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55745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嵌件成形法而保持于插头的插头端子难以从插头主体剥离的构造的连接器装置。插头端子(50)保持于插头(3)的嵌合部(31),在插头端子(50)的作为基部侧的第一接触部(51)形成有作为卡止突起的台阶部(55a)。在保持于插座(2)的插座端子(40),在作为其基部侧的第一弹压部(43)形成有插座侧卡止突部(43a)。在作用将插头(3)拔起的力时,台阶部(55a)卡止于插座侧卡止突起(43a),此时,欲使第一接触部(51)从插头主体(30)剥离的力不起作用,能够使插头端子(50)始终牢固地保持于插头主体(30)。
【专利说明】连接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将保持插头端子的插头和具有插座端子的插座组合而得到的连接器
>J-U ρ?α装直。

【背景技术】
[0002]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用于将2个印刷基板相互电连接的连接器装置。
[0003]该连接器装置将插座和头(header)组合而构成。插座形成有槽部,在该槽部的内壁形成有多个连接器槽。在各个连接器槽安装有触点(contact)。
[0004]头具有进入插座的槽部的周壁部,在周壁部安装有多个柱(post)。专利文献I的图5记载了表示将插座与头嵌合的状态的剖面图。各个柱被固定在周壁部的周围,当头的周壁部嵌合于插座的槽部内时,在周壁部的两侧面露出的柱被触点弹性地挟持。
[0005]在显露于周壁部的一个侧面的柱上形成锁钉(lock dowel),触点形成有与上述锁钉对置的圆形(round)部。从将头与插座嵌合的状态,当施加使头脱离的力时,锁钉与圆形部卡合,进行浅锁定以使得头无法容易地脱离。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 - 270098号公报
[0007]专利文献I的图5所记载的连接器装置中,柱是将金属件弯曲而形成的,该金属件的前端存在于离锁钉近的位置,上述前端朝上。因此,从将锁钉与圆形部嵌合的状态,对头作用向从插座拔起的方向的力时,作用欲将形成有锁钉的部分的柱从周壁部剥离的弯曲应力。因此,若头与插座之间的脱离反复,则容易发生柱从周壁部离开而弯折等故障。
[0008]此外,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连接器的构造中,柱嵌入于在头的周壁部形成的槽内,但不是柱的任何部分都埋入到周壁部的内部。因此,周壁部的柱的保持强度弱,更容易发生柱从周壁部的剥离。


【发明内容】

[0009]本发明解决上述以往的课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装置,能够保持插头端子以使其不会容易地从插头主体剥离。
[0010]本发明的连接器装置,将插座和插头组合而成,在上述插座设有合成树脂制的插座主体和金属制的插座端子,上述插座主体具有保持空间,上述插座端子被支撑在上述保持空间的内部,在上述插头设有合成树脂制的插头主体和金属制的插头端子,上述插头主体具有与上述保持空间嵌合的嵌合部,上述插头端子被保持于上述插头主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嵌合部具有第一侧部、前端部和第二侧部,在上述插头端子,连续形成有在上述第一侧部露出的第一接触部、穿过上述前端部的前端部连续部、和在上述第二侧部露出的第二接触部,上述插头端子的前端位于上述第二接触部,从上述第一接触部的基部连续的引出部向上述第二接触部所存在的方向伸出,上述插座端子连续地形成有弹压上述第一接触部的第一弹压部和弹压上述第二接触部的第二弹压部,在上述第一接触部和上述第一弹压部双方上形成有当上述插头被拔起时相互抵接的卡止突部。
