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修复装置的蓄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44080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置修复装置的蓄电池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置有蓄电池修复装置的蓄电池,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包括电池室以及修复室,所述修复室内设置一用于修复该蓄电池的修复装置。所述蓄电池内设置有修复装置,蓄电池的修复不需外接蓄电池修复装置,结构简单,且使用安全。
【专利说明】—种内置修复装置的蓄电池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蓄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置修复装置的蓄电池。

【背景技术】
[0002]蓄电池(铅酸蓄电池)是将电能转换成化学能(充电)、将化学能转换成电能(放电),从而提供直流电源的装置。目前,蓄电池以它的良好的可逆性、平稳的电压特性,在车、船舶、军事坦克、装甲车、电动车、电动摩托车等各种工业领域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根据蓄电池使用用途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浮充电的蓄电池(通讯用、UPS等),以及重复进行充/放电的蓄电池(汽车,高尔夫球车,叉车等)。在蓄电池的使用过程中,在极板上容易形成固化的硫酸盐,一方面降低电解液中硫酸的浓度,容易导致极板无法负载充电电流的蓄电池老化现象,另一方面粘附在极板上的硫酸盐导电性差,增大电池内阻,堵塞极板上的微孔,减小极板参与化学反应的有效面积,从而导致参加电化学反应的活性物质的减少,大大降低了蓄电池的充放电性能,进一步加重蓄电池的老化。因此,蓄电池的理论使用寿命一般为5-10年,但实际使用寿命不到1.5-3年。
[0003]为了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蓄电池修复装置。现有的蓄电池进行修复时,外接蓄电池修复装置,其中蓄电池通常通过胶水黏贴在蓄电池表面。在蓄电池使用过程,尤其在蓄电池搬运过程中,蓄电池修复装置容易受到碰撞、摩擦等而从蓄电池表面掉落或直接损坏蓄电池修复装置。
[0004]此外,当蓄电池修复装置的连接端为U形时,安装蓄电池修复装置与蓄电池连接需要将蓄电池的接线螺栓拧松,然后将U形连接端卡接在螺栓的导电柱上,再将螺栓拧紧,使螺栓的导电柱与蓄电池修复装置的U形连接端电性连接;当蓄电池修复装置的连接端为环形时,安装蓄电池修复装置与蓄电池连接需要将蓄电池的接线螺栓拧开,然后将环形连接端套在螺栓的导电柱上,再将螺栓拧回原来的螺栓孔,使螺栓的导电柱与蓄电池修复装置的环形连接端电性连接。蓄电池的螺栓多次松紧宁合容易造成螺栓与螺栓孔接触松动,或螺栓松开时均容易造成蓄电池内部电解液的泄漏等问题。
[0005]另一方面,由于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电源供给中断和爆炸事故等危险,故当蓄电池在使用中时,需要中止蓄电池的工作,避免意外发生,但当蓄电池应用于汽车等领域时,在蓄电池中止工作,汽车熄火后汽车内置计时器停止工作,再蓄电池再次工作时,需要重新设置汽车的时钟,操作繁琐,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内置有蓄电池修复装置的蓄电池。
[0007]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内置有蓄电池修复装置的蓄电池,包括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包括电池室以及修复室,所述修复室内设置一用于修复该蓄电池的修复装置,所述正极柱和负极柱从盒体外延伸至电池室内。所述蓄电池内设置有修复装置,蓄电池的修复不需外接蓄电池修复装置,结构简单,且使用安全。
[0008]进一步地,所述电池室包括电解液、正连接带、负连接带、若干正极板、若干负极板以及若干隔板,所述正极板和负极板隔着隔板交替排列并浸溃在电解液中,所述正极板通过正连接带与正极柱连接,所述负极板通过负连接带与负极柱连接。
[0009]作为优选,所述修复装置固定在中盖的上表面,防止修复装置碰撞修复室的内壁而损坏。
[0010]作为优选,所述修复装置通过螺丝固定在中盖的上表面,可多次重复的安装和拆卸,方便修复装置的后期维护。
[0011]作为优选,所述修复装置为无源式铅酸蓄电池修复装置,其正极与正极柱连接,负极与负极柱连接。无源式铅酸蓄电池修复装置直接通过该蓄电池为其供电,不需外接电源,使蓄电池结构简单,实现成本低,且确保蓄电池体积小。
[0012]作为优选,所述盒体包括容器部、中盖以及顶盖,所述容器部与中盖组合成电池室,所述中盖与顶盖组合成修复室。
[0013]作为优选,所述正极柱依次穿透顶盖、中盖后与正连接带连接;所述负极柱依次穿透顶盖、中盖后与负连接带连接。
[0014]作为优选,所述中盖与顶盖可拆卸式连接,方便蓄电池修复装置的安装和后期的维护。
[0015]作为优选,所述中盖侧面设置有突起结构,顶盖对应部位设置有相应的凹槽与中盖的突起结构匹配。
[0016]作为优选,所述容器部与中盖可拆卸式连接,方便蓄电池的安装和后期的维护。
