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固定件、密封组件、连接器组件及壳体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35840阅读:94来源:国知局
密封固定件、密封组件、连接器组件及壳体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密封固定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筒形本体;所述筒形本体围成一筒腔;所述筒形本体外壁设置有一圈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具有上壁和下壁;所述上壁设置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突出于所述上壁外表面。本实用新型中的密封固定件、密封组件、连接器组件及壳体组件,利用密封固定件上的容置槽容纳密封件的侧壁,利用第一凸块嵌入密封件的环形侧壁内,在密封组件插拔过程中,第一凸块可增强密封固定件与密封件的连接强度。
【专利说明】密封固定件、密封组件、连接器组件及壳体组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封固定件、密封组件、连接器组件及壳体组件。
【背景技术】
[0002]电连接器或用于盛装电气器件的壳体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密封的需要。现有技术中的连接器或电气器件壳体接插口,其密封圈无法牢固地固定,例如,用于公端连接器与母端连接器之间密封和用于插接连接端子和电连接器之间密封的密封圈。通常,公端连接器外壁与母端连接器内壁之间通常设置密封圈;为增强密封性能,密封圈与公端连接器外壁和母端连接器内壁之间均需紧密接触。这样的结构设置,在公端连接器与母端连接器组装或者插拔过程中,紧密的接触意味着摩擦力较大。较大的摩擦力会使密封圈容易脱落,降低密封性能。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可牢固固定密封件的密封固定件。
[000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密封固定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筒形本体;所述筒形本体围成一筒腔;所述筒形本体外壁设置有一圈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具有上壁和下壁;所述上壁设置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突出于所述上壁外表面。
[0006]优选地是,所述第一凸块数目为两个以上;所述两个以上的第一凸块分布于所述
上壁外表面。
[0007]优选地是,所述筒形本体内表面设置有一内凸肩。
[0008]优选地是,所述筒形本体外表面设置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突出于所述筒形本体外表面。
[0009]优选地是,所述筒形本体外表面突出设置有第二凸块和第三凸块;所述第二凸块与所述第三凸块之间设置有确定的间隔距离。
[0010]优选地是,所述筒形本体上设置有通槽;所述通槽自所述筒形本体外表面延伸至内表面,并与所述筒腔连通;所述筒形本体内表面设置有第一台阶;所述通槽的下槽边与所述第一台阶之间设置有确定的间隔距离。
[0011]优选地是,所述筒形本体外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通槽与所述凹槽连通。
[0012]优选地是,所述筒形本体外表面设置有多个凸筋,所述凸筋在所述筒形本体外表面上形成一个周向配合面。
[001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可牢固固定密封件的密封组件。
[001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15]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件和前述的密封固定件;所述密封件包括一筒形侧壁;所述筒形侧壁围成一管腔;所述管腔内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置有多个贯穿所述固定板的通孔;所述密封件可拆卸地套装在所述密封固定件上,所述密封固定件端部位于所述管腔内,所述第一凸块自所述管腔内起嵌入所述筒形侧壁内。
[0016]优选地是,所述筒形本体外表面设置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突出于所述筒形本体外表面。
[0017]优选地是,所述筒形本体外表面设置有突出的第二凸块和第三凸块;所述第二凸块与所述第三凸块之间设置有确定的间隔距离。
[0018]优选地是,所述筒形本体上设置有通槽;所述通槽自所述筒形本体外表面延伸至内表面,并与所述筒腔连通;所述筒形本体内表面设置有第一台阶;所述通槽的下槽边与所述第一台阶之间设置有确定的间隔距离。
[0019]优选地是,所述筒形侧壁顶端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背面设置有弧形槽;所述连接板一端与筒形侧壁连接,另一端与固定板连接;所述固定板、所述筒形侧壁及所述连接板围成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与所述管腔连通;所述密封固定件端部位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容置槽的上壁位于所述弧形槽内。
[0020]优选地是,所述第一凸块侧表面为与所述连接板外表面为形状相一致的弧形形状。
[0021]优选地是,所述连接板设置有穿孔,所述第一凸块的侧表面自所述穿孔穿出所述连接板。
[0022]优选地是,所述第一凸块的侧表面与所述弧形连接板的外表面齐平或低于所述连接板的外表面。
[002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三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可牢固固定密封件的连接器组件。
[002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25]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述的密封组件,及端子连接器,所述端子连接器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密封固定件的所述筒腔内。
