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配件、连接器连接体及连接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3045259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是国际申请日为2012年2月2日、申请号为2012800071190(国际申请号PCT/JP2012/052360)、发明名称为“保持配件、连接器连接体及连接器”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保持配件、使用了该保持配件的连接器连接体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公知有一种在插口件(socket、一方的连接器连接体)壳体的周壁部埋设有保持配件的连接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的保持配件具备大致L字状的主体部,该主体部具有侧板部和底板部,在该主体部的侧板部上设置啮入到壳体内的锚定部,由此能够提高壳体的刚性、强度。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70099号公报然而,在上述现有的保持配件中,由于仅仅是啮入到壳体内的锚定部从侧板部向与壳体的高度方向交叉的方向折弯,因此,可能因外力等而使保持配件从壳体脱落。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得到一种能够更难从连接器连接体的壳体脱落的保持配件、使用了该保持配件的连接器连接体及连接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保持配件具有侧板部和底板部,且镶嵌成形于连接器连接体的壳体,所述保持配件的特征在于,具备:从所述底板部向所述壳体的外方突出且固定于电路基板的安装片部;从所述侧板部向与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折弯而啮入到该壳体内的锚定部,在所述锚定部设有从该锚定部向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折弯的卡挂部,所述底板部从所述侧板部朝向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中央部折弯,所述卡挂部镶嵌成形于所述壳体。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能够进一步抑制保持配件从壳体脱落的情况。即,根据本发明,可得到即使输入外力等,也能够更难从连接器连接体的壳体脱落的保持配件、使用了该保持配件的连接器连接体及连接器。附图说明图1是从斜上方观察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插口件整体的立体图。图2是从斜上方观察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插头件(header)整体的立体图。图3是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结合状态在与图1中I-I线对应的部分剖开而得到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埋设在图1所示的插口件壳体中的保持配件的图,(a)是立体图,(b)是侧视图。图5是将图1所示的保持配件向插口件壳体安装的安装状态透视而示出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埋设在插口件壳体中的保持配件的图,(a)是立体图,(b)是侧视图。图7是将图6所示的保持配件向插口件壳体安装的安装状态透视而示出的立体图。图8是将现有的保持配件向插口件壳体安装的安装状态透视而示出的立体图。图9是从斜上方观察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插口件整体的立体图。图10是将图9所示的保持配件向插口件壳体安装的安装状态透视而示出的立体图。图11是图10的侧视图。图12是将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保持配件向插口件壳体安装的安装状态透视而示出的立体图。图13是图12的侧视图。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变形例的图。图15是将图14所示的保持配件向插口件壳体安装的安装状态透视而示出的立体图。符号说明:1连接器2插口件(一方的连接器连接体)3插头件(另一方的连接器连接体)21插口件壳体(壳体)21a外壁顶面21b外壁侧面21c外壁下表面40保持配件40A保持配件41侧板部(主体部)42底板部(主体部)42a安装片部45锚定部45A锚定部47卡止片部48卡挂部Z上下方向(高度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第一实施方式]图1~图5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连接器1的第一实施方式,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具备相互嵌合的插口件2和插头件3。