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制造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1542168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线圈制造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线圈制造方法及装置,尤指将线材卷绕于一芯材的卷芯部,并将完成绕线后线圈进行线端沾锡固定的线圈制造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按,先前技术关于线圈的制作过程中,通常包括两部分工艺,一者为绕线工艺,另一者为沾锡工艺;在绕线工艺中,必须在一“工”字型的芯材上两凸缘部间的卷芯部卷绕线材,一般线材的绕线方式采在一绕线设备上以一震动送料机震动送料,将芯材逐一送至一夹具,使夹具夹持一端的凸缘,然后由一绕针引线材一端先绕经卷芯部一端未被夹具夹持的凸缘的一侧并先进行点焊,以固定线材一端的线端,然后绕针再引线材卷绕两凸缘部间卷芯部一定圈数后,将另一端的线材线端再以点焊焊接于凸缘另一侧,并于剪断线材末端与绕针脱离后,完成线圈绕线工艺并将线圈成品排出收集;接着操作人员将所收集完成绕线的线圈再倒入另一台沾锡设备的震动送料机进行沾锡工艺,使其经由震动送料依序被移送至一锡槽沾附锡液于该线圈凸缘处的二点焊部位,沾锡完成后再排出收集以完成整个线圈的制作。另外,公告号码第181713号“绕线式电感器的焊锡机”专利申请案提出一种线圈的沾锡工艺,其提出在沾锡前的线圈先沾附松香水类助焊剂步骤,以及将线圈浸于锡槽中沾锡的先前技术,其包括导料装置,拆带装置,导线辗直装置,整理装置,输送装置,传动装置,旋转装置,控制装置,浸润装置,刮锡装置,焊锡装置,带装装置等构成,借左右旋转装置转向、交接、浸润、焊锡传送动作,以完成绕线式电感线圈两端铜丝连导线镀锡一起完成,导线呈渐近式离开焊锡槽,避免附着在导线末端锡面拉长成针状,再借由齿形链条输送、气缸动作的配合、电磁阀线路控制、导螺杆传送组合成一台绕线式电感器的焊锡机。

技术实现要素:
先前技术中的线圈制作,其所采用的绕线方法使绕线工艺中作二次的电焊进行线端固定后,将线圈排出收集,同时在一机台完成线圈绕线后,进行人工搬送至另一机台进行沾锡工艺,造成工艺变得冗赘及高耗电!且多次的搬送、人力的损耗、不良率及成本的增加、厂房空间的积占,都不具效益。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绕线及沾锡工艺可以在一机台上完成的线圈制造方法。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绕线及沾锡工艺可以在一机台上完成的线圈制造装置。依据本发明目的线圈制造方法,系用以制造卷绕线材于芯材的卷芯部的线圈,其在一机台上,提供一和机台台面平行的第一搬送流路,其仅在原位以间歇性旋转进行搬送于多个工作站,该多个工作站执行包括:一挂线步骤,将线材卷绕于线圈的芯材的卷芯部上;提供一和机台台面平行作间歇性旋转的第二搬送流路,其仅在原位以间歇性旋转承收第一搬送流路完成绕线的线圈进行搬送线圈于多个工作站,该多个工作站执行包括:一沾锡步骤,使受搬送的线圈待沾锡部位受锡液所沾浸;提供一转换流路,位于第一搬送流路与第二搬送流路之间,将第一搬送流路完成绕线工艺而未点焊的线圈予以转向,使线圈待沾锡面朝下而转置于第二搬送流路中进行沾锡工艺。依据本发明另一目的线圈制造装置,系用以制造卷绕线材于芯材的卷芯部的线圈,其特征在于:在一机台上设有包括:一第一搬送装置,其周缘设有进行搬送的多个工作站,其和机台台面平行而仅在原位以间歇性旋转流路进行搬送,该多个工作站包括:将线材卷绕于线圈的芯材卷芯部上的挂线工作站;一第二搬送装置,其仅在原位和机台台面平行作间歇性旋转进行搬送于多个工作站,该多个工作站包括:使受搬送的线圈待沾锡部位受锡液所沾浸的沾锡工作站;一转换装置,将第一搬送装置完成绕线工艺而未点焊的线圈予以转向,使线圈待沾锡面朝下而转置于第二搬送装置进行沾锡工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线圈制造方法及装置,由于第一搬送流路及第二搬送流路采旋转流路进行线圈的搬送,除使机构的动作流路较规律外,在配合转换流路的规划下,线圈可以在第一搬送流路中完成绕线后即转由第二搬送流路进行沾锡,其间无须两个由振动送料机所构成的送料装置,