[0011]本发明的连接器装置,具有卡止突部的第一接触部不是形成在插头端子的前端侧而是形成在与引出部连续的基部侧。因此,在插头端子与插座端子的卡止突起彼此卡合的状态下,即使对插头作用拔起力,第一接触部也难以从插头主体的第一侧部剥离。
[0012]本发明中,优选的是,上述插头端子的至少一部分埋入到上述插头主体的内部。特别优选的是,上述引出部的至少一部分埋入到上述插头的内部。
[0013]本说明书中的、插头端子埋入插头主体表示,在插头端子的至少一部分,包围其剖面的整周被形成插头主体的合成树脂包围的状态。
[0014]若插头端子的一部分埋入插头主体,则插头端子被牢固地保持于插头主体,插头端子更不易被从插头主体剥离。
[0015]本发明能够构成为,上述插头端子形成有从上述第一接触部连续到上述引出部的凹部,通过上述凹部的一个端部的台阶部形成位于上述第一接触部的上述卡止突起,另一个端部的台阶部埋入到上述插头主体的内部。
[0016]若在插头端子形成上述凹部,则能够通过一个端部的台阶部形成卡止突起,并且,通过另一个端部的台阶部,在插头主体的内部能够发挥楔效应,能够使插头端子更牢固地固定于插头主体。
[0017]本发明中,优选的是,通过嵌件成形法,上述插头端子的至少一部分被埋入到上述插头主体的内部。
[0018]发明效果
[0019]本发明的连接器,插头端子被牢固地固定于插头主体,即使对插头作用拔起力,插头端子也不会容易地从插头主体剥离。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具有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局部剖面的分解立体图。
[0021]图2是表示将插座与插头嵌固的状态的剖面图。
[0022]图3是表示对插头作用了向脱离方向的力的状态的剖面图。
[0023]图4的(A)是插头端子的立体图,(B)是插座端子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图1所示的连接器装置I将插座2和插头3组合而构成。该连接器装置I是所谓的板对板(board to board)连接器,插座2和插头3分别被安装于印刷配线基板。印刷配线基板是硬质基板或柔性印刷基板。
[0025]连接器装置I中,Y方向是长边方向,X方向是左右方向,Z方向是上下方向或装拆方向。
[0026]插座2具有插座主体(插座壳)20。插座主体20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插座主体20 —体地形成有在右侧(XI侧)沿长边方向(Y方向)延伸的右侧壁部21、在左侧(X2侦U沿长边方向(Y方向)延伸的左侧壁部22、和在长边方向(Y方向)的两端部将右侧壁部21与左侧壁部22连结的连结壁部23。
[0027]插座主体20形成有被右侧壁部21和左侧壁部22以及2个连结壁部23、23包围的保持空间25。保持空间25在上部方向(Z2方向)将整个面开放。如图1所示,在保持空间25的下部(Zl侧部),形成有底部肋24。底部肋24与右侧壁部21及左侧壁部22连续地形成,朝向长边方向(Y方向)以一定间距隔开间隔地形成。
[0028]如图1所示,插座主体20形成有多个第一缝隙26和多个第二缝隙27。第一缝隙26与第二缝隙27之间被上述底部肋24分隔。S卩,第一缝隙26和第二缝隙27夹着底部肋24而在长边方向(Y方向)上交替形成。
[0029]在图2和图3的剖面图中示出了第一缝隙26。第一缝隙26与保持空间25连通,并且在插座主体20的底部向下方贯通地形成。第二缝隙27形成为,在左右方向(X方向)上成为与上述第一缝隙26对称的形状。
[0030]如图1所示,在第一缝隙26与第二缝隙27中分别支撑着插座端子40。插座端子40将可弹性变形的金属线材弯折而形成,表面被实施了用于降低接触电阻的镀金等的导电处理。在第一缝隙26中,插座端子40以图4(B)所示的朝向被安装,在第二缝隙27中,插座端子40以与图4(B)所示的朝向左右相反的朝向被安装。
