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型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83344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薄型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薄型连接器,设于一电路板,薄型连接器包括卡座、导电端子组及用于承载电子卡的卡托,卡座设于电路板,卡托可插拔于卡座,卡座为一金属件,金属件具有设于电路板的基部,金属件于基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插置槽体,两插置槽体之间形成容置卡托的容置空间;基部开设有位于两插置槽体之间的镂空区,镂空区内设有绝缘基座,导电端子组设于绝缘基座并焊接于电路板,导电端子组与卡托所承载的电子卡电性抵接。两插置槽体的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薄型连接器的厚度的更改操作简单且难度小;且,由于两插置槽体呈相互间隔开的设置,只需包覆卡托的侧边,而无需包覆整个卡托,所以有助于本实用新型的薄型连接器的厚度减小至更薄。
【专利说明】薄型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薄型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机己经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有时候工作能否快速、高效、准确的完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手机的使用,手机内部用于将电子卡电性导接至电路板的卡连接器结构及功能不但要适应生产厂家所设计的电路板的形状结构,而且还要满足方便用户使用的要求。
[0003]一方面,由于现今的手机中的卡连接器自身结构设计的缺陷,该卡连接器的厚度在生产制造制造过程中如果需要根据不同厚度的电子卡进行更改,其操作非常繁琐且难度很大,故,无法满足节奏快且多变的生产需求。
[0004]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的生活品味的不断提高及对时尚的追求,轻薄的手机一直都是高品位手机的代表,有着高贵的诱人气质,更具有吸引力,成为不少消费者追求的潮流产品。为了将手机设计的更薄,往往会通过将手机的内部结构设计的更为紧凑及将手机内部的部件的厚度设计的更小等方式,以最大程度的减小手机的厚度。但是,手机内部的一些部件往往很难设计的更薄,从而导致阻碍手机厚度设计的更薄。譬如,现今的手机中的卡连接器,由于其自身的制造材料或结构复杂等原因,其厚度往往比较厚,造成在手机中也需要占用比较大的厚度空间,但是现今的手机中的卡连接器的厚度也很难再进一步的减小,所以,现今的手机中的卡连接器也成为了阻碍手机厚度设计的更薄的重要因素,已远远无法满足设计生产需求及消费者的使用需求。
[0005]因此,急需要一种薄型连接器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厚度能够减小至更薄及厚度容易更改的薄型连接器。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薄型连接器,设于一电路板,其中,所述薄型连接器包括卡座、导电端子组及用于承载电子卡的卡托,所述卡座设于所述电路板,所述卡托可插拔于所述卡座,所述卡座为一金属件,所述金属件具有设于所述电路板的基部,所述金属件于所述基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插置槽体,两所述插置槽体之间形成容置所述卡托的容置空间;所述基部开设有位于两所述插置槽体之间的镂空区,所述镂空区内设有绝缘基座,所述导电端子组设于所述绝缘基座并焊接于所述电路板,所述导电端子组与所述卡托所承载的所述电子卡电性抵接。
[0008]较佳地,所述卡托包括金属基片及塑胶框体,所述塑胶框体注塑成型于所述金属基片,所述电子卡承载于所述金属基片。
[0009]较佳地,所述塑胶框体位于所述卡托的左右两侧的部分均开设有沿所述卡托的前后方向布置的定位导向槽,所述定位导向槽与所对应的所述插置槽体远离所述基部的槽壁呈滑动配合。
[0010]较佳地,所述塑胶框体位于所述卡托的末端的部分形成有插入部,所述插入部沿所述卡托插入所述容置空间的方向逐渐缩小。
[0011]较佳地,所述基部开设有两个所述镂空区,两个所述镂空区沿所述基部的前后方向布置,每一所述镂空区内均设有一具有所述导电端子组的所述绝缘基座。
[0012]较佳地,所述卡托具有两个载卡定位槽,两个所述载卡定位槽与两个所述镂空区一一对应;所述卡托于两个所述载卡定位槽之间形成有用于隔离两个所述载卡定位槽的隔离壁,所述隔离壁相背对的两侧均形成有导引斜面,两所述导引斜面朝靠近所述电路板的方向相互靠近的倾斜。
