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89613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其包括插座连接器及与之匹配的插头连接器,所述插座连接器设有供插头连接器插入的插接孔,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插座本体及若干插座端子,所述插座本体设有主体及自主体向前延伸入插接孔内的舌片,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插头本体及若干插头端子,所述插头本体设有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延伸的配接部,所述舌片设有自其下表面向下凸伸的防呆凸部及自下表面凹陷形成的防呆凹部,所述配接部设有防呆凹槽及防呆凸墙,所述防呆凸部与防呆凹槽相配合,所述防呆凹部与防呆凸墙相配合,实现防误插功能,同时保证舌片与配接部的结构强度。
【专利说明】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防误插结构的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背景技术】
[0002]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作为一种标准的输入/输出接口,已被广泛应用于总多电子设备中。当电连接器用来传输与USB相似的信号时,一般采用USB接口即可满足需求,但是,在某些情况下,由于电连接器传输的信号与标准USB信号不兼容,无法通过标准的USB接口来实现该类信号的传输。但是,若设计成其他特殊结构的电连接器接口需要另开模具,比如会导致成本的增加。因此,在原有标准USB接口的插座/插头连接器基础上加以改进,设计出一种可防止与标准USB插头/插座连接器对接的特殊电连接器接口,该特殊电连接器接口的制造只需对现有模具稍加变换即可达成,节省了成本。
[0003]相关现有技术可以参考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告第2932722号所揭露的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其包含插座连接器及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的舌片的一侧边缘设有向下凸出的防呆凸部,插头连接器设有与该防呆凸部相配合的防呆凹槽,该插座连接器可以防止标准USB插头插入,只运行该插座连接器插入,然而,由于舌片的宽度较小,促使该防呆凸部只能设计为比较薄小,强度较弱,在承受过度的作用力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变形而造成结构损坏。另外,插头连接器不仅可以插入至该插座连接器,还可以插入至标准USB插座连接器内,不具有防误插功能,难免会使用不便。
[0004]所以,有必要对上述技术问题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具有防误插结构的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0006]为实现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插座连接器,设有供与之匹配的插头连接器插入的插接孔,其包括插座本体及收容于插座本体内的若干插座端子,所述插座本体设有主体及自主体向前延伸入插接孔内的舌片,所述舌片设有上下相对的上、下表面及左右相对的第一、第二末端,所述插座端子设有排布于下表面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还暴露于插接孔内,所述舌片设有自下表面向下凸伸的防呆凸部及自下表面凹陷形成的防呆凹部,所述防呆凸部与防呆凹部位于插接孔内用以导引所述插头连接器插入至插接孔。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呆凸部位于相邻的两接触部之间或第一末端,所述防呆凹部位于相邻的两接触部之间或第二末端。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包覆插座本体的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包括顶壁、底壁及连接顶壁与底壁的相对两侧壁,所述插接孔形成于顶壁、底壁与两侧壁之间,所述顶壁、底壁及两侧壁分别与舌片间隔开。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呆凸部与防呆凹部自舌片的前端向后延伸至主体,沿前后方向观察,所述防呆凸部与防呆凹部分别呈长方体型。
[0010]本实用新型也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插头连接器,设有收容与之匹配的插座连接器的收容孔,其包括插头本体及收容于插头本体内的若干插头端子,所述插头本体设有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延伸入收容孔的配接部,所述配接部具有朝上的配接面及左右相对的第一、第二侧端,所述插头端子具有排布于配接面并暴露于收容孔内的对接部,所述配接部设有自配接面凹陷形成的防呆凹槽及自配接面向上凸出的防呆凸墙,所述防呆凹槽与防呆凸墙分别暴露于收容孔内用以导引所述插座连接器插入。
[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呆凹槽位于相邻的两对接部之间或第一侧端,所述防呆凸墙位于相邻的两对接部之间或第二末端。
[00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头连接器还包括包覆插头本体的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包括顶板、底板及连接顶板与底板的相对两侧板,所述顶板与配接部上下间隔开而形成所述收容孔,所述底板、两侧板分别与配接部靠贴在一起。