[0026]优选地是,所述端子连接器外壁设置有突出于所述外壁的第四凸块;所述筒形本体上设置有通槽;所述通槽自所述筒形本体外表面延伸至内表面,并与所述筒腔连通;所述第四凸块嵌入所述通槽内,将所述密封固定件与所述端子连接器连接。
[0027]优选地是,所述筒形本体内表面设置有第一台阶;所述端子连接器外壁设置有突出于所述外壁的第二台阶;所述第一台阶抵靠在所述第二台阶上。
[002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四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可牢固固定密封件的壳体组件。
[0029]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30]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和前述的连接器组件;所述外壳包括一接插端口,所述的连接器组件与所述接插端口连接。
[0031]优选地是,所述筒形本体外表面突出设置有第二凸块和第三凸块;所述第二凸块与所述第三凸块之间设置有确定的间隔距离;所述外壳在其所述接插端口的壳壁上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结构与所述第二凸块和所述第三凸块中的至少一个可拆分地配合,将所述的密封固定件与所述外壳相连接。
[0032]优选地是,所述卡槽结构与所述第二凸块和所述第三凸块分别地可拆分连接,将所述的密封固定件与所述外壳保持在第一连接位置和第二连接位置。[0033]本实用新型中的密封固定件、密封组件、连接器组件及壳体组件,利用密封固定件上的容置槽容纳密封件的侧壁,利用第一凸块嵌入密封件的环形侧壁内,在密封组件插拔过程中,第一凸块可增强密封固定件与密封件的连接强度。密封固定件的第一凸块突出于筒形本体的外表面,且其垂直于密封件拔出的方向,可提供与密封件自管腔内拔出的推力,也可以卡住密封件,使密封件与密封固定件难以分离。本实用新型通过密封固定件上设置的第一凸块与第二凸块,可将密封固定件与所述外壳保持在第一连接位置和第二连接位置上,使用过程中不易脱落,使用更安全。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固定件还设有可与接插件相连的结构,从而与接插件相连接形成连接器组件,并可将接插件与外壳相连接。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密封组件立体视图。
[003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密封组件拆分后的剖视图。
[003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密封固定件的立体视图。
[003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密封固定件的剖视图。
[0038]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密封固定件的俯视图。
[0039]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密封固定件的仰视图。
[0040]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密封组件中密封件的立体视图。
[0041]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密封组件中密封件的又一立体视图。
[0042]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壳体组件拆分后的立体视图。
[0043]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壳体组件组装后的局部剖视图。
[0044]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壳体组件组装后的又一局部剖视图。
[0045]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壳体组件组装后的横向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6]如图1和图2所示,密封组件,包括密封件10和密封固定件20。密封件10可拆卸地套装在密封固定件20端部。密封固定件20上的第一凸块24自密封件10的管腔12内插入密封件10的筒形侧壁11内,将密封件10保持在密封固定件20上。
[0047]如图1至图6所示,密封固定件20包括一筒形本体21。筒形本体21围成一筒腔
22。筒形本体21外壁设置有一圈容置槽23,可用于支撑密封件10上的筒形侧壁11 (参见图10)。容置槽23具有上壁231和下壁232。如图4中所示,容置槽23的上壁231和下壁232之间设置有确定的间隔距离H1,用于夹持支撑密封件10上的筒形侧壁11。筒形本体21内表面设置有一内凸肩28,可用于支撑密封件10上的固定板13(参见图10)。如图5所不的优选实施例中,内凸肩28在筒形本体21内表面连续设置,形成环形。
[0048]上壁231设置有第一凸块24。第一凸块24突出于上壁231外表面。第一凸块24数目为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示例中,第一凸块24数目为四个,沿周向均勻分布于上壁231外表面。如下所述,第一凸块24可用于将密封件10保持在密封固定件20上。
[0049]筒形本体21外表面设置有第二凸块25。第二凸块25突出于筒形本体21外表面。第二凸块25数目为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优选地是,第二凸块25数目少于第一凸块24的数目。每个第二凸块25与其中一个第一凸块24位置上下相对。筒形本体21外表面还设置有第三凸块27。第二凸块25与第三凸块27在上下方向对齐设置。如下所述,第二凸块25与第三凸块27可分别配合壳体上的相应结构,将密封固定件20和壳体保持在第一连接位置和第二连接位置。如图4中所示,第二凸块25与第三凸块27之间设置有确定的间隔距离H2,对应于密封固定件20相对壳体的第一连接位置和第二连接位置。
[0050]筒形本体21外表面设置有凹槽26。凹槽26内设置有通槽261。通槽261自筒形本体21外表面延伸至内表面,并与筒腔22连通。筒形本体21内表面设置有第一台阶29。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中,通槽261和第一台阶29分别对应于对配连接器30上的相应结构,用于将密封固定件20和端子连接器30相连接。在如图4所示的示例中,通槽261的下槽边262与第一台阶29之间设置有确定的间隔距离H3。如下所述,该间隔距离H3对应于对配端子连接器30上的相应结构,用于将密封固定件20与所述端子固定件30相连接,形成连接器组件。在如图所示的示例中,通槽261设置在筒形本体21上的第二凸块25与第三凸块27之间。
