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储能器模块和用于制造电储能器模块的方法

文档序号:7253848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电储能器模块和用于制造电储能器模块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储能器模块,具有至少一个储能器电解池堆叠(7),该至少一个储能器电解池堆叠具有:多个平面平行的第一储能器电解池(1)组,所述第一储能器电解池(1)分别具有第一电极元件(1a);和多个与第一储能器电解池(1)组平面平行地布置的平面平行的第二储能器电解池(2)组,所述第二储能器电解池(2)分别具有第二电极元件(2a)。在此,第一和第二储能器电解池(1;2)组沿着储能器电解池堆叠(7)的第一延伸方向交替布置,并且第一电极元件(1a)在储能器电解池堆叠(7)的侧面处与第二电极元件(2a)在储能器电解池堆叠(7)的侧面处具有不同极性。该电储能器模块此外包括布置在储能器电解池堆叠(7)的侧面处的多个平面接触元件(5),所述平面接触元件(5)将相邻的第一和第二储能器电解池(1;2)组电连接,并且分别超出储能器电解池堆叠(7)的宽度地接触相邻的第一和第二储能器电解池(1;2)组的基本上所有第一或第二电极元件(1a;2a)。
【专利说明】电储能器模块和用于制造电储能器模块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储能器模块和一种用于制造电储能器模块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通常,从电储能器电解池中汲取直流电流或将直流电流馈入到电储能器电解池中。因此,储能器电解池的迄今为止已知的构造都是按照对欧姆内阻和储能器电解池的比能量密度或比功率密度的优化来设计的。
[0003]在电储能器电解池的许多应用中,储能器电解池以串联或并联布置彼此互连成电池模块,以便调整期望的输出参数,如总电压、电压范围、能量含量或功率密度。如果从这样的储能器电解池中汲取具有升高的交流分量的电流,则储能器电解池的分布电感的与频率有关的影响上升。储能器电解池的电感损耗由电极、极互连、以及电极在壳体中的布置的损耗贡献的各个份额组成。此外,在运行频率在kHz范围中的情况下,可能由于趋肤效应而在承载电流的区域中出现损耗以及在导电面、例如壳体中出现涡电流。
[0004]文献DE 10 2010 035 114 Al例如公开了具有多个电解池单元的电池单元,所述电解池单元分别具有蓄电池电解池,所述蓄电池电解池通过汇流排电耦合。
[0005]存在对于由一个或多个储能器电解池构成的储能器模块的需求,这些储能器电解池在高频交变电流的汲取方面具有较小损耗,并且因此改善了采用这些储能器电解池的系统的效率。

【发明内容】

[0006]根据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至少一个储能器电解池堆叠的电储能器模块,所述储能器电解池堆叠具有:多个平面平行的第一储能器电解池组,所述第一储能器电解池分别具有第一电极元件;和多个与第一储能器电解池组平面平行地布置的平面平行的第二储能器电解池组,所述第二储能器电解池分别具有第二电极元件。在此,第一和第二储能器电解池组沿着储能器电解池堆叠的第一延伸方向交替布置,并且第一电极元件在储能器电解池堆叠的侧面处与第二电极元件在储能器电解池堆叠的侧面处具有不同极性。该电储能器模块此外包括布置在储能器电解池堆叠的侧面处的多个平面接触元件,所述平面接触元件将相邻的第一和第二储能器电解池组电连接,并且分别超出储能器电解池堆叠的宽度地接触相邻的第一和第二储能器电解池组的基本上所有第一或第二电极元件。
