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保护电路及其电池保护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46603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静电保护电路及其电池保护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路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静电保护电路及其电池保护电路。
背景技术
图1示出了一种电池保护系统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所述电池保护系统包括电池电芯Bat、电阻R1、电容Cl、电池保护电路110、电阻R2、充电功率开关130和放电功率开关120。电阻Rl和电容Cl串联于电池电芯Bat的正极B+和负极B-之间,充电功率开关和放电功率开关串联于电池电芯的负极B-和电池的负极P-之间,电池电芯Bat的正极B+直接与电池的正极P+之间。
所述放电功率开关包括NMOS(N-channel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场效应晶体管MNl和寄生于其体内的二极管D1。所述充电功率开关包括NMOS场效应晶体管MN2和寄生于其体内的二极管D2。NMOS晶体管MNl的漏极和NMOS晶体管MN2的漏极相连,NMOS晶体管丽I的源极与电池电芯的负极B-相连,NMOS晶体管丽2的源极与电池的负极P-相连。所述电池保护电路110包括三个连接端(或称为检测端)和两个控制端,三个连接端分别为电池电芯正极B+连接端(或称电源端)VDD,电池电芯负极B-连接端VSS和电池负极P-连接端VM,两个控制端分别为充电控制端COUT和放电控制端D0UT。其中连接端VDD连接于电阻Rl和电容Cl之间,连接端VSS与电池电芯的负极B-相连,连接端VM通过电阻R2连接于电池的负极P-,充电控制端Qjut与充电功率开关130的控制端相连,即NMOS晶体管丽2的栅极,放电控制端Dqut与放电功率开关120的控制端相连,即NMOS晶体管丽I的栅极。所述电池保护电路110可以对电池电芯Bat进行充电保护和放电保护。在进行正常充电时,所述电池保护电路110控制NMOS晶体管MN2导通,NMOS晶体管MNl截止,充电电流从NMOS晶体管丽I的体二极管Dl流到NMOS晶体管丽2。在充电发生异常(比如充电过流和充电过压)时,所述电池保护电路110控制NMOS晶体管MN2截止,从而切断了充电过程。在进行正常放电时,所述电池保护电路110控制NMOS晶体管MN2截止,NMOS晶体管丽I导通,放电电流从NMOS晶体管丽2的体二极管D2流到NMOS晶体管丽I。在放电发生异常(比如放电过流和放电过压)时,所述电池保护电路110控制NMOS晶体管丽I截止,从而切断了放电过程。静电防护对集成电路来说非常重要,在工业界已经进行了许多研究。无论是在电子设备的正常使用,运榆和库存,以及在生产装配各种集成电路元件都有可能发生静电放电。这些难以正确预见和防范的静电放电会损坏集成电路,产生不良率,甚至导致巨额损失。在目前的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时都会特别注意静电放电保护电路的设计。静电放电保护电路通常是连接在两个不同的管脚之间,与内部电路并联。随着静电放电保护电路两端的静电电荷不断积累,这两端的电压将不断增加,一旦达到静电放电保护电路的激活放电阈值,静电放电保护电路就开始泻放静电,从而实现保护内部电路的功能。这里所述的激活放电阈值对于大多数现有技术来说为击穿电压(breakdown voltage)。
通常,图1中的电池保护电路110是一块芯片,其各个连接端之间也需要设置静电保护电路(ESD)。特别的,在电源端VDD和电池负极连接端VM之间也设置有如图2所示的静电保护器件。如图2所示,所述静电保护器件包括N型埋层DN、位于N型埋层DN上方的 P阱PWELL、位于N型埋层上方并将P阱PELL夹在中间的两个N阱NWELL、在P阱PWELL的上部注入形成的N型注入区N_implant和P型注入区P_implant、在N阱的上部注入形成的 N型注入区N_implant。N_implant为深度较浅但浓度更高的N型注入,P_implant为深度较浅但浓度更高的P型注入。
如图2所示,P阱上部的N型注入区和P型注入区都与连接端VM相连,N阱上部的N型注入区与电源端VDD相连,图2中的静电保护器件是一个三极管,其中NWELL形成集电极,P型注入区P_implant和P讲PWELL形成基极,N型注入区N_implant形成射极。在 VDD和VM之间出现静电时,这个三极管被击穿从而提供静电释放的大电流通路。
然而,如图3所示,此静电保护器件会形成一个寄生二极·管ESD-Diode,其由P阱 PWELL和N阱NWELL的PN结构成。由于该二极管属于静电释放放电通路,所以不能在电池保护电路内增加限流电阻限制流过这个寄生二极管的电流,如果电池应用中充电器极性接反,电池负极P-端会被充电器拉高到高于P+端,当VM电压高于VDD时,会有很大电流流过该寄生二极管,导致电池保护电路芯片烧毁,为防止出现电池保护电路芯片烧坏或工作异常。电池保护业界普遍通过外接限流电阻R2来限制P-电位高于P+电位时从VM端流入电池保护电路芯片的电流。
