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组件及其插头和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12578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组件及其插头和插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及其插头和插座。
背景技术
市场上有一种电连接器组件,该电连接器组件包括插头和插座,所述插头和插座均包括壳体,插头和插座中的一个通过绝缘体在其壳体中装配有插针,另一个通过绝缘体
在其壳体中装配有插孔,使用时通过插头和插座之间的互相插拔来实现电气的导通和断开。上述电连接器组件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了极为广泛地应用。然而,在一些特殊场合,要求电连接器的插头和插座在无论是在分离时还是在插合时都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具体地说,即插头与插座插合时保证二者的插接界面处能够实现良好密封,使得水、尘等介质不能从二者的插接界面处与插针和插孔接触;在插头和插座分离时,保证二者的插接端处的密封,具体地说,即保证二者的绝缘体的外周面于内壳体的内壁面之间的密封,将插头和插座各自的两端之间切断,使得水、尘等介质无法从插头或插座的一端经二者各自的内壳体与对应的绝缘体之间的间隙至另一端,由于上述电连接器无相应的界面密封结构及敞口密封结构,因此其密封性能较差,无法满足密封要求。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件,以解决现有的电连接器组件在插合时的界面密封性能差的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上述电连接器组件的插头和插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件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电连接器组件,包括插头和插座,插头和插座各自以其如为插接所述插头包括插头壳体,插座包括插座壳体,插头壳体和插座壳体中的一个中通过插针绝缘体装配有插针,另一个中通过插孔绝缘体装配有插孔,插孔绝缘体上在插孔的前方设有与插孔同轴的密封孔段,插针绝缘体上一体设有用于在插头与插座插合时过盈插装于对应的密封孔段中并与密封孔段的内壁面密封配合的密封套,所述密封套套设于对应的插针上。所述插针通过插针绝缘体装配在插头壳体中,插头壳体的内壁面上开设有与之同轴的第一环槽,插针绝缘体于外周面上一体设有嵌装在第一环槽内的第一凸环,插头壳体的内壁面与插针绝缘体的外周面通过第一凸环密封配合;插座壳体的内壁面上同轴开设有第二环槽,插孔绝缘体于外周面上一体设有嵌装在第二环槽内的第二凸环,插座壳体的内壁面与插孔绝缘体的外周面之间通过第二凸环密封配合。插针在其外周面上设有与之同轴的第三凸环,插针绝缘体与插针的配合处设有供所述第三凸环嵌入的第三环槽,插针绝缘体与插针的外周面之间通过第三凸环密封配合。插孔绝缘体上在其与插孔的配合处一体设有第四凸环并通过所述第四凸环与插孔的外周面密封配合。本实用新型的插头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插头,包括插头壳体及通过插针绝缘体装配在插头壳体中的插针,插针绝缘体上一体设有用于在该插头与适配插座插合时过盈插装于适配插座的绝缘体中并通过外壁面与适配插座的绝缘体密封配合的密封套,所述密封套套设于对应的插针上。所述插头壳体的内壁面上同轴开设有第一环槽,插针绝缘体于外周面上一体设有嵌装在第一环槽内的第一凸环,插头壳体的内壁面与插针绝缘体的外周面通过第一凸环密封配合。插针在其外周面上设有与之同轴的第二凸环,插针绝缘体在其与插针的配合处设有供所述第二凸环嵌入的第二环槽,插针绝缘体与插针的外周面之间通过第二凸环密封配
口 O 本实用新型的插座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插座,包括插座壳体及通过插孔绝缘体装配在插座壳体中的插孔,插孔绝缘体上于插孔的插接端前方设有用于在该插座与适配插头插合时供适配插头的绝缘体上的密封套插入并与所述密封套的外壁面密封配合的密封孔段。插座壳体的内壁面上同轴开设有第一环槽,插孔绝缘体于外周面上一体设有嵌装在第一环槽内的第一凸环,插座壳体的内壁面与插孔绝缘体的外周面之间通过第一凸环密封配合。插孔绝缘体上在其与插孔的配合处一体设有第二凸环并通过所述第二凸环与插孔的外周面密封配合。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件在其插针绝缘体和插孔绝缘体的一个上于插孔的插接端前方设有一密封孔段,在另一个上一体设有用于在插头和插座插合时过盈插装于对应的密封孔段中并与密封孔段的内壁面密封配合的密封套,所述密封套套设于对应的插针上;因此,当插头和插座插合时,所述的密封套插入对应的密封孔段中并通过外壁面与之密封配合,而所述的密封套是一体设置于对应的绝缘体上且套设在插针上的,从而将露出对应绝缘体的插针完全封闭于插针绝缘体和插孔绝缘体中,保证了插头和插座在插合时二者之间的界面密封,解决了现有的电连接器组件在才插合时的界面密封性能差的问题。