亦无需两个收集容器,更无需人工在两个工艺中作搬送;而由于完成绕线的线圈可以在工艺中直接进入沾锡工艺,故绕线过程中可省略点焊步骤,直接由沾锡来取代,故不仅节省工艺、电力,亦减少不良品发生几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芯材上完成绕线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芯材完成沾锡的线圈成品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机构装置布置俯视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机构装置布置立体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转换装置的校正定位机构侧立体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转换装置的取料机构侧立体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取料机构的立体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校正定位机构的立体示意图。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校正定位机构的校正座示意图。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校正定位机构的侧面部分示意图。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转换流路的取料步骤示意图(一)。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转换流路的取料步骤示意图(二)。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转换流路的转向步骤示意图。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转换流路第一次置放奇数顺位校正区的示意图。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转换流路第二置放偶数顺位校正区的示意图。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转换流路的供料步骤示意图。【符号说明】1线圈11芯材111第一凸缘112第二凸缘113卷芯部114线槽12线材121第一线端122第二线端13导电物质X台面AA第一搬送流路A第一搬送装置A1工作站A111送料装置A11入料工作站A12检知工作站A13挂线工作站A14断线工作站A15排废线工作站A16待卸工作站A2夹具BB第二搬送流路B第二搬送装置B1工作站B11入料工作站B12助焊剂工作站B13烘干工作站B14沾锡工作站B15排料工作站B16清洁工作站B2取放机构B3收集容器CC转换流路C转换装置C1取料机构C12第一驱动件C13移位机构C131移位座C14取放件C141第一取放件C142第二取放件C143第三取放件C144第四取放件C15吸嘴C151皮带C152第一转轮C153第一定滑轮C154第二定滑轮C155第二转轮C156第一皮带C157第二皮带C16轨杆C2转向机构C21转轴C22转座C23吸嘴C24转向驱动件C3校正定位机构C31滑轨C311第一感应件C312第二感应件C32滑座C321集料盒C33校正座C331校正区C332固定载台C333夹爪C334活动夹座C335夹爪驱动件C336夹持区间C337校正台C338校正驱动件C339校正件C34弹性元件C4座架C41载台C5移送机构C51滑座C52位驱动件C53滑轨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2,本发明实施例可使用于如图所示线圈1的制造,该线圈1包括一芯材11,其具有位于两端的第一凸缘111、第二凸缘112,以及位于其间的卷芯部113,该第一凸缘111上位于相隔适当间距的两侧各设有相互平行且凹设的线槽114;该卷芯部113卷绕线材12,其形成一位于近第二凸缘112的由入线端构成的第一线端121以及近第一凸缘111的由出线端构成的第二线端122,第一线端121及第二线端122分别但同一方向地自第一凸缘111一侧弯折并各覆靠于第一凸缘111二相互平行且凹设的线槽114约一半左右长度,其经沾锡工艺而受类如锡液的导电物质13沾覆固定于第一凸缘111线槽114中而成完整线圈1。