[0013]较佳地,所述导电端子组包含若干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具有倾斜伸入所述容置空间的弹性臂,所述弹性臂伸入所述容置空间的一端形成有弧形导电抵触部,所述弧形导电抵触部具有两斜切面,两所述斜切面沿所述基部的前后方向布置并朝远离所述电路板的方向相互靠近的倾斜。
[0014]较佳地,所述弹性臂还朝靠近所述电路板的方向撕裂成型出焊接引脚,所述焊接引脚焊接于所述电路板。
[0015]较佳地,所述金属件于所述基部末端的左右两侧均形成有检测针,所述检测针具有沿所述基部的左右方向并排布置的弹性连接臂及弹性抵触臂,所述弹性连接臂及弹性抵触臂朝远离所述电路板的方向呈相互靠近的倾斜设置,所述弹性抵触臂末端形成有第一抵触部;所述弹性连接臂与所述弹性抵触臂的连接处形成有供所述塑胶框体的末端顶推的第二抵触部,所述第二抵触部还朝靠近所述基部前端的方向延伸有导引臂,所述导引臂呈朝靠近所述电路板的方向倾斜设置。
[0016]较佳地,所述基部两侧朝所述容置空间凸伸有弹性抵触部,所述弹性抵触部具有沿所述基部的前后方向布置的两导引侧臂,且两所述导引侧臂均朝远离所述基部的方向呈相互靠近的倾斜设置。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薄型连接器的卡座为一金属件,金属件具有设于电路板的基部,金属件于基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插置槽体,两插置槽体之间形成容置卡托的容置空间;基部开设有位于两插置槽体之间的镂空区,镂空区内设有绝缘基座,导电端子组设于绝缘基座并焊接于电路板,导电端子组与卡托所承载的电子卡电性抵接。从而即可根据不同电子卡的具体厚度,对插置槽体由金属件弯曲加工成型的尺寸进行相应的更改,即可很容易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实现对两插置槽体的槽口宽度的更改,以使两插置槽体适应不同厚度的电子卡的插置,故,两插置槽体的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薄型连接器的厚度的更改操作简单且难度小;且,由于两插置槽体呈相互间隔开的设置,只需包覆卡托的侧边,而无需包覆整个卡托,所以有助于本实用新型的薄型连接器的厚度减小至更薄。且,本实用新型的薄型连接器还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薄型连接器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001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薄型连接器另一视角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0020]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薄型连接器在拔出卡托后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0021]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薄型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薄型连接器的卡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薄型连接器的卡托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薄型连接器的卡托承载有电子卡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0026]请参阅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的薄型连接器100设于一电路板300,其中,本实用新型的薄型连接器100包括卡座(图中未标注)、导电端子组20及用于承载电子卡200的卡托30,卡座设于电路板300,卡托30可插拔于卡座,卡座为一金属件10,金属件10具有设于电路板300的基部11,金属件10于基部1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插置槽体12,两插置槽体12之间形成容置卡托30的容置空间13,卡托30沿基部11的前后方向(图1至图3中箭头A所指的方向)插置于两插置槽体12之间;基部11开设有位于两插置槽体12之间的镂空区111,镂空区111内设有绝缘基座40,导电端子组20设于绝缘基座40并焊接于电路板300,导电端子组20与卡托30所承载的电子卡200电性抵接。