需要说明的是,在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时,如该图所示,以图中X方向为宽度方向、以Y方向为长度方向、以Z方向为上下方向(高度方向)来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插口件2具备: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材料形成的细长的矩形形状的插口件壳体21;沿着该插口件壳体21的对置的长边以规定间距安装的多个接触件(contact)22。插口件壳体21具备:沿其周缘部连续地形成为大致矩形环状的周壁部26;在中央部从周壁部26隔开规定间隔而形成的大致矩形形状的岛部27。并且,在上述的周壁部26与岛部27之间形成有用于供插头件3嵌合的凹部23。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设有凹部23的插口件2的宽度方向X两侧设有一对接触件22,这一对接触件22分别在插口件2的长度方向Y上排列有多个,由此构成插口件侧端子组22G。接触件22通过对具有导电性的细长的金属等弹性材料进行弯曲加工而形成。如图3所示,接触件22具备:向插口件壳体21的宽度方向X外方突出的端子部221;从端子部221的内侧端部向上方延长且由插口件壳体21保持的被保持部222。另外,还具备:从被保持部222的上端部朝向插口件壳体21的内方弯曲并同时向下方延长的第一接触部223;从第一接触部223的下端部进一步朝向插口件壳体21的内方延长的连结部224。而且,还具备第二接触部225,该第二接触部225从连结部224的内侧端部向上方立起,且其前端部向与第一接触部223对置的方向弯曲而突出。这样,本实施方式的接触件22由端子部221、被保持部222、第一接触部223、连结部224和第二接触部225构成。并且,第一接触部223和第二接触部225具备彼此对置的方向的弹力,上述的第一接触部223和第二接触部225在上述的插口件壳体21的凹部23内露出配置。另外,端子部221沿着插口件壳体21的下端向外方突出配置。这样,从插口件壳体21突出的端子部221安装在省略图示的一方的配线基板上。另一方面,插头件3具备:同样地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材料形成的细长的矩形形状的插头件壳体31;沿着该插头件壳体31的对置的长边以与接触件22的间距相等的间距安装的多个插柱(post)32。插头件壳体31具备沿着其周缘部连续地形成为大致矩形环状的周壁部33,在该周壁部33的内方形成有大致平坦的底壁部34。并且,在设有周壁部33的宽度方向X两侧设有一对插柱22,这一对插柱32分别在插头件3的长度方向Y上排列有多个,由此构成插头件侧端子组32G。插柱32与接触件22同样通过对具有导电性的细长的金属等弹性材料进行弯曲加工而形成。如图3所示,插柱32具备:在插头件壳体31的外侧面露出的第一接触部321;从第一接触部321的上端部朝向下方呈U字状折弯的第二接触部322。另外,插柱32还具备从第二接触部322朝向插头件壳体31的宽度方向X外方突出的端子部323。并且,折弯成U字状的第一接触部321和第二接触部322从上方夹持插头件壳体31的周壁部33,在该状态下,端子部323沿着插头件壳体31的下端向外方突出配置。这样,从插头件壳体31突出的端子部323安装在省略图示的另一方的配线基板上。这样,如图3所示,具备插口件2和插头件3的连接器1中,分别安装有插柱32的周壁部33插入到分别安装有接触件22的凹部23中。由此,插柱32的第一接触部321以接触分离自如的方式与接触件22的第一接触部223压接,并且插柱32的第二接触部322以接触分离自如的方式与接触件22的第二接触部225压接。在该状态下,接触件22和插柱32电连接,从而能够使一方的配线基板与另一方的配线基板导通。此时,如图3所示,在接触件22的第一接触部223和插柱32的第一接触部321上设有彼此与对方侧的端子卡合来保持插口件2与插头件3的结合状态的锁定部10。因此,在使插头件3与插口件2嵌合时,插柱32的第一及第二接触部321、322克服弹力将接触件22的第一及第二接触部223、225压开并同时插入,从而将锁定部10锁定。并且,通过锁定部10的台阶面彼此如图示那样相互卡合,由此保持插口件2与插头件3的结合状态。另一方面,在使插口件2和插头件3脱离时,通过将上述两者向剥离方向拔出,由此使锁定部10的台阶面彼此进行相对滑动,同时将接触件22的第一及第二接触部223、225压开而解除锁定部10的卡合。由此,能够使插口件2和插头件3分离。在此,如图1所示,在插口件壳体(壳体)21的长度方向Y的两端部安装有保持配件40。保持配件40具有向外方突出的安装片部42a,该安装片部42a钎焊于一方的电路基板。由此,与将接触件22的端子部221钎焊于一方的电路基板的结构相互作用而将插口件2相对于一方的电路基板牢固地结合。如图4的(a)、(b)所示,保持配件40通过对规定厚度的金属板进行冲压成形而形成。并且,作为主体部,大致具备:沿着插口件壳体21的宽度方向X延伸的侧板部(主体部)41;将该侧板部41的两端部下侧朝向插口件壳体11的长度方向Y中央侧呈大致直角地折弯而成的底板部(主体部)42。即,本实施方式的主体部通过侧板部41和底板部42而形成为大致L字状。另外,使底板部42的两端部从插口件壳体21的宽度方向X两侧突出而形成向电路基板安装的安装片部42a。图5是将保持配件40向插口件壳体21安装的安装状态透视而示出的立体图。如图5所示,在对插口件壳体21进行模具成形时,保持配件40被镶嵌成形于插口件壳体21的周壁部26。此时,保持配件40以主体部沿着插口件壳体21的周壁部26的外壁面露出的状态安装于插口件壳体21。即,侧板部41的外侧面41b以沿着插口件壳体21的长度方向的端面(外壁侧面)21b而与该端面21b成为大致同一面的状态露出。