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88997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半导体器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器件。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封装在树脂外壳中的半导体元件的半导体器件。
背景技术
在诸如逆变装置、不间断电源、加工工具或工业机器人之类的装置中,将包括安装于其中的功率半导体元件的半导体器件(通用模块)独立于该装置主体使用。这样的半导体器件具有一种功率半导体元件被密封(封装)于树脂外壳中的结构(例如参见专利文献I和2)。接线端子(引线框)一般用于这样的半导体器件的内引线(参见专利文献3)。例如,图11是示出包括密封在树脂外壳中的功率半导体元件的半导体器件的主要部分的示意图。图11示出通过使用接线端子内接线的半导体器件的示例。如图11所示,该半导体器件包括设置在树脂外壳400中的IGBT (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元件100。这里提到的IGBT元件100是具有设置在其上表面中的发射极电极和设置在其下表面中的集电极电极的垂直功率半导体元件。IGBT元件100的发射极电极和布线衬底200通过接线端子600彼此导电连接。IGBT元件100的集电极电极直接导电连接到布线衬底 200。发射极电极和布线衬底200 —般通过焊接、超声焊接、激光焊接等经接线端子600相互接合。[专利文献I] JP-A-6-045518[专利文献2] JP-A-2002-368192[专利文献3]JP-A-2005_064441然而在上述半导体器件中,存在的问题是不可能容易地改变接线端子600的布局。

发明内容
考虑到这一点开发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包括封装在树脂外壳中的半导体元件及其中有可能容易地改变至少一接线端子的布局的半导体器件。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半导体器件,包括:固定支撑在树脂外壳中的多个外部连接端子;封装在该树脂外壳中的至少一个半导体元件;以及设置有至少一个接线端子一该半导体元件通过它电连接到外部连接端子一的至少一个端子块。根据上述配置,有可能实现设置有封装在树脂外壳中的半导体元件以及接线端子的布局可容易地改变的半导体器件。


图1A和IB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半导体器件的主要部分的示意图;图2是用于说明半导体器件的效果的半导体器件的主要部分的示意图(部分I);图3是用于说明半导体器件的效果的半导体器件的主要部分的示意图(部分2);图4是用于说明半导体器件的效果的半导体器件的主要部分的示意图(部分3);图5是用于说明半导体器件的效果的半导体器件的主要部分的示意图(部分4);图6是用于说明半导体器件的效果的半导体器件的主要部分的示意图(部分5);图7是用于说明半导体器件的效果的半导体器件的主要部分的示意图(部分6);图8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半导体器件的变体的主要部分的示意图;图9A和9B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半导体器件的主要部分的示意图;图1OA和IOB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半导体器件的主要部分的示意图;以及图11是根据其中功率半导体元件密封在树脂外壳中的背景技术的半导体器件的主要部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文将参考附图具体描述关于半导体器件的本发明各实施例。<第一实施例>图1A和I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半导体器件的主要部分的示意图。图1A示出该半导体器件的俯视示意图。