请参阅图1、图3、图4,本发明实施例是在一机台的台面X上设有包括:一第一搬送流路AA,其将图1中芯材11以和机台的台面X平行的一第一搬送装置A的间歇性旋转的搬送流路进行搬送于多个工作站A1,这些工作站A1执行包括:一入料步骤:由入料工作站A11所执行,由送料装置A111将待绕线的芯材11依序送入第一搬送装置A的间歇性旋转的搬送流路中并受夹具A2中定位;一检知步骤:由检知工作站A12所执行,用以检知待绕线的芯材11是否位于第一搬送装置A的夹具A2中;一挂线步骤,由挂线工作站A13所执行,将线材12卷绕于线圈1的芯材11的卷芯部113上;一断线步骤,由断线工作站A14所执行,用以将完成卷绕后的入线端及出线端线材与线圈1断开脱离;一排废线步骤,由排废线工作站A15所执行,用以将与线圈1脱离的入线端及出线端线材排除;一待卸步骤,由一待卸工作站A16所执行,用以供完成绕线的线圈留置等待取送,以由绕线工艺转换至沾锡工艺;一第二搬送流路BB,其承收第一搬送流路完成绕线的线圈1,以和机台的台面X平行的一第二搬送装置B所形成的间歇性旋转的搬送流路,进行搬送线圈1于多个工作站B1,这些工作站B1执行包括:一入料步骤:由入料工作站B11所执行,其以第二搬送装置B上的取放机构B2用以承接第一搬送流路AA完成绕线的线圈1;一沾助焊剂步骤,由助焊剂工作站B12所执行,使受第二搬送装置B搬送的线圈1待沾锡部位受助焊剂所沾浸;一烘干步骤,由烘干工作站B13所执行,用以烘干沾助焊剂工艺所沾湿的线圈1;一沾锡步骤,由沾锡工作站B14所执行,使受搬送的线圈1覆靠于第一凸缘111的第一线端121及第二线端122待沾锡部位受锡液所沾浸;一排料步骤,由排料工作站B15所执行,用以将完成沾锡的线圈1自间歇性旋转搬送流路的第二搬送装置B上取下,并予以排出由收集容器B3所收集;一清洁步骤,由清洁工作站B16所执行,用以对完成沾锡的第二搬送装置B上取放机构B2进行清洁;一转换流路CC,位于第一搬送流路AA与第二搬送流路BB之间,其以一往复搬送的转换装置C,用以将第一搬送流路AA完成绕线工艺的线圈1转置于第二搬送流路BB中进行沾锡工艺;该转换流路CC的往复搬送路径是位于第一搬送流路AA与第二搬送流路BB的旋转流路旋转中心所连结的直线路径上,该直线路径同时设置有第一搬送流路AA的挂线工作站A13、待卸工作站A16,以及第二搬送流路BB的入料工作站B11、沾锡工作站B14。请参阅图5、图6,该转换流路CC的转换装置C包括:一取料机构C1,(请同时配合参阅图7)其包括一框状的固定座C11,固定座C11以一第一驱动件C12驱动一移位机构C13的移位座C131可作上下位移,该移位机构C13包括多个可受驱动进行水平间距改变的取放件C14;固定座C11设于一立设座架C4上方平设的载台C41上一移送机构C5的滑座C51,并受该移送机构C5的一位移驱动件C52所驱动,而可使取料机构C1循移送机构C5的两侧滑轨C53作X轴向的水平位移,同时第一驱动件C12可驱动移位机构C13的取放件C14作Z轴向的垂直位移;各取放件C14下方各设有取放吸嘴C15可对其通以负压进行取放操作;各取放件C14是受以皮带C151连结而相互连动的第一转轮C152、第二转轮C155所驱动进行水平间距改变,其中第一转轮C152直径较大并以第一皮带C156连动第一取放件C141、第三取放件C143,第二转轮C155直径较小而仅为第一转轮C152直径一半,并以第二皮带C157连第四取放件C144,而第二取放件C142则为固定不受连动,因此,当第一转轮C152、第二转轮C155分别驱动时,因此第四取放件C144的位移距离将为第一取放件C141、第三取放件C143位移距离的两倍;又,该第一皮带C156、第二皮带C157是采于各相对第一转轮C152、第二转轮C155的各取放件14另一侧设第一定滑轮C153、第二定滑轮C154的环状绕设方式,使第一取放件C141与第一皮带C156上方的一侧固定,第三取放件C143与第一皮带C156下方的一侧固定,而第四取放件C144与第二皮带C157上方的一侧固定,故当第一转轮C152连动第二转轮C155顺时针旋转时,第三取放件C143、第四取放件C144将向同一侧相对固定不动的第二取放件C142远离位移,而第一取放件C141将向令一侧相对固定不动的第二取放件C142远离位移,使整体各取放件C14的水平间距改变扩大,反之,则使整体各取放件C14的水平间距改变缩小;各取放件C14其一侧