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退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87962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电池退出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申请为一种电池退出结构,用以使电池退出外壳,外壳具有用以容设电池容置槽及滑槽,电池退出结构包括:至少一止挡部、至少一导引斜面以及卡榫。至少一止挡部及至少一导引斜面设置于该电池的一侧边。卡榫可选择式地滑移于滑槽中的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间,且卡榫具有至少一凸出部。当卡榫滑移至第一位置时,至少一凸出部卡止于至少一止挡部。当卡榫滑向第二位置时,至少一凸出部滑移至少一导引斜面使电池退出外壳。以达到仅利用单一结构即完成电池的卡固及退出,整体结构更为简单,元件亦相对减少,可达到简化组装及降低元件生产的成本。
【专利说明】电池退出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申请关于一种电池退出结构,尤指适用于电子装置的电池退出外壳体的电池退出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笔记型电脑的电池在组设时多是利用在电脑机壳上破孔,将卡榫设置于机壳中并穿过破孔凸伸至电池容置空间。另外,亦会在机壳外侧设置可控制卡榫移动的开关。通常卡榫多设置于对应电池的二侧,或是对应电池的长边。而在电池外壳上则是具有对应卡榫的钩槽。当要安装电池时,将电池置放于机壳上的电池容置空间中,卡榫即会对应卡扣钩槽,使电池固定于机壳上的电池容置空间中。当要取下电池时,通常是操作机壳上的开关,来移动卡榫使卡榫脱离电池外壳上的钩槽,即可将电池外拉以取下电池。
[0003]然而,此种电池设置方式仅适用于将电池设置于机壳的侧边,即需要有一侧开口使电池可以被向外拉出。而不适用于将电池设置于机壳中间的方式,若是要使设置于机壳中间的电池可退出,则需要再设置退出机构,以使电池能被推出电池容置空间。亦或是翻转笔记型电脑使设置电池的一侧朝下,让电池可因重力掉出电池容置空间。但此种方式有可能不小心使电池直接掉落地上而造成电池毁损。
[0004]另外,由于现有卡榫多设置于机壳中,且在机壳上产生破孔使卡榫可伸出机壳来卡扣电池外壳。并且将控制卡榫移动的机构设置于机壳内部,再将操作部凸设至机壳上。因此,机壳上需要再产生其他破孔以使操作部凸伸至机壳外部。在机壳上所产生的破孔越多,越容易使得外部的水或水气经由破孔进到机壳内部,进而影响设置于机壳内的电子元件,长久容易造成电子元件的损毁。
[0005]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申请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了解本申请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及附图,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申请相关的目的及优点。
实用新型内容
[0006]—种电池退出结构,用以使一电池退出一外壳,外壳具有用以容设该电池的一容置槽及一滑槽,电池退出结构包括:至少一止挡部、至少一导引斜面以及一卡榫。至少一止挡部及至少一导引斜面设置于该电池的一侧边。卡榫可选择式地滑移于滑槽中的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间,且卡榫具有至少一凸出部。当卡榫滑移至第一位置时,至少一凸出部卡止于至少一止挡部。当卡榫滑向第二位置时,至少一凸出部滑移至少一导引斜面使电池退出外壳。
[0007]所述的电池退出结构还包括一上盖,该上盖锁固于该外壳并覆盖该滑槽,且该上盖具有一开口 ;该卡榫还包括一操作部,该操作部凸设于该开口。
[0008]该卡榫还包括一凹槽、一按压件及一弹性元件,该按压件与该弹性元件均容设于该凹槽中,该弹性元件提供预力顶抵该按压件使其于该第一位置时该按压件凸出于该开口外。
[0009]该凹槽的侧壁开设有二通道,该按压件包括二钩部分别滑设于相对应的该二通道中,并能挡止于该二通道的一端。
[0010]该滑槽包括一凹陷部,该凹槽伸延设置于该凹陷部中。
[0011]该至少一导引斜面为一长直斜面。
[0012]该至少一导引斜面为一弧状斜面。
[0013]该外壳于该滑槽中凸设至少一锁合柱,该卡榫还包括至少一长孔,该至少一长孔对应穿设该至少一锁合柱。
[0014]通过上述电池退出结构,可达到仅利用单一结构即完成电池的卡固及退出。而不需要在电池的二侧各设置一个卡固结构,或另外设置退出结构。整体结构更为简单,元件亦相对减少,可达到简化组装及降低元件生产的成本。由于电池退出结构是设置于外壳外部所形成的滑槽中,并非如现有的卡固结构是在外壳上破孔,使卡固结构设置于外壳内部再经由破孔凸伸至外壳外部来卡固电池。也因为在滑槽中没有任何破孔,可减少水或水气进入外壳内部的机会。
[0015]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申请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了解本申请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及附图,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申请相关的目的及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电子装置的立体图。
[0017]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电子装置的分解图。
[0018]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电子装置另一视角的分解图。
[0019]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电子装置依图1A-A’的剖面图。