图1B示出该半导体器件沿图1A的虚线X-X所取并从箭头方向观看的截面图。此外,图1A和IB示出对应于逆变器电路一相的半导体模块的示例。图1A和IB所示的半导体器件I具有作为衬底的毫米量级厚度的金属基板。各个绝缘衬底20通过无引线锡银(锡一银)类焊料层(未示出)接合和安装到金属基板10上。作为功率半导体元件的IGBT元件30a和30b及FWD元件31a和31b分别安装在绝缘衬底20的上层上。半导体器件I还具有封装有上述半导体元件的树脂外壳40等,以使半导体器件I可担当所谓的通用IGBT模块(功率模块)。各个绝缘衬底20包括绝缘板20a、通过DCB (直接铜接合)方法在绝缘板20a下表面上形成的金属箔20b、以及通过相同的DCB方法在绝缘板20a上表面上形成的金属箔20co至少一个IGBT元件30a或30b通过焊料层(未示出)安装在各个绝缘衬底20的金属箔20c上,而IGBT元件30a或30b的背侧(例如集电极电极侧)接合到金属箔20c上。发射极电极设置在IGBT元件30a或30b的与集电极电极相反的主表面上,例如在IGBT元件30a或30b的上表面侧。控制电极30g也设置在IGBT元件30a或30b上表面的一部分上。各个控制电极30g通过金属线21电连接到插入模压(insert-molded)(密封)到树脂外壳40中的引脚端子(控制端子)22的一端。引脚端子22的另一端从半导体器件I向上延伸到高于树脂外壳40上表面的位置。各个FWD元件31a或31b安装在金属箔20c上,而FWD元件31a或31b的阴极侧通过焊料层(未示出)接合到金属箔20c。FWD元件31a或31b的阳极侧设置在FWD元件31a或31b的与阴极侧相反的主表面上,即在FWD元件31a或31b的上表面上。具有弯曲结构的整体端子23a或23b通过诸如焊接、超声焊接、激光焊接或用螺丝固定之类的一些方法布置在IGBT元件30a或30b的发射极电极(IGBT元件30a或30b的上表面侧)和FWD元件31a或31b的阳极侧(FWD元件31a或31b的上表面侧)之间。因此,通过端子23a或23b确保了 IGBT元件30a或30b的发射极电极和FWD元件31a或31b的阳极侧之间的电连接。在树脂外壳40中端子23a或23b进一步延伸到形成L形状图案的金属箔20d。端子23a或23b和金属箔20d通过焊接等方法相互电连接。IGBT元件30a或30b的集电极电极和FWD元件31a或31b的阴极侧通过金属箔20c——在IGBT元件30a或30b和FWD元件31a或31b下设置的层——相互导电连接。例如,各个绝缘板20a由氧化铝(Al2O3)烧结的陶瓷材料制成,而各个金属箔20b、20c和20d由包含作为主要成份的铜(Cu)的金属材料制成。例如,各个端子23a和23b由包含作为主要成份的诸如铜(Cu)或铝(Al)之类金属或其合金的材料制成。装在金属箔20c上的半导体元件不限于上述IGBT元件30a或30b,而可包括功率MOSFET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在半导体器件I中,提供例如由PPS (聚苯硫醚)制成的树脂外壳40以将其固定到金属基板10的上边缘。例如导电连接到IGBT元件30a和30b的主电极的外部连接端子50、51、52、53、54和55部分插入模压到树脂外壳40中。在半导体器件I中,将外部连接端子51和54设置成使外部连接端子51担当逆变器电路的正极输入端子(P端子)而外部连接端子54担当逆变器电路的负极输入端子(N端子)。这些外部连接端子51和54分别电连接到设置在半导体器件I外部的DC电源的正极和负极。此外,将外部连接端子53和55设置成使外部连接端子53和55担当逆变器电路的AC输出端(例如,U相)。虽然已对作为示例的逆变器电路进行了上述描述,但这种电路配置不限于逆变器电路而可应用于诸如斩波电路之类的其它电功率转换电路。此外,剩下的外部连接端子50和52是备用端子。例如,端子支座24a的一端通过焊接等方法接合到外部连接端子51。此外,端子支座24a的另一端通过焊接等方法接合到金属箔20c。在半导体器件I中,以这种方式,在树脂外壳40中固定设置的外部连接端子51和金属箔20c通过端子支座24a相互电连接。即,外部连接端子51导电连接到IGBT元件30a的集电极电极和FWD元件31a的阴极侧。端子支座24b的一端通过焊接等方法接合到外部连接端子54。