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部抗拉的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12577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尾部抗拉的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连接附件,特别是一种尾部抗拉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通讯等设备的模块化、集成化发展,电连接器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电连接器分为插头很插座两部分,但是不管是插头还是插座,其大都包括壳体及通过绝缘体设于所述壳体内的接触件,使用时将所述插座固定于一安装面板或装置上,将所述插头与电缆的自由端连接,通过插头与插座之间的插接及锁合来实现电路的连通。上述连接器在一些生活及工业中的小型设备中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但是,当用于大型设备之间连接或需要在安装时,上述电连接器已成为电路连通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具体地说,即现有的线缆本身大都具有抗拉层或抗拉线等抗拉部件,因此线缆本身不存在 会被拉坏的问题,但是当其与电连接器连接时,均是通过导线与电连接器的接触件直接连接,电缆的抗拉部件不能与连接器壳体很好的结合,而电连接器上无抗拉结构,因此其工作时的拉力全部集中于接触件上,而大型设备之间连接的电缆大都较粗且重量极重,因此无抗拉结构的上述电连接器的接触件极易因为受到电缆的拉力而被损坏,当施工过程中需要拖拽电连接器时,其被拉坏的可能性更大,因此现有的电连接器存在易被拉坏的问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尾部抗拉的电连接器,以解决现有的电连接器易被拉坏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尾部抗拉的电连接器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尾部抗拉的电连接器,包括壳体及通过绝缘体装配于壳体内的接触件,所述壳体内于接触件的后端处可拆固设有抗拉块,所述抗拉块上设有供线缆的导线进入壳体的进线孔并于进线孔的外围处间隔布设有两个以上的供线缆的抗拉部件进入壳体的卫星孔,抗拉块的相邻的两卫星孔之间形成一承拉壁。所述承拉壁的前侧面上设有连通与之相邻的两卫星孔的前端口的收容槽。所述抗拉块的前侧面与壳体的内壁面上设置的台阶面顶压配合并通过在其后侧与壳体螺纹配合的压紧螺母固定压装于壳体内。所述壳体与抗拉块中的一个于二者的配合面上开设有键槽,另一个上设有与所述键槽对应的止旋键,壳体与抗拉块之间通过所述键槽和止旋键止旋配合。所述壳体的后端处于外壁面上同轴设置有环形的倒刺,倒刺的尖端处具有与壳体同轴的圆环面。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尾部抗拉的电连接器在其壳体内于接触件的后端处可拆固设有抗拉块,抗拉块上设有供线缆的导线进入壳体的进线孔并于进线孔的外围处间隔布设有两个以上的供线缆的抗拉部件进入壳体的卫星孔,相邻的两卫星孔之间形成一承拉壁;因此,在使用时可将线缆的导线从所述进线孔引入壳体并与接触件连接,从对应的卫星孔处将线缆的抗拉部件引入壳体并将从相邻的两卫星孔内进入壳体的线缆的抗拉层或抗拉线以打结等方式连接在一起,使之搭设于对应的承拉壁上,从而使得线缆上的力作用于壳体上,避免了接触件被拉坏的问题的发生,解决了现有的电连接器易被拉坏的问题。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尾部抗拉的电连接器的实施例I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中的抗拉块的立体图;图3是图I中的抗拉块在另一视角下的立体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尾部抗拉的电连接器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尾部抗拉的电连接器的实施例1,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尾部抗拉的电连接器可作为插座使用,其具有圆筒形的壳体1,壳体I采用金属壳体;壳体I内通过绝缘体2固定装配有接触件3,接触件3采用插孔接触件;壳体I在其内部于接触件3的后方设有抗拉块4,抗拉块4整体呈圆