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247691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连接器装置,包括一绝缘本体、多个第一端子、多个第二端子及一电路单元,该电路单元可移动的设置于绝缘本体的容置空间,电路单元具有电路板,电路板具有第一面及第二面,电路板的第一面设有多个第一接点及多个第二接点,所述多个第一接点设定为跳线连接,所述多个第一端子各形成有第一接触部及第二接触部,所述多个第二接触部选择性的接触所述多个第一接点与所述多个第二接点。藉此,该连接器装置能以正插及反插的方式插接对接连接器,以便利于使用者。
【专利说明】连接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装置,尤指一种正、反插皆可使用的连接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连接器为一种以电气方式连接线缆、电路板和其它电路元件的连接装置,已广泛地运用于吾人生活周遭的各种电子产品,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及个人数字助理器(PDA)等。现有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及设置于该绝缘本体上的端子组所构成,该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相互插接时,必需保持正确(正插)的方向,若是连接器不慎反插时,则无法顺利的插入,必需重新进行插接的动作,造成使用者的不便。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装置,能以正插及反插的方式插接对接连接器,以便利于使用者。
[0004]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装置,可具有切换的功能,用途较为广泛。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装置,包括:一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内部形成有一容置空间,该绝缘本体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多个第一端子,所述多个第一端子设置于该绝缘本体上,所述多个第一端子各形成有第一接触部及第二接触部,该第一接触部曝露于该第一表面,该第二接触部伸入该容置空间内,所述多个第一端子各设有一第一连接部;多个第二端子,所述多个第二端子设置于该绝缘本体上,所述多个第二端子各形成有第三接触部,该第三接触部曝露于该第二表面,所述多个第二端子各设有一第二连接部;以及一电路单元,该电路单元可移动的设置于该容置空间,该电路单元具有一电路板,该电路板具有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该电路板的第一面设有多个第一接点及多个第二接点,所述多个第一接点设定为跳线连接,所述多个第二接触部选择性的接触所述多个第一接点与所述多个第二接点。
[0006]其中,所述多个第三接触部与所述多个第一接触部位于该绝缘本体两面相对的位置。
[0007]其中,所述多个第二接点设定为对应连接或部分跳线连接。
[0008]其中,该电路板的第一面另设有多个第三接点,所述多个第二接触部选择性的接触所述多个第三接点,所述多个第三接点设定为跳线连接、对应连接或部分跳线连接。
[0009]其中,所述多个第二端子各形成有第四接触部,该第四接触部伸入该容置空间内,所述多个第四接触部与所述多个第二接触部位于该绝缘本体内部两面相对或不相对的位置。
[0010]其中,所述多个第二端子的第四接触部与所述多个第一端子的第二接触部间隔的设置,该电路单元插置于所述多个第四接触部与所述多个第二接触部之间。
[0011]其中,该电路板的第二面设有多个第四接点及多个第五接点,所述多个第四接点设定为跳线连接,所述多个第五接点设定为对应连接或部分跳线连接。[0012]其中,该电路板设置有推钮,用于推动该电路单元于该容置空间内前、后移动。
[0013]其中,该绝缘本体的外部包覆一金属壳体。
[0014]其中,该绝缘本体的外部套设一金属套体,该金属套体的两面设有开口,所述两开口与所述多个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触部及所述多个第二端子的第三接触部相对应。
[0015]其中,所述多个第一端子及所述多个第二端子是以埋入射出方式设置于该绝缘本体上。
[0016]其中,所述多个第一端子的第一连接部及所述多个第二端子的第二连接部电性连
接一电子装置。
[0017]其中,该绝缘本体具有两结合臂,所述两结合臂内缘面分别形成有枢接部或滑移槽,该电子装置为电连接器。
[0018]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
[0019]本发明绝缘本体的容置空间内可移动的设置有电路单元,该电路单元具有多个接点,所述多个接点可为跳线连接等功能。因此能以正插及反插的方式插接对接连接器,以便利于使用者。
[0020]本发明绝缘本体的容置空间内可移动的设置有电路单元,从而具有切换的功能,用途较为广泛。
[0021]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发明连接器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23]图2为本发明连接器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0024]图3为本发明连接器装置第一实施例另一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0025]图4为本发明连接器装置第一实施例跳线连接的接线示意图。
[0026]图5为本发明连接器装置第一实施例对应连接的接线示意图。
