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用起动电机电磁开关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86998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汽车用起动电机电磁开关总成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用起动电机电磁开关总成,在机壳(1)内设置骨架(4),骨架(4)内安装动铁芯组件(5),动铁芯组件(5)与后盖(7)之间设有防水垫(6),所述后盖(7)与机壳(1)的后端相固定,在后盖(7)上设置有静触头(8),静触头(8)由螺柱(8-1)和静触点(8-2)组成,螺柱(8-1)与后盖(7)螺纹配合,所述静触点(8-2)的后端嵌装在螺柱(8-1)前端的沉槽中,静触点(8-2)的前端面为球面。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杜绝电磁开关长时间通电导致起动电机烧毁和烧车,并且可以提高电磁开关的可靠性和耐久性,耐久性至少比现有电磁开关提高2倍,为后续研发怠速起-停汽车起动电机电磁开关提供了方向。
【专利说明】汽车用起动电机电磁开关总成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起动电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汽车起动电机上的电磁开关总成。

【背景技术】
[0002]汽车起动电机是汽车上的关键零部件之一,起动电机失效,汽车将无法起动,所有功能都将失去。电磁开关是汽车起动电机的关键零部件之一,电磁开关失效将直接导致起动电机的功能无法输出,同时可能会导致汽车发动机其它零部件和起动电机本身损坏,例如由于电磁开关触点粘连,导致起动机长时间工作,以至于起动机烧毁,最为严重有可能导致整车燃烧,如果出现这类安全事故,对于社会和企业来说都将是一场灾难。据不完全统计,在起动电机失效数据中,有25-45%来自于电磁开关失效。因此,提高电磁开关的可靠性,也就是提高整个起动电机,乃至于整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0003]现有起动电机电磁开关零件多,结构复杂,工作时电流大,发热快,由于受工作原理限制,动、静触点接触压力小,工作过程中会出现火花,导致触点出现不同程度的烧蚀。因此,从设计上提高汽车起动电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靠性好的汽车用起动电机电磁开关总成。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汽车用起动电机电磁开关总成,在机壳(I)内设置骨架(4),该骨架(4)上绕制有吸拉线圈(2)和保持线圈(3),在所述骨架(4)内安装动铁芯组件(5),动铁芯组件(5)与后盖(7)之间设有防水垫¢),所述后盖(7)与机壳(I)的后端相固定,在后盖(7)上设置有静触头(8),其关键在于:所述静触头(8)由螺柱(8-1)和静触点(8-2)组成,螺柱(8-1)与后盖(7)螺纹配合,所述静触点(8-2)的后端嵌装在螺柱(8-1)前端的沉槽中,静触点(8-2)的前端面为球面。
[0006]采用以上技术方案,静触头由螺柱和静触点构成,结构简单,牢靠性好,并且螺柱在后盖上拆装方便、快捷。静触点的前端面为球面,接通性能好,特别是在低温环境下,能够有效防止因触点结冰导致的接通不良故障,从而大大提高了电磁开关的可靠性及耐久性。
[0007]所述螺柱(8-1)为钢制结构,且螺柱(8-1)的表面镀铜。以上结构螺柱选材方便,成本低,并且机械强度好,导电性好。
[0008]所述静触点(8-2)由银铜合金制成,静触点(8-2)通过铆接与螺柱(8-1)相固定。以上结构一方面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并且抗烧蚀能力强;另一方面,触点与螺柱安装便捷,连接既牢固又可靠。
[0009]所述动铁芯组件(5)包括挡片(5-1)、拉钩(5-2)、顶齿弹簧(5_3)、动铁芯(5_4)、返回弹簧(5-5)、推杆(5-6)、缓冲弹簧(5-7)、静铁芯(5-8)、台阶垫圈(5_9)、动触片(5-10)、绝缘垫(5-11)和定位垫圈(5-12),所述顶齿弹簧(5-3)套装在拉钩(5_2)上一起装配到动铁芯(5-4)的前端孔内,挡片(5-1)铆接于动铁芯(5-4)的前端;在动铁芯(5-4)的后端固定推杆(5-6),该推杆(5-6)上依次套装返回弹簧(5-5)、缓冲弹簧(5-7)、静铁芯(5-8)、台阶垫圈(5-9)、动触片(5-10)、绝缘垫(5-11)和定位垫圈(5_12),所述定位垫圈(5-12)由推杆(5-6)后端的凸台限位。以上结构零部件少,装配操作简单,装配效率高;设计大受力面的台阶垫圈以及大受力面的绝缘垫,均是为了提高电磁开关在实际使用环境中的抗振动性能,防止动触片脱落与静触头粘连,避免电磁开关长时间通电而引起的起动电机烧毁和烧车,从而有效确保了安全性。推杆后端通过热墩铆工艺使其头部压缩变形,通过变形后的凸台对推杆上的部件进行定位,不仅定位可靠,而且使用材料少,强度高。
[0010]为了进一步提高抗振动性能,所述动触片(5-10)为圆环形片状结构。
[0011]所述拉钩(5-2)为扁方体,这样防偏转能力好,能有效防止在工作中受侧力而断
m
? ο
