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被动组件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258020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微型被动组件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微型被动组件的制造方法,其在制备微型被动组件所需的基板时,使用切割件对尚未烧结的生坯板做线切割,以架构出多个切割槽,得以在烧结为熟坯板后,透过挠折的方式将的分离,并做进一步的加工。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微型被动组件的制造方法,尤指一种使用切割件对未烧结的生 坯板做线切割以生产基板的微型被动组件的制造方法。 微型被动组件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被动组件大致上可分为电阻、电容以及电感等三个类型,其在电子电路中并不会 主动发挥功能,因此被称呼为被动组件。
[0003] 而在被动组件的范畴中,电阻的功用在于限制电路中的电流,其被大量地运用在 各式电子产品中,以手机、平板计算机等智能型电子产品为例,其单一机体内部的电路板上 即使用了数百个电阻,不但数量庞大,同时也意味着这些被动组件已微缩至相当程度的体 积,方能大量地运用在手持产品之中。因此,如何能够快速且稳定地大量制备微型被动组 件,即是相关产业所关切的一个议题。
[0004] 以芯片型电阻而言,无论是薄膜电阻或是厚膜电阻,其皆使用绝缘的氧化铝或氮 化铝陶瓷为基板,然后于其上设置电阻薄膜(印刷或溅/蒸镀方式)而形成电阻层,之后再 印上保护用的薄层玻璃粉,经过高温烘烤后就成为芯片型电阻。
[0005] 然而,在制造的过程中,尚需要透过切割的方式,才能将过程中的母材分割为一粒 粒的芯片型电阻。现有技艺中,一种是透过冲压(punch)的方式,使用治具在氧化铝基板上 形成冲压槽,然后再以挠折的方式将的截断。但这种冲压的技术有其尺寸瓶颈,已无法适用 于微型化的芯片型电阻,例如0402规格以下等主流产品。
[0006] 更进一步而言,使用冲压技术于微型被动组件的加工处理时,被冲压的部分会因 应力推挤而变形,使形状产生变化,这在巨观的角度下并无太大差异,但对于微型被动组件 来说,这种结构变化远超出了容许范围。
[0007] 因此针对微型被动组件,请参考图1,较新的技术是在烧结后的氧化铝熟坯板1 上,使用雷射进行切割(Laser Scribing),使氧化铝熟坯板1的表面形成U状的切割槽3,然 后再以挠折的方式将的截断。但这种切割方法的机具成本和维护费用非常惊人,而且切割 的质量也存在多项后制程加工良率问题,因为雷射切割的过程中,基于激光束焦距、能量与 切割槽深度之间的变化差异,因此其形成的切割槽在后续挠折时,会有不规则的状况发生, 无法确实地沿着切割槽的走向而做整齐的分离,使得良率偏低。
[0008] 因此,在微型被动组件的制造方法中,如何更有效率地取得更佳质量的基板,以在 此质量稳定的基板上做进一步的加工,使得优质的微型被动组件能够成形,即是此技术领 域所要突破的瓶颈。


【发明内容】

[0009]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型被动组件的制造方法,其在制备微型被动 组件所需的基板时,使用切割线或极薄的切割刀等切割件,对未烧结的生坯板进行线切割 处理,以切割出多个切割槽,可于将生坯板经烧结为熟坯板,并经印刷、溅镀或蒸镀上电性 组件后,透过切割槽而挠折熟坯板为多个微型熟坯条,再经切割而制备质量良好的基板。 [0010] 本发明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型被动组件的制造方法,其透过线切割的快 速性和应力释放机制,提升了基板的制备效率以及质量。
[0011]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型被动组件的制造方法,其免除了使用现有 的治具冲压,避免在微米尺寸的被动组件制作过程中,因治具冲压所造成的形变而使基板 良率下降,甚至于报废;同时也排除了使用昂贵的雷射切割技术,不但得以降低成本,也可 避免出现雷射切割所造成的不良切割纹路。
[0012] 本发明的更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型被动组件的制造方法,其可以一体适用于 薄膜电阻制程和厚膜电阻制程,或是其它需要用到大量微米尺寸的基板的微型被动组件的 制程,广泛性高。
[0013]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微型被动组件的制造方法,其步骤包含: 使用一切割件,线切割一生坯板(green plate),使该生坯板具有多个切割槽;烧结该生坯 板,形成一熟坯板;以及挠折该熟坯板,使该熟坯板沿着该些切割槽断折为多个微型熟坯 条;其中,该些切割槽的间距,于该生坯板表面的经线方向或纬线方向上,小于或等于〇. 02 英时。据此制造方法,微型被动组件的制造效率将得以大幅提升,同时质量也一并获得良好 的控制。