饼状并于中间部分设有进线孔4-1,进线孔4-1用于供对应线缆的导线穿过以与接触件3对应连接,另外,抗拉块4上于进线孔的外围处还均布有六个卫星孔4-2,卫星孔4-2均为前后通透的通孔,其用于供线缆的抗拉部件,如抗拉层、抗拉线等穿过,相邻的两卫星孔两两之间形成一承拉壁4-3,承拉壁4-3的前侧面上设有收容槽,收容槽为联通与其所在的承拉壁的两卫星孔的前端口的通槽;壳体I的内壁面上设有与抗拉块4的前侧面顶压配合的台阶面,抗拉块4的后侧通过螺纹装配于壳体内的锁紧螺母5压紧,从而实现了抗拉块4与壳体I之间的可拆固定配合,抗拉块4的外周装配有止旋键6,壳体的内壁面上设有与止旋键对应的键槽,抗拉块与壳体之间通过止旋键6和所述键槽止旋配合;另外,壳体I于其尾端处的外壁面上设有与之同轴的环形的倒刺7,当需要在连接器的尾端设置弹性套管等防水、加固部件时,可通过所述倒刺阻止其脱落,倒刺的尖端处的外周面为与壳体同轴的圆环面,从而可防止倒刺的尖端刺破对应的部件。该电连接器在接线时,可首先将所述抗拉块从壳体中卸出,然后将对应的线缆的导线部分从所述进线孔穿过后与接触件连接,使线缆的抗拉部件从对应的卫星孔内穿过,然后将从相邻的两卫星孔内进入壳体的线缆的抗拉层或抗拉线以打结等方式连接在一起,使之搭设于对应的承拉壁上,从而使得线缆上的力作用于壳体上,所述的收容槽可用于收容线缆的抗拉结构打结后形成的结,节省电连接器内部的空间;所述的止旋键和止旋槽可使所述电连接器同时具有尾部抗扭的功能。本实用新型的尾部抗拉的电连接器的实施例2,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电连接器可作为插头与实施例I中的电连接器配套使用,二者的区别仅在于所壳体上设有连接螺帽8,接触件采用插针接触件。在本实用新型的尾部抗拉的电连接器的其它实施例中,上述实施例1、2中所述抗拉块上的卫星孔的数量为两个以上皆可,抗拉块还可以螺纹装配于壳体的尾端处。
权利要求1.尾部抗拉的电连接器,包括壳体及通过绝缘体装配于壳体内的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于接触件的后端处可拆固设有抗拉块,所述抗拉块上设有供线缆的导线进入壳体的进线孔并于进线孔的外围处间隔布设有两个以上的供线缆的抗拉部件进入壳体的卫星孔,抗拉块的相邻的两卫星孔之间形成一承拉壁。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尾部抗拉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拉壁的前侧面上设有连通与之相邻的两卫星孔的前端口的收容槽。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尾部抗拉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拉块的前侧面与壳体的内壁面上设置的台阶面顶压配合并通过在其后侧与壳体螺纹配合的压紧螺母固定压装于壳体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尾部抗拉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与抗拉块中的一个于二者的配合面上开设有键槽,另一个上设有与所述键槽对应的止旋键,壳体与抗拉块之间通过所述键槽和止旋键止旋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尾部抗拉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后端处于外壁面上同轴设置有环形的倒刺,倒刺的尖端处具有与壳体同轴的圆环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尾部抗拉的电连接器,包括壳体及通过绝缘体装配于壳体内的接触件,所述壳体内于接触件的后端处可拆固设有抗拉块,所述抗拉块上设有供线缆的导线进入壳体的进线孔并于进线孔的外围处间隔布设有两个以上的供线缆的抗拉部件进入壳体的卫星孔,抗拉块的相邻的两卫星孔之间形成一承拉壁;在使用时可将线缆的导线从所述进线孔引入壳体并与接触件连接,从对应的卫星孔处将线缆的抗拉部件引入壳体并将从相邻的两卫星孔内进入壳体的线缆的抗拉层或抗拉线以打结等方式连接在一起,使之搭设于对应的承拉壁上,从而使得线缆上的力作用于壳体上,避免了接触件被拉坏的问题的发生,解决了现有的电连接器易被拉坏的问题。
文档编号H01R13/46GK202601955SQ201220125579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9日
发明者崔艳磊, 张志中, 尚超 申请人: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