另外,侧板部41的顶面41a沿着插口件壳体21的外壁顶面21a露出。另一方面,底板部42的下表面42c也沿着插口件壳体21的外壁下表面21c露出。并且,钎焊于电路基板的安装片部42a从插口件壳体21的宽度方向X两端面21d向外方突出必要量而配置。在此,保持配件40具备啮入到插口件壳体21的周壁部26的内部的锚定部45。锚定部45从侧板部41向与插口件壳体21的高度方向(上下方向)Z交叉的方向折弯。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使侧板部41的两端部上侧朝向插口件壳体21的长度方向Y中央侧呈大致直角折弯。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着作为与高度方向(上下方向)Z交叉的方向的、与垂直的高度方向(上下方向)Z正交的长度方向Y,使锚定部45从侧板部41折弯形成并延伸。并且,使这一对锚定部45分别啮入插口件壳体21的各长边的周壁部26内。另外,如图5所示,在底板部42的前端侧形成有从一对底板部42朝向插口件壳体21的外壁顶面21a折弯的卡止片部47。并且,上述的卡止片部47和锚定部45这双方在将保持配件40镶嵌同时成形于插口件壳体21之际,都以啮入插口件壳体21内的状态埋设。通过埋设在插口件壳体21内的卡止片部47,能够限制保持配件40整体相对于插口件壳体21的相对移动。然而,如图8所示,在现有的保持配件140的结构中,由于仅仅是啮入到插口件壳体121内的锚定部145从侧板部141向与高度方向(上下方向)Z交叉的长度方向Y折弯,因此,可能因外力等而使保持配件140脱落。即,在插口件102上施加有强冲击时,存在保持配件140以主体部的弯折部143为支点而使侧板部141向插口件壳体121的长度方向Y外侧方向转动,从而使锚定部145从插口件壳体121拔出这样的不良情况。尤其是使保持配件140在插口件壳体121的顶面121a露出的情况下,在作业者通过手指等抓握保持配件140的顶面141a而向压倒侧板部141的方向作用有意外的力时,保持配件140的侧板部141可能会发生转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在保持配件40的锚定部45上设置卡挂部48,该卡挂部48向与该锚定部45的延伸方向(长度方向)Y交叉的方向折弯。在本实施方式中,卡挂部48通过使一对锚定部45各自的前端侧朝向插口件壳体21的外壁下表面21c呈大致直角地折弯而形成。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着作为与锚定部45的延伸方向(长度方向)Y交叉的方向的、相对于延伸方向(长度方向)Y垂直的高度方向(上下方向)Z,使卡挂部48从锚定部45折弯形成并延伸。并且,该卡挂部48也以埋设在插口件壳体21内的状态镶嵌成形。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卡挂部48从锚定部45向高度方向(上下方向)Z折弯形成,但当然也可以使卡挂部48从锚定部45向成为铅垂方向的宽度方向X折弯形成。这样,本实施方式的保持配件40形成为在卡挂部48、锚定部45、侧板部41、底板部42及卡止片部47中分别相邻配设的构件彼此之间相互呈大致90°地折弯成大致直角这样的形状。换言之,本实施方式的保持配件40中,卡挂部48、侧板部41、卡止片部47沿着相互平行的高度方向(上下方向)Z延伸,底板部42、锚定部45沿着相互平行的长度方向Y延伸。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保持配件40,即使在因外力等而朝着使侧板部41向外侧倾倒的方向作用有力的情况下,卡挂部48也卡挂在镶嵌成形的插口件壳体21内的树脂上而被卡止。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保持配件40从插口件壳体21脱落的情况。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啮入到插口件壳体21(壳体)内的锚定部45、向与该锚定部45的延伸方向(长度方向)Y交叉的高度方向(上下方向)Z折弯的卡挂部48。因此,即使在朝着使侧板部41向外侧倾倒的方向作用有力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卡挂部48将保持配件40卡止,从而抑制保持配件40从插口件壳体21脱落的情况。即,根据本实施方式,可得到即使输入了外力等,也能够更难从插口件壳体21脱落的保持配件40、使用了该保持配件40的插口件2(连接器连接体)及连接器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侧板部41在插口件壳体21的外壁侧面21b和外壁顶面21a露出而配置。并且,从侧板部41的长度方向两端部上侧折弯而设置锚定部45,并且从这一对锚定部45朝向插口件壳体21的外壁下表面21c折弯形成卡挂部48。因此,即使在作业者通过手指等抓握保持配件40的露出的顶面41a而朝向压倒侧板部41的方向作用有意外的力时,位于顶面21a附近的卡挂部48也被卡止,从而能够抑制保持配件40以弯折部43为支点进行转动的情况。由此,能够更可靠地阻止锚定部45相对于插口件壳体21的拔出。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卡挂部48设置在锚定部45的前端。即,在从侧板部41离开的位置处设置卡挂部48。因此,在朝着使侧板部41向外侧倾倒的方向作用有力时,能够进一步抑制保持配件40以弯折部43为支点而进行转动的情况。