[0027]图6为本发明连接器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28]图7为本发明连接器装置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29]图8为本发明连接器装置第四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30]图9为本发明连接器装置第五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31]图10为本发明连接器装置第六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32]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33]I绝缘本体
[0034]11容置空间
[0035]12第一表面
[0036]13第二表面
[0037]14结合臂
[0038]15枢接部
[0039]2第一端子
[0040]21第一接触部[0041]22第二接触部
[0042]3第二端子
[0043]31第三接触部
[0044]32第四接触部
[0045]4电路单元
[0046]41电路板
[0047]411 第一面
[0048]412 第二面
[0049]42 推钮
[0050]5电子装置
[0051]6金属壳体
[0052]7金属套体
[0053]71 开口
[0054]a第一连接部
[0055]b第二连接部
[0056]c第一接点
[0057]d第二接点
[0058]e第三接点
[0059]f第四接点
[0060]g第五接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61]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装置,包括一绝缘本体1、多个第一端
2、多个第二端子3及一电路单元4,绝缘本体I以塑料等绝缘材料制成,绝缘本体I可为一体成型或多件组合式设计。绝缘本体I的内部形成有一容置空间11,能用以容纳电路单元4等。绝缘本体I具有一第一表面12及一第二表面13,第一表面12及第二表面13位于绝缘本体I外侧相对的两面。绝缘本体I的形状及构造并不限制,可根据不同需求而变化。绝缘本体I的外部也可包覆一金属壳体6 (如图7所示)。
[0062]所述多个第一端2及所述多个第二端子3以导电性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且设置于绝缘本体I上,所述多个第一端子2及所述多个第二端子3设置于绝缘本体I上的方式并不限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端子2及所述多个第二端子3是以埋入射出(insertmolding)方式设置于绝缘本体I上。第一端子2及第二端子3的形状及构造并不限制,可根据不同需求而变化。
[0063]所述多个第一端子2各形成有一第一接触部21及一第二接触部22,第一接触部21曝露于绝缘本体I的第一表面12,可排列成一排,可用以与对接连接器的端子接触达成电性连接。第二接触部22连接于第一接触部21的一端,且第二接触部22伸入容置空间11内,可用以与电路单元4接触达成电性连接。
[0064]所述多个第二端子3各形成有一第三接触部31及一第四接触部32,第三接触部31曝露于绝缘本体I的第二表面13,可排列成一排,可用以与对接连接器的端子接触达成电性连接,所述多个第三接触部31与所述多个第一接触部21可位于绝缘本体I两面相对的位置。第四接触部32连接于第三接触部31的一端,且第四接触部32伸入容置空间11内,所述多个第四接触部32与所述多个第二接触部22可位于绝缘本体I内部两面相对或不相对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四接触部32与所述多个第二接触部22位于绝缘本体I内部两面相对的位置。所述多个第二端子3的第四接触部32与所述多个第一端子2的第二接触部22间隔的设置,使电路单元4可插置于所述多个第四接触部32与所述多个第二接触部22之间,且所述多个第四接触部32与所述多个第二接触部22可与电路单元4接触达成电性连接,使所述多个第一端子2及所述多个第二端子3得以与电路单元4电性连接。
[0065]每一第一端子2也可各形成有两第二接触部22 (如图2及图3),每一第二端子3也可各形成有两第四接触部32 (图略)。如图2及图3所示的第一端子2各形成有两第二接触部22,所述两第二接触部22可分隔断开设置,两第二接触部22再通过电路单元4达成电性连接。同样的,若第二端子3各形成有两第四接触部32,所述两第四接触部32可分割断开设置,两第四接触部32再通过电路单元4达成电性连接。然而,第一端子2的第二接触部22及第二端子3的第四接触部32设置的数量及是否分割断开并不限制,可根据功能需求而改变。
[0066]所述多个第一端子2各设有一第一连接部a,所述多个第二端子3各设有一第二连接部b,所述多个第一连接部a可设于所述多个第一端子2后端处,所述多个第二连接部b可设于所述多个第二端子3后端处。所述多个第一连接部a及所述多个第二连接部b可用以电性连接线缆或电路板等电子装置5,使连接器装置电性连接于电子装置5。
[0067]电路单元4可移动的设置于容置空间11,使本发明的连接器装置具有切换的功能。电路单兀4具有一电路板41,电路板41具有一第一面411及一第二面412。电路板41可为多层电路板,其表面或内部具有电路轨迹。电路板41的第一面411可设有多个第一接点c及多个第二接点d,也可进一步的设有多个第三接点e,所述多个第一接点C、所述多个第二接点d及所述多个第三接点e可分别排列成一排,且位于第一面411上不同的前、后位置,例如可由前至后依序的间隔设置。电路板41的第二面412可设有多个第四接点f及多个第五接点g,所述多个第四接点f及所述多个第五接点g可分别排列成一排,且位于第二面412上不同的前、后位置,例如可由前至后依序的间隔设置。然而,所述接点设置的数量并不限制,可以适当的增减、变化。电路板41上可设置有一推钮42,以便利用推钮42推动电路单元4于容置空间11内前、后移动。推钮42可穿出绝缘本体I的底面(如图2、3、7所示)、顶面或侧面(如图6所示)。
[0068]所述多个第一接点C、第二接点d、第三接点e、第四接点f及第五接点g的功能并不限制,例如可设定为跳线连接、对应连接、部分跳线连接或是设定为其它功能变化。对应连接只能以正插的方式插接对接连接器,跳线连接则能以正插及反插的方式插接对接连接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接点C、所述多个第四接点f为跳线连接,所述多个第二接点d、所述多个第五接点g设定为跳线连接、对应连接、部分跳线连接或是设定为其它功能变化。电路板41可随跳线设计等不同的需求,通过改变电路板41的电路布局设计。