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件的实施例I中的插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件的实施例I中的插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在A处的放大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插头的实施例I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插座的实施例I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在A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件的实施例1,如图1-3所示,由插头和插座构成。插头如图I所不,包括插头壳体11,插头壳体11为筒状的金属壳体,插头壳体11中装配有插针绝缘体12并通过插针绝缘体12装配有插针13,插针绝缘体12的外周面上一体设有与之同轴的第一凸环12-1,本实施例中,第一凸环12-1有两个且沿插头的轴向间隔设置,插头壳体11的内壁面上设有与插针绝缘体12上的第一凸环12-1 —一对应的第一环槽,插针绝缘体12的外周面上的第一凸环12-1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嵌装于与之对应的环第一环槽中,从而使得第一凸环12-1起到密封圈的作用,实现了插针绝缘体12的外周面与插头壳体11的内壁面之间的密封配合,从而避免了插头壳体11的两端之间从插头壳体11与插针绝缘体12之间处连通,在插头与插座分离的状态下可有效地防止粉尘、水等介质从此处进入插头内部;插针13在插针绝缘体12成型时以镶件的方式直接预设在插针绝缘体12中,插针13的外周面上设有与之同轴的第三凸环13-1,插针绝缘体12与插针的配合处设有与第三凸环13-1对应的第三环槽,第三凸环13-1嵌装于对应的第三环槽中,一方面实现了插针13与插针绝缘体12之间的防脱配合,另一方面也增强了插针13的外周面与插针绝缘体12之间的密封效果,从而可与第一凸环12-1结合实现插头的敞口密封;插针绝缘体12的靠近插针13的插接端的一侧一体设有沿轴向悬伸的密封套12-2,本实施例中,密封套12-2呈锥形且套设于插针13上,换言之,即插针13的插接端穿过对应的密封套12-2后才露出,密封套12-2均包覆于对应的插针13上并与插针13的外周面密封配合。插座包括插座壳体21,插座壳体21也采用筒形的金属壳体,插座壳体21内同轴固 定装配有插孔绝缘体22并通过插孔绝缘体22固定装配有插孔23。插孔绝缘体22的外周面上设有与之同轴的第二凸环22-1,本实施例中,第二凸环22-1也有两个,插孔绝缘体22上设有与第二凸环一一对应的第二环槽,各第二凸环22-1均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嵌装于与之对应的第二环槽中,从而实现了插孔绝缘体22的外周面与插座壳体21的内壁面之间的密封配合,第二凸环22-1起到密封圈的作用,从而避免了插座壳体21的两端之间从插座壳体21与插孔绝缘体22之间处连通,在插头与插座分离的状态下可有效地防止粉尘、水等介质从此处进入插座内部;插孔23在插孔绝缘体22成型的过程中以镶件形式预设于插孔绝缘体22中,另外,插孔绝缘体22在其与插孔23的配合处一体设有第四凸环22-2,第四凸环22-2作为密封圈使用,从而实现了插孔23的外周面与插孔绝缘体22之间的密封配合,插孔绝缘体22上在各插孔23的插接端的前方设有密封孔段22-3,密封孔段22_3用于在插头和插座插合时供插针绝缘体上的密封套插入并通过其内壁面与密封套的外壁面密封配合,从而实现插头与插座插合状态下的界面密封。在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件的其它实施例中,上述实施例I中所述的插针和插孔的位置还可以互换,但是应保证所述密封套位于插针所在的绝缘体上,密封孔段位于插孔所在的绝缘体上。本实用新型的插头的实施例1,如图4所示,包括插头壳体31,插头壳体31为筒状的金属壳体,插头壳体31中装配有插针绝缘体32并通过插针绝缘体32装配有插针33,插针绝缘体32的外周面上一体设有与之同轴的第一凸环32-1,本实施例中,第一凸环32-1有两个且沿插头的轴向间隔设置,插头壳体31的内壁面上设有与插针绝缘体32上的第一凸
环32-1--对应的第一环槽,插针绝缘体32的外周面上的第一凸环32-1以过盈配合的方
式嵌装于与之对应的环第一环槽中,从而使得第一凸环32-1起到密封圈的作用,实现了插针绝缘体32的外周面与插头壳体31的内壁面之间的密封配合,从而避免了插头壳体31的两端之间从插头壳体31与插针绝缘体32之间处连通,在插头与插座分离的状态下可有效地防止粉尘、水等介质从此处进入插头内部;插针33在插针绝缘体32成型时以镶件的方式直接预设在插针绝缘体32中,插针33的外周面上设有与之同轴的第二凸环33-1,插针绝缘体32与插针的配合处设有与第二凸环33-1对应的第二环槽,第二凸环33-1嵌装于对应的第二环槽中,一方面实现了插针33与插针绝缘体32之间的防脱配合,另一方面也增强了插针33的外周面与插针绝缘体32之间的密封效果,从而可与第一凸环32-1结合实现插头的敞口密封;插针绝缘体32的靠近插针33的插接端的一侧一体设有沿轴向悬伸的密封套32-2,本实施例中,密封套32-2呈锥形且套设于插针33上,换言之,即插针33的插接端穿过对应的密封套32-2后才露出,密封套32-2均包覆于对应的插针33上并与插针33的外周面密封配合;密封套用于在该插头与适配的插座插合时插入适配插座的绝缘体中,从而实现插头与插座在插合后的界面密封。