[0007]根据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制造电储能器模块的方法,具有步骤:在至少一个储能器电解池堆叠中沿着储能器电解池堆叠的第一延伸方向交替地布置多个平面平行的第一储能器电解池组和多个与所述第一储能器电解池组平面平行地布置的平面平行的第二储能器电解池组,所述平面平行的第一储能器电解池分别具有第一电极元件,并且所述平面平行的第二储能器电解池分别具有第二电极元件,其中第一电极元件在储能器电解池堆叠的侧面处与第二电极元件在储能器电解池堆叠的侧面处具有不同极性;并且借助于多个平面接触元件分别超出储能器电解池堆叠的宽度地接触相邻的第一和第二储能器电解池组的基本上所有第一或第二电极元件,所述平面接触元件布置在储能器电解池堆叠的侧面处并且电连接相邻的第一和第二储能器电解池组。
[0008]本发明的优点
本发明的构思是,借助于具有尽可能小的内部电解池电感的储能器模块的合适内部构造来减小由于在操控电储能器模块时在储能器模块的内部和/或在其壳体中出现的涡电流造成的损耗。为此,电储能器模块的储能器电解池以合适的方式被布置为,使得一方面所需的引流导体元件的总长度被最小化,并且另一方面各个互连的储能器电解池与壳体部分之间的接触过渡部的数量被最小化。
[0009]一个显著的优点在于,尤其是可以在从储能器模块中汲取高频交变电流时显著减小损耗能量。尤其是在具有集成逆变器、所谓的电池直接逆变器(“battery directinverter (电池直接逆变器)”,BDI)的电池系统的情况下——其中电流引导的快速切换通过用于改变电流电压的电池模块来进行,损耗能量的减小是非常有利的。
[0010]另一优点在于,通过使储能器电解池在负载切换以后的能量输出或负载输出的延迟来改善这样的储能器模块的短时动态特性。由此可以有利地放弃在其他情况下可能进行补偿的器件、例如缓冲电容器,这可以降低安装空间需求以及使用储能器电解池或储能器模块的组件的制造成本。
[0011]此外,可以通过避免由于储能器电解池造成的电感损耗分量来改善电磁兼容性(EMV),因为可以减小所发射的电磁场并且降低对相邻电子组件的干扰影响。另外,例如由于趋肤效应引起的欧姆损耗被最大程度地减小,这有利地伴随着提高的效率和更小的发热。
[0012]此外,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根据本发明的储能器模块可以具有:第一平面极接线端子,其电接触布置在储能器电解池堆叠的第一端面处的第一储能器电解池组的第一电极元件;以及第二平面极接线端子,其电接触布置在储能器电解池堆叠的第二端面处的第二储能器电解池组的第二电极元件,其中第一平面极接线端子和第二平面极接线端子彼此平行地沿着储能器电解池堆叠的侧面被弓I导。
[0013]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根据本发明的储能器模块可以具有两个在侧面处彼此接界的储能器电解池堆叠,其分别具有平面平行的第一储能器电解池组和平面平行的第二储能器电解池组。
[0014]在此,根据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根据本发明的储能器模块还可以具有:第一平面极接线端子,其电接触布置在第一储能器电解池堆叠的端面处的第一储能器电解池组的第一电极元件;以及第二平面极接线端子,其电接触布置在第二储能器电解池堆叠的端面处的第一储能器电解池组的第一电极元件,其中第一平面极接线端子和第二平面极接线端子彼此平行地布置在所述两个储能器电解池堆叠之间。
[0015]此外,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根据本发明的储能器模块可以具有绝缘层,该绝缘层布置在第一平面极接线端子与第二平面极接线端子之间以用于对所述极接线端子电绝缘。
[0016]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根据本发明的储能器模块还具有壳体,该壳体包围平面平行的第一储能器电解池组、平面平行的第二储能器电解池组和多个接触元件。
[0017]在此,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壳体可以由不导电的或仅仅轻微导电的材料制成。
