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显示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60716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彩色显示器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彩色显示器件,包括:基板、形成于基板上的阳极、形成于阳极上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形成于薄膜晶体管阵列上的空穴注入层、形成于空穴注入层上的空穴传输层、形成于空穴传输层上的白光发光层、形成于白光发光层上的电子传输层、形成于电子传输层上的阴极、设于阴极上方并与基板贴合的盖板、形成于盖板内侧的色彩转换层、及粘结基板与盖板的密封框胶,其中,所述色彩转换层包括间隔设置的蓝色子像素区域、绿色子像素区域与红色子像素区域,所述蓝色子像素区域形成有蓝光过滤层,所述绿色子像素区域形成有绿光过滤层或绿光转换层,所述红色子像素区域形成有红光过滤层或红光转换层。
【专利说明】彩色显示器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彩色显示器件。

【背景技术】
[0002]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0LED)是一种极具发展 前景的平板显示技术,它不仅具有十分优异的显示性能,还具有自发光、结构简单、超轻薄、 响应速度快、宽视角、低功耗及可实现柔性显示等特性,被誉为"梦幻显示器",再加上其生 产设备投资远小于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得到了各大显示器厂家的 青睐,已成为显示【技术领域】中第三代显示器件的主力军。
[0003] 目前,实现OLED的彩色化有几种技术路线:一种是红绿蓝(Red、Green、Blue,RGB) 三基色发光,以三星公司为代表。该技术只适用于容易升华的有机小分子材料,其优点是工 艺简单成熟,操作简便.但由于在制备高分辨率显示屏时需要高精度掩膜及精确的对位, 导致产能较低、成本较高,而且由于三基色的寿命、激发率以及衰减度相差较大,造成了彩 色显示器件的偏色。
[0004] 另一种是白光+RGB滤光片(Color Filter, CF)技术,以LG公司为代表。由于可 利用LCD成熟的CF技术,不需要掩膜对位,极大地简化了蒸镀过程,因而能降低生产成本, 可用于制备大尺寸高分辨率0LED。但是,由于滤光片吸收了大部分的光能,只有约30%的 光能透过,所以需要高性能的白光材料,否则显示器件的效率较低,一般也是用于小分子的 OLED显示屏。
[0005] 无机量子点(Quantum dot)由于具有光致突光、性能稳定、寿命长、吸收谱宽及色 纯度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生物荧光探针及医学诊断,是优良的光致荧光材料,非常适合作 为OLED的CF或CCM层材料。但是此方面尚未见报道。
[0006] 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新的制作工艺较简单、色纯度高、光效好、稳定性高、厚度薄 的彩色显示器件。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彩色显示器件,通过设置白光发光层与色彩转换层, 使得该彩色显示器件可以发出各种颜色的光;所述彩色显示器件的制作工艺简单,成本较 低;通过采用量子点材料来制作色彩转换层中的彩色过滤层,使得该彩色显示器件的色纯 度较高。
[0008]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彩色显示器件,包括:基板、形成于基板上的阳 极、形成于阳极上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形成于薄膜晶体管阵列上的空穴注入层、形成于空穴 注入层上的空穴传输层、形成于空穴传输层上的白光发光层、形成于白光发光层上的电子 传输层、形成于电子传输层上的阴极、设于阴极上方并与基板贴合的盖板、形成于盖板内侧 的色彩转换层、及粘结基板与盖板的密封框胶,其中,所述白光发光层发白光,所述色彩转 换层包括间隔设置的蓝色子像素区域、绿色子像素区域与红色子像素区域,所述蓝色子像 素区域形成有蓝光过滤层,所述绿色子像素区域形成有绿光过滤层或绿光转换层,所述红 色子像素区域形成有红光过滤层或红光转换层。
[0009] 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中的薄膜晶体管控制所述白光发光层发出白光。
[0010] 所述白光发光层通过热蒸镀的方式形成,所述白光发光层为单层结构或复合层结 构。
[0011] 当所述白光发光层为单层结构时,其单层结构的材料为有机蓝光主体材料与蓝光 发光材料、绿光发光材料和红光发光材料掺杂形成的混合材料,或者蓝光发光材料与黄光 发光材料掺杂形成的混合材料。所述有机蓝光主体材料为4, 4',4"-三(咔唑-9-基)三 苯胺、或2,4,6,-三(9H-咔唑-9-基)-1,3, 5-三嗪,所述蓝光发光材料为聚芴类、4, 4'-双 (2, 2-二苯乙烯基)联苯或FIr6,所述绿光发光材料为三(2-苯基吡啶)合铱,所述红光发 光材料为三(1-苯基-异喹啉)合铱(ΠΙ),所述黄光发光材料为5, 6, 11,12-四苯基并四 苯。