[00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呆凹槽与防呆凸墙自配接部前端向后延伸至基部,所述防呆凹槽与防呆凸墙分别呈长方体型。
[0014]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其包括插座连接器及与之匹配的插头连接器,所述插座连接器设有供插头连接器插入的插接孔,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插座本体及收容于插座本体内的若干插座端子,所述插座本体设有主体及自主体向前延伸入插接孔内的舌片,所述舌片设有上下相对的上、下表面及左右相对的第一、第二末端,所述插座端子设有排布于上表面或下表面上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还暴露于插接孔内,所述插头连接器设有收容舌片的收容孔,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插头本体及收容于插头本体内的若干插头端子,所述插头本体设有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延伸入收容孔的配接部,所述配接部具有朝上的配接面及左右相对的第一、第二侧端,所述插头端子具有排布于配接面并暴露于收容孔内的对接部,所述对接部与接触部相接触,所述舌片设有自下表面向下凸伸的防呆凸部及自下表面凹陷形成的防呆凹部,所述配接部设有自配接面凹陷形成的防呆凹槽及自配接面向上凸出的防呆凸墙,所述防呆凸部与防呆凹槽相配合,所述防呆凹部与防呆凸墙相配合。
[00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呆凸部与防呆凹槽具有基本相同的长度、宽度、高度,所述防呆凹部与防呆凸墙具有基本相同的长度、宽度、高度。
[00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呆凸部位于相邻的两接触部之间或第一末端,所述防呆凹部位于相邻的两接触部之间或第二末端。
[00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包覆插座本体的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包括顶壁、底壁及连接顶壁与底壁的相对两侧壁,所述插接孔形成于顶壁、底壁与两侧壁之间,所述顶壁、底壁及两侧壁分别与舌片间隔开。
[00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呆凸部与防呆凹部自舌片的前端向后延伸至主体,沿前后方向观察,所述防呆凸部与防呆凹部分别呈长方体型。
[001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呆凹槽位于相邻的两对接部之间或第一侧端,所述防呆凸墙位于相邻的两对接部之间或第二末端。
[002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头连接器还包括包覆插头本体的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包括顶板、底板及连接顶板与底板的相对两侧板,所述顶板与配接部上下间隔开而形成所述收容孔,所述底板、两侧板分别与配接部靠贴在一起。
[002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呆凹槽与防呆凸墙自配接部前端向后延伸至基部,所述防呆凹槽与防呆凸墙分别呈长方体型。
[002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座端子与插头端子符合标准USB协议,各自包含一电源端子、一接地端子及位于电源端子与接地端子之间的一对差分信号端子。
[0023]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的舌片设有自下表面向下凸伸的防呆凸部及自下表面凹陷形成的防呆凹部,所述防呆凸部与防呆凹部位于插接孔内用以导引所述插头连接器插入至插接孔,插头连接器配接部设有自配接面凹陷形成的防呆凹槽及自配接面向上凸出的防呆凸墙,所述防呆凹槽与防呆凸墙分别暴露于收容孔内用以导引所述插座连接器插入,如此设计,插座连接器及插头连接器仅允许与之相匹配的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对接,具有防误插功能;防呆凹部可以与防呆凸部共同承受来自插头连接器的作用力,避免防呆凸部发生变形造成结构损坏,保障插座连接器舌片的结构强度,延长了插座连接器使用寿命;防呆凹槽可以与防呆凸墙共同承受来自插座连接器的作用力,避免防呆凸墙发生变形造成结构损坏,保障插头连接器配接部的结构强度,延长了插头连接器使用寿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0025]图2为图1另一角度的视图。