[0020]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电子装置依图1B-B’的剖面图。
[0021]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电池退出结构作动示意的剖面图(一)。
[0022]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电池退出结构作动示意的剖面图(二)。
[0023]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电池退出结构作动示意的剖面图(三)。
[0024]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电池退出结构作动示意的剖面图(四)。
[0025]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电池退出结构作动示意的剖面图(五)。
[0026]图11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电池退出结构的剖面图。
[0027]【符号说明】
[0028]10电池
[0029]11止挡部
[0030]12, 14 导引斜面
[0031]13侧边
[0032]20外壳
[0033]21滑槽
[0034]211凹陷部
[0035]22容置槽
[0036]23锁合柱
[0037]24锁固元件
[0038]30卡榫
[0039]301第一表面
[0040]302第二表面
[0041]303第三表面
[0042]31凸出部
[0043]32操作部
[0044]33凹槽
[0045]331通道
[0046]34按压件
[0047]341钩部
[0048]35弹性元件
[0049]36长孔
[0050]40上盖
[0051]41开口
[0052]100电子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53]请参阅图1至4,其分别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电子装置的立体图、不同视角的分解图、以及依图1A-A’线的剖面图。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0包括一电池10、一外壳20以及一电池退出结构。外壳20具有一滑槽21及一容置槽22。电池退出结构是设置于滑槽21,而电池10则可容设于容置槽22。在本实施例中电池退出结构包括二止挡部11、二导引斜面12、 ^榫30以及一上盖40。
[0054]由图2可见,二止挡部11及二导引斜面12皆设置于电池10面向滑槽21的一侧边13上。且其排列是以一止挡部11、一导引斜面12、一止挡部11、一导引斜面12的方式依序排列。对于较小型的电池可仅设置一组止挡部11及导引斜面12,而对于较大型的电池亦可设置多组的止挡部11及导引斜面12,本申请不以二止挡部11及二导引斜面12为限。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导引斜面12为一长直斜面。
[0055]请同时参阅图2至4,卡榫30滑设于滑槽21中,卡榫30包括二凸出部31、一操作部32、一凹槽33、一按压件34、一弹性元件35及二长孔36。卡榫30具有依序相连接的一第一表面301、一第二表面302及一第三表面303,第一表面301与第三表面303相互平行,且皆分别垂直于第二表面302。当卡榫30设置于滑槽21中时,第三表面303朝向滑槽21的底面。二凸出部31是位于卡榫30的第二表面302上,并朝向电池10的方向凸出。
[0056]操作部32是位于卡榫30的第一表面301,以方便使用者操作时,可透过控制操作部32来移动卡榫30。凹槽33的开口位于卡榫30的第一表面301,而凹槽33的底部则会延伸凸出第三表面303。弹性元件35容设于凹槽33中,按压件34亦位于凹槽33中并顶抵弹性元件35。为使按压件34可于凹槽33中上、下移动而不会弹出凹槽33,在凹槽33的侧壁开设有二通道331,按压件34具有二钩部341。如图4所示,按压件34组设至凹槽33后,二钩部341会分别对应滑设于二通道331,当使用者施力于按压件34时,按压件34可由二钩部341与二通道331的定作用下,于凹槽33内垂直向下移动。当按压件34受弹性元件35的弹性作用力向上推动时,二钩部341会顶抵于二通道331的末端,而避免按压件34离开凹槽33。
[0057]滑槽21包括一凹陷部211。当卡榫30设置于滑槽21中时,延伸出卡榫30的第三表面303的凹槽33则会位于凹陷部211中。通过设置凹陷部211来容设卡榫30凸出的部份,则不需要将整个滑槽21皆设置一样的深度,可避免压缩外壳20内部可容置电子元件的空间。另外,滑槽21为在外壳20外部所形成的槽状空间,并未有任何穿透外壳20的破洞,因此可避免水或水气进入外壳20内部,以达到防水的作用。
[0058]请参阅图4,外壳20于滑槽21中凸设有二锁合柱23,上盖40具有一开口 41。当卡榫30容设至滑槽21后,盖上上盖40并利用二锁固元件24分别穿过上盖40并对应锁固至二锁合柱23中。上盖40会覆盖滑槽21,并通过锁固元件24的固定,使卡榫30仅能于滑槽21中滑移。组设完成后,为让使用者能操作位于滑槽21中的卡榫30,卡榫30的操作部32会凸设于开口 41,让使用者可控制操作部32来移动卡榫30。同样地,为能施力于按压件34,按压件34亦可对应凸设于开口 41。
[0059]为使卡榫30能于滑槽21中滑移,卡榫30上的二长孔36会分别对应穿设二锁合柱23,并利用长孔36端部与锁合柱23的顶抵,使卡榫30仅能于特定范围内滑移。
[0060]接着请同时参阅图2至5,图5为本实施例图1中的B-B’的剖面图。电池10设置并固定于外壳20的容置槽22中,由图4可见,卡榫的操作部32位于开口 41的一端部,按压件34凸出开口 41并位于开口 41另一端部。即操作部32与按压件34分别位于开口41的二端部。此时,卡榫30所在的位置即为第一位置SI。而由图5可见,当卡榫30位于第一位置SI时,卡榫30的二凸出部31会分别顶抵于二止挡部11,使电池10在卡榫30的固定下,不会脱离外壳20的容置槽22。