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啮入到插口件壳体21中的锚定部45设置在侧板部41的长度方向Y两端部。因此,具有减少保持配件40的自由端区域,从而能够使保持配件40更难从插口件壳体21脱落这样的优点。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着作为与插口件壳体21的高度方向(上下方向)Z交叉的方向的、与高度方向(上下方向)Z正交的正交方向(长度方向Y),从侧板部41折弯形成锚定部45,但没有限定于此。即,与高度方向(上下方向)Z交叉的方向包括除此以外的方向。具体而言,在保持配件40的侧视观察(图4的(b)的状态)下,可以从侧板部41以在例如45°~90°(正交)或90°(正交)~135°等的范围内与侧板部41倾斜交叉的方式设置锚定部45。另外,在保持配件40的俯视观察(从上方观察侧板部41的状态)下,可以从侧板部41以在例如45°~90°(正交)或90°(正交)~135°等的范围内与侧板部41倾斜交叉的方式设置锚定部45。另外,该情况对于卡挂部48的与锚定部45的延伸方向(长度方向)Y交叉的方向也同样。即,在保持配件40的侧视观察(图4的(b)的状态)下,可以从锚定部45以在例如45°~90°(正交)或90°(正交)~135°等的范围内与锚定部45倾斜交叉的方式设置卡挂部48。另外,在保持配件40的俯视观察(从上方观察锚定部45的状态)下,可以从锚定部45以在例如45°~90°(正交)或90°(正交)~135°等的范围内与锚定部45倾斜交叉的方式设置卡挂部48。[第二实施方式]图6及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保持配件40A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要不同点在于,使锚定部45A朝向插口件壳体21的长度方向Y中央侧延长形成,并将卡挂部48卡挂于卡止片部47。即,保持配件40A具备:在插口件壳体21的外壁侧面21b和外壁顶面21a露出配置的侧板部41;从该侧板部41的长度方向Y两端部下侧折弯且在插口件壳体21的外壁下表面21c露出的底板部42。并且,在一对底板部42上设有从这一对底板部42朝向插口件壳体21的外壁顶面21a折弯的卡止片部47,且使一对卡挂部48分别卡止于该卡止片部47。通过以上的结构,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保持配件40A,能够起到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即,根据本实施方式,可得到即使输入外力等,也能够更难从插口件壳体21脱落的保持配件40A、使用了该保持配件40A的插口件2(连接器连接体)及连接器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卡挂部48卡止于卡止片部47。因此,即使在朝着使侧板部41向外侧倾倒的方向作用有力时,由于卡挂部48卡止于卡止片部47,因此也能够抑制保持配件40A以弯折部43为支点进行转动的情况,从而能够抑制锚定部45从插口件壳体21脱落的情况。另外,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比,由于构成为使保持配件40A的构件彼此(卡挂部48、卡止片部47)卡止的结构,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壁(插口件壳体21)的强度。因此,具有在比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更强的外力下也能够抑制保持配件40A(侧板部41)的转动这样的优点。[第三实施方式]图9~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对与上述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保持配件40B与上述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的主要不同点在于,在卡挂部48的前端侧和卡止片部47的前端侧分别设置第一爪部48a和第二爪部47a,并使上述一对爪部47a、48a彼此对置配置。具体而言,如图10及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保持配件40B中,从一对锚定部45的前端部45a分别朝向下方而延长形成有卡挂部48。并且,在这一对卡挂部48的前端侧(图11中下侧)分别延伸设置有朝向插口件2的长度方向Y外侧且与锚定部45大致平行地延伸的第一爪部48a。另一方面,在保持配件40B上从一对底板部42分别朝向上方折弯形成来设置卡止片部47。并且,在这一对卡止片部47的前端侧(图11中上侧)分别延伸设置有朝向插口件2的长度方向Y中央侧且与锚定部45大致平行地延伸的第二爪部47a。因此,第一爪部48a和第二爪部47a沿着成为锚定部45的延伸方向的插口件2的长度方向Y彼此向相反方向延伸。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第二爪部47a进入到由第一爪部48a和卡挂部48包围的空间中,并使上述的第一爪部48a和第二爪部47a具有微小的间隙而对置配置。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将保持配件40B镶嵌成形于插口件壳体21,由此在第一爪部48a与第二爪部47a之间夹有插口件壳体21内的树脂。