[0017]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包括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0018](I)本发明提供一种包括电池室以及修复室的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的修复室内设置有修复装置,使蓄电池的修复不需外接蓄电池修复装置,结构简单,且使用安全。
[0019](2)将蓄电池修复装置通过螺丝固定在中盖的上表面,一方面防止修复装置碰撞修复室的内壁而损坏,另一方面通过螺丝固定可多次重复安装和拆卸,方便蓄电池修复装置的安装和后期的维护。
[0020](3)所述中盖与顶盖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容器部与中盖可拆卸式连接,方便蓄电池修复装置的安装和后期的维护。
[0021](4)采用无源式铅酸蓄电池修复装置可直接通过该蓄电池为其供电,不需外接电源,使蓄电池结构简单,实现成本低,且确保蓄电池体积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发明内置有蓄电池修复装置的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24]实施例
[0025]如图1所示,一种内置有蓄电池修复装置的蓄电池,包括:盒体1,所述盒体包括容器部101、中盖102以及顶盖103,所述容器部与中盖组合成电池室1-1,所述中盖与顶盖组合成修复室1-2。所述容器部与中盖可拆卸式连接,如所述容器部与中盖通过过盈配合。所述中盖与顶盖可拆卸式连接,具体为所述中盖侧面设置有突起结构102-1,顶盖对应部位设置有相应的凹槽103-1与中盖的突起结构匹配,通过可拆卸式结构可多次重复安装和拆卸,方便蓄电池修复装置的安装和后期的维护。所述容器部、中盖、顶盖均采用硬质塑料材料模制成,如采用塑造ABS或聚碳酸酯。
[0026]所述电池室包括电解液1-11、正连接带1-12、负连接带1-13、若干正极板1_14、若干负极板1-15以及若干隔板1-16,所述正极板和负极板隔着隔板交替排列并浸溃在电解液中,所述正极板通过正连接带与正极柱2连接,所述负极板通过负连接带与负极柱3连接。所述电池室为密闭腔体,防止电池室的电解液泄漏到修复室,损坏修复装置。
[0027]所述正极柱依次穿透顶盖、中盖后与正连接带连接;所述负极柱依次穿透顶盖、中盖后与负连接带连接。
[0028]所述修复室内设置一用于修复该蓄电池的修复装置1-21。所述修复装置为无源式铅酸蓄电池修复装置,其正极与正极柱连接,负极与负极柱连接。无源式铅酸蓄电池修复装置直接通过该蓄电池为其供电,不需外接电源,使蓄电池结构简单,实现成本低,且确保蓄电池体积小。所述无源式铅酸蓄电池修复装置固定在中盖的上表面,具体通过螺丝1-22固定在中盖的上表面,通过螺丝固定可多次重复的安装和拆卸,方便修复装置的后期维护。所述修复装置还可以通过黏胶等固定在中盖的上表面。
[0029]所述修复装置为电路板,使蓄电池保持较小的体积。
[0030]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内置有蓄电池修复装置的蓄电池,包括盒体(I)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包括电池室(1-1)以及修复室(1-2),所述修复室内设置一用于修复该蓄电池的修复装置(1-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室包括电解液(1-11)、正连接带(1-12)、负连接带(1-13)、若干正极板(1-14)、若干负极板(1-15)以及若干隔板(1-16),所述正极板和负极板隔着隔板交替排列并浸溃在电解液中,所述正极板通过正连接带与正极柱(2)连接,所述负极板通过负连接带与负极柱(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装置固定在中盖的上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装置通过螺丝(1-22)固定在中盖的上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装置为无源式铅酸蓄电池修复装置,其正极与正极柱连接,负极与负极柱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包括容器部(101)、中盖(102)以及顶盖(103),所述容器部与中盖组合成电池室,所述中盖与顶盖组合成修复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柱依次穿透顶盖、中盖后与正连接带连接;所述负极柱依次穿透顶盖、中盖后与负连接带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盖与顶盖可拆卸式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盖侧面设置有突起结构(102-1),顶盖对应部位设置有相应的凹槽(103-1)与中盖的突起结构匹配。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部与中盖可拆卸式连接。
【文档编号】H01M10/42GK104051802SQ201410095463
【公开日】2014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13日
【发明者】许南石, 安明濬 申请人:许南石, 安明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