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89779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安全性能高的连接器,包括外壳、上盖、高压端子和高压线,所述外壳和所述上盖相配合并且所述外壳和所述上盖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置所述高压端子的容置空间,所述高压端子与所述高压线电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结构相当简单,生产成本低,组装时,仅需将高压端子置于上盖和外壳形成的容置空间内,高压端子的一侧连接高压线,另一侧连接电池模组等的连接端子就可以实现电池模组与高压线的连接,装配十分方便,而且连接牢固可靠,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安全性,可广泛的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组和能源装置间的高压连接。
【专利说明】一种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安全性能高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连接器应用广泛,目前已应用于诸如新能源汽车、通信、交通和家电等诸多领域,其本质是一种在电气终端间提供连接与分离功能的元件。目前,市面上连接器的种类繁多,且各种连接器在结构上也是五花八门。
[0003]其中,在目前发展迅速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动力电池模组已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来源使用,但是,单个动力电池模组的能量有限,因此就需要将多个电池模组通过连接器进行连接,电池模组之间连接是否可靠决定着整个能源系统的可靠性。
[0004]传统的电池模组连接器采用螺钉紧固的方式连接,因此需要额外的辅助工具,安装繁琐,维护难;而且由于采用传统的连接器时,电池模组的铜极裸露,因此存在不安全因素;此外,传统的连接器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
[0005]因此,目前对于迅速成长的新能源市场来说,一种结构简单、装配方便、生产成本低且安全性能高的连接器是其迫切所需的。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装配方便、生产成本低且安全性能高的连接器。
[000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连接器,包括外壳、上盖、高压端子和高压线,所述外壳和所述上盖相配合并且所述外壳和所述上盖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置所述高压端子的容置空间,所述高压端子与所述高压线电连接。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一种改进,所述外壳包括底部、两个侧部和顶部,两个所述侧部均设置于所述底部和所述顶部之间,并且所述底部的一端、两个所述侧部的一端和所述顶部的一端共同形成槽口;
[0010]所述顶部在所述底部上的投影面积小于所述底部的面积,所述顶部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加强筋,所述顶部的远离所述槽口的一端还设置有第一卡扣;
[0011]所述底部的上表面设置有凸棱;
[0012]两个所述侧部均包括用于支撑所述顶部的第一支撑段和用于支撑所述上盖的第二支撑段。
[0013]作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支撑段的外侧边上设置有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的形状为楔形。
[0014]作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支撑段的外侧边上设置有第三卡扣和弹性连接件,所述第三卡扣的形状为楔形并且所述第三卡扣设置于所述第二加强筋和所述弹性连接件之间。
[0015]作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一种改进,所述弹性连接件包括弧形段和竖直段,所述弧形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段的外侧边连接,所述弧形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竖直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竖直段的另一端开设有U形开口 ;所述竖直段上还设置有第四卡扣。
[0016]作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支撑段的外侧边上还设置有第五卡扣,所述第五卡扣设置于所述竖直段和所述第二支撑段的外侧边之间。
[0017]作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一种改进,所述上盖包括顶板和两个侧板,两个所述侧板分设于所述顶板的两侧,所述顶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三加强筋,每个所述侧板均包括第一 U形板、第二 U形板和L形板;所述第一 U形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 U形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 U形板和所述第二 U形板之间留有间隙,所述L形板的中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的形状为楔形。
[0018]作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一种改进,所述顶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第四加强筋。
[0019]作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一种改进,两个所述侧板的端部之间形成两个相互连接的弧形开口,所述第四加强筋和所述弧形开口分设于所述顶板的两端。
[0020]作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一种改进,所述高压端子包括与所述高压线连接的第一连接段、用于与外接电源端子连接的第二连接段和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的第三连接段;所述第三连接段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宽度,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宽度,所述第三连接段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的高度。