这样,就在应用电路中额外增加了一个分立器件电阻,增加了系统成本。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静电保护电路及应用该静电保护电路的电池保护电路芯片,可以防止充电器反接时烧毁电池保护电路内的静电保护器件。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集成电路的静电保护电路,所述集成电路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静电保护电路包括连接于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的静电保护器件,该静电保护器件包括埋层、位于埋层上方的P阱、位于埋层上方并与P阱相邻的N阱、在P阱的上部注入形成的第一注入区和在N阱的上部注入形成的第二注入区,其中第一注入区与第一连接端相连,第二注入区与第二连接端相连。
进一步的,埋层为N型,第一注入区和第二注入区均为N型,所述N阱为两个,两个 N阱将P阱夹在中间,每个N阱的上部都形成有第二注入区,N型注入区的N型掺杂浓度较 N阱的N型掺杂浓度高。
进一步的,在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之间有静电时,所述静电保护器件提供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之间的静电泄放路径,该静电保护器件形成第一寄生二极管和第二寄生二极管,其中第一寄生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二连接端相连,第一寄生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二寄生二极管的阳极相连,第二寄生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一连接端相连。
进一步的,埋层为P型,第一注入区和第二注入区均为P型,所述P阱为两个,两个 P阱将N阱夹在中间,每个P阱的上部都形成有第一注入区,P型注入区的P型掺杂浓度较P阱的P型掺杂浓度高。
进一步的,在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之间有静电时,所述静电保护器件提供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之间的静电泄放路径,该静电保护器件形成第一寄生二极管和第二寄生二极管,其中第一寄生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一连接端相连,第一寄生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二寄生二极管的阴极相连,第二寄生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二连接端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保护电路,其包括与电池负极连接的电池负极连接端VM、与电池电芯负极连接的电池电芯负极连接端VSS、电源端VDD、与放电功率开关的控制端连接的放电控制端和与充电功率开关的控制端连接的充电控制端,其还包括连接于电池负极连接端VM和电源端VDD之间的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静电保护器件,其中所述电池负极连接端VM为第一连接端,所述电源端VDD为第二连接端。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保护电路还包括控制电路和串联在电池负极连接端VM和电池电芯负极连接端VSS之间的放电通路,该放电通路上包括开关器件、二极管和电阻R0,在进入放电过流保护状态后,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开关器件导通以使电池负极连接端和电池电芯负极连接端之间的放电通路导通,所述控制电路根据电池负极连接端的电压确定是否退出放电过流保护状态,在确定退出放电过流保护 状态后,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开关器件截止以使得电池负极连接端和电池电芯负极连接端之间的放电通路截止。
进一步的,所述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开关器件的一个连接端,所述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电池负极连接端相连,所述开关器件的另一个连接端与所述电池电芯负极连接端相连,所述放电通路提供毫安级别及以下的电流。
进一步的,在放电过流保护状态下,在所述电池负极连接端的电压低于预定电压阈值时,所述控制电路确定退出放电过流保护状态,所述控制电路根据电池负极连接端和电池电芯负极连接端之间的压差确定是否进入放电过流保护状态。