[0018]根据本发明的储能器模块的另一实施方式,第一和第二电极元件可以螺旋状地彼此缠绕。
[0019]根据本发明的储能器模块的另一实施方式,第一和第二电极元件可以被构造为由各个层构成的电极堆叠或者被构造为折叠堆叠。
[0020]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另外的特征和优点从下面参考附图的描述中得出。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示出了电储能器电解池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储能器模块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电储能器模块的示意图;以及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用于制造电储能器模块的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使用的方向术语一即诸如“左部”、“右部”、“上部”、“下部”、“前部”、“后部”、
“其之上”、“其之后”等等的术语——仅仅用于更好地理解附图,而决不应当表示一般性的限制。一般而言,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作用相同的部件。
[0023]本发明意义上的电储能器电解池包括可以在预定义的时间段跨度上储存电能并在另一时间段跨度上将其再次输出的所有设备。在此,本发明意义上的储能器电解池包括所有类型的一次和二次储能器,尤其是电容、电化学(法拉第)以及组合工作的储能器类型。在此,所考察的时间段可以包括从几秒到几小时、几天或几年。电储能器电解池例如可以包括:锂离子电解池、锂聚合物电解池、镍金属氢化物电解池、超级电容器、超高电容器、电力电容器、BatCap、基于铅、锌、钠、锂、镁、硫或其他金属、元素或合金或类似系统的蓄电池。在此,本发明包括的电储能器电解池的功能可以基于插入电极、反应电极或合金电极与含水、非质子或聚合物电解质的组合。
[0024]在此,本发明意义上的电储能器电解池的构造可以包括不同的外部构造形式,例如棱柱形式或者所谓的“袋装”形式,以及不同的电极构造,例如缠绕式、堆叠式、折叠式或者其他构造。
[0025]本发明意义上的电极元件可以由不同导电材料、例如金属材料制成。本发明意义上的电极元件可以以镀层、三维方式来填充和/或被制造为具有大的有源表面。在此,平面电极元件可以根据储能器技术而具有不同尺寸,例如电极元件的厚度可以具有几ym至几_的数量级。电极元件可以是折叠式、堆叠式或缠绕式的,并且可以规定:在电极元件之间构造绝缘层或隔离层,所述绝缘层或隔离层将所述电极元件彼此电隔离并且可以在电解池壳体内将电解质隔开到单个区域中。也可能的是,以双极形式构造电极元件。电极元件的平面形式可以被构造为方形、矩形、圆形、椭圆形或任意其他形状。
[0026]本发明意义上的电储能器模块包括在壳体中具有一个或多个电储能器电解池的部件,其中电储能器电解池被以合适方式彼此电耦合,以便保证储能器电解池的串联或并联互连。在此,电储能器模块可以具有模块接线端子,在所述模块接线端子处可以截取输出电压,所述输出电压依赖于电储能器模块的电储能器电解池的内部互连。
[0027]本发明意义上的壳体包括所有如下组件:所述组件具有用于容纳一个或多个电储能器电解池以及电储能器电解池的导电互连元件的凹陷,并且可以相对于外界在机械和/或电方面屏蔽所容纳的电储能器电解池和元件。在此,壳体可以具有导电材料、不导电或仅仅不良地导电的材料或这样的材料的部分区域的组合,例如塑料、金属、金属构成的合金。在此,壳体的形状和大小可以与所容纳的储能器电解池和元件相匹配。
[0028]图1示出了电储能器电解池10的装置的示意图。装置10包括多个平面的电储能器电解池I和2,它们沿着其表面法向并排地布置在储能电电解池堆叠7中。在此,储能器电解池堆叠7具有在图1中示例性地以从左向右走向的第一延伸方向。储能器电解池堆叠7可以分别具有四角形端面,所述端面通过四个侧面沿着第一延伸方向连接。在图1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储能器电解池堆叠7具有矩形端面,但是其中其他端面形状、例如方形或梯形形状同样是可能的。