此外,端子支座24b的另一端通过焊接等方法接合到金属箔20d。在半导体器件I中,以这种方式,在树脂外壳40中固定设置的外部连接端子54和金属箔20d通过端子支座24b相互电连接。即,外部连接端子54导电连接到IGBT元件30b的发射极电极和FWD元件31b的阳极侧。此外,U形接线端子(引线框)60的各端通过焊接等方法分别接合到外部连接端子53和55。接线端子60的中间部分通过焊接等方法接合到端子支座25的上表面。端子支座25的下表面通过焊接等方法接合到金属箔20c和20d。在半导体器件I中,以这种方式,接线端子60的各端电连接到在树脂外壳40中固定设置的外部连接端子53和55。此外,接线端子60的中间部分通过端子支座25电连接到IGBT元件30a的发射极电极和FWD元件31a的阳极侧。此外,接线端子60的中间部分通过端子支座25电连接到IGBT元件30b的集电极电极和FWD元件31b的阴极侧。此外,在半导体器件I中,上述接线端子60通过粘合剂成分(未示出)固定到绝缘板(支撑衬底)70。绝缘板70包含作为主要成份的树脂或陶瓷材料。槽口 70a设置在绝缘板70的相对端部。槽口 70a配合在树脂外壳40的内部端部处固定设置的固定引脚70p。通过这样的配合,绝缘板70相对于树脂外壳40精确定位。延伸部分70c设置在绝缘板70中。延伸部分70c放置在端子支座24a和24b上,从而确保绝缘板70的水平稳定性。用于容纳引脚端子22侧部的槽口 70b也设置在绝缘板70中。槽口 70b支撑引脚端子22的侧部。用密封树脂(未示出)填充由树脂外壳40和金属基板10包围的空间以保护半导体元件、金属线21等。例如,将密封树脂提供为包含作为主要成份的凝胶或环氧树脂的树脂。另外,例如,各个外部连接端子50、51、52、53、54和55、接线端子60和端子支座24a,24b和25由包含作为主要成份的诸如铜(Cu)或铝(Al)之类的金属或其合金的材料制成。此外,接线端子60可插入模压到绝缘板70中而不是固定到绝缘板70。图1A和IB中所示的接线端子60和绝缘板70的组合被称为端子块(引线单元)。如上所述,半导体器件I被表征为,半导体器件I具有固定支撑在树脂外壳40中的多个外部连接端子50、51、52、53、54和55,封装在树脂外壳40中的至少一个半导体元件(例如IGBT元件30a或30b等),以及设置有至少一个接线端子60——该半导体元件通过其电连接到外部连接端子50、51、52、53、54和55——的至少一个端子块。下文将给出对具有这样结构的半导体器件I的有益效果的描述。例如,图2到7是示出该半导体器件主要部分的用于说明该半导体器件效果的示意图。此外,在涉及下文将描述的所有实施例的附图中,由相同的标记表示和图1A和IB中一样的元件。如果这些元件曾经描述过,那么将省略这些元件的详细描述。在半导体器件I中,首先能将接线端子60容易地拉制在树脂外壳40中。图2示出将包括固定于其上的接线端子60的绝缘板70从半导体器件I移除之后的半导体器件I的状态,即图2示出半导体器件la。图3示出将包括固定于其上的接线端子60的绝缘板70从半导体器件I移除之后的绝缘板70,S卩,图3示出端子块70bl。例如,在图3中所示的端子块70bl定位于中图2所示的半导体器件Ia上之后,使端子块70bl靠近半导体器件Ia以使端子块70bl的槽口 70a配合半导体器件Ia的固定引脚 70p。以这种方式,端子块70bl相对于树脂外壳40精确定位。而且,绝缘板70的延伸部分70c接触到端子支座24a和24b以使绝缘板70水平稳定。
此外,将端子块70bl装到树脂外壳40中以使接线端子60的接合部分60c分别接触到外部连接端子53的接合部分53c、外部连接端子55的接合部分55c以及端子支座25的接合部分25c。绝缘板70的槽口 70b容纳引脚端子22的侧部从而支撑引脚端子22的侧部。然后,接线端子60的接合部分60c通过焊接等方法分别接合到外部连接端子53的接合部分53c、外部连接端子55的接合部分55c以及端子支座25的接合部分25c。因此,在树脂外壳40中能容易地拉制接线端子。在半导体器件I中,可制备具有经修改引线图案的接线端子60的数种类型的端子块70bl,从而即使当外部连接端子50、51、52、53、54和55被固定和支撑在树脂外壳40中时,从外部连接端子50、51、52、53、54和55周围拉制的各接线端子的布局可以自由改变。