更进一步的,所述开关器件为NMOS场效应晶体管,所述控制电路输出控制信号至所述NMOS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的静电保护器件形成有两个正偏方向相反的串联二极管,这两个二极管分别保证正常工作电压,以及反接充电器时电池保护电路芯片的耐压和防漏电的能力,这样可以省去电池保护电路芯片应用电路中外接给连接端VM的电阻。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电池保护电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2为现有的静电保护器件的结构示意图3为图2中的静电保护器件的寄生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4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静电保护器件的结构示意图5为图4中的静电保护器件的寄生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6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的静电保护器件的结构示意图7为图6中的静电保护器件的寄生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8是图1中的电池保护电路中的放电过流自恢复电路的结构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除非特别说明,本文中的连接、相连、相接的表示电性连接的词均表示直接或间接电性相连。
图4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静电保护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静电保护器件包括N型埋层DN、位于N型埋层DN上方的P阱PWELL、位于N型埋层上方并夹持 P阱PWELL的两个N阱NWELL、在P阱PWELL的上部注入形成的N型注入区N_implant (或称第一注入区)和在N阱NWELL的上部注入形成的N型注入区N_implant (或称第二注入区),其中N阱中的N型注入区与图1中的电池保护电路芯片的电源端VDD相连,P阱中的 N型注入区与图1中的电池保护电路芯片的连接端VM相连。Njmplant为深度较浅但浓度更高的N型注入。
可以看到,相对于图2的静电保护器件的方案,图4去掉了 P阱PWELL中的P型注入区P_implant,这样的做法在保留静电保护器件需要的NPN三极管结构的同时,使电源端VDD到连接端VM之间形成了两个二极管背靠背串联的结构。结合图4和5所示,P阱 PffELL到N阱NWELL形成了图5中的第一寄生二极管ESD_diodel,PffELL中的N型注入区 N_implant到P阱PWELL形成了图5中的第二个寄生二极管ESD_diode2。
结合参考图1和5所示,在电源端VDD到连接端VM的静电释放通路上,设计如图4 所示的ESD器件结构,这样既 可以保证在电源端VDD到连接端VM之间形成静电释放通路, 又能使其形成两个正偏方向相反的串联二极管,其中第一寄生二极管ESD_diodel的阴极与电源端VDD相连,第一寄生二极管ESD_diodel的阳极与第二寄生二极管ESD_diode2的阳极相连,第二寄生二极管ESD_diode2的阴极与连接端VM相连,两个二极管分别保证正常工作电压,以及反接充电器时芯片的耐压和防漏点的能力,这样可以省去如图1中的电池保护电路芯片的应用电路中外接给连接端VM的电阻R2。
图6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的静电保护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静电保护器件包括P型埋层DP、位于P型埋层DP上方的N阱NWELL、位于P型埋层上方并夹持 N阱NWELL的两个P阱PWELL、在P阱PWELL的上部注入形成的P型注入区P_implant (或称第一注入区)和在N阱NWELL的上部注入形成的P型注入区P_implant (或称第二注入区),其中P阱中的P型注入区与图1中的电池保护电路芯片的连接端VM相连,N阱中的P 型注入区与图1中的电池保护电路芯片的电源端VDD相连。Pjmplant为深度较浅但浓度更高的P型注入。
结合图6和7所示,N阱NWELL到P阱PWELL形成了图7中的第一寄生二极管ESD_ diodel, NWELL中的P型注入区P_implant到N阱NWELL形成了图7中的第二个寄生二极管 ESD_diode2。
结合参考图1和7所示,在电源端VDD到连接端VM的静电释放通路上,设计如图6 所示的ESD器件结构,这样既可以保证在电源端VDD到连接端VM之间形成静电释放通路, 又能使其形成两个正偏方向相反的串联二极管,其中第一寄生二极管ESD_diodel的阳极与连接端VM相连,第一寄生二极管ESD_diodel的阴极与第二寄生二极管ESD_diode2的阴极相连,第二寄生二极管ESD_diode2的阳极与电源端VDD相连,两个二极管分别保证正常工作电压,以及反接充电器时芯片的耐压和防漏点的能力,这样可以省去如图1中的电池保护电路芯片的应用电路中外接给连接端VM的电阻R2。