[0069]电路板41可进一步连接至一软件驱动使用接口,以令使用者可通过电脑操作系统上的操作,而驱动信号、电源切换装置作跳线选择,而藉由跳线选择将其所连接的线缆或电路板等装置作信号或者电源的切换。如图4所示,即揭露所述多个第一接点c与所述多个第二连接部b之间的连接关系为跳线连接;如图5所示,则揭露所述多个第二接点d与所述多个第二连接部b之间的连接关系为对应连接。图4及图5只是用来举例说明接点与连接部之间的连接关系可为对应连接或跳线连接,但并不加以限制。
[0070]电路单元4可移动的设置于容置空间11,使所述多个第二接触部22得以选择性的接触所述多个第一接点C、所述多个第二接点d与所述多个第三接点e,所述多个第四接触部32得以选择性的接触所述多个第四接点f与所述多个第五接点g,藉以达成切换的功倉泛。
[0071]请参阅图8,本实施例在绝缘本体I外部套设一金属套体7,该金属套体7的两面设有开口 71与所述多个第一端子2的第一接触部21及所述多个第二端子3的第三接触部31相对应,使第一接触部21及第三接触部31可以露出,该金属套体7可提供接地及保护的功能。
[0072]请参阅图9及图10,本实施例的绝缘本体I具有两结合臂14,该两结合臂14内缘面分别形成有枢接部15或滑移槽(图略),所述多个第一连接部a及所述多个第二连接部b电性连接的电子装置5为其它型式的电连接器,使其形成一转接头,可藉由转接头所设置的枢接部或滑移槽与另一连接器相对应的滑移槽或枢接部配合使用。
[0073]本发明绝缘本体的容置空间内可移动的设置有电路单元,该电路单元具有多个接点,所述多个接点可为跳线连接、对应连接、部分跳线连接或是设定为其它功能变化。因此能以正插及反插的方式插接对接连接器,以便利于使用者。再者,本发明绝缘本体的容置空间内可移动的设置有电路单元,具有切换的功能,用途较为广泛。
[0074]然而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非意欲局限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的等效变化,均同理皆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内部形成有一容置空间,该绝缘本体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 多个第一端子,所述多个第一端子设置于该绝缘本体上,所述多个第一端子各形成有第一接触部及第二接触部,该第一接触部曝露于该第一表面,该第二接触部伸入该容置空间内,所述多个第一端子各设有一第一连接部; 多个第二端子,所述多个第二端子设置于该绝缘本体上,所述多个第二端子各形成有第三接触部,该第三接触部曝露于该第二表面,所述多个第二端子各设有一第二连接部;以及 一电路单元,该电路单元可移动的设置于该容置空间,该电路单元具有一电路板,该电路板具有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该电路板的第一面设有多个第一接点及多个第二接点,所述多个第一接点设定为跳线连接,所述多个第二接触部选择性的接触所述多个第一接点与所述多个第二接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三接触部与所述多个第一接触部位于该绝缘本体两面相对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二接点设定为对应连接或部分跳线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路板的第一面另设有多个第三接点,所述多个第二接触部选择性的接触所述多个第三接点,所述多个第三接点设定为跳线连接、对应连接或部分跳线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二端子各形成有第四接触部,该第四接触部伸入该容置空间内,所述多个第四接触部与所述多个第二接触部位于该绝缘本体内部两面相对或不相对的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二端子的第四接触部与所述多个第一端子的第二接触部间隔的设置,该电路单元插置于所述多个第四接触部与所述多个第二接触部之间。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路板的第二面设有多个第四接点及多个第五接点,所述多个第四接点设定为跳线连接,所述多个第五接点设定为对应连接或部分跳线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路板设置有推钮,用于推动该电路单元于该容置空间内前、后移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的外部包覆一金属壳体。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的外部套设一金属套体,该金属套体的两面设有开口,所述两开口与所述多个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触部及所述多个第二端子的第三接触部相对应。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端子及所述多个第二端子是以埋入射出方式设置于该绝缘本体上。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端子的第一连接部及所述多个第二端子的第二连接部电性连接一电子装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具有两结合臂,所述两结合臂内缘面分别形 成有枢接部或滑移槽,该电子装置为电连接器。
【文档编号】H01R13/66GK103855547SQ201210504767
【公开日】2014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30日
【发明者】廖生兴 申请人:廖生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