[0029]储能器电解池I和2具有多个电极元件Ia或2a。电极元件Ia或2a例如可以具有螺旋状彼此缠绕的电极、堆叠式电极或彼此折叠的电极。在此,针对每个储能器电解池I或2可以存在不同极性的电极元件,所述电极元件在储能器电解池I或2内彼此电隔离。电极元件例如可以是由导电材料制成的扁平层,所述层以梳状结构平面地彼此交错。还可能的是,电极元件已经通过缠绕或折叠由经镀层的电极元件构成的带而被置于交替的堆叠形式。在此应当清楚的是:填充所带来的可能性是,将电极元件Ia或2a布置在储能器电解池I或2中,并且布置的选择可以依赖于所使用的储能器技术、储能器电解池I或2的外部形状方面的边界条件和/或储能器电解池I或2的要实现的电特性。
[0030]例如可以有利的是,将电极元件Ia或2a布置为使得储能器电解池I或2的内部体积被最大地利用。
[0031]储能器电解池I与储能器电解池2的区别在于,它们在其极性方面以镜像方式布置在储能器电解池堆叠7中。换言之,储能器电解池I被布置为使得其在储能器电解池堆叠7的前部侧面上具有正极性的电极元件Ia并且在储能器电解池堆叠7的后部侧面上具有负极性的电极元件la。与之相反,储能器电解池2被布置为使得其在储能器电解池堆叠7的前部侧面上具有负极性的电极元件2a并且在储能器电解池堆叠7的后部侧面上具有正极性的电极元件2a。在此,储能器电解池I和2可以例如分别通过隔离元件3彼此电绝缘。隔离元件3尤其是用于将电解质分隔成段,由此在电解质中在该段内不超过特定的电势差。在此,所述隔离元件例如可以具有不导电或仅仅轻微导电材料的薄层。分别并排布置的、以相同方向定向的储能器电解池I或2的数目在图1中被示例性地示为3个,但是其中相同取向的彼此并排布置的储能器电解池的每种其他数目同样是可能的。将电解池以相同方向布置在电方面意味着电解池的并联电路,这尤其是使得能够表示较高电流。以相反方向对具有电解池的这样的包进行互连对应于串联电路,该串联电路具有单个电压的相应相加。
[0032]储能器电解池堆叠7可以被壳体4包封,该壳体在图1中示例性地为棱柱形的。但是清楚的是,壳体4的每种其他形状同样是可能的,并且该形状例如可以依赖于被包围的储能器电解池I或2的尺寸。
[0033]图2示出了具有电储能器电解池的装置的电储能器模块20的示意图。在此,电储能器电解池的装置例如可以对应于图1中的装置10。但是在此应当清楚的是,每种其他装置在电储能器模块20分别互连的元件相匹配的情况下同样是可能的。
[0034]电储能器模块20具有平面接触元件5,该平面接触元件在侧面上接触或彼此连接分别相邻的电储能器电解池I或2组。在此,平面接触元件5分别连接不同极性的电极元件Ia和2a。平面接触元件5可以分别具有表面延伸方向,所述表面延伸方向垂直于电极元件Ia或2a的表面延伸方向以及储能器电解池I或2的侧面。平面接触元件5例如可以具有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层、扁平带或层元件。在此,平面接触元件5分别沿着其表面延伸方向超出储能器电解池堆叠7的宽度地接触相邻的储能器电解池I或2组的基本上所有第一或第二电极元件Ia或2a。平面接触元件5优选地接触每个电储能器电解池I或2的多个电极元件Ia或2a,使得相邻储能器电解池I或2之间的电连接路径为尽可能小的。同时电流密度以最大均匀化的方式分布在相应接触元件5的大的平面伸展上。
[0035]接触元件5与电极元件Ia或2a的平面接触例如可以通过焊接法、注塑法、溅射法或粘接法来实现。在此可以规定:接触元件5超出电极元件Ia或2a的相应层的垂直延伸的超出量被保持得尽可能小,以便避免多余的电流路径。