[0012] 所述蓝光过滤层由蓝光量子点材料形成,所述绿光过滤层或绿光转换层由绿光量 子点材料形成,所述红光过滤层或红光转换层由红光量子点材料形成。
[0013] 所述红光量子点材料为CdSe/CdS/ZnS,所述绿光量子点材料为CdSe/ZnS或 ZnSe: Cu2+,所述蓝光量子点材料为ZnCdS、CdSe/ZnS或纳米SiN4。
[0014] 所述蓝光过滤层通过蓝光量子点材料与表面包覆剂及溶剂混合、涂覆并挥发去除 溶剂后得到;所述绿光过滤层通过绿光量子点材料与表面包覆剂及溶剂混合、涂覆并挥发 去除溶剂后得到;所述红光过滤层分别通过红光量子点材料与表面包覆剂及溶剂混合、涂 覆并挥发去除溶剂后得到。
[0015] 所述基板与盖板由玻璃或柔性材料形成,所述基板与盖板中至少一个透光。
[0016] 所述电子传输层的材料为八羟基喹啉铝,所述空穴传输的材料为聚三苯胺,所述 空穴注入层的材料为聚乙撑二氧噻吩。
[001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彩色显示器件,通过设置白光发光层与色彩转换层, 使得该彩色显示器件可以发出各种颜色的光;所述白光发光层通过热蒸镀制程形成,制作 时不需要使用精细掩膜版,制作工艺简单,成本较低;通过采用量子点材料来制作色彩转换 层中的彩色过滤层,利用了无机量子点性能稳定、寿命长、吸收谱宽及色纯度好等优点,使 得该彩色显示器件的色纯度较高,同时本发明的彩色显示器件超薄、透明、易弯曲,比现有 的IXD、LED更易制作在柔性基板上。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0019] 附图中,
[0020] 图1为本发明彩色显示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为本发明彩色显示器件的像素排列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0022] 图3为图2所示的像素排列结构用于显示面板时的示意图;
[0023] 图4为图2所示的像素排列结构的TFT驱动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极其效果,以下结合本发明的优选实施 例极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0025]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彩色显示器件,包括基板1、形成于基板1上的阳极 21、形成于阳极21上的薄膜晶体管阵列23、形成于薄膜晶体管阵列23上的空穴注入层24、 形成于空穴注入层24上的空穴传输层25、形成于空穴传输层25上的白光发光层26、形成 于白光发光层26上的电子传输层27、形成于电子传输层27上的阴极28、设于阴极28上方 并与基板1贴合的盖板3、形成于盖板3内侧的色彩转换层4、及粘结基板1与盖板3的密 封框胶6。
[0026] 所述白光发光层26发白光,所述色彩转换层4包括间隔设置的蓝色子像素区域 41、绿色子像素区域43与红色子像素区域45,所述蓝色子像素区域41形成有蓝光过滤层, 所述绿色子像素区域43形成有绿光过滤层,所述红色子像素区域45形成有红光转换层。
[0027] 作为可选择的实施例,所述绿色子像素区域43形成有绿光转换层,所述红色子像 素区域45形成有红光过滤层。
[0028] 所述的蓝光、绿光与红光过滤层采用彩色滤光片(Color Filter, CF)原理,进 行滤光,得到所要色彩的光。所述的绿光与红光转换层采用色转换材料(Color Change Material,CCM),将白光转换成所要色彩的光。
[0029] 所述白光发光层26发出的白光经过所述色彩转换层4的蓝色子像素区域41后变 为蓝光,所述白光发光层26发出的白光经过所述色彩转换层4的绿色子像素区域43后变 为绿光,所述白光发光层26发出的白光经过所述色彩转换层4的红色子像素区域45后变 为红光。
[0030] 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23中的薄膜晶体管5控制所述白光发光层26发出白光。
[0031] 优选的,所述白光发光层26通过热蒸镀的方式形成。具体的,所述白光发光层26 可以通过单层结构发白光或者通过复合层结构复合发光实现白光。
[0032] 当所述白光发光层26为单层结构时,其单层结构的材料为有机蓝光主体材料与 蓝光发光材料、绿光发光材料和红光发光材料掺杂形成的混合材料,或者是蓝光发光材料 与黄光发光材料掺杂形成的混合材料。
[0033] 当所述白光发光层26为复合层结构时,所述白光发光层26可以为三层结构或者 两层结构。
[0034]当所述白光发光层26为三层结构时,所述三层结构中各层的材料分别为有机蓝 光主体材料与蓝光发光材料掺杂形成的混合材料,有机蓝光主体材料与绿光发光材料掺杂 形成的混合材料,以及有机蓝光主体材料与红光发光材料掺杂形成的混合材料。
[0035] 当所述白光发光层26为两层结构时,所述两层结构中各层的材料可以分别为有 机蓝光主体材料与蓝光发光材料和绿光发光材料掺杂形成的混合材料,以及有机蓝光主体 材料与红光发光材料掺杂形成的混合材料;
[0036] 所述两层结构中各层的材料也可以分别为有机蓝光主体材料与红光发光材料和 绿光发光材料掺杂形成的混合材料,以及有机蓝光主体材料与蓝光发光材料掺杂形成的混 合材料;
[0037] 所述两层结构中各层的材料也可以分别为有机蓝光主体材料与红光发光材料和 蓝光发光材料掺杂形成的混合材料,以及有机蓝光主体材料与绿光发光材料掺杂形成的混 合材料;
