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铅酸蓄电池板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70737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一种铅酸蓄电池板栅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铅酸蓄电池板栅,所述铅酸蓄电池板栅设有极耳,所述铅酸蓄电池板栅在远离其极耳的侧边设有左下角和右下角,所述左下角和右下角为圆角或倒角。实用新型的铅酸蓄电池板栅的下部设有圆角或倒角处理,能有效的减少矩形角易碰撞而变形的问题,降低极板下角短路的风险,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同时,下部圆角或倒角处理有效的去除了传统矩形极板的“死角”,降低了极板耗用量,提高了极板的利用率,在同等电池放电性能情况下降低了电池重量,从而降低了铅酸蓄电池的铅耗,提高了电池的竞争力。
【专利说明】一种铅酸蓄电池板栅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铅酸蓄电池板栅。
【背景技术】
[0002]铅酸蓄电池具有价格低廉、充放电效率高、能适应负载变化、经受大电流放电、可靠性和安全性较高等优点,因此,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的应用。铅酸蓄电池在生产过程中,先生产铅酸蓄电池的正、负板栅,再将活性物质涂在板栅上,经辊压机辊压、干燥窑加热,固化、烘干后制成正、负极板,然后将正、负极板用玻璃纤维隔板相互间隔组成极群,一个极群装入电池槽的一个单格,电池槽的多个单格极群串联就组成单体电池。
[0003]如图1所示,普通横竖筋板栅、放射形板栅、拉网板栅、连铸连轧板栅等各种外形为矩形或类似矩形的正、负板栅2,其远离极耳I的侧边设有直角形状的左侧角部5及右侧角部6,在极板的生产过程或电池的运输、使用过程中,左侧角部5及右侧角部6极易受到碰撞,而碰撞后的变形可能引起下角处的横筋3或竖筋4向板栅厚度方向凸出,超出极板厚度,从而会扎破玻璃纤维隔板而导致正、负极板之间短路。因此采用现有板栅制成的极板及电池同样具有大致为矩形的外形,其极板的角部同样极易受到碰撞。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铅酸蓄电池板栅,所述铅酸蓄电池板栅设有极耳,所述铅酸蓄电池板栅在远离其极耳的侧边设有左下角和右下角,所述左下角和右下角为圆角或倒角。
[0005]进一步的,所述左下角和右下角为圆角,其圆角半径为5毫米至1000毫米。
[0006]进一步的,所述左下角和右下角为倒角,所述左下角和右下角的第一倒角距离及第二倒角距离为5毫米至1000毫米。
[0007]进一步的,所述铅酸蓄电池板栅设有筋条,靠近极耳的筋条之间的间距小于靠近所述左下角和右下角设置的筋条之间的间距。
[0008]进一步的,所述铅酸蓄电池板栅的正面及方面设有筋条,且设置于正面的筋条与设置于反面的筋条交错设置。
[0009]进一步的,所述筋条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
[0010]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铅酸蓄电池板栅的下部设有圆角或倒角处理,能有效的减少矩形角易碰撞而变形的问题,降低极板下角短路的风险,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同时,下部圆角或倒角处理有效的去除了传统矩形极板的“死角”,降低了极板耗用量,提高了极板的利用率,在同等电池放电性能情况下降低了电池重量,从而降低了铅酸蓄电池的铅耗,提高了电池的竞争力。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铅酸蓄电池板栅的结构示意图。[001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铅酸蓄电池板栅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铅酸蓄电池板栅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铅酸蓄电池板栅的截面示意图。
[0015]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铅酸蓄电池板栅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7]请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铅酸蓄电池板栅10,可提高板栅的安全性并降低板栅的材料。所述铅酸蓄电池板栅10设有极耳11,所述铅酸蓄电池板栅10在远离其极耳11的侧边设有左下角12和右下角13。所述左下角12和右下角13为圆角,其圆角半径为5毫米至1000毫米。所述铅酸蓄电池板栅10正面及反面设有筋条15,且靠近所述左下角12和右下角13的筋条15之间的间距大于靠近极耳11的筋条15之间的间距。