所属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图4和图6中的静电保护器件还可以用于其他集成电路或芯片中进行静电保护,其可以连接在芯片的任意两个管脚或连接端之间。
除了静电保护器件的改变,本发明中的电池保护电路还有另外的改进,下文将详细描述。
请参考图1所示,其中的各个部分的连接关系等在背景中已经都描述过了,这里不再重复描述。在放电时,电池保护电路Iio通过连接端VM(即电池的负极P-)和VSS(即电池电芯的负极B-)之间的压差来判断是否放电过流。此时VM端的电压高于VSS端的电压,并且两者之间的压差与放电电流成一定比例关系。如果差压超过预定电压阈值,则认为放电电流超过预定电流阈值,则启动放电过流保护功能,将放电控制端Dotjt下拉至电池电芯的负极B-电位,禁止所述放电功率开关120进行放电。在放电过流的原因消除时,希望所述电池保护电路Iio能够自动的检测到,并自动从放电过流状态中恢复出来。
在本发明中,如图8所示,所述电池保护电路110中包括控制电路和设置于连接端 VM和连接端VSS之间的放电通路,所述放电通路包括依次连接于连接端VM和连接端VSS之间的电阻R0、二极管DO和开关器件ΜΝ0。所述控制电路根据连接端VM(即电池的负极P-) 和VSS(即电池电芯的负极B-)之间的压差来判断是否放电过流,在检测到放电过流时,禁止放电功率开关120放电,这样就进入了放电过流保护状态,与此同时,其还控制所述开关器件MNO导通,这样使得连接端VM和连接端VSS之间的放电通路导通。
在放电过流保护时,电池的正负极P+/P-之间的负载会把负极P-电压拉高到接近正极P+的电位,这样VM端的电压会高于VSS端的电压。而在本发明中,设置了一条在放电过流状态下导通的位于连接端VM和VSS之间的通路,这样在放电保护状态下,连接端VSS 向连接端VM提供一个下拉电流,一旦放电过流的原因消除,比如短路消除,连接端VM的电压就会被拉低。因此,在本发明中所述控制电路根据连接端VM的电压来确定是否退出放电过流保护状态。在放电过流状态下如果连接端VM的电压低于预定电压阈值时,所述控制电路则决定退出放电过流保护状态,控制所述放电功率开关120恢复正常放电,否则继续保持放电过流保护状态。在所述控制电路210确定退出放电过流保护状态后,控制所述开关器件MNO截止,这样使得连接端VM和连接端VSS之间的放电通路截止,并防止漏电。
为了降低功耗,在放电过流保护状态下,从连接端VM流向连接端VSS的下拉电流很小,为毫安及以下级别的电流,在本发明中可以通过设置电阻RO的大小来调节所述下拉电流的大小。
所述二极管DO的阴极连接所述开关器件MNO的一个连接端,所述阳极与连接端VM 相连,所述开关器件MNO的另一个连接端与连接端VSS相连。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开关器件MNO为NMOS场效应晶体管,其栅极 接所述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输出控制信号SI来控制所述开关器件MNO的导通和截止。 进入放电过流保护状态时,控制开关器件MNO导通,在退出放电过流状态时,控制开关器件 MNO截止。二极管DO用来允许连接端VM向连接端VSS单向通过电流,阻止VSS向VM漏电, 并且利用二极管DO的反向耐压能力在VM电压低于VSS时承受VM到VSS的绝大部分压降。 电阻RO也可以放置于MNO和二极管DO之间,还可以放置于MNO和VSS之间。
在本发明中,“连接”、“相连”、“连”、“接”等表示电性连接的词语,如无特别说明, 则表示直接或间接的电性连接。
需要指出的是,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所做的任何改动 均不脱离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相应地,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范围也并不仅仅局限 于前述具体实施方式

权利要求
1.一种集成电路的静电保护电路,所述集成电路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保护电路包括连接于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的静电保护器件,该静电保护器件包括埋层、位于埋层上方的P阱、位于埋层上方并与P阱相邻的N阱、在P阱的上部注入形成的第一注入区和在N阱的上部注入形成的第二注入区,其中第一注入区与第一连接端相连,第二注入区与第二连接端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埋层为N型,第一注入区和第二注入区均为N型,所述N阱为两个,两个N阱将P阱夹在中间,每个N阱的上部都形成有第二注入区,N型注入区的N型掺杂浓度较N阱的N型掺杂浓度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在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之间有静电时,所述静电保护器件提供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之间的静电泄放路径,该静电保护器件形成第一寄生二极管和第二寄生二极管,其