[0031]图4(B)所示的插座端子40的安装基部41朝向左侧(X2侧)。从安装基部41的上部经由弯曲部42 —体形成有向下侧延伸的第一弹压部43。底部伸出部44从第一弹压部43朝向右方(XI方向)延伸,从其前端部向上延伸的第二弹压部45被一体地形成。
[0032]在安装基部41的两侧部,一体地形成有在长边方向(Y方向)上较宽地形成的压入部41a、41a。如图2和图3所示,在第一缝隙26中形成有压入凹部26a,该压入凹部26a在左侧壁部22的内部朝向长边方向(Y方向)的两方向形成为凹状。
[0033]插座端子40相对于第一缝隙26被从下侧向上(Z2方向)插入。此时,形成于安装基部41的压入部41a、41a被压入到压入凹部26a、26a内,插座端子40被保持在第一缝隙26的内部。插座端子40的安装基部41被压入凹部26a、26a固定于插座主体20,第一弹压部43和底部伸出部44以及第二弹压部45以能够自由变形的方式存在于第一缝隙26的内部。
[0034]在第一弹压部43的上部,形成有朝向右方(XI方向)弯曲为突形状的插座侧卡止突部43a。该插座侧卡止突部43a是实质上的第一弹压部。图4 (B)所示的插座端子40中,在插座侧卡止突部43a的下部形成有小凹部43b。通过具有该小凹部43b,在插座侧卡止突部43a的下部容易将插头端子50的台阶部55a卡止。小凹部43b通过对形成插座端子40的金属线材施加局部性的加压力而形成。
[0035]在插座端子40的下部形成有连接部41b。如图2和图3所示,连接部41b显露于插座主体20的左侧壁部22的下部,能够焊接到在印刷配线基板61的表面形成的导电性焊盘部。
[0036]第二缝隙27中,插座端子40与图4(B)左右反向地被安装,连接部41b在插座主体20中显露于右侧壁部21的下部。
[0037]通过在长边方向(Y方向)上交替形成的第一缝隙26和第二缝隙27,插座端子40左右反向地被安装。因此,即使缩短插座端子40在长边方向的配置间距,也能够较宽地确保在右侧壁部21与左侧壁部22分别在长边方向相邻的连接部41b的间隔。
[0038]如图1所示,插头3具有合成树脂制的插头主体(插头壳)30。插头主体30具有向下方(Zl方向)突出的嵌合部(嵌合突部)31。嵌合部31的左右方向(X方向)的宽度尺寸以及向长边方向(Y方向)的长度尺寸被决定为能够插入到插座2的保持空间25。
[0039]嵌合部31具有作为朝向左方(X2方向)的侧面的第一侧部31a、朝向下方(Zl方向)的前端部31b、和作为朝向右方(XI方向)的侧面的第二侧部31c。
[0040]插头主体30保持着多个插头端子50。在长边方向(Y方向)上,插头端子50以一定间距排列,其排列间距与插座端子40的排列间距相同。如图4(B)所示,与在插座主体20的第一缝隙26中安装的插座端子40对置的插头端子50,以图4(A)所示的朝向保持于插头主体30。与在第二缝隙27中安装的插座端子40对置的插头端子50,与图4(A)左右反向地配置。
[0041]S卩,在长边方向(Y方向)上邻接的插头端子50,以左右方向的朝向相互反向的方式相互不同地被保持。
[0042]插头端子50是将剖面为矩形的金属线材弯折而形成的,表面被实施了镀金等的导电处理。
[0043]如图4(A)所示,插头端子50 —体地形成有在左侧(X2侧)上下延伸的第I的接触部51、从其下端向右方(XI方向)延伸的前端部连续部52、和从前端部连续部52的右侧(XI侦D向上延伸的第二接触部53。在插头端子50的基部侧,引出部54从第一接触部51连续。引出部54被划分为,随着朝向第二接触部53所在的右方而向从前端部连续部52缓慢远离的方向倾斜的倾斜埋设部54a、和朝向右方(XI方向)大致平行于前端部连续部52地延伸的连接部54b。
[0044]引出部54的右端部是插头端子50整体的基端50b,该基端50b位于比第二接触部53更向右侧(XI侧)突出的位置。此外,第二接触部53的上端是插头端子50整体的前端50ao