从而即可根据不同电子卡200的具体厚度,对插置槽体12由金属件10弯曲加工成型的尺寸进行相应的更改,即可很容易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实现对两插置槽体12的槽口宽度的更改,以使两插置槽体12适应不同厚度的电子卡200的插置,故,两插置槽体12的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薄型连接器100的厚度的更改操作简单且难度小;且,由于两插置槽体12呈相互间隔开的设置,只需包覆卡托30的侧边,而无需包覆整个卡托30,所以有助于本实用新型的薄型连接器100的厚度减小至更薄。且,本实用新型的薄型连接器100还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具体地,如下:
[0027]其中,卡托30包括金属基片31及塑胶框体32,塑胶框体32注塑成型于金属基片31,电子卡200承载于金属基片31。使得塑胶框体32与金属基片31形成一体化的结构,在具有相同强度的情况下,金属相比于塑胶能够制成更薄的厚度,所以塑胶框体32注塑成型于金属基片31相比于采用塑胶一体成型的传统方式具有使卡托30的整体厚度更薄的优点,克服了卡托30采用塑胶一体成型的传统方式而存在厚度比较大的缺点,也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薄型连接器100的厚度能够减小至更薄。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塑胶框体32位于卡托30的左右两侧的部分均开设有沿卡托30的前后方向(图1至图3中箭头A所指的方向)布置的定位导向槽321,定位导向槽321与所对应的插置槽体12远离基部11的槽壁呈滑动配合。一方面,使得卡托30插拔于两插置槽体12之间的过程中,通过定位导向槽321与插置槽体12远离于基部11的槽壁呈滑动配合,以提供更好的导向作用,使得卡托30的插拔操作更为顺畅稳定,且还具有减小插置槽体12的槽口宽度的作用,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薄型连接器100的整体厚度更薄,结构更为合理紧凑。另一方面,当卡托30的插入操作有误(即定位导向槽321未与所对应的插置槽体12的远离于基部11的槽壁对位配合)时,则卡托30无法插入容置空间13,从而起到防止卡托30插入位置错误作用,结构更为合理。塑胶框体32位于卡托30的末端的部分形成有插入部322,插入部322沿卡托30插入容置空间13的方向(图1至图3中箭头A所指的方向)逐渐缩小,从而使得卡托30能够更容易方便的插入两插置槽体12,方便使用,结构更为简单合理。
[0028]同时,基部11开设有两个镂空区111,两个镂空区111沿基部11的前后方向布置,每一镂空区111内均设有一具有导电端子组20的绝缘基座40,结构更为合理紧凑。卡托30具有两个载卡定位槽33,两个载卡定位槽33与两个镂空区111 一一对应,详细而言,在本实施例中,载卡定位槽33的槽底形成于金属基片31,载卡定位槽33的槽壁形成于塑胶框体32,电子卡200背离导电端子组20的底面承载于所对应的载卡定位槽33的槽底,电子卡200侧面接触于所对应的载卡定位槽33的槽壁,使得载卡定位槽33的形成结构更为合理紧凑,且使得卡托30的整体厚度得到最大程度的减小。在载卡定位槽33的先执行作用下,来更好的对电子卡200进行定位,防止电子卡200松动,从而更准确地与所对应的导电端子组20电性抵接,结构更为合理。卡托30于两个载卡定位槽33之间形成有用于隔离两个载卡定位槽33的隔离壁323,隔离壁323相背对的两侧均形成有导引斜面323a,两导引斜面323a朝靠近电路板300的方向相互靠近的倾斜。较优是,在本实施例中,隔离壁323形成于塑胶框体32,结构更为合理紧凑,且使得隔离壁323更容易加工。插拔卡托30的过程中,在两导引斜面323a的导引作用下,导电端子组20与隔离壁323的滑动抵触能够更为顺畅的过渡,避免导电端子组20在隔离壁323处发生卡滞阻碍的意外情况,结构更为合理。
[0029]再者,导电端子组20包含若干导电端子21,导电端子21具有倾斜伸入容置空间13的弹性臂211,弹性臂211设于绝缘基座40,弹性臂211伸入容置空间13的一端形成有弧形导电抵触部212,弧形导电抵触部212具有两斜切面212a,两斜切面212a沿基部11的前后方向布置并朝远离电路板300的方向相互靠近的倾斜。插拔卡托30的过程中,在弧形导电抵触部212的两斜切面212a导引作用下,防止弧形导电抵触部212与卡托30和电子卡200发生相互卡滞阻碍的意外情况,从而避免导电端子21被损坏及卡托30和电子卡200被刮花,且使得卡托30的插拔操作更为顺畅省力,结构更为简单合理。弹性臂211还朝靠近电路板300的方向撕裂成型出焊接引脚213,焊接引脚213焊接于电路板300。使得导电端子21的结构更为合理紧凑,且大大减小了导电端子21的加工难度。