[0038] 所述两层结构中各层的材料也可以分别为蓝光发光材料与黄光发光材料。
[0039] 所述白光发光层26通过有机蓝光主体材料掺杂蓝光发光材料、绿光发光材料与 红光发光材料形成,或者是通过蓝光发光材料掺杂黄光发光材料形成。
[0040] 所述有机蓝光主体材料为4,4',4"-三(咔唑-9-基)三苯胺(TCAC)、或2, 4,6,-三(9H-咔唑-9-基)-1,3, 5-三嗪(TRZ);所述蓝光发光材料为聚芴类、4, 4' -双 (2, 2-二苯乙烯基)联苯(DPVBi)或FIr6;所述绿光发光材料为三(2-苯基吡啶)合铱 (Ir(ppy) 3);所述红光发光材料为三(1-苯基-异喹啉)合铱(III) (Ir(piq)3);所述黄光 发光材料为5, 6, 11,12-四苯基并四苯(rubrene)。
[0041] 所述有机蓝光主体材料4, 4',4 "-三(咔唑-9-基)三苯胺(TCAC)的结构式为:
[0042]

【权利要求】
1. 一种彩色显示器件,包括:基板(1)、形成于基板(1)上的阳极(21)、形成于阳极 (21)上的薄膜晶体管阵列(23)、形成于薄膜晶体管阵列(23)上的空穴注入层(24)、形成于 空穴注入层(24)上的空穴传输层(25)、形成于空穴传输层(25)上的白光发光层(26)、形 成于白光发光层(26)上的电子传输层(27)、形成于电子传输层(27)上的阴极(28)、设于 阴极(28)上方并与基板(1)贴合的盖板(3)、形成于盖板(3)内侧的色彩转换层(4)、及粘 结基板(1)与盖板(3)的密封框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白光发光层(26)发白光,所述色 彩转换层(4)包括间隔设置的蓝色子像素区域(41)、绿色子像素区域(43)与红色子像素区 域(45),所述蓝色子像素区域(41)形成有蓝光过滤层,所述绿色子像素区域(43)形成有绿 光过滤层或绿光转换层,所述红色子像素区域(45)形成有红光过滤层或红光转换层。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23)中的薄 膜晶体管(5)控制所述白光发光层(26)发出白光。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白光发光层(26)通过热蒸镀 的方式形成,所述白光发光层(26)为单层结构或复合层结构。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彩色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白光发光层(26)为单层结 构时,其单层结构的材料为有机蓝光主体材料与蓝光发光材料、绿光发光材料和红光发光 材料掺杂形成的混合材料,或者蓝光发光材料与黄光发光材料掺杂形成的混合材料。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彩色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蓝光主体材料为 4,4',4"-三(咔唑-9-基)三苯胺、或2,4,6,-三(911-咔唑-9-基)-1,3,5-三嗪,所 述蓝光发光材料为聚芴类、4, 4'-双(2, 2-二苯乙烯基)联苯或FIr6,所述绿光发光材料为 三(2-苯基吡啶)合铱,所述红光发光材料为三(1-苯基-异喹啉)合铱(III),所述黄光 发光材料为5, 6, 11,12-四苯基并四苯。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蓝光过滤层由蓝光量子点材 料形成,所述绿光过滤层或绿光转换层由绿光量子点材料形成,所述红光过滤层或红光转 换层由红光量子点材料形成。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彩色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光量子点材料为CdSe/CdS/ ZnS,所述绿光量子点材料为CdSe/ZnS或ZnSe:Cu2+,所述蓝光量子点材料为ZnCdS、CdSe/ ZnS或纳米SiN4。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彩色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蓝光过滤层通过蓝光量子点 材料与表面包覆剂及溶剂混合、涂覆并挥发去除溶剂后得到;所述绿光过滤层通过绿光量 子点材料与表面包覆剂及溶剂混合、涂覆并挥发去除溶剂后得到;所述红光过滤层分别通 过红光量子点材料与表面包覆剂及溶剂混合、涂覆并挥发去除溶剂后得到。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与盖板(3)由玻璃或 柔性材料形成,所述基板(1)与盖板(3)中至少一个透光。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传输层(27)的材料为八 羟基喹啉铝,所述空穴传输(25)的材料为聚三苯胺,所述空穴注入层(24)的材料为聚乙撑 二氧噻吩。
【文档编号】H01L51/52GK104393013SQ201410559899
【公开日】2015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0日
【发明者】刘亚伟, 王宜凡 申请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