[0012]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杜绝电磁开关长时间通电导致起动电机烧毁和烧车,并且可以提高电磁开关的可靠性和耐久性,耐久性至少比现有电磁开关提高2倍,为后续研发怠速起-停汽车起动电机电磁开关提供了方向。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动铁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6]如图1所示,机壳I后端的敞口处设置后盖7,机壳I后端的敞口由后盖7密封,且机壳I的后端口通过翻边铆接与后盖7相固定。在机壳I内设置骨架4,该骨架4上绕制有吸拉线圈2和保持线圈3,吸拉线圈2及保持线圈3的绕制方式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作赘述。
[0017]如图1、图2所示,在骨架4内安装动铁芯组件5,动铁芯组件5由挡片5_1、拉钩5-2、顶齿弹簧5-3、动铁芯5-4、返回弹簧5-5、推杆5_6、缓冲弹簧5_7、静铁芯5_8、台阶垫圈5-9、动触片5-10、绝缘垫5-11和定位垫圈5-12等构成。其中,拉钩5_2优选为扁方体,该拉钩5-2的后端插装入动铁芯5-4的前端孔内,顶齿弹簧5-3套装在拉钩5-2上,顶齿弹簧5-3的后端也装入动铁芯5-4的前端孔内。挡片5-1套装于拉钩5-2上,并铆接于动铁芯5-4的前端。在动铁芯5-4的后端固定推杆5-6,该推杆5-6的轴心线与动铁芯5_4的轴心线以及拉钩5-2的轴心线在一条直线上。在推杆5-6上从前往后依次套装返回弹簧5-5、缓冲弹簧5-7、静铁芯5-8、台阶垫圈5-9、动触片5-10、绝缘垫5_11和定位垫圈5_12,返回弹簧5-5的前端与动铁芯5-4抵接,后端与静铁芯5-8抵接。缓冲弹簧5-7的前端与推杆5_6上的台阶面抵接,后端与静铁芯5-8抵接。台阶垫圈5-9的大直径段嵌入静铁芯5-8内,小直径段伸入动触片5-10中,动触片5-10优选为圆环形片状结构。动触片5-10的前端面与静铁芯5-8紧贴,动触片5-10的后端面与绝缘垫5-11紧贴。推杆5-6的后端通过热墩铆工艺压缩变形,形成头部凸台,该头部凸台对定位垫圈5-12限位,定位垫圈5-12与绝缘垫5-11紧贴。
[0018]如图1、图2所示,在动铁芯组件5与后盖7之间设有防水垫6,后盖7上设置有与动触片5-10接触配合的静触头8。静触头8由螺柱8-1和静触点8-2组成,螺柱8_1与后盖7螺纹配合,螺柱8-1优选为钢制结构,且螺柱8-1的表面镀铜。静触点8-2由银铜合金制成,静触点8-2的后端嵌装在螺柱8-1前端的沉槽中,并通过铆接与螺柱8-1相固定,静触点8-2的前端面为球面。
[0019]本实用新型未叙及的结构以及电磁开关的工作原理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赘述。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用起动电机电磁开关总成,在机壳(I)内设置骨架(4),该骨架(4)上绕制有吸拉线圈(2)和保持线圈(3),在所述骨架(4)内安装动铁芯组件(5),动铁芯组件(5)与后盖(7)之间设有防水垫¢),所述后盖(7)与机壳(I)的后端相固定,在后盖(7)上设置有静触头(8),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头(8)由螺柱(8-1)和静触点(8-2)组成,螺柱(8-1)与后盖(7)螺纹配合,所述静触点(8-2)的后端嵌装在螺柱(8-1)前端的沉槽中,静触点(8-2)的前端面为球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起动电机电磁开关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柱(8-1)为钢制结构,且螺柱(8-1)的表面镀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用起动电机电磁开关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点(8-2)由银铜合金制成,静触点(8-2)通过铆接与螺柱(8-1)相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用起动电机电磁开关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动铁芯组件(5)包括挡片(5-1)、拉钩(5-2)、顶齿弹簧(5-3)、动铁芯(5-4)、返回弹簧(5_5)、推杆(5-6)、缓冲弹簧(5-7)、静铁芯(5-8)、台阶垫圈(5-9)、动触片(5_10)、绝缘垫(5_11)和定位垫圈(5-12),所述顶齿弹簧(5-3)套装在拉钩(5-2)上一起装配到动铁芯(5-4)的前端孔内,挡片(5-1)铆接于动铁芯(5-4)的前端;在动铁芯(5-4)的后端固定推杆(5-6),该推杆(5-6)上依次套装返回弹簧(5-5)、缓冲弹簧(5-7)、静铁芯(5-8)、台阶垫圈(5_9)、动触片(5-10)、绝缘垫(5-11)和定位垫圈(5-12),所述定位垫圈(5-12)由推杆(5_6)后端的凸台限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用起动电机电磁开关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片(5-10)为圆环形片状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用起动电机电磁开关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钩(5-2)为扁方体。
【文档编号】H01H50/54GK204067245SQ201420474519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1日
【发明者】高贞福 申请人:重庆博耐特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