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级电容器引出端子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32187阅读:4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超级电容器引出端子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超级电容器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级电容器引出端子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用多层铝箔电极作导电引出的大型超级电容器,一般采用超声波焊接的方式让铝箔电极与引出端子连接。而金属超声波焊接机的价格昂贵,焊接质量不稳定,经常出现焊断,脱焊等现象,并且超过一定层数的铝箔电极很难焊接。在人们对超级电容器的内阻、充放电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只有加大招箔电极的载流能力,才能使大型超级电容器在大电流(瞬间6000A)充放电过程中不至于温度过高。一般增加载流能力的方法就是增加铝箔电极的宽度与层数,如何将铝箔电极与引出端子可靠的、有效的、紧密的连接成为行业解决的焦点问题。中国专利公开号CN2909483,
公开日是2007年6月6日,名称为“电力电容器引出端子的连接结构”的方案中公开了一种电力电容器引出端子的连接结构,包括外引线端、内引线端,外引线端与内引线端电连接,设有包括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的引出连接件,外引线端和内引线端相应与引出连接件的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电连接。不足之处是,这种电力电容器引出端子的连接结构的铝箔电极与引出端子连接可靠性差、载流能力低。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大型超级电容器的铝箔电极与引出端子连接可靠性差、载流能力低的这一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连接、成本低廉、连接紧密可靠、连接电阻低、载流能力高的一种超级电容器引出端子的连接结构。为了实现上述 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超级电容器引出端子的连接结构,包括引出端子、铝箔电极、盖板、铆钉,在引出端子与铝箔电极相连接处的引出端子上轴向设有盲孔,在盲孔底部设有向外凸的锥尖,在盲孔开口处的引出端子上设有若干凹槽,在盖板与铝箔电极相接触的盖板面上设有与凹槽相匹配的凸沿,在铆钉的铆钉杆底部设有与锥尖相匹配的凹状铆钉膨胀卡槽,在铝箔电极上设有与盲孔相对应的铝箔电极孔,在盖板上设有与盲孔相对应的盖板孔,所述铆钉的铆钉杆依次穿过盖板的盖板孔和铝箔电极的铝箔电极孔卡入固定连接在引出端子的盲孔内。本方案在引出端子与铝箔电极连接的一端的引出端子上轴向钻若干个盲孔,并且盲孔的底部设有锥尖,用铆钉依次将盖板、铝箔电极穿好,放入引出端子的盲孔后,进行铆压,就能够很好的把铝箔电极和引出端子连接在一起。在引出端子上设置凹槽,在盖板与铝箔电极相接触的盖板面上设有与凹槽相匹配的凸沿,其目的是使得在进行铝箔电极与引出端子的连接时,让盖板和引出端子之间产生的压力较大,从而破坏铝箔电极表面的氧化层,使得铝箔电极与引出端子连接后的电阻低、载流能力高。并且连接紧密可靠、结构简单、易于连接、成本低廉。作为优选,所述盲孔设有两个,且这两个盲孔对称布置在引出端子的中轴线两边。把两个盲孔均布设在引出端子的中轴线两边,成对称分布,使得铆钉与引出端子连接后不会发生转动,并且使得连接更加紧密可靠,安全性更高。作为优选,在所述盲孔开口处的引出端子上均布设有相互平行的五个凹槽。平行的凹槽便于铝箔电极的有序弯折,不会导致铝箔电极因引出端子与盖板的挤压而受到损坏。作为优选,所述锥尖为正圆锥体形状的锥尖。正圆锥体形状的锥尖使得锥尖在受到盲孔挤压时,均匀的向四周分力,从而使得铆钉与引出端子连接后更加紧密可靠,安全性更高。作为优选,所述铆钉膨胀卡槽内腔由轴向均布的四根铆钉膨胀条围成,且每根铆钉膨胀条的末端内侧略微向内弯曲。让每根铆钉膨胀条的末端内侧略微向内弯曲,在挤压引出端子和铆钉时,内弯曲的铆钉膨胀条末端会因挤压变形,变形后铆钉膨胀条会紧密卡紧在锥尖和盲孔内壁之间,并且还使得铆钉膨胀条与锥尖咬合度更好,从而使得铆钉与引出端子压紧后连接更加稳定可靠,不宜发生脱落。作为优选,所述的盖板为长方形盖板,且长方形盖板与铝箔电极的宽度相等,在长方形盖板的边沿处设有倒角边。倒角边不会使铝箔电极受到损坏。作为优选,所述铆钉的铆钉杆外表面为正八棱柱体,所述引出端子的盲孔内设有与铆钉杆外表面的正八棱柱体相匹配的盲孔内侧壁。八棱柱体使得铆钉安装好后不会发生转动而损坏铝箔电极,同时,八棱柱体使得在锥尖挤压盲孔时,铆钉膨胀条与盲孔内壁接触更为良好,连接更加紧密可靠。本实用新型能够达到如下效果本方案实现了大型超级电容器电极能够承受较大的充放电电流(瞬间6000A),提高了大型超级电容器的性能指标,且结构简单、制作简单、易于连接、成本低廉、连接紧密可靠、连接电阻低、载流能力高。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装配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引出端子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引出端子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盖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盖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铆钉正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铆钉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引出端子;11、锥尖;12、盲孔;13、凹槽;2、铝箔电极;3、盖板;31、凸沿;32、倒角边;33、盖板孔;4、 铆钉;41、铆钉膨胀条边缝;42、铆钉膨胀条;43、铆钉杆;44、铆钉膨胀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0026]实施例本实施例的一种超级电容器引出端子的连接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弓丨出端子1、铝箔电极2、盖板3、铆钉4。