[0014] 实施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揭示的微型被动组件的制造方法在针 对微型被动组件的基板制备过程中,特别使用切割件对尚未烧结的生坯板做线切割,以预 留后续用于挠折的切割槽,排除了现有技艺使用机械、治具冲压,或是雷射切割等技术的缺 点,不但可以加速生产而提高效率,同时也可兼顾成品的质量,满足了产业各方面的需求, 故无疑提供了一具经济和实用价值的微型被动组件的制造方法。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 图1 :其为使用雷射切割的切割槽的电子显微镜照片;
[0016] 图2 :其为本发明的步骤流程图;
[0017] 图3 :其为本发明步骤流程的示意图;
[0018] 图4 :其为本发明使用切割件作线切割的切割槽的电子显微镜照片;
[0019] 图5 :其为本发明于熟坯板形成后的步骤流程图;以及
[0020] 图6 :其为本发明于微型熟坯条形成后的步骤流程图。
[0021] 【图号对照说明】
[0022] S1 ?S3 步骤
[0023] S21 ?S23 步骤
[0024] S31 ?S34 步骤
[0025] 1熟坯板
[0026] 2生坯板
[0027] 3切割槽
[0028] 4切割件
[0029] 5微型熟坯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为了使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特用较佳的 实施例及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下:
[0031] 首先,请一并参考图2和图3,其为本发明的步骤流程图以及其示意图;如图所示, 其核心步骤包含:
[0032] 步骤S1 :使用一切割件,线切割一生述板(green plate),使该生述板具有多个切 割槽;
[0033] 步骤S2 :烧结(annealing)该生述板,形成一熟述板(sintered plate);以及
[0034] 步骤S3 :挠折该熟坯板,使该熟坯板沿着该些切割槽断折为多个微型熟坯条。
[0035] 本发明的重点技术特征,在于生产微型被动组件的过程当中,对未经烧结的生坯 板2先行使用切割件4作线切割,以在微型被动组件的尺寸规格随着技术提升而不断缩小 之下,能快速且高良率地获得结构上所必要的基板。
[0036] 于步骤S1中,生坯板2的材质为氧化铝(A1203)或氮化铝(A1N),而考虑到成本 及可允许的散热能力范围等因素,氧化铝是本发明较佳的选择对象。加工用的切割件4切 割线体或一切割刀体,若其为切割线体,则可选用钻石线(diamond wires)、钢琴线(piano wire)或其它金属线材或复合材料线材等具有抗拉强度高,耐磨性佳的线材;不过考虑到 切割线体的结构较圆滑而切割能力有限,因此也可使用诸如钨钢刀片等切割刀体,其为厚 度小于0. 02英时的极薄金属片,与生坯板2做线切割而相接触的一面具有刀尖而可提供较 强的切割能力。
[0037] 本发明使用切割件对物理性质较软的生坯板2作线切割,其在切割的时后,可以 透过细长或薄片的切割件4同时将切割所产生的压力和应力向外推,也就是透过切割件4 而将压力和应力向四周围带走,使被切割的生坯板2在形成切割槽3的两侧不会产生形变, 避免现有技艺透过机械、治具冲压而致使形变发生、后续无法用于制备微型被动组件的状 况,也不必考虑到雷射切割时的光束焦距、能量问题。
[0038] 透过线切割,请参考图4,生坯板2的表面形成了多个切割槽3,此些切割槽3的间 距小于0. 02英时,目的是为了后续制备微型化的薄膜/厚膜电阻等被动组件。
[0039] 以现有或开发中的移动装置所大量使用的薄膜/厚膜电阻为例,其尺寸已逐步 缩小为0402、0201、01005等,或是更小的规格,此即表示其尺寸的长乘宽分别为0. 04英 时X0. 02英时、0. 02英时X0. 01英时以及0. 01英时X0. 005英时或更小。因此,本发明 在此使用线切割,针对切割槽3的间距小于或等于0. 02英时的尺寸级距。以一英时见方的 生坯板2为母材为例,若制备0402规格的薄膜/厚膜电阻,则其于生坯板2表面的经线方 向或纬线方向其中之一者,至少要使用切割件4或是其数组而切割出49个平行的切割槽 3,使生坯板2能形成间距0. 02英时的细微区段,方能续行制备宽度为0. 02英时的微型基 板。故本发明可透过线切割的方式,克服被动组件在微型化时,习知的生坯板冲压方法无法 适用的问题。
[0040] 于步骤S2中,被切割后的生坯板2经过烧结的程序后,生坯板2内部的颗粒间空 洞就会排除,并且也将其所含有的少量气体和杂质排除,使颗粒相互结合而形成熟坯板1, 得做进一步的加工利用。
[0041] 烧结而成的熟坯板1可以透过挠折的方式,使熟坯板1得以沿着在步骤S1当中所 切割出的切割槽3而断折为多个长条状的微型熟坯条5。这些微型熟坯条5就是用于制备 微型被动组件的基板的重要材料。
[0042] 以制备薄膜电阻为例,其在将生坯板烧结为熟坯板后,于挠折为微型熟坯条的前, 请参考图5,其进行步骤:
[0043] 步骤S21 :设置至少一正面电极以及至少一背面电极于该熟坯板的两面;
[0044] 步骤S22 :设置一电阻层于该熟坯板具有该正面电极的一面之上;以及
[0045] 步骤S23:印刷一保护层(overcoat)于该电阻层之上。
[0046] 于上述步骤中,先透过网印或溅镀的方式在熟坯板的正面以及背面上预先设置了 以铜(Cu)、银(Ag)或钯(Pd)为材质的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其设置手段和材质视需求而 定,并无特殊限制;接着再于具有正面电极的一面设置上电阻层。此电阻层的材质可为镍合 金,例如镍铬合金,其性质影响薄膜电阻的电阻大小,若电阻层的单位电阻值越高,则相同 电阻值的薄膜电阻尺寸就可以越小。