[0036]接触元件5被交替地布置在储能器电解池堆叠7的前侧和背侧,使得沿着储能器电解池堆叠7的长度延伸得出相邻储能器电解池I或2之间的曲折形或波浪线形的电流路径。相邻的同样布置的储能器电解池I或2组的数目优选地为偶数,使得分别布置在储能器电解池堆叠7的端侧的相邻的同样布置的储能器电解池I或2组的分别未通过接触元件5互连的端接触部处于储能器电解池堆叠7的相同侧上。在图2中示例性示出的情况下,所述端接触部处于储能器电解池堆叠的左端和右端处的前侧。所述端接触部可以分别通过极接线端子或极接触接线端子6a和6b被电接触。
[0037]在此,极接线端子或极接触接线端子6a和6b可以分别具有平面元件,所述平面元件彼此平面平行地被引导到储能器电解池堆叠7的端侧。在图2的本示例中,极接触接线端子6a和6b被引导到储能器电解池堆叠7的左侧。在此,极接触接线端子6a和6b彼此之间的间距可以被选择为尽可能小,以便将由极接触接线端子6a和6b围成的磁势面以及由此极接触接线端子6a和6b的电感阻抗保持得尽可能小。
[0038]在此可以可选地规定:在极接触接线端子6a与6b之间置入如图2中分段地表明的绝缘层8,以便保证极接触接线端子6a与6b之间的电隔离。绝缘层8可以为了相应的电绝缘也在前侧接触元件5与极接触接线端子6a之间延伸。
[0039]极接线端子或极接触接线端子6a和6M列如可以彼此表面平齐地在尽可能大的面上走向。于是,在极接触接线端子6a和6b的相应端之间可以截取储能器模块10的输出电压。图2中的储能器模块10同样可以具有壳体4,该壳体为清楚起见在图2中未明确示出。
[0040]图3示出了具有电储能器电解池的装置的电储能器模块30的示意图。在此,储能器电解池可以对应于图1中的储能器电解池I。电储能器模块30具有两个彼此平行布置的储能器电解池堆叠7a和7b的装置。在不限制一般性的情况下,下面应当将在背景中示出的储能器电解池堆叠7a称为后部储能器电解池堆叠,并且将在前景中示出的储能器电解池堆叠7b称为前部储能器电解池堆叠。两个储能器电解池堆叠7a和7b中的以同样方式布置的相邻储能器电解池I或2组的数目可以相同并且具有偶数。每组的储能器电解池I或2的数目在图3中示例性地以I示出,其中每个其他数目同样是可能的。电储能器模块30在储能器电解池I或2之间不具有隔离元件;但是能够理解,同样可以在以同样方式布置的相邻储能器电解池I或2组之间设置如图1中所示的相应的隔离元件3。
[0041]类似于图2中所示的储能器模块20,每个储能器电解池堆叠7a或7b的相邻储能器电解池I或2通过接触元件5彼此连接,其中前侧接触元件5与后侧接触元件5分别交替布置,使得沿着储能器电解池堆叠7a和7b的长度延伸得出相邻储能器电解池I或2之间的曲折形或波浪线形的电流路径。两个储能器电解池堆叠7a和7b的分别处于右部的最后的储能器电解池2可以通过跨越堆叠的接触元件5a电连接,使得得出跨越堆叠的电流路径,该电流路径曲折形地从后部储能器电解池堆叠7a的左侧行进到后部储能器电解池堆叠7a的右侧,并且从前部储能器电解池堆叠7b的右侧返回行进到前部储能器电解池堆叠7b的左侧。在此,在储能器电解池7a和7b的相应端接触部处、即在前部储能器电解池堆叠7b的处于最左边的储能器电解池I的后侧以及在后部储能器电解池堆置7a的处于最左边的储能器电解池I的前侧可以分别设置极接线端子或极接触接线端子6a和6b。
[0042]在此,极接线端子或极接触接线端子6a和6b可以具有如结合图2所述的类似特性。尤其是可以设置可选的绝缘层8,该绝缘层被置入在极接触接线端子6a与6b之间,以便保证极接触接线端子6a与6b之间的电隔离。绝缘层8也可以为了相应的电绝缘而在后部储能器电解池堆叠7a的前侧接触元件5与前部储能器电解池堆叠7b的后侧接触元件5之间延伸。
[0043]在图3中为了清楚起见又未示出壳体,但是储能器模块20可以具有壳体4,该壳体可以保证储能器模块20相对于外界的机械和/或电屏蔽。
[0044]总的来说,图2和3示出了储能器模块的仅仅示例性的构造方式。在此,在考虑到有目的的结构标准的情况下可以构造变型方案和修改方案。一般而言有利的是,两个极性的引流元件之间的间距可以保持得尽可能小,以便最小化由这些元件围成的有源磁势面。这意味着,可以最小化储能器模块内部中的引流元件的电感阻抗。此外有利的是,将引流元件构造为尽可能大表面的,以便尽可能均匀地分布电流密度。如果理想平面的、紧密地施力口于电极元件的有源区域处的极接触仅仅在特定的边界条件下是可能的,例如安全要求或技术强制,则可以至少注意保证不同极性的引流元件在彼此相距小间距的情况下的连结。此外有利的是,通过储能器电解池的模块内部的适当互连来最小化储能器电解池与壳体的所需极接线端子的数目。由此降低了欧姆功率电阻,这又在直流运行以及交流运行中导致尤其是由于趋肤效应引起的欧姆损耗的最小化。