[0030]再者,金属件10于基部11末端的左右两侧均形成有检测针14,检测针14具有沿基部11的左右方向(图1至图3中箭头B所指的方向)并排布置的弹性连接臂141及弹性抵触臂142,弹性连接臂141及弹性抵触臂142朝远离电路板300的方向呈相互靠近的倾斜设置,弹性抵触臂142末端形成有第一抵触部142a ;弹性连接臂141与弹性抵触臂142的连接处形成有供塑胶框体32的末端顶推的第二抵触部143,第二抵触部143还朝靠近基部11前端的方向延伸有导引臂144,导引臂144呈朝靠近电路板300的方向倾斜设置。当卡托30插入容置空间13且完全插入到正确的插置位置时,则塑胶框体32的末端顶推抵压于第二抵触部143,从而驱使检测针14朝靠近电路板300的方向移动至使第一抵触部142a抵触于电路板300上的金属感触片301,从而产生一电信号,表明卡托30插已经完全插入到正确的插置位置;当卡托30插入容置空间13但未插入到正确的插置位置时,则塑胶框体32的末端未能顶推抵压于第二抵触部143或对第二抵触部143的顶推抵压的力度不够,从而使得检测针14的第一抵触部142a未能抵触于电路板300上的金属感触片301,则无电信号产生,表明卡托30插未插入到正确的插置位置。所以,通过检测针14能够方便的检测出卡托30是否完全插入到正确的插置位置,使用更为方便可靠。且,在导引臂144的导引作用下,使得卡托30插入容置空间13时,能够更顺畅的导引过渡至顶推抵压于第二抵触部143,结构更为合理。
[0031]较优者,在本实施例中,基部11的两侧朝容置空间13凸伸有弹性抵触部112,弹性抵触部112具有沿基部11的前后方向布置的两导引侧臂112a,且两导引侧臂112a均朝远离基部11的方向呈相互靠近的倾斜设置。卡托30插置于容置空间13时,弹性抵触部112弹性抵压于塑胶框体32。一方面,在导引侧臂112a的导引作用下,避免在卡托30插拔于两插置槽体12之间的过程中对塑胶框体32造成刮花的损伤;另一方面,卡托30插置于容置空间13时,通过弹性抵触部112弹性抵压于塑胶框体32,使得卡托30夹紧于弹性抵触部112与插置槽体12远离于基部11的槽壁之间,避免卡出现托松动的情况,以保障本实用新型的薄型连接的稳定工作,结构更为合理。
[0032]再者,本实用新型的薄型连接器100还包括设于基部11前端侧边的退卡机构50,通过操作退卡机构50即可将插置于容置空间13的卡托30推出,以完成退卡操作。且退卡机构50的具体结构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故,在此不再赘述。
[0033]值得注意者,在本实用新型中,卡托30所承载的两个电子卡200可以均为MicroSIM卡,但,并不限于此,譬如,在其它的实施例中,卡托30所承载的两个电子卡200还可以均为Nano SM卡;或卡托30所承载的两个电子卡200 —个为Micro SM卡,而另一个为Nano SIM卡,且不以上述所举例子为限,卡托30所承载的两个电子卡200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而灵活选择,在此不再赘述。
[0034]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薄型连接器100的操作原理作详细说明:
[0035]当需要将电子卡200安装于本实用新型的薄型连接器100时,首先,将电子卡200放置于卡托30上对应的载卡定位槽33,再将卡托30末端的插入部322对准于金属件10上的容置空间13的前端,并沿图1至图3中箭头A所指的方向顶推卡托30的前端,以将卡托30插入容置空间13,即可完成将电子卡200安装于本实用新型的薄型连接器100的操作。
[0036]当需要将电子卡200从本实用新型的薄型连接器100拆卸下来时,仅需操作退卡机构50作动以顶推卡托30朝脱离出容置空间13的方向移动,即可使卡托30的前端被推出容置空间13,再拿取卡托30的前端来将卡托30从容置空间13取出,再将卡托30上的电子卡200取出即可,从而完成将电子卡200从本实用新型的薄型连接器100拆卸出来的操作。
[0037]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薄型连接器100的卡座为一金属件10,金属件10具有设于电路板300的基部11,金属件10于基部1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插置槽体12,两插置槽体12之间形成容置卡托30的容置空间13 ;基部11开设有位于两插置槽体12之间的镂空区111,镂空区111内设有绝缘基座40,导电端子组20设于绝缘基座40并焊接于电路板300,导电端子组20与卡托30所承载的电子卡200电性抵接。