[0051]筒形本体21外表面设置有多个凸筋211。在如图所示的示例中,凸筋211沿上下方向延伸。多个凸筋211在筒形本体21的外表面上形成一个周向配合面,并与对配壳体40的插孔42相对应,用于密封固定件20在壳体插孔42内的周向固定配合(参见图10)。
[0052]如图1、图2、图7和图8所示,密封件10包括一筒形侧壁11 ;筒形侧壁11围成一管腔12。管腔12内设置有固定板13。固定板13设置有多个贯穿固定板13的通孔14。通孔14可允许导线穿过。固定板13上的通孔14的大小设置成即可允许导线穿过,又可用于对导线的密封。筒形侧壁11顶端设置有连接板15。连接板15外表面151可设置成弧形。连接板15背面设置有弧形槽16。弧形槽16与容纳槽17连通。连接板15设置有穿孔161。穿孔161与弧形槽16连通。连接板15 —端与筒形侧壁11连接,另一端与固定板13连接。固定板13与筒形侧壁11之间具有间隙。形成一圈容纳槽17。容纳槽17与管腔12连通。筒形侧壁11、固定板13及连接板15三者为一体成形,形成密封件10。
[0053]在密封组件完成组装后,密封固定件20端部位于密封件10上的所述容纳槽17内。容置槽23的上壁231位于所述弧形槽16内。连接板15上设置有穿孔161。穿孔161与容纳槽17连通。密封固定件20上的第一凸块24自穿孔161内向外插入连接板15内,将密封件10保持在密封固定件20上,阻止密封件10由密封固定件20端部脱落。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凸块24贯穿连接板15。更优选地是,第一凸块24的侧表面241为弧形,其弧形形状与连接板15的弧形外表面151相适应,与连接板15的弧形外表面151齐平或低于弧形外表面151。
[0054]如图9至图12所示为密封组件的应用结构。如图中所示,连接器组件,其包括前述的密封组件和端子连接器30。端子连接器30,其内部设置有多个用于容纳连接端子的容置孔35。外壁设置有突出于所述外壁的第四凸块31。端子连接器30外壁设置有突出于所述外壁的第二台阶32。第四凸块31与第二台阶32之间沿插接方向具有确定的间隔距离,用于配合密封固定件20上相应的结构。
[0055]在组装连接器组件时,端子连接器30的端部插入密封固定件20的筒腔22内。第四凸块31嵌入通槽26内,第二台阶32抵靠在所述第一台阶29上。第四凸块31钩住筒形本体21,阻止密封固定件20从端子连接器30的端部脱落。第四凸块31与第二台阶32夹持部分筒形侧壁,将密封固定件20与所述端子固定件30连接,形成连接器组件。
[0056]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器组件使用时,端子连接器30的容置孔35内安装有多个连接端子34。端子连接器30端部插入密封固定件20的筒腔22内。第四凸块31嵌入通槽261内,第二台阶32抵靠在筒形本体21的第一台阶29上。第四凸块31与第二台阶32共同夹持住筒形本体21,将端子固定件30与密封固定件20连接。
[0057]带有密封固定件20的密封组件或连接器组件可拆分地插入对配壳体40的插孔42内,与对配壳体40的接插端口 44相连接,形成壳体组件。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筒形本体21外表面上的多个凸筋211与对配壳体40上接插端口 44的内壁对应配合,使密封固定件20在壳体40的插孔42内周向固定。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优选实施例中,壳体40的接插端口 44上设置有卡槽46。密封固定件20的第二凸块25和第三凸块27可分别插入对配壳体40的卡槽46内,将密封固定件20与对配壳体40连接,并且轴向固定。当密封固定件20的第二凸块25插入对配壳体40的卡槽46时,密封固定件20相对壳体40分别保持在如图10所示的第一连接位置。当密封固定件20的第三凸块27插入对配壳体40的卡槽46时,密封固定件20相对壳体40分别保持在如图11所示的第二连接位置。在图11所示的第二连接位置,密封固定件20更多地插入壳体40的接插端口 44内。
[0058]在壳体组件完成组装后,密封组件上的密封件10可将密封固定件20与对配壳体40内壁之间的间隙密封。如图10和图11所示,密封件10上的筒形侧壁11在壳体40内壁和筒形本体21外壁之间密封,密封件10上的固定板13在筒形本体21内壁和导线之间密封。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中,密封组件可同时完成径向密封和导线之间的密封。插拔密封固定件20,使其与对配壳体40连接或分离时,第一凸块24可分担密封件10受到的摩擦力,阻止密封件10沿轴向与密封固定件20分离。
[0059]本实用新型中的密封固定件、密封组件、连接器组件及壳体组件,利用密封固定件上的容置槽容纳密封件的侧壁,利用第一凸块嵌入密封件的环形侧壁内,在密封组件插拔过程中,第一凸块可增强密封固定件与密封件的连接强度。密封固定件的第一凸块突出于筒形本体的外表面,且其垂直于密封件拔出的方向,可提供与密封件自管腔内拔出的推力,也可以卡住密封件,使密封件与密封固定件难以分离。本实用新型通过密封固定件上设置的第一凸块与第二凸块,可将密封固定件与所述外壳保持在第一连接位置和第二连接位置上,使用过程中不易脱落,使用更安全。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固定件还设有可与接插件相连的结构,从而与接插件相连接形成连接器组件,并可将接插件与外壳相连接。
[0060]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仅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并不构成对权利要求范围的限制,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其他实质上等同的替代,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密封固定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筒形本体;所述筒形本体围成一筒腔;所述筒形本体外壁设置有一圈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具有上壁和下壁;所述上壁设置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突出于所述上壁外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块数目为两个以上;所述两个以上的第一凸块分布于所述上壁外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形本体内表面设置有一内凸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形本体外表面设置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突出于所述筒形本体外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形本体外表面突出设置有第二凸块和第三凸块;所述第二凸块与所述第三凸块之间设置有确定的间隔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形本体上设置有通槽;所述通槽自所述筒形本体外表面延伸至内表面,并与所述筒腔连通;所述筒形本体内表面设置有第一台阶;所述通槽的下槽边与所述第一台阶之间设置有确定的间隔距离。