[0021]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结构相当简单,生产成本低,组装时,仅需将高压端子置于上盖和外壳形成的容置空间内,高压端子的一侧连接高压线,另一侧连接电池模组等的连接端子就可以实现电池模组与高压线的连接,装配十分方便,而且连接牢固可靠,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安全性,可广泛的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组和能源装置间的高压连接。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图。
[00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0024]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外壳的立体结构图之一。
[0025]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外壳的立体结构图之二。
[0026]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外壳的仰视结构图之三。
[0027]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上盖的立体结构图之一。
[0028]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上盖的立体结构图之二。
[0029]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高压端子的立体结构图之一。
[0030]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高压端子的立体结构图之二。
[0031]其中:
[0032]1-外壳;
[0033]11-底部,111-凸棱,112-凸起条;
[0034]12-侧部,121-第一支撑段,122-第二支撑段,123-第二加强筋,124-第三卡扣,125-弹性连接件,1251-弧形段,1252-竖直段,1253-U形开口,1254-第四卡扣,126-第五卡扣;
[0035]13-顶部,131-第一加强筋,132-第一^^扣;
[0036]14-槽口 ;
[0037]2-上盖;
[0038]21-顶板,211-第三加强筋,212-第四加强筋,213-第五加强筋;
[0039]22-侧板;
[0040]221-第一 U形板,2211-第一通孔,222-第二 U形板,2221-第二通孔,223-L形板,2231-隔板;
[0041]23-弧形开口;
[0042]3-高压端子;
[0043]31-第一连接段,32-第二连接段,33-第三连接段;
[0044]4-高压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45]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连接器,包括外壳1、上盖2、高压端子3和高压线4,外壳I和上盖2相配合并且外壳I和上盖2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置高压端子3的容置空间,高压端子3与高压线4电连接。
[0046]其中,外壳I与上盖2均采用塑料材料进行注塑生产,生产效率高,成本低,且能够满足IPXXB的安全防护等级。高压端子3可根据与高压线4的连接要求,采用焊接或者压接的形式实现高压端子3与高压线4的连接。
[0047]如图3至5所示,外壳I包括底部11、两个侧部12和顶部13,两个侧部12均设置于底部11和顶部13之间,并且底部11的一端、两个侧部12的一端和顶部13的一端共同形成槽口 14 ;槽口 14的形状为方形,且槽口 14的四个角经过倒角处理,通过该槽口 14可以方便的实现连接器与电池模组的高压接口中的连接条的导向连接,从而电池模组的铜极被限制在底部11、顶部13和两个侧部12形成的空间内,安全性高。
[0048]顶部13在底部11上的投影面积小于底部11的面积,顶部13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加强筋131,以起到结构加强作用,第一加强筋131的一端设置有斜坡,便于整个连接器与电池模组高压接口的导向连接。
[0049]顶部13的远离槽口 14的一端还设置有第一卡扣132 ;底部的11上表面设置有凸棱111 ;顶部13和底部11之间形成的空间可用于容置高压端子3的一部分,而第一卡扣132和凸棱111的配合则可以限定和固定高压端子3的位置。
[0050]两个侧部12均包括用于支撑顶部13的第一支撑段121和用于支撑上盖2的第二支撑段122。也就是说,一部分底部11的上方为顶部13,另一部分底部11的上方则被上盖2盖住。
[0051]第一支撑段121的外侧边上设置有第二加强筋123,第二加强筋123的形状为楔形,以起到结构加强作用,同时便于整个连接器与电池模组高压接口的导向连接。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支撑段121的外侧边或第二支撑段122的外侧边是指该支撑段的靠外的长侧边。就整个外壳I来说,该外侧边是位于外部的侧边,即侧部12的远离容置空间的一侧。
[0052]第二支撑段122的外侧边上设置有第三卡扣124和弹性连接件125,第三卡扣124的形状为楔形并且第三卡扣124设置于第二加强筋123和弹性连接件125之间。第三卡扣124和弹性连接件125可以实现与上盖2的配合连接。楔形结构便于装配。
[0053]弹性连接件125包括弧形段1251和竖直段1252,弧形段1251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段122的外侧边连接,弧形段1251的另一端与竖直段1252的一端连接,竖直段1252的另一端开设有U形开口 1253 ;竖直段1252上还设置有第四卡扣1254。第四卡扣1254的形状为楔形,便于装配。
[0054]弹性连接件125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活动,这样使得其上设置的第四卡扣1254能够与电池模组的输出电极端进行配合固定。
[0055]第二支撑段122的外侧边上还设置有第五卡扣126,第五卡扣126设置于竖直段1252和第二支撑段122的外侧边之间。第五卡扣126的形状为楔形,便于装配。
[0056]如图5所示,底部11的下表面还设置有凸起条112,以起到结构加强的作用。
[0057]如图6和7所示,上盖2包括顶板21和两个侧板22,两个侧板22分设于顶板21的两侧,顶板21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三加强筋211,以起到结构加强的作用,第三加强筋211的结构为楔形,便于整个连接器与电池模组高压接口的导向连接,每个侧板22均包括第一U形板221、第二 U形板222和L形板223 ?’第一 U形板221上设置有第一通孔2211,第二 U形板222上设置有第二通孔2221,第一 U形板221和第二 U形板222之间留有间隙,L形板223的中部设置有隔板2231,隔板2231的形状为楔形。
[0058]安装时,第三卡扣124卡入第一通孔2211内,整个第二 U形板222和L形板223的一部分位于弹性连接件125和第二支撑段122之间,第五卡扣126卡入第二通孔2221内,弧形段1251则从第一 U形板221和第二 U形板222之间的间隙穿过,隔板2231卡入U形开口 1253内,如此,即可实现上盖2和外壳I的紧固配合,保证两弹性连接件125在高度方向上的位置,以防止整个连接器的尾部上翘。当连接器与电池模组进行连接配合时,使得第四卡扣1254可以扣紧电池模组连接口,确保连接器与电池模组的有效连接。