[001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筋条15包括纵向筋条151及横向筋条153。所述纵向筋条151一端靠近所述极耳11设置,另一端靠近所述左下角12或右下角13设置。所述多个纵向筋条151靠近极耳11设置的一端之间的间距小于其靠近左下角12或右下角13设置的一端之间的间距。同时横向筋条153相互平行,且同样的,靠近所述极耳11设置的横向筋条153之间的间距小于靠近所述左下角12或右下角13设置的横向筋条153的间距。本实施例中,由于铅酸蓄电池板栅10设置呈圆角的左下角12和右下角13,从而可避免材料浪费,可提高铅酸蓄电池板栅10整体的活性物质利用率。同时设置筋条15间距,在使用同等重量的筋条15材料的前提下提高池板栅整体的活性物质利用率,提高电池的放电性能。
[0019]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铅酸蓄电池板栅的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中的铅酸蓄电池板栅20与实施例一中的铅酸蓄电池板栅20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铅酸蓄电池板栅20的左下角22和右下角23为倒角,从而形成分别对应左下角22或右下角23设置的斜边26。如图4所示,所述斜边26呈弧形凸起,从而便于铅酸蓄电池板栅20及使用该铅酸蓄电池板栅20的极板插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左下角22和右下角23的第一倒角距离及第二倒角距离为5毫米至1000毫米。
[0020]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铅酸蓄电池板栅的实施例三,本实施例中的铅酸蓄电池板栅30与实施例一中的铅酸蓄电池板栅10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铅酸蓄电池板栅30的正面及方面设有筋条35,所述筋条35分别纵向及横向排布,最终形成网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筋条35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且设置于正面的筋条35与设置于反面的筋条35交错设置。可以理解的是,筋条35之间的间距及界面面积可根据需要自行设置,且设置于纵向或横向的筋条35均可对应另一面的同向筋条35进行交错设置。本实施例中的铅酸蓄电池板栅30通过设置筋条35排布位置,进一步加强板栅结构强度。
[0021]使用时,整个充放电过程中,离极耳越近的位置导电路径越短且集流密度越高,活性物质利用率越高,距极耳越远的地方活性物质利用率越低。极板下部两角上的活性物质基本上就不参加充放电反应,形成了“死角”,从成本概念上来讲属于一种浪费。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板栅制成的极板设置,本实用新型的铅酸蓄电池板栅30的下部设有圆角或倒角处理,能有效的减少矩形角易碰撞而变形的问题,降低极板下角短路的风险,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同时,下部圆角或倒角处理有效的去除了传统矩形极板的“死角”,降低了极板耗用量,提高了极板的利用率,在同等电池放电性能情况下降低了电池重量,从而降低了铅酸蓄电池的铅耗,提高了电池的竞争力。
[0022]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铅酸蓄电池板栅,其特征在于:所述铅酸蓄电池板栅设有极耳,所述铅酸蓄电池板栅在远离其极耳的侧边设有左下角和右下角,所述左下角和右下角为圆角或倒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铅酸蓄电池板栅,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下角和右下角为圆角,其圆角半径为5毫米至1000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铅酸蓄电池板栅,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下角和右下角为倒角,所述左下角和右下角的第一倒角距离及第二倒角距离为5毫米至1000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铅酸蓄电池板栅,其特征在于:所述铅酸蓄电池板栅设有筋条,靠近极耳的筋条之间的间距小于靠近所述左下角和右下角设置的筋条之间的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铅酸蓄电池板栅,其特征在于:所述铅酸蓄电池板栅的正面及方面设有筋条,且设置于正面的筋条与设置于反面的筋条交错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铅酸蓄电池板栅,其特征在于:所述筋条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
【文档编号】H01M4/73GK203787508SQ201420110252
【公开日】2014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12日
【发明者】彭少华, 李秀华, 李春英 申请人:广东科士达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