[0026]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插座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0027]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插头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0028]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0029]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插座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0030]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插头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0031]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0032]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插座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0033]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插头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0034]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0035]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插座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0036]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插头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插座连接器100、插头连接器200及电连接器组合(未标示),电连接器组合包括插座连接器100及与之配合的插头连接器 200。
[0038]插座连接器100包括插座本体10、收容于插座本体10内的若干插座端子20及包覆插座本体10的金属壳体30。插座本体10包括一主体11及自主体11向前凸伸的舌片12,舌片12具有上下相对的上、下表面121、122及左右相对的第一、第二末端123、124,下表面122凹设有若干收容槽120,舌片12设有自下表面122向下凸出的防呆凸部125及自下表面122凹陷形成的防呆凹部126,防呆凸部125与防呆凹部126还分别呈长方体型,防呆凸部125位于舌片12的第一末端123,防呆凹部126位于舌片12的第二末端124,防呆凸部125与防呆凹部126还分别自舌片12的前端水平向后延伸至主体11,与舌片12具有基本相同的长度。收容槽120位于防呆凸部125与防呆凹部126之间。
[0039]插座端子20为四支,排列方式符合标准USB协议,其包含电源端子21、接地端子23及位于电源端子21与接地端子23之间的一对差分信号端子22,每一插座端子20包括接触部24及焊接部25,接触部24为弧形,接触部24 —一自插座本体10收容槽120内向下凸出于舌片12下表面122,插座端子20的接触部24还排列于防呆凸部125与防呆凹部126之间。
[0040]金属壳体30包括顶壁31、底壁32、连接顶壁31与底壁32的相对两侧壁33及形成于顶壁31、底壁32与两侧壁33之间的一插接孔35,舌片12位于插接孔35内并与顶壁31、底壁32及两侧壁33间隔开,插座端子20的接触部24与插座本体10的防呆凸部125、防呆凹部126分别暴露于插接孔35内,用以与插头连接器200配合。
[0041]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100由于设置了防呆凸部125与防呆凹部126,可以确保与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100正确、可靠的插入至插座连接器100,有效防止了不匹配的插头连接器(如标准USB插头连接器)插入插座连接器100内。防呆凹部126可以与防呆凸部125共同承受来自插头连接器200的作用力,避免防呆凸部125发生变形造成结构损坏,保障插座连接器100舌片12的结构强度,延长了插座连接器100使用寿命。
[0042]插头连接器200包括插头本体40、收容于插头本体40内的若干插头端子50及包覆插头本体40的金属外壳60,插头本体40包括一基部41及自基部41向前延伸的配接部42,配接部42具有朝上的水平配接面421及左右相对的第一、第二侧端423、424,配接部42设有自配接面421凹陷形成的若干固定槽420、一防呆凹槽425及自配接面421向上凸出的防呆凸墙426,固定槽420位于防呆凹槽425与防呆凸墙426之间,防呆凹槽425与防呆凸墙426还分别呈长方体型,防呆凹槽425位于第一侧端423,防呆凸墙426位于第二侧端424,防呆凹槽425与防呆凸墙426还分别自配接部42前端向后延伸至基部41,防呆凹槽425与防呆凸墙426的长度与配接部42基本相同。另外,防呆凹槽425还与防呆凸部125的长度、宽度、高度基本相同,防呆凸墙426还与防呆凹部126的长度、宽度、高度基本相同,本案所述的基本相同允许有一定的误差。
[0043]插头端子50为四支,排列方式也符合标准USB协议,其包含电源端子51、接地端子53及位于电源端子51与接地端子53之间的一对差分信号端子52,每一插座端子50包括对接部54及焊接脚55,对接部54为水平片状,对接部54固定于对应固定槽420内并向上暴露于配接面421外部,对接部54还排列于防呆凹槽425与防呆凸墙426之间。
[0044]金属外壳60包括顶板61、底板62及连接顶板61与底板62的相对两侧板63,一收容孔65形成在顶板61、底板62及两侧板63之间,配接部42位于收容孔65内,插头端子50的对接部54及插头本体40的防呆凹槽425、防呆凸墙426分别暴露于收容孔65内,顶板61与配接部42上下间隔开,底板62及两侧板63各自与配接部42靠贴在一起,一侧板63与防呆凹槽425相邻,另一侧板63与防呆凸墙426靠贴在一起,但顶板61是与防呆凸墙426间隔开。