7.根据权利要 求6所述的密封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形本体外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通槽与所述凹槽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形本体外表面设置有多个凸筋,所述凸筋在所述筒形本体外表面上形成一个周向配合面。
9.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件和权利要求1-3和8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密封固定件;所述密封件包括一筒形侧壁;所述筒形侧壁围成一管腔;所述管腔内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置有多个贯穿所述固定板的通孔;所述密封件可拆卸地套装在所述密封固定件上,所述密封固定件端部位于所述管腔内,所述第一凸块自所述管腔内起嵌入所述筒形侧壁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形本体外表面设置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突出于所述筒形本体外表面。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形本体外表面设置有突出的第二凸块和第三凸块;所述第二凸块与所述第三凸块之间设置有确定的间隔距离。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形本体上设置有通槽;所述通槽自所述筒形本体外表面延伸至内表面,并与所述筒腔连通;所述筒形本体内表面设置有第一台阶;所述通槽的下槽边与所述第一台阶之间设置有确定的间隔距离。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形侧壁顶端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背面设置有弧形槽;所述连接板一端与筒形侧壁连接,另一端与固定板连接;所述固定板、所述筒形侧壁及所述连接板围成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与所述管腔连通;所述密封固定件端部位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容置槽的上壁位于所述弧形槽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块侧表面为与所述连接板外表面为形状相一致的弧形形状。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设置有穿孔,所述第一凸块的侧表面自所述穿孔穿出所述连接板。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块的侧表面与所述弧形连接板的外表面齐平或低于所述连接板的外表面。
17.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和12至1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密封组件,及端子连接器,所述端子连接器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密封固定件的所述筒腔内。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连接器外壁设置有突出于所述外壁的第四凸块;所述筒形本体上设置有通槽;所述通槽自所述筒形本体外表面延伸至内表面,并与所述筒腔连通;所述第四凸块嵌入所述通槽内,将所述密封固定件与所述端子连接器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形本体内表面设置有第一台阶;所述端子连接器外壁设置有突出于所述外壁的第二台阶;所述第一台阶抵靠在所述第二台阶上。
20.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和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连接器组件;所述外壳包括一接插端口,所述的连接器组件与所述接插端口连接。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形本体外表面突出设置有第二凸块和第三凸块;所述第二凸块与所述第三凸块之间设置有确定的间隔距离;所述外壳在其所述接插端口 的壳壁上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结构与所述第二凸块和所述第三凸块中的至少一个可拆分地配合,将所述的密封固定件与所述外壳相连接。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结构与所述第二凸块和所述第三凸块分别地可拆分连接,将所述的密封固定件与所述外壳保持在第一连接位置和第二连接位置。
【文档编号】H01R13/52GK203734046SQ201320893577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1日
【发明者】周春燕, 马可·巴伯瑞斯, 亚历山大·詹特, 德米思·斯比尼奇 申请人: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泰科电子(苏州工业园区)有限公司, 泰科电子(安普)意大利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