[0061]再请参阅图6至10,其分别以剖视图(一)至(五)来示意本实施例电池退出结构动作过程中的作动情形。当使用者要将电池10自容置槽22中退出时,如图6所示,使用者先施力于按压件34,使其低于上盖40,此时即可推动操作部32往图6的左侧移动。当使用者推动操作部32至开口 41的一半时,由图8可见,二凸出部31将远离二止挡部11,此时电池10已可脱离容置槽22。但由于容置槽22是位于外壳20的中间,电池10无法经由任一侧边拉出外壳20,除非将电子装置100倒放,使电池10在重力作用下能脱离容置槽22,但此作法有可能使得电池10在不小心下掉落地面。
[0062]请参阅图9及图10,在本实施例中,使用者可继续推动操作部32直至开口 41的另一端部。当卡榫30位于开口 41的另一端部时,此时的位置即为第二位置S2。而由图8及图10可知,当卡榫30在移动至第二位置S2的过程中,二凸出部31会推顶二导引斜面12,使得电池10的侧边13退出外壳20,而让使用者可轻易取出电池10。
[0063]当使用者要将电池10置入外壳20的容置槽22并固定时,仅需将电池10按压至容置槽22中,此时位于电池10上的二导引斜面12会推顶二导引斜面12,以使卡榫30移动至如图7所示的位置。此时,使用者再推动操作部32使卡榫30移动至第一位置SI时,二凸出部31即会滑动并顶抵于二止挡部11,电池10即被卡固于外壳20。
[0064]而此时,按压件34受弹性元件35的弹力作用力被向上推动,而凸出至开口 41。意SP,只有当卡榫30位于第一位置SI时,按压件34才会凸出开口 41,在其他位置时(例如朝向第二位置SI移动的任一位置)按压件31皆会低于上盖40。当按压件34凸出至开口41时,此时即使使用者推动操作部32,因按压件34顶抵于开口 41的端部,亦无法推动卡榫30移动。如此可避免在电子装置100使用时,不小心推动操作部32而使电池10脱离的情形发生。
[0065]请参阅图11,其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本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元件与结构以同样的元件符号表示且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主要不同的处在于本实施例的导引斜面14为一弧状斜面。借此,当二凸出部31在推顶二导引斜面14时,可更快速将电池10顶抵向上,而当电池10下压时,亦可较为容易。
[0066]通过上述在电子装置100上设置电池退出结构,可达到仅利用单一结构即完成电池10的卡固及退出。而不需要在电池的二侧各设置一个卡固结构,或另外设置退出结构。整体结构更为简单,元件亦相对减少,可达到简化组装及降低元件生产的成本。由于电池退出结构是设置于外壳20外部所形成的槽状空间,并非如现有的卡固结构是在外壳上破孔,使卡固结构设置于外壳内部再经由破孔凸伸至外壳外部来卡固电池。也因为在滑槽21中没有任何破孔,可减少水或水气进入电子装置100内部的机会。
[0067]虽然本申请以前述的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须视本说明书所附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池退出结构,用以使一电池退出一外壳,其特征在于,该外壳具有一容置槽用以容设该电池及一滑槽,该电池退出结构包括: 设置于该电池的一侧边至少一止挡部及至少一导引斜面;以及 一卡榫,选择式地滑移于该滑槽中的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间,且该卡榫具有至少一凸出部,当该卡榫滑移至该第一位置时,该至少一凸出部卡止于该至少一止挡部,当该卡榫滑向该第二位置时,该至少一凸出部滑移该至少一导引斜面使该电池退出该外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退出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上盖,该上盖锁固于该外壳并覆盖该滑槽,且该上盖具有一开口 ;该卡榫还包括一操作部,该操作部凸设于该开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退出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卡榫还包括一凹槽、一按压件及一弹性元件,该按压件与该弹性元件均容设于该凹槽中,该弹性元件提供预力顶抵该按压件使其于该第一位置时该按压件凸出于该开口外。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退出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凹槽的侧壁开设有二通道,该按压件包括二钩部分别滑设于相对应的该二通道中,并能挡止于该二通道的一端。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退出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滑槽包括一凹陷部,该凹槽伸延设置于该凹陷部中。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退出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导引斜面为一长直斜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退出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导引斜面为一弧状斜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退出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外壳于该滑槽中凸设至少一锁合柱,该卡榫还包括至少一长孔,该至少一长孔对应穿设该至少一锁合柱。
【文档编号】H01M2/10GK204028769SQ201420495651
【公开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13日
【发明者】许孟虔, 童士维, 王捷绒, 罗启仁, 林俊旺 申请人: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