从而即可根据不同电子卡200的具体厚度,对插置槽体12由金属件10弯曲加工成型的尺寸进行相应的更改,即可很容易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实现对两插置槽体12的槽口宽度的更改,以使两插置槽体12适应不同厚度的电子卡200的插置,故,两插置槽体12的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薄型连接器100的厚度的更改操作简单且难度小;且,由于两插置槽体12呈相互间隔开的设置,只需包覆卡托30的侧边,而无需包覆整个卡托30,所以有助于本实用新型的薄型连接器100的厚度减小至更薄。且,本实用新型的薄型连接器100还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0038]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薄型连接器,设于一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型连接器包括卡座、导电端子组及用于承载电子卡的卡托,所述卡座设于所述电路板,所述卡托可插拔于所述卡座,所述卡座为一金属件,所述金属件具有设于所述电路板的基部,所述金属件于所述基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插置槽体,两所述插置槽体之间形成容置所述卡托的容置空间;所述基部开设有位于两所述插置槽体之间的镂空区,所述镂空区内设有绝缘基座,所述导电端子组设于所述绝缘基座并焊接于所述电路板,所述导电端子组与所述卡托所承载的所述电子卡电性抵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托包括金属基片及塑胶框体,所述塑胶框体注塑成型于所述金属基片,所述电子卡承载于所述金属基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框体位于所述卡托的左右两侧的部分均开设有沿所述卡托的前后方向布置的定位导向槽,所述定位导向槽与所对应的所述插置槽体远离所述基部的槽壁呈滑动配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框体位于所述卡托的末端的部分形成有插入部,所述插入部沿所述卡托插入所述容置空间的方向逐渐缩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开设有两个所述镂空区,两个所述镂空区沿所述基部的前后方向布置,每一所述镂空区内均设有一具有所述导电端子组的所述绝缘基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薄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托具有两个载卡定位槽,两个所述载卡定位槽与两个所述镂空区一一对应;所述卡托于两个所述载卡定位槽之间形成有用于隔离两个所述载卡定位槽的隔离壁,所述隔离壁相背对的两侧均形成有导引斜面,两所述导引斜面朝靠近所述电路板的方向相互靠近的倾斜。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组包含若干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具有倾斜伸入所述容置空间的弹性臂,所述弹性臂伸入所述容置空间的一端形成有弧形导电抵触部,所述弧形导电抵触部具有两斜切面,两所述斜切面沿所述基部的前后方向布置并朝远离所述电路板的方向相互靠近的倾斜。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薄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还朝靠近所述电路板的方向撕裂成型出焊接引脚,所述焊接引脚焊接于所述电路板。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件于所述基部末端的左右两侧均形成有检测针,所述检测针具有沿所述基部的左右方向并排布置的弹性连接臂及弹性抵触臂,所述弹性连接臂及弹性抵触臂朝远离所述电路板的方向呈相互靠近的倾斜设置,所述弹性抵触臂末端形成有第一抵触部;所述弹性连接臂与所述弹性抵触臂的连接处形成有供所述塑胶框体的末端顶推的第二抵触部,所述第二抵触部还朝靠近所述基部前端的方向延伸有导引臂,所述导引臂呈朝靠近所述电路板的方向倾斜设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两侧朝所述容置空间凸伸有弹性抵触部,所述弹性抵触部具有沿所述基部的前后方向布置的两导引侧臂,且两所述导引侧臂均朝远离所述基部的方向呈相互靠近的倾斜设置。
【文档编号】H01R13/46GK204011895SQ201420387692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4日
【发明者】陈焕毅 申请人:东莞杰思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