如图2、图3所示,在引出端子与铝箔电极相连接处的引出端子上轴向设有两个盲孔12,并且这两个盲孔对称布置在引出端子的中轴线两边,在引出端子的盲孔内设有与铆钉杆外表面的正八棱柱体相匹配的盲孔内侧壁,在盲孔底部设有向外凸的锥尖11,并且该锥尖为正圆锥体形状的锥尖,在盲孔开口处的引出端子上均布铣出有相互平行的五个凹槽13。如图4、图5所示,盖板为长方形盖板,且长方形盖板与铝箔电极的宽度相等,在长方形盖板的边沿处设有倒角边32,在盖板与铝箔电极相接触的盖板面上铣出有与凹槽相匹配的凸沿31,在盖板上设有与盲孔相对应的盖板孔33。如图6、图7所示,铆钉的铆钉杆外表面为正八棱柱体,在铆钉的铆钉杆43底部设有与锥尖相匹配的凹状铆钉膨胀卡槽44,并且铆钉膨胀卡槽内腔由轴向均布的四根铆钉膨胀条42围成,且每根铆钉膨胀条的末端内侧略微向内弯曲。在铝箔电极上设有与盲孔相对应的铝箔电极孔。如图1所示,在使用安装时,用两个铆钉4的铆钉杆依次穿过盖板3的盖板孔和铝箔电极2的铝箔电极孔卡入固定连接在引出端子I的盲孔内。在盲孔底部设置锥尖目的是让铆钉压入后,盲孔底部的锥尖将刺入铆钉的铆钉膨胀卡槽内,使铆钉端部的铆钉膨胀条向四周膨胀,如图7所示铆钉膨胀条边缝41就会张大,从而使铆钉与盲孔内壁填充紧密,防止铆钉脱落出来。本实施例使铝箔电极与引出端子更加可靠的、有效的、紧密的连接起来,实现了大型超级电容器电极能够承受较大的充放电电流,提高了大型超级电容器的性能指标,且结构简单、制作简单、易于连接、成本低廉、连接紧密可靠、连接电阻低、载流能力高。上面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但实现时不受上述实施例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
权利要求1.一种超级电容器引出端子的连接结构,包括引出端子(I)、铝箔电极(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板(3)、铆钉(4),在引出端子与铝箔电极相连接处的引出端子上轴向设有盲孔(12),在盲孔底部设有向外凸的锥尖(11),在盲孔开口处的引出端子上设有若干凹槽(13),在盖板与铝箔电极相接触的盖板面上设有与凹槽相匹配的凸沿(31),在铆钉的铆钉杆(43)底部设有与锥尖相匹配的凹状铆钉膨胀卡槽(44),在铝箔电极上设有与盲孔相对应的铝箔电极孔,在盖板上设有与盲孔相对应的盖板孔(33),所述铆钉的铆钉杆依次穿过盖板的盖板孔和铝箔电极的铝箔电极孔卡入固定连接在引出端子的盲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级电容器引出端子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盲孔设有两个,且这两个盲孔对称布置在引出端子的中轴线两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超级电容器引出端子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盲孔开口处的引出端子上均布设有相互平行的五个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级电容器引出端子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尖为正圆锥体形状的锥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级电容器引出端子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铆钉膨胀卡槽内腔由轴向均布的四根铆钉膨胀条(42)围成,且每根铆钉膨胀条的末端内侧略微向内弯曲。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级电容器引出端子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板为长方形盖板,且长方形盖板与铝箔电极的宽度相等,在长方形盖板的边沿处设有倒角边(3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级电容器引出端子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铆钉的铆钉杆外表面为正八棱柱体,所述引出端子的盲孔内设有与铆钉杆外表面的正八棱柱体相匹配的盲孔内侧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级电容器引出端子的连接结构,涉及超级电容器部件领域,意在提供一种连接紧密可靠、连接电阻低、载流能力高的一种超级电容器引出端子的连接结构。包括引出端子、铝箔电极、盖板、铆钉,在引出端子与铝箔电极相连接处的引出端子上轴向设有盲孔,在盲孔底部设有向外凸的锥尖,在盲孔开口处的引出端子上设有若干凹槽,在盖板与铝箔电极相接触的盖板面上设有与凹槽相匹配的凸沿,在铆钉的铆钉杆底部设有与锥尖相匹配的凹状铆钉膨胀卡槽,在铝箔电极上设有与盲孔相对应的铝箔电极孔,在盖板上设有与盲孔相对应的盖板孔,铆钉的铆钉杆依次穿过盖板的盖板孔和铝箔电极的铝箔电极孔卡入固定连接在引出端子的盲孔内。
文档编号H01G9/08GK202905473SQ201220474820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7日
发明者阮殿波, 潘国林, 张洪权, 傅冠生, 陈照平, 于智强 申请人:宁波南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