . . (7)
在增益Gnamp足够高的情况下,单一反相放大器NAMP的输出逻辑由电压Vx’ -自身阈值电压Vx的正负决定,阈值(Vn-V (η-l)的比率由静电容量Cl与静电容量Cl+静电容量C2 的容量比决定。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具体例子,因为设静电容量Cl :静电容量C2=l 1的容量比,所以I/(1+1) =1/2,如上所述,50%为阈值,变为式(8)所示。Vx,-Vx= (DVn-V(n-1))-1/2X (Vn-V(n-1)). . . (8)
因此,如下所述决定电压Vx’-自身阈值电压Vx的正负。在DVn-V(n-1) >0. 5X (Vn-V(η-l))的情况下,Vx’ _Vx>0。因此,比较电路 26 的输出OUT变为L电平。另一方面,在DVn-V(n-1)〈O. 5X (Vn-V(η-l))的情况下,Vx’ _Vx〈0。因此,比较电路26的输出OUT变为H电平。
在平均化切换元件SWn不动作的情况下(不提供平均化切换元件驱动电流的情况下),在正常动作的情况下,因为平均化切换元件处于截止状态,所以为 DVn-V(n-1) >0. 5X (Vn-V(η-l)),输出OUT变为L电平。另一方面,在发生故障(未正常动作)的情况下,为DVn-V (n-1)〈O. 5 X (Vn_V (n_l)),输出OUT变为H电平。另一方面,在平均化切换元件SWn动作的情况下(提供了平均化切换元件驱动电流的情况下),在正常动作的情况下,因为平均化切换元件处于导通状态,所以为 DVn-V(n-1)〈O. 5X (Vn-V(η-l)),输出OUT变为H电平。另一方面,在故障(未正常动作) 的情况下,为DVn-V (n-1) >0.5 X (Vn_V (n_l)),输出OUT变为L电平。在步骤110中,针对所有的平均化切换元件SW判断是否执行了步骤100 108的处理,若未执行,则返回到步骤100,重复本处理。另一方面,在针对所有的平均化切换元件 SW进行了的情况下,因为所有的平均化切换元件SW的平均化功能的自我诊断处理终止,所以终止本处理。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出OUT的结果如表I所示。表I
权利要求
1.一种半导体电路,其特征在于,具有比较部件,对包含电阻元件与串联连接到所述电阻元件上的放电用切换元件的放电部件,比较对应于第一信号线的电位与第二信号线的电位的电位差而设定的阈值电压与对应于所述电阻元件与所述放电用切换元件间的电位的电压,所述电阻元件跨跃设置在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之间,其中所述第一信号线连接在被串联连接的多个电池各自的高电位侧,所述第二信号线连接在所述多个电池各自的低电位侧。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半导体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部件具有单一反相放大器、第一电容器与第二电容器,所述第一电容器连接在所述单一反相放大器的输入,且输入所述第一信号线的电位或所述电阻兀件与所述放电用切换元件之间的电位,所述第二电容器与所述第一电容器并联连接,且输入所述第二信号线的电位或所述电阻元件与所述放电用切换元件之间的电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阈值电压对应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静电容量与所述第二电容器的静电容量进行确定。
4.根据权利要求I 3之一所述的半导体电路,其特征在于,具有连接各所述第一信号线与所述比较部件的第一切换元件;和连接各所述第二信号线与所述比较部件的第二切换元件。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半导体电路,其特征在于,具有诊断部件,根据所述比较部件的比较结果,诊断所述放电部件的异常。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半导体电路,其特征在于,具有基准电压生成部件;根据由所述基准电压生成部件生成的电压来生成规定比例的电压的生成部件;和提供接地电位的接地部件,所述比较部件还对阈值电压和所述生成部件生成的所述规定比例的电压进行比较,其中所述阈值电压是对应于由所述基准电压生成部件生成的电压与对应于接地电位的电压之差而设定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半导体电路,其特征在于,具有检测部件,根据所述比较部件的比较结果,检测所述比较部件的异常。