[0059]顶板21的下表面设置有第四加强筋212,以起到结构加强的作用,同时,其还能起到固定高压端子3的作用。第四加强筋212设置为两个,其形状为长方体形。为了进一步对第四加强筋212进行结构加强,每个第四加强筋212的一侧还设置有两个楔形的第五加强筋213。
[0060]两个侧板22的端部之间形成两个相互连接的弧形开口 23,第四加强筋212和弧形开口 23分设于顶板21的两端,弧形开口 23的形状与高压线4的外形匹配,以供高压线4穿出,同时贴合高压线4以固定住高压线4。
[0061]当然,弧形开口 23并不一定设置为两个,可以依据连接器所选用的高压线4的根数以及尺寸等信息设计成所需要的形状和弧度,使其与高压线4进行贴合,从而极大地扩展了本实用新型的应用范围。
[0062]如图8和9所示,高压端子3包括与高压线4连接的第一连接段31、用于与外接电源端子连接的第二连接段32和用于连接第一连接段31和第二连接段32的第三连接段33 ;第三连接段33的宽度小于第一连接段31的宽度,第一连接段31的宽度小于第二连接段32的宽度,第三连接段33的高度小于第一连接段31和第二连接段32的高度。安装时,第四加强筋212与第二连接段32接触,以固定住高压端子3。
[0063]此外,本实用新型空间尺寸紧凑,主体部分厚度为8.8mm,远比IPXXB的安全防护等级标准测试尺寸小,如此,就可使电池模组输出电极端的配合开口可以设置的较小,也容易实现IPXXB的安全防护等级的设计要求。
[0064]总之,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制作成本低,可靠性高,能满足IPXXB的防护要求,可广泛的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组、能源装置间的高压连接。
[0065]安装时,将高压端子3的第二连接段32的一部分置入顶部13和底部11形成的空间内,第一卡扣132和凸棱111将其固定住;然后,通过焊接或压接将高压线4与高压端子3的第一连接段31的外端电连接;然后盖上上盖2,使得第三卡扣124卡入第一通孔2211内,整个第二 U形板222和L形板223的一部分位于弹性连接件125和第二支撑段122之间,第五卡扣126卡入第二通孔2221内,弧形段1251则从第一 U形板221和第二 U形板222之间的间隙穿过,隔板2231卡入U形开口 1253内,高压线4则与弧形开口 23贴合并伸出。
[0066]需要使用时,将电池模组的高压接口中的连接条插入槽口 14中并与高压端子3连接即可。
[0067]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阐述,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等同修改和变更也应当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上盖、高压端子和高压线,所述外壳和所述上盖相配合并且所述外壳和所述上盖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置所述高压端子的容置空间,所述高压端子与所述高压线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底部、两个侧部和顶部,两个所述侧部均设置于所述底部和所述顶部之间,并且所述底部的一端、两个所述侧部的一端和所述顶部的一端共同形成槽口; 所述顶部在所述底部上的投影面积小于所述底部的面积,所述顶部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加强筋,所述顶部的远离所述槽口的一端还设置有第一卡扣; 所述底部的上表面设置有凸棱; 两个所述侧部均包括用于支撑所述顶部的第一支撑段和用于支撑所述上盖的第二支撑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段的外侧边上设置有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的形状为楔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段的外侧边上设置有第三卡扣和弹性连接件,所述第三卡扣的形状为楔形并且所述第三卡扣设置于所述第二加强筋和所述弹性连接件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件包括弧形段和竖直段,所述弧形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段的外侧边连接,所述弧形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竖直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竖直段的另一端开设有U形开口 ;所述竖直段上还设置有第四卡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段的外侧边上还设置有第五卡扣,所述第五卡扣设置于所述竖直段和所述第二支撑段的外侧边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包括顶板和两个侧板,两个所述侧板分设于所述顶板的两侧,所述顶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三加强筋,每个所述侧板均包括第一 U形板、第二 U形板和L形板;所述第一 U形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 U形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 U形板和所述第二 U形板之间留有间隙,所述L形板的中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的形状为楔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第四加强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板的端部之间形成两个相互连接的弧形开口,所述第四加强筋和所述弧形开口分设于所述顶板的两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端子包括与所述高压线连接的第一连接段、用于与外接电源端子连接的第二连接段和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的第三连接段;所述第三连接段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宽度,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宽度,所述第三连接段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的高度。
【文档编号】H01R13/502GK204179312SQ201420537421
【公开日】2015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8日
【发明者】姚己华, 张海东 申请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