[0045]插头端子50中,在从上下延伸的第一接触部51的中途部分到引出部54的倾斜埋设部54a的中途部分的范围L,形成有凹部55。该凹部55通过进行对构成插头端子50的金属线材局部地加压的压痕成型而形成。在凹部55的一个端部形成的台阶部55a是在第一接触部51中朝向左方(X2方向)突出的插头侧卡止突部。在凹部55的另一端部形成的台阶部55b位于倾斜埋设部54a。
[0046]插头主体30通过所谓的嵌件成形法而成形。利用嵌件成形法,在具有腔的模具中,将多个插头端子50按图1所示的排列进行保持并定位。此外,以在长边方向(Y方向)相邻的插头端子50的朝向在左右方向(X方向)成为反向的方式进行定位。在该状态下向腔射出溶融树脂,使其冷却并硬化。将模具开放,则与多个插头端子50 —体地固接的插头主体30成形。
[0047]图2和图3,由嵌件成形法形成的插头主体30和插头端子50以剖面图表示。在图2和图3所示的剖面中,以第一接触部51的一部分深入到插头主体30的嵌合部31中而被固接的状态,第一接触部51的外表面在嵌合部31的第一侧部31a露出。同样,以第二接触部53的一部分深入到嵌合部31中而被固接的状态,第二接触部53的外表面在嵌合部31的第二侧部31c露出。此外,插头端子50的前端部连续部52也以其一部分深入到嵌合部31中而被固接的状态,其外表面从前端部31b露出。
[0048]如图2和图3所示,插头端子50的作为引出部54的一部分的倾斜埋设部54a埋入到插头主体30的内部。即,倾斜埋设部54a的剖面的整周被构成插头主体30的合成树脂材料包围。
[0049]图1和图2的剖面所示的插头端子50的基端50b朝向右方(XI方向),在Y方向上与之邻接的插头端子50的基端50b朝向左方(X2方向)。插头3被安装于印刷配线基板时,各个插头端子50的连接部54b通过焊接而被固定于印刷配线基板的表面的导电层的焊盘部。
[0050]如图2所示,插头主体30的嵌合部31被压入插座主体20的保持空间25时,座端子40的插座侧卡止突部43a弹压于在嵌合部31的第一侧部31a露出的第一接触部51,插座端子40的第二弹压部45弹压于在嵌合部31的第二侧部31c露出的第二接触部53。保持于嵌合部31的多个插头端子50分别在插座端子40的插座侧卡止突部43a与第二弹压部45之间被弹性地挟持。
[0051]如图2所示,第二弹压部45由于位于插座端子40的自由端侧,因此当嵌合部31朝下被压入时,第二弹压部45朝下弹性变形。插座端子40的底部伸出部44触碰到印刷配线基板61,因此,之后,嵌合部31介入到插座侧卡止突部43a与第二弹压部45之间,第二弹压部43变得能够与插头端子50的第二接触部53接触。
[0052]另一方面,第一弹压部43位于插座端子40的基端侧,并与被压入插座主体20的安装基部41连续。因此,当嵌合部31被压入插座2时,第一弹压部43几乎不朝下位移,插头端子50的第一接触部51与插座侧卡止突部43a之间发生滑动。因而,如图2所示,插头3完全安装于插座2时,形成于第一接触部51的成为插头侧卡止突部的台阶部55a,成为从形成于第一弹压部43的插座侧卡止突部43a必然向下侧移动了的状态。
[0053]因此,如图3所示,若作用欲将插头3从插座2向上方(Z2方向)拔起的外力,则插头端子50的作为插头侧卡止突部的台阶部55a与形成于第一弹压部43的插座侧卡止突部43a抵接并被卡止,被锁定以使得插头3不被容易地从插座2拔起。
[0054]若欲从图3的状态进一步将插头3向上方拔起,则在台阶部55a钩挂于插座侧卡止突部43a的状态下嵌合部31欲向上方移动,因此,会对插头端子50的第一接触部51施加图3所示的向Ml方向的力矩,不会作用欲将第一接触部51从嵌合部31剥离的力。
[0055]相反,在假设作为插头侧卡止突部的台阶部55a位于具有朝上的前端50a的第二接触部53侧的情况下,若以台阶部55a卡止于插座侧卡止突部的状态对嵌合部31作用朝上的力,则对第二接触部53作用M2方向的力矩,欲将第二接触部53从嵌合部31剥离的力起作用。
[0056]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装置I中,作为插头侧卡止突部的台阶部55a设置在插头端子50的基部侧,插座侧卡止突部43a也设置在插座端子40的基部侧。因此,将嵌合部31嵌固于插座2时,能够使台阶部55a必然进入到插座侧卡止突部43a的下侧,进而,在台阶部55a与插座侧卡止突部43a卡止的状态下,即使作用欲将插头3拔出的力,也不会作用欲将插头端子50从嵌合部31剥离的力。