例如,在图4中所示的端子块70bl中,T形接线端子60固定到绝缘板70。在这样的端子块70bl被装到图2中所示的半导体器件Ia之后,接线端子60的接合部分60c通过焊接等方法分别接合到外部连接端子50的接合部分50c、外部连接端子53的接合部分53c以及端子支座25的接合部分25c。接线端子60的这种布局允许外部连接端子50和53担当AC输出端子。图5示出将包括固定于其上的接线端子60的绝缘板70从半导体器件I移除之后的另一半导体器件的状态。即,图5示出具有其中图2中所示的半导体器件Ia的端子支座25从中间一分为二的结构的半导体器件lb。端子块70bI也可设置在半导体器件Ib中。将针对例如其中图6所示的端子块70bl被附连到半导体器件Ib的情况进行描述。在图6所示的端子块70bl中,T形接线端子60固定到绝缘板70以相互线性对称。在这样的端子块70bl被装到图5中所示的半导体器件Ib之后,接线端子60的接合部分60c通过焊接等方法分别接合到外部连接端子50的接合部分50c、外部连接端子52的接合部分52c、外部连接端子53的接合部分53c、外部连接端子55的接合部分55c以及端子支座25的接合部分25c。图7示出接合之后半导体器件2的构成。如图7所示,半导体器件2设置有相位等不同而且分别由外部连接端子50和53的组合及外部连接端子52和55的组合形成的两组AC输出端子。如上所述,在这个实施例中,有可能改变AC输出端子的布局从而容易地改变逆变器电路的相。而且,在这个实施例中,该半导体器件的配置可通用于图2和5中所示的半导体器件Ia和lb。如用户所需地,以多种形式制备的端子块70bl之一可被装到半导体器件Ia或Ib,而外部连接端子50、51、52、53、54和55可接合到相应的接线端子60以使接线端子60的布局可自由选择。而且,要连接到外部连接端子50、51、52、53、54和55的外部引线的布局可根据用
户需要自由选择。S卩,固定到绝缘板70的各个接线端子60的构成可改变以使外部连接端子50、51、52、53、54和55的任一个可被设置为正极输入端子而外部连接端子50、51、52、53、54和55的任一个可被设置为负极输入端子。外部连接端子50、51、52、53、54和55的任一个可被设置为AC输出端子。而且,根据需要逆变电路的相能容易地改变。
而且,各个接线端子60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可被调节成引线电阻、电抗、散热等可根据电路的性能自由调节。此外,因为端子块70bl与半导体器件Ia或Ib无关地设置,所以可通过不同于制造半导体器件Ia或Ib工艺的另一工艺将接线端子60的至少一部分——例如接线端子60的下层——镀镍(Ni )和金(Au)或镍(Ni )和锡(Sn)。此外,半导体器件I或2可被设置为所谓的无金属基结构,其中金属基板10被去除以使绝缘衬底20用作半导体器件I的衬底以实现该半导体器件大小和重量的进一步减少。另外,绝缘板70不限于上述构成。例如,图8是示出作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半导体器件的变体的半导体器件3的主要部分的示意图。此外,在图8中未示出设置在树脂外壳40中的半导体元件等。如图8所示,在半导体器件3中,外部连接端子50、51、52、53、54和55被固定并支撑在树脂外壳40中以使外部连接端子50、51和52所成直线垂直于外部连接端子53、54和55所成直线。多个接线端子60a、60b、60c和60d通过粘合剂成份(未示出)固定到L形绝缘板70。槽口 70a设置在绝缘板70中。槽口 70配合在树脂外壳40中固定设置的固定引脚70p。接线端子60a、60b、60c和60d的端部通过焊接等方法分别接合到外部连接端子50、51,52 和 55。如上所述,支撑接线端子60a、60b、60c和60d —部分的L形绝缘板70可被设置为