[0047] 在电阻层的设置技术上,概略而言,若是以溅镀法(sputtering)的制程来制作, 则为薄膜电阻;而若以印刷烧结的方式来制作,则为厚膜电阻。不过无论电阻层是以溅镀或 是印刷烧结的方式来设置,都可一体适用本发明透过线切割生坯板的方法来制备基板,能 无障碍地通用于薄/厚膜电阻的制程。
[0048] 接着,可再于电阻层上印刷由氧化硅所阻成的保护层,也就是一玻璃层面,其可以 保护电阻层不会与空气接触而发生氧化变性,或是受外力刮损,避免电阻值受影响而产生 变化。
[0049] 待熟坯板上的电极、膜层布置完毕后,接续的步骤S3就会将熟坯板做挠折,使得 熟坯板沿着该些切割槽断折为多个微型熟坯条。这些微型熟坯条呈长条状,宽度则视步骤 S1所切割出的切割槽间距而定,每一微型熟坯条上皆已完成了正面电极、背面电极、电阻层 以及保护层等结构设置,只待更进一步加工就可完成以颗为单位计算的薄膜电阻,也就是 本发明所诉求的微型被动组件。
[0050] 请参考图6,于步骤S3形成微型熟坯条后,更包含步骤:
[0051] 步骤S31 :堆栈该些微型熟坯条;
[0052] 步骤S32 :溉镀(sputtering)至少一侧电极于该些微型熟述条的侧边;
[0053] 步骤S33 :切割该些微型熟坯条,形成多个微型熟坯粒;以及
[0054] 步骤S34 :电镀线路于该些微型熟坯粒,形成多个膜电阻颗粒。
[0055] 于步骤S31?步骤S34,其先将微型熟坯条堆栈后,溅镀侧电极于微型熟坯条的侧 边;于此,侧电极的材质可为铜、锡、铬或是镍,其可使正面电极和背面电极达成电性连接。
[0056] 接着,再将微型熟坯条进行切割,使长条状的微型熟坯条被截断为多个微型熟坯 粒;如前所述,若单位电阻层的绝缘系数越高,则在此阶段的截断就越密集,可使相同长度 的微型熟坯条被截断为更多的微型熟坯粒。
[0057] 最后,再对这些微型熟坯粒电镀上金属线路,就可制备完成膜电阻颗粒,其视电阻 层的态样而为薄膜电阻颗粒或是厚膜电阻颗粒。
[0058] 配合透过上述的步骤揭示,本发明所揭示的微型被动组件的制造方法在针对微型 被动组件的基板制备过程中,特别使用切割件对尚未烧结的生坯板做线切割,以预留后续 用于挠折的切割槽,排除了现有技艺使用机械、治具冲压,或是雷射切割等技术的缺点,不 但可以加速生产而提高效率,同时也可兼顾成品的质量,满足了产业各方面的需求,故无疑 提供了一具经济和实用价值的微型被动组件的制造方法。
[0059] 上文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凡依本发 明权利要求范围所述的形状、构造、特征及精神所为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发明 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微型被动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包含: 使用一切割件,线切割一生坯板,使该生坯板具有多个切割槽; 烧结该生述板,形成一熟述板;以及 挠折该熟坯板,使该熟坯板沿着该些切割槽断折为多个微型熟坯条; 其中,该些切割槽的间距,于该生坯板表面的经线方向或纬线方向上,小于或等于0. 02 英时。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生坯板的材质为氧化铝或氮化 错。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切割件为一切割线体或一切割刀 体。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于烧结该生坯板,形成该熟坯板的 步骤之后,更包含步骤: 设置至少一正面电极以及至少一背面电极于该熟坯板的两面; 设置一电阻层于该熟坯板具有该正面电极的一面之上;以及 印刷一保护层于该电阻层之上。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正面电极或该背面电极的材质 选自于铜、银以及钯所组成的群组其中之一者。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电阻层的材质为镍合金。
7.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保护层的材质为氧化硅。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于挠折该熟坯板而取得该些微型 熟坯条的步骤后,更包含步骤: 堆栈该些微型熟坯条; 溅镀至少一侧电极于该些微型熟坯条的侧边; 切割该些微型熟坯条,形成多个微型熟坯粒;以及 电镀线路于该些微型熟坯粒,形成多个膜电阻颗粒。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侧电极的材质选自于铜、锡、铬 以及镍所组成的群组其中之一者。
【文档编号】H01L21/304GK104124146SQ201310170633
【公开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2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24日
【发明者】林锡炫, 李英杰 申请人:蔚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