[0057]此外,由于引出部54向第二接触部53所在的方向伸出,因此,当作用了欲将插头3向上方拔起的外力时,也不会将插头端子50留下而仅将插头主体30向上方拔起。
[0058]进而,插头端子50的与第一接触部51连续的引出部54的一部分即倾斜埋设部54a埋设于插头主体30,在倾斜埋设部54a形成有台阶部55b。因此,插头端子50被牢固地保持于插头主体30,保持插头端子50的力也不会松弛。因而,即使插头3与插座2之间的装拆被反复多次,也能够保持使插头端子50始终可靠地保持于插头主体30的状态,能够实现长寿命。
[0059]符号说明
[0060]I连接器装置
[0061]2 插座
[0062]3 插头
[0063]20插座主体
[0064]25保持空间
[0065]26第一缝隙
[0066]27第二缝隙
[0067]30插头主体
[0068]31嵌合部
[0069]31a第一侧部
[0070]31b前端部
[0071]31c第二侧部
[0072]40插座端子
[0073]41安装基部
[0074]43第一弯曲部
[0075]43a插座侧卡止突部
[0076]44第二弹压部
[0077]50插头端子
[0078]50a前端
[0079]50b基端
[0080]51第一接触部
[0081]53第二接触部
[0082]54引出部
[0083]55凹部
[0084]55a台阶部(插头侧卡止突部)
[0085]55b台阶部
[0086]61印刷配线基板
【权利要求】
1.一种连接器装置,将插座和插头组合而成,在上述插座设有合成树脂制的插座主体和金属制的插座端子,上述插座主体具有保持空间,上述插座端子被支撑在上述保持空间的内部,在上述插头设有合成树脂制的插头主体和金属制的插头端子,上述插头主体具有与上述保持空间嵌合的嵌合部,上述插头端子被保持于上述插头主体, 该连接器装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嵌合部具有第一侧部、前端部和第二侧部,在上述插头端子连续形成有在上述第一侧部露出的第一接触部、穿过上述前端部的前端部连续部、和在上述第二侧部露出的第二接触部, 上述插头端子的前端位于上述第二接触部,上述插头端子的从上述第一接触部的基部连续的引出部向上述第二接触部所存在的方向伸出, 上述插座端子连续地形成有弹压上述第一接触部的第一弹压部和弹压上述第二接触部的第二弹压部, 在上述第一接触部和上述第一弹压部双方上形成有当上述插头被拔起时相互抵接的卡止突部。
2.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插头端子的至少一部分埋入到上述插头主体的内部。
3.如权利要求2记载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引出部的至少一部分埋入到上述插头的内部。
4.如权利要求3记载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插头端子形成有从上述第一接触部连续到上述引出部的凹部,通过上述凹部的一个端部的台阶部形成位于上述第一接触部的上述卡止突起,另一个端部的台阶部埋入到上述插头主体的内部。
5.如权利要求2?4中的任一项记载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嵌件成形法,上述插头端子的至少一部分被埋入到上述插头主体的内部。
【文档编号】H01R12/77GK104425987SQ201410400077
【公开日】2015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9日
【发明者】川端隆志, 伊藤正志 申请人: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