[0045]所示储能器模块例如可以优选地用在从储能器电解池中汲取高频率的交变电流的系统中、例如用在具有高于大致IOOHz的操控频率的电池直接逆变器中。在这些系统中,由于储能器模块的构造方式可以对由于高交变电流频率引起的电感损耗最小化。同时改善了储能器模块在短时范围中的响应行为,这显著改善了该系统的动态特性和可靠性。
[0046]图4示出了用于制造电储能器模块、尤其是图2和3中示意性地示出的储能器模块20和30之一的方法40的示意图。在第一步骤41中,在至少一个储能器电解池堆叠7、7a、7b中沿着储能器电解池堆叠7、7a、7b的第一延伸方向交替地布置多个平面平行的第一储能器电解池I组和多个与所述第一储能器电解池I组平面平行地布置的平面平行的第二储能器电解池2组,所述平面平行的第一储能器电解池I分别具有第一电极元件la,并且所述平面平行的第二储能器电解池2分别具有第二电极元件2a,其中第一电极元件Ia在储能器电解池堆叠7、7a、7b的侧面处与第二电极元件2a在储能器电解池堆叠7、7a、7b的侧面处具有不同极性。在第二步骤42中,借助于多个平面接触元件5分别超出储能器电解池堆叠7、7a、7b的宽度地接触相邻的第一和第二储能器电解池1、2组的基本上所有第一或第二电极元件la、2a,所述平面接触元件5布置在储能器电解池堆叠7、7a、7b的侧面处并且电连接相邻的第一和第二储能器电解池1、2组。在此,平面接触元件5例如可以通过焊接法、注塑法、派射法或粘接法与电极元件la、2a接触。在此,相应接触元件5与电极元件la、2b之间的连接位置的电阻优选地应当被保持得尽可能小。
[0047]平面平行的第一和第二电极元件I或2例如可以在与相应接触元件5接触以前根据所期望的电解池拓扑以合适方式被堆叠、折叠或缠绕。例如,可以针对所谓的袋装电池在使用绝缘隔板层的情况下将第一和第二电极元件Ia或2a以曲折形轨迹相叠地折叠或分层。针对棱柱形电解池的构造,例如可以使用“racetrack-pancake (赛道扁平)”拓扑或“racetrack double pancake (赛道双扁平)”拓扑,即第一和第二电极元件Ia或2a的扁平螺旋形绕线,所述绕线可以沿着相应绕线的截面方向被压缩或压紧,以便得到“赛道”形状,即通过紧密的外半径连接的、基本上平行走向的绕线轨迹。
[0048]可选地,可以将储能器电解池堆叠7、7a、7b以及接触元件5包围在壳体4中。在此,第一和第二极接线端子6a、6b可以作为储能器模块的电接线端子从壳体4中引出。
【权利要求】
1.电储能器模块(20;30),具有: ?至少一个储能器电解池堆叠(7; 7a; 7b),其具有: 多个平面平行的第一储能器电解池(I)组,所述第一储能器电解池(I)分别具有第一电极元件(Ia),和 多个与第一储能器电解池(I)组平面平行地布置的平面平行的第二储能器电解池(2)组,所述第二储能器电解池(2)分别具有第二电极元件(2a), 其中第一和第二储能器电解池(I; 2)组沿着储能器电解池堆叠(7; 7a; 7b)的第一延伸方向交替布置,并且 其中第一电极元件(Ia)在储能器电解池堆叠(7; 7a; 7b)的侧面处与第二电极元件(2a)在储能器电解池堆叠(7; 7a; 7b)的侧面处具有不同极性; ?