本实用新型的插座的实施例1,如图5-6所示,包括插座壳体41,插座壳体41采用筒形的金属壳体,插座壳体41内同轴固定装配有插孔绝缘体42并通过插孔绝缘体42固定装配有插孔43。插孔绝缘体42的外周面上设有与之同轴的第一凸环42-1,本实施例中,第一凸环42-1有两个,插孔绝缘体42上设有与第一凸环一一对应的第一环槽,各第一凸环42-1均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嵌装于与之对应的第一环槽中,从而实现了插孔绝缘体42的外周面与插座壳体41的内壁面之间的密封配合,第一凸环42-1起到密封圈的作用,从而避免 了插座壳体41的两端之间从插座壳体41与插孔绝缘体42之间处连通,在插头与插座分离的状态下可有效地防止粉尘、水等介质从此处进入插座内部;插孔43在插孔绝缘体42成型的过程中以镶件形式预设于插孔绝缘体42中,另外,插孔绝缘体42在其与插孔43的配合处一体设有第二凸环42-2,第二凸环42-2作为密封圈使用,从而实现了插孔43的外周面与插孔绝缘体42之间的密封配合,插孔绝缘体42上在各插孔43的插接端的前方设有密封孔段42-3,密封孔段42-3用于在插座与适配插头插合时供适配插头的绝缘体上的密封套插入并通过其内壁面与密封套的外壁面密封配合,从而实现插头与插座插合状态下的界面密封。
权利要求1.电连接器组件,包括插头和插座,插头和插座各自以其前端为插接端,所述插头包括插头壳体,插座包括插座壳体,插头壳体和插座壳体中的一个中通过插针绝缘体装配有插针,另一个中通过插孔绝缘体装配有插孔,其特征在于,插孔绝缘体上在插孔的前方设有与插孔同轴的密封孔段,插针绝缘体上一体设有用于在插头与插座插合时过盈插装于对应的密封孔段中并与密封孔段的内壁面密封配合的密封套,所述密封套套设于对应的插针上。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通过插针绝缘体装配在插头壳体中,插头壳体的内壁面上开设有与之同轴的第一环槽,插针绝缘体于外周面上一体设有嵌装在第一环槽内的第一凸环,插头壳体的内壁面与插针绝缘体的外周面通过第一凸环密封配合;插座壳体的内壁面上同轴开设有第二环槽,插孔绝缘体于外周面上一体设有嵌装在第二环槽内的第二凸环,插座壳体的内壁面与插孔绝缘体的外周面之间通过第二凸环密封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插针在其外周面上设有与之同轴的第三凸环,插针绝缘体与插针的配合处设有供所述第三凸环嵌入的第三环槽,插针绝缘体与插针的外周面之间通过第三凸环密封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插孔绝缘体上在其与插孔的配合处一体设有第四凸环并通过所述第四凸环与插孔的外周面密封配合。
5.一种插头,包括插头壳体及通过插针绝缘体装配在插头壳体中的插针,其特征在于,插针绝缘体上一体设有用于在该插头与适配插座插合时过盈插装于适配插座的绝缘体中并通过外壁面与适配插座的绝缘体密封配合的密封套,所述密封套套设于对应的插针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壳体的内壁面上同轴开设有第一环槽,插针绝缘体于外周面上一体设有嵌装在第一环槽内的第一凸环,插头壳体的内壁面与插针绝缘体的外周面通过第一凸环密封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插针在其外周面上设有与之同轴的第二凸环,插针绝缘体在其与插针的配合处设有供所述第二凸环嵌入的第二环槽,插针绝缘体与插针的外周面之间通过第二凸环密封配合。
8.—种插座,包括插座壳体及通过插孔绝缘体装配在插座壳体中的插孔,其特征在于,插孔绝缘体上于插孔的插接端前方设有用于在该插座与适配插头插合时供适配插头的绝缘体上的密封套插入并与所述密封套的外壁面密封配合的密封孔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插座壳体的内壁面上同轴开设有第一环槽,插孔绝缘体于外周面上一体设有嵌装在第一环槽内的第一凸环,插座壳体的内壁面与插孔绝缘体的外周面之间通过第一凸环密封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插孔绝缘体上在其与插孔的配合处一体设有第二凸环并通过所述第二凸环与插孔的外周面密封配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组件及其插头和插座,电连接器组件包括插头和插座,插头包括插头壳体,插座包括插座壳体,插头壳体和插座壳体中的一个中通过插针绝缘体装配有插针,另一个中通过插孔绝缘体装配有插孔,插孔绝缘体上在插孔的前方设有与插孔同轴的密封孔段,插针绝缘体上一体设有用于在插头与插座插合时过盈插装于对应的密封孔段中并与密封孔段的内壁面密封配合的密封套,密封套套设于对应的插针上;当插头和插座插合时,密封套插入对应的密封孔段中并通过外壁面与之密封配合,从而将露出对应绝缘体的插针完全封闭于插针绝缘体和插孔绝缘体中,保证了二者之间的界面密封,解决了现有的电连接器组件在插合时的界面密封性能差的问题。
文档编号H01R24/00GK202601949SQ201220125580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9日
发明者崔艳磊, 张志中, 尚超 申请人: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