端子块。<第二实施例>下文将描述作为半导体器件I的变体的另一半导体器件4。图9A和9B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半导体器件的主要部分的示意图。图9A示出该半导体器件的俯视示意图。图9B是示出沿图9A中的虚线X-X所取并从箭头方向观看的该半导体器件的截面图。如图9A和9B所示,在半导体器件4中,延伸部分70W设置在绝缘板70中以使延伸部分70w包围接线端子60和端子支座25之间的接合部分的外周并担当接合到接线端子60的元件。例如,如果微小金属块在通过焊接等方法将接线端子60接合到端子支座25时产生,则在绝缘板70中形成延伸部分70w有可能在由绝缘板70和延伸部分70w包围的空间中确定地捕获微小金属块。因此,甚至当金属块产生时,延伸部分70w的存在可防止金属块粘附到IGBT元件30a和30b、FWD元件31a和31b、金属箔20c和20d等。因此,可以防止半导体元件的劣化、
短路等。<第三实施例>下文将描述作为半导体器件I的变体的另一半导体器件5。图1OA和IOB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半导体器件的主要部分的示意图。图1OA是示出该半导体器件的俯视示意图。图1OB是示出沿图1OA中的虚线X-X所取并从箭头方向观看的该半导体器件的截面图。
如图1OA和IOB所示,在半导体器件5中,金属板80被固定并选择性地设置在绝缘板70上。另外,金属板80具有延伸部分80a。延伸部分80a通过端子支座24b电连接到担当负极输入端子的外部连接端子54。在这样的结构中,金属板80可担当用于防护从半导体元件等发射的电磁波的屏蔽板。例如,半导体器件5可稳定地操作附连到半导体器件5外部的控制电路等。图1A和IB中示出包括附连其上的端子块70bl的半导体器件I。然而,所附连的端子块70bl的数量不限于这个数字。S卩,可附连多个端子块70bl以使接线端子60可三维地设置。上述第一到第三实施例不一定是彼此无关的,而可组合至少两个实施例。
权利要求
1.一种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地支撑在树脂外壳中的多个外部连接端子; 封装在所述树脂外壳中的至少一个半导体元件; 设置有至少一个接线端子的至少一个端子块,所述半导体元件通过该至少一个接线端子与所述外部连接端子电连接; 包括金属箔的绝缘衬底;以及 端子支座, 其中所述半导体元件与所述金属箔接合,所述接线端子与所述端子支座接合,所述半导体器件与所述外部连接端子经由所述端子支座和所述接线端子而电连接。
2.—种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地支撑在树脂外壳中的多个外部连接端子; 封装在所述树脂外壳中的至少一个半导体元件; 设置有至少一个接线端子的至少一个端子块,所述半导体元件通过该至少一个接线端子与所述外部连接端子电连接;以及 端子支座,所述端子支座与设置在所述端子块上的所述接线端子的中央部接合,以将所述外部连接端子和所述半导体元件进行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块包括至少一个所述接线端子和支撑所述接线端子的支撑衬底。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端子块中形成延伸部分,使得所述延伸部分包围所述接线端子和被接合部分之间的接合部分的外周,所述被接合部分是指接合到所述接线端子的所述端子支座。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端子块中形成槽口,使得所述槽口支撑导电连接到所述半导体元件的控制电极的引脚端子。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屏蔽层选择性地设置在所述端子块上。
全文摘要
根据本发明,有可能容易地改变设置有封装在树脂外壳中的半导体元件的半导体器件中的至少一个接线端子的布局。提供了一种半导体器件,包括固定支撑在树脂外壳中的多个外部连接端子;封装在该树脂外壳中的IGBT元件和FWD元件;以及设置有至少一个接线端子——各IGBT元件通过它分别电连接到外部连接端子——的至少一个端子块。根据该半导体器件的配置,在设置有封装在树脂外壳中的半导体元件的半导体器件中接线端子的布局可容易地改变。
文档编号H01L23/488GK103151325SQ20131005357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4日
发明者征矢野伸, 上柳胜道 申请人: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