8.—种电池监视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串联连接的多个电池;放电部件,包含电阻元件与串联连接到所述电阻元件上的放电用切换元件,所述电阻元件跨跃设置在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之间,其中所述第一信号线连接在被串联连接的多个电池各自的高电位侧,所述第二信号线连接在所述多个电池各自的低电位侧;和所述权利要求I所述的半导体电路。
9.一种诊断程序,用于使计算机执行诊断半导体电路的放电部件的处理,所述半导体电路具有比较部件,对包含电阻元件与串联连接到所述电阻元件上的放电用切换元件的所述放电部件,比较对应于第一信号线的电位与第二信号线的电位的电位差而设定的阈值电压与对应于所述电阻元件与所述放电用切换元件间的电位的电压,所述电阻元件跨跃设置在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之间,其中所述第一信号线连接在被串联连接的多个电池各自的高电位侧,所述第二信号线连接在所述多个电池各自的低电位侧,所述比较部件具有单一反相放大器、第一电容器与第二电容器,所述第一电容器连接到所述单一反相放大器的输入,且输入所述第一信号线的电位或所述电阻元件与所述放电用切换元件间的电位,所述第二电容器与所述第一电容器并联连接,且输入所述第二信号线的电位或所述电阻元件与所述放电用切换元件间的电位,所述诊断程序使计算机执行包括如下步骤的处理向所述第一电容器充电所述第一信号线的电位与所述反相放大器的阈值电压之差的步骤;向所述第二电容器充电所述第二信号线的电位与所述反相放大器的阈值电压之差的步骤;使所述第一电容器及所述第二电容器输入对应于所述电阻元件与所述放电用切换元件之间的电位的电压的步骤;和从所述比较部件输出比较结果的步骤。
10.一种诊断半导体电路的放电部件的诊断方法,所述半导体电路具有比较部件,对包含电阻元件与串联连接到所述电阻元件上的放电用切换元件的所述放电部件,比较对应于第一信号线的电位与第二信号线的电位的电位差而设定的阈值电压与对应于所述电阻元件与所述放电用切换元件间的电位的电压,所述电阻元件跨跃设置在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之间,其中所述第一信号线连接在被串联连接的多个电池各自的高电位侧, 所述第二信号线连接在所述多个电池各自的低电位侧,所述比较部件具有单一反相放大器、第一电容器与第二电容器,所述第一电容器连接到所述单一反相放大器的输入,且输入所述第一信号线的电位或所述电阻元件与所述放电用切换元件间的电位,所述第二电容器与所述第一电容器并联连接,且输入所述第二信号线的电位或所述电阻元件与所述放电用切换元件间的电位,所述诊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向所述第一电容器充电所述第一信号线的电位与所述反相放大器的阈值电压之差的步骤;向所述第二电容器充电所述第二信号线的电位与所述反相放大器的阈值电压之差的步骤;使所述第一电容器及所述第二电容器输入对应于所述电阻元件与所述放电用切换元件之间的电位的电压的步骤;和从所述比较部件输出比较结果的步骤。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能够适当地诊断放电部件的功能的半导体电路、电池监视系统、诊断程序及诊断方法。在执行放电电路(51)的平均化切换元件SWn的平均化功能的诊断的情况下,通过初始化动作,变为向比较电路(26)的电容器C1充电信号线Vn的电压与自身阈值电压Vx之差的状态,并且,变为向电容器C2充电信号线Vn-1的电压与自身阈值电压Vx之差的状态。在比较动作中,连接信号线DVn与信号线Lc,向电容器C1、C2输入电压DVn。在不执行平均化处理的情况下,若输出OUT=L电平,则诊断为正常发挥作用,若输出OUT=H电平,则诊断为故障。在执行了平均化处理的情况下,若输出OUT=H电平,则诊断为正常发挥作用,若输出OUT=L电平,则诊断为故障。
文档编号H01M10/42GK102593886SQ20121000842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2日
发明者杉村直昭 申请人:拉碧斯半导体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