布置在储能器电解池 堆叠(7; 7a; 7b)的侧面处的多个平面接触元件(5),所述平面接触元件(5)将相邻的第一和第二储能器电解池(I; 2)组电连接,并且分别超出储能器电解池堆叠(7; 7a; 7b)的宽度地接触相邻的第一和第二储能器电解池(1;2)组的基本上所有第一或第二电极兀件(la; 2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储能器模块(20),还具有: 第一平面极接线端子(6b),其电接触布置在储能器电解池堆叠(7)的第一端面处的第一储能器电解池⑴组的第一电极元件(Ia);以及 第二平面极接线端子(6a),其电接触布置在储能器电解池堆叠(7)的第二端面处的第二储能器电解池(2)组的第二电极元件(2a), 其中第一平面极接线端子^b)和第二平面极接线端子^a)彼此平行地沿着储能器电解池堆叠(7)的侧面被引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储能器模块(30),所述电储能器模块具有两个在侧面处彼此接界的储能器电解池堆叠(7a; 7b),所述储能器电解池堆叠(7a; 7b)分别具有平面平行的第一储能器电解池⑴组和平面平行的第二储能器电解池⑵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储能器模块(30),还具有: 第一平面极接线端子(6b),其电接触布置在第一储能器电解池堆叠(7a)的端面处的第一储能器电解池(I)组的第一电极元件(Ia);以及 第二平面极接线端子(6a),其电接触布置在第二储能器电解池堆叠(7b)的端面处的第一储能器电解池(I)组的第一电极元件(Ia); 其中第一平面极接线端子^b)和第二平面极接线端子^a)彼此平行地布置在两个储能器电解池堆叠(7a; 7b)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和4之一所述的电储能器模块(20;30),还具有: 绝缘层(8),所述绝缘层(8)布置在第一平面极接线端子^b)与第二平面极接线端子(6a)之间以用于对所述极接线端子(6a; 6b)电绝缘。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电储能器模块(20;30),还具有: 壳体(4),所述壳体(4)包围平面平行的第一储能器电解池(I)组、平面平行的第二储能器电解池(2)组和多个接触元件(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储能器模块(20;30),其中壳体(4)由不导电的或仅仅轻微导电的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电储能器模块(20;30),其中第一和第二电极元件(la; 2a)螺旋状地彼此缠绕。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电储能器模块(20;30),其中第一和第二电极元件(la; 2a)被构造为由各个层构成的电极堆叠或者被构造为折叠堆叠。
10.用于制造电储能器模块(20;30)的方法(40),具有步骤: 在至少一个储能器电解池堆叠(7; 7a; 7b)中沿着储能器电解池堆叠(7; 7a; 7b)的第一延伸方向交替地布置(41)多个平面平行的第一储能器电解池(I)组和多个与所述第一储能器电解池(I)组平面平行地布置的平面平行的第二储能器电解池(2)组,所述平面平行的第一储能器电解池(I)分别具有第一电极元件(la),并且所述平面平行的第二储能器电解池(2)分别具有第二电极元件(2a),其中第一电极元件(Ia)在储能器电解池堆叠(7; 7a; 7b)的侧面处与第二电极元件(2a)在储能器电解池堆叠(7; 7a; 7b)的侧面处具有不同极性; 借助于多个平面接触元件(5)分别超出储能器电解池堆叠(7、7a、7b)的宽度地接触相邻的第一和第二储能器电解池(I ;2)组的基本上所有第一或第二电极元件(la ;2a),所述平面接触元件(5)布置在储能器电解池堆叠(7; 7a; 7b)的侧面处并且电连接相邻的第一和第二储能器电解池 (I ;2)组。
【文档编号】H01M10/18GK103988338SQ201280062540
【公开日】2014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9日
【发明者】M.凯斯勒, V.德格, A.蒂芬巴赫, A.施密特 申请人: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