[0045]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200由于设置了防呆凹槽425与防呆凸墙426,可以确保与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100正确、可靠的对接,有效防止了插头连接器200插入至不匹配的插座连接器(如标准USB插座连接器)内。防呆凹槽425可以与防呆凸墙426共同承受来自插座连接器100的作用力,避免防呆凸墙426发生变形造成结构损坏,保障插头连接器200配接部42的结构强度,延长了插头连接器200使用寿命。
[0046]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100与插头连接器200对接时,插座连接器100的防呆凸部125进入插头连接器200的防呆凹槽425内,插头连接器200的防呆凸墙426进入插座连接器100的防呆凹部126内,使得插头连接器200顺利插接于插座连接器100插接孔35内,插座连接器100的舌片12顺利插接于插头连接器200的收容孔65内,插座端子20的接触部24与插头端子50的对接部54电性接触在一起,确保了插座连接器100与插头连接器200顺利、可靠的对接在一起。
[0047]请参阅图5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插座连接器100a、插头连接器200a及电连接器组合(未标示),电连接器组合包括插座连接器10a及与之配合的插头连接器200a。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该插座连接器10a将防呆凹部126a设于舌片12内侧,防呆凹部126a位于相邻的两个收容槽120之间,即位于插座端子20相邻的两个接触部24之间,插头连接器200a也相应调整了防呆凸墙426a的位置,防呆凸墙426a位于相邻的两个固定槽420之间,也相当于位于插头端子50相邻的两对接部54之间,使防呆凸墙426a能够与防呆凹部126a相配合,限制与不匹配的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对接,该插座连接器10b与插头连接器200b同样可以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0048]请参阅图8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插座连接器100b、插头连接器200b及电连接器组合(未标示),电连接器组合包括插座连接器10b及与之配合的插头连接器200b。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该插座连接器10b将防呆凸部125b设于舌片12内侧,防呆凸部125b位于相邻的两收容槽120b之间,也相当于位于插座端子20相邻的两个接触部24之间,插头连接器200b也相应调整了防呆凹槽425b的位置,防呆凹槽425b位于相邻的两个固定槽420之间,也相当于位于插头端子50相邻的两对接部54之间,使防呆凸部125b能够与防呆凹槽425b相配合,限制与不匹配的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对接,该插座连接器10b与插头连接器200b同样可以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0049]请参阅图11至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插座连接器100c、插头连接器200c及电连接器组合(未标示),电连接器组合包括插座连接器10c及与之配合的插头连接器200c。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插座连接器10c将防呆凸部125c与防呆凹部126c各自设于插座端子20相邻的两接触部24之间,防呆凸部125c与防呆凹部126c之间排列有两个接触部24,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防呆凸部125c与防呆凹部126c可以更靠近些,两者之间只排列一个接触部24,当然防呆凸部125c与防呆凹部126c可以互换位置。插头连接器200b也相应调整了防呆凹槽425c与防呆凸墙426c的位置,以与插座连接器200的防呆凸部125c与防呆凹部126c的位置保持一致,能够相互配合,防呆凸部125c与防呆凹部126c位于配接部42的内侧,各自位于相邻的两个固定槽420之间,也相当于位于插头端子50相邻的两对接部54b之间,该插座连接器10c与插头连接器200c同样可以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0050]尽管为示例目的,已经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在不脱离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公开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各种改进、增加以及取代是可能的。
【权利要求】
1.一种插座连接器,设有供与之匹配的插头连接器插入的插接孔,其包括插座本体及收容于插座本体内的若干插座端子,所述插座本体设有主体及自主体向前延伸入插接孔内的舌片,所述舌片设有上下相对的上、下表面及左右相对的第一、第二末端,所述插座端子设有排布于下表面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还暴露于插接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舌片设有自下表面向下凸伸的防呆凸部及自下表面凹陷形成的防呆凹部,所述防呆凸部与防呆凹部位于插接孔内用以导引所述插头连接器插入至插接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呆凸部位于相邻的两接触部之间或第一末端,所述防呆凹部位于相邻的两接触部之间或第二末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包覆插座本体的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包括顶壁、底壁及连接顶壁与底壁的相对两侧壁,所述插接孔形成于顶壁、底壁与两侧壁之间,所述顶壁、底壁及两侧壁分别与舌片间隔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呆凸部与防呆凹部自舌片的前端向后延伸至主体,沿前后方向观察,所述防呆凸部与防呆凹部分别呈长方体型。