中第一寄生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二连接端相连,第一寄生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二寄生二极管的阳极相连,第二寄生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一连接端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埋层为P型,第一注入区和第二注入区均为P型,所述P阱为两个,两个P阱将N阱夹在中间,每个P阱的上部都形成有第一注入区,P型注入区的P型掺杂浓度较P阱的P型掺杂浓度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静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在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之间有静电时,所述静电保护器件提供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之间的静电泄放路径,该静电保护器件形成第一寄生二极管和第二寄生二极管,其中第一寄生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一连接端相连,第一寄生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二寄生二极管的阴极相连,第二寄生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二连接端相连。
6.一种电池保护电路,其包括与电池负极连接的电池负极连接端VM、与电池电芯负极连接的电池电芯负极连接端VSS、电源端VDD、与放电功率开关的控制端连接的放电控制端和与充电功率开关的控制端连接的充电控制端,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连接于电池负极连接端VM和电源端VDD之间的如权利要求1-5 任一所述的静电保护器件,其中所述电池负极连接端VM为第一连接端,所述电源端VDD为第二连接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控制电路和串联在电池负极连接端VM和电池电芯负极连接端VSS之间的放电通路,该放电通路上包括开关器件、二极管和电阻R0,在进入放电过流保护状态后,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开关器件导通以使电池负极连接端和电池电芯负极连接端之间的放电通路导通,所述控制电路根据电池负极连接端的电压确定是否退出放电过流保护状态,在确定退出放电过流保护状态后,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开关器件截止以使得电池负极连接端和电池电芯负极连接端之间的放电通路截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开关器件的一个连接端,所述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电池负极连接端相连,所述开关器件的另一个连接端与所述电池电芯负极连接端相连,所述放电通路提供毫安级别及以下的电流。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放电过流保护状态下,在所述电池负极连接端的电压低于预定电压阈值时,所述控制电路确定退出放电过流保护状态, 所述控制电路根据电池负极连接端和电池电芯负极连接端之间的压差确定是否进入放电过流保护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器件为NMOS场效应晶体管,所述控制电路输出控制信号至所述NMOS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静电保护电路及电池保护电路,其中集成电路的静电保护电路中,所述集成电路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静电保护电路包括连接于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的静电保护器件,该静电保护器件包括埋层、位于埋层上方的P阱、位于埋层上方并与P阱相邻的N阱、在P阱的上部注入形成的第一注入区和在N阱的上部注入形成的第二注入区,其中第一注入区与第一连接端相连,第二注入区与第二连接端相连。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可以防止充电器反接时烧毁电池保护电路内的静电保护器件。
文档编号H01L27/02GK103023005SQ20121050202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30日
发明者尹航, 王钊, 田文博, 李展 申请人:无锡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