各枢设于移位座C131上的二分置上下方的滑轨C132上,并借此以供其变距的滑移;移位座C131与固定座C11间同时于第一驱动件C12两侧各设有作为移位座C131上下位移滑动的轨杆C16;一转向机构C2,包括一呈Y轴向设置的转轴C21及设于转轴C21上的转座C22,转座C22上循Y轴向依序相隔适当间距设有朝Z轴向的多个转接吸嘴C23;转轴C21受一转向驱动件C24的作用,可连动其上的转座C22作一适当角度的转动,例如以图5所示Y轴向为旋转中心的逆时针转向作一百八十度的回转;一校正定位机构C3,(请同时配合参阅图8、图9、图10)其包括一可于一滑轨C31上作X轴向滑移的滑座C32,以及设于滑座C32上的一校正座C33;该滑座C32设有与其连动的集料盒C321,同时受位于滑轨C31两侧第一感应件C311、第二感应件C312所感应以限定两侧位移的极限;在滑座C32与校正座C33间设有弹性元件C34,使位于校正座C33上的线圈1在受取放时具有适当弹性以避免压损;该校正座C33上设有一其上开设多个凹设区间所构成校正区C331的固定载台C332,以及其上设有多个夹爪C333的分别对应置入该固定载台C332的校正区C331的活动夹座C334,该活动夹座C334并受一夹爪驱动件C335所驱动,可作Y轴向位移地连动夹爪C333向校正区C331的一侧边位移;该夹爪C333形成一凹设而与校正区C331的一侧边共同形成一可夹持线圈1的夹持区间C336,使一校正台C337受一校正驱动件C338所驱动,而以校正台C337上多个校正件C339分别由X轴向推抵其所对应的夹持区间C336中线圈1,使各线圈1在获得正确摆置位置下受该夹爪C333所夹靠定位。该转换流路CC的转换装置C在操作上包括:一取料步骤,请参阅图11、图12,由取料机构C1所执行,其受移送机构C5移送而以各取放件C14在一第一间距宽度下,以其上取放吸嘴C15对应第一搬送流路AA的第一搬送装置A上待卸工作站A16处的夹具A2中的线圈1,将完成绕线的线圈1自第一搬送流路AA的第一搬送装置A上取下,然后移送机构C5在各取放件C14被驱动改变为在一第二间距宽度下,移送已吸附有线圈1的取料机构C1至转向机构C2处,将线圈1交给转向机构C2中转座C22上具有该第二间距宽度排列的吸嘴C23;此时校正定位机构C3将在滑轨C31上移至使校正座C33的校正区C331对应于转向机构C2下方,同时集料盒C321亦恰位于夹具A2下方,可承载掉落或经检测为绕线不良品的线圈1;一转向步骤,请参阅图13,由转向机构C2所执行,将自第一搬送流路AA的第一搬送装置A上取下而转置于转座C22上吸嘴C23的线圈1予以转向,使线圈1待沾锡面朝下而置入下方校正定位机构C3中校正座C33的校正区C331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排列上是设定由取料步骤进行二次的取料,每次四个线圈,以配合校正座C33具有八个校正区C331,因此,各取放件C14的置放顺序是第一次置放奇数顺位校正区C331(请配合参阅图14)第二次置放偶数顺位校正区C331(请配合参阅图15),故该所述取放件C14的第二间距宽度即为奇数顺位校正区C331或偶数顺位校正区C331间之间距;一校正定位步骤,请参阅图15,由校正定位机构C3所执行,使取料步骤所取下的线圈1被依序排列定位;各校正区C331中已置放的线圈1将借校正件C339分别由X轴向推抵其所对应的夹持区间C336中线圈1,使各线圈1在获得正确摆置位置下受该夹爪C333所夹靠定位;一供料步骤,请参阅图16,校正定位机构C3完成校正定位后,将位移至第二搬送流路BB的第二搬送装置B的入料工作站B11供取放机构B2取料。综观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线圈制造方法及装置,由于第一搬送流路AA及第二搬送流路BB采旋转流路进行线圈1的搬送,除使机构的动作流路较规律外,在配合转换流路CC的规划下,线圈1可以在第一搬送流路AA中完成绕线后即转由第二搬送流路BB进行沾锡,其间无须两个由振动送料机所构成的送料装置A111,亦无需两个收集容器B3,更无需人工在两个工艺中作搬送;而由于完成绕线的线圈可以在工艺中直接进入沾锡工艺,故绕线过程中亦可省略点焊步骤,直接由沾锡来取代,故不仅节省工艺、电力,亦减少不良品发生几率!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发明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