5.一种插头连接器,设有收容与之匹配的插座连接器的收容孔,其包括插头本体及收容于插头本体内的若干插头端子,所述插头本体设有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延伸入收容孔的配接部,所述配接部具有朝上的配接面及左右相对的第一、第二侧端,所述插头端子具有排布于配接面并暴露于收容孔内的对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接部设有自配接面凹陷形成的防呆凹槽及自配接面向上凸出的防呆凸墙,所述防呆凹槽与防呆凸墙分别暴露于收容孔内用以导引所述插座连接器插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呆凹槽位于相邻的两对接部之间或第一侧端,所述防呆凸墙位于相邻的两对接部之间或第二末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连接器还包括包覆插头本体的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包括顶板、底板及连接顶板与底板的相对两侧板,所述顶板与配接部上下间隔开而形成所述收容孔,所述底板、两侧板分别与配接部靠贴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呆凹槽与防呆凸墙自配接部前端向后延伸至基部,所述防呆凹槽与防呆凸墙分别呈长方体型。
9.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其包括插座连接器及与之匹配的插头连接器,所述插座连接器设有供插头连接器插入的插接孔,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插座本体及收容于插座本体内的若干插座端子,所述插座本体设有主体及自主体向前延伸入插接孔内的舌片,所述舌片设有上下相对的上、下表面及左右相对的第一、第二末端,所述插座端子设有排布于上表面或下表面上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还暴露于插接孔内,所述插头连接器设有收容舌片的收容孔,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插头本体及收容于插头本体内的若干插头端子,所述插头本体设有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延伸入收容孔的配接部,所述配接部具有朝上的配接面及左右相对的第一、第二侧端,所述插头端子具有排布于配接面并暴露于收容孔内的对接部,所述对接部与接触部相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舌片设有自下表面向下凸伸的防呆凸部及自下表面凹陷形成的防呆凹部,所述配接部设有自配接面凹陷形成的防呆凹槽及自配接面向上凸出的防呆凸墙,所述防呆凸部与防呆凹槽相配合,所述防呆凹部与防呆凸墙相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呆凸部与防呆凹槽具有基本相同的长度、宽度、高度,所述防呆凹部与防呆凸墙具有基本相同的长度、宽度、高度。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呆凸部位于相邻的两接触部之间或第一末端,所述防呆凹部位于相邻的两接触部之间或第二末端。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包覆插座本体的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包括顶壁、底壁及连接顶壁与底壁的相对两侧壁,所述插接孔形成于顶壁、底壁与两侧壁之间,所述顶壁、底壁及两侧壁分别与舌片间隔开。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呆凸部与防呆凹部自舌片的前端向后延伸至主体,沿前后方向观察,所述防呆凸部与防呆凹部分别呈长方体型。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呆凹槽位于相邻的两对接部之间或第一侧端,所述防呆凸墙位于相邻的两对接部之间或第二末端。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连接器还包括包覆插头本体的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包括顶板、底板及连接顶板与底板的相对两侧板,所述顶板与配接部上下间隔开而形成所述收容孔,所述底板、两侧板分别与配接部靠贴在一起。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呆凹槽与防呆凸墙自配接部前端向后延伸至基部,所述防呆凹槽与防呆凸墙分别呈长方体型。
1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端子与插头端子符合标准旧8协议,各自包含一电源端子、一接地端子及位于电源端子与接地端子之间的一对差分信号端子。
【文档编号】H01R13/502GK204216321SQ201420532328
【公开日】2015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6日
【发明者】郭林, 张光卿 申请人:遂宁立讯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