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爪部48a和第二爪部47a对置,且第二爪部47a设置在卡止片部47的前端侧且设置于在插口件壳体21的高度方向Z上至少超过第一爪部48a的位置处。由此,能够使底板部42侧的第二爪部47a相对于锚定部45侧的第一爪部48a始终位于高度方向Z的上侧。因此,在保持配件40B以弯折部43为支点进行转动的情况下,能够使第一爪部48a卡止于第二爪部47a侧,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保持配件40B从插口件壳体21脱落的情况。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啮入到插口件壳体21内的锚定部45的壁面上设置与插口件壳体21内的树脂卡合的卡合部50。具体而言,如图10及图1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卡合部50形成为将锚定部45的外壁面45b和内壁面45c贯通的贯通孔50a。在本实施方式中,贯通孔50a形成为由带板状的长孔和带板状的短孔构成的大致L字状的贯通孔50a,该带板状的长孔沿着锚定部45的长度方向Y延伸,该带板状的短孔从该长孔的长度方向Y外侧的一端朝向下侧延伸设置。通过这样的贯通孔50a,在将锚定部45镶嵌成形于插口件壳体21时,插口件壳体21内的树脂夹在贯通孔50a内而与贯通孔50a卡合。因此,在朝着使侧板部41向外侧倾倒的方向作用有力时,锚定部45被贯通孔50a内的树脂卡挂而卡止,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保持配件40B从插口件壳体21脱落的情况。通过以上的结构,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保持配件40B,能够起到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即,根据本实施方式,可得到即使输入外力等,也能够更难从插口件壳体21脱落的保持配件40B、使用了该保持配件40B的插口件2(连接器连接体)及连接器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卡挂部48上延伸设置与锚定部45大致平行地延伸的第一爪部48a。另一方面,在卡止片部47的前端侧且在插口件壳体21的高度方向Z上至少超过第一爪部48a的位置处延伸设置与锚定部45大致平行地延伸的第二爪部47a。并且,由于使上述的第一爪部48a和第二爪部47a对置配置,因此在保持配件40B以弯折部43为支点进行转动的情况下,能够使上述的第一爪部48a和第二爪部47a卡止。因此,具有如下优点:能够抑制保持配件40B的进一步的转动,能够进一步抑制保持配件40B从插口件壳体21脱落的情况,且能够抑制住插口件壳体21的进一步的破损。在此,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卡挂部48卡止于卡止片部47,但由于向保持配件40A输入的力的作用方向的不同,可能伴随着保持配件40A的转动而使卡挂部48从卡止片部47脱落。对于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更广泛地应对使保持配件40B脱落的方向的力的作用方向,因此更加适合。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爪部48a与第二爪部47a之间设有间隙,从而在上述第一爪部48a与第二爪部47a之间夹入插口件壳体21内的树脂。因此,在朝着使保持配件40B脱落的方向作用有力时,由于插口件壳体内的树脂卡挂在第一爪部48a与第二爪部47a之间,因此能够提高保持配件40B的相对于旋转方向的强度。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锚定部45的壁面(外壁面45b、内壁面45c)上设置与插口件壳体21内的树脂卡合的卡合部50。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保持配件40B从插口件壳体21脱落的情况,从而能够进一步防止因保持配件40B的脱落而使插口件壳体21的周壁部26破损的情况。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卡合部50形成为将锚定部45的外壁面45b和内壁面45c贯通的贯通孔50a。因此,能够使插口件壳体21内的树脂在锚定部45的外壁面45b侧和内壁面45c侧连通。由此,能够提高卡合部50与树脂的卡合强度,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保持配件40B的脱落。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锚定部45从侧板部41沿着插口件2的长度方向Y延伸设置。因此,能够在与侧板部41倾倒(脱落)的方向即长度方向Y正交的宽度方向X上形成作为卡合部50的贯通孔50a,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保持配件40B以弯折部43为支点而进行转动的情况。另外,如图9及图1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保持配件40B镶嵌成形于插口件壳体21时,侧板部41的顶面41a沿着插口件壳体21的上端面21a且不露出。因此,能够抑制作业者通过手指等抓握侧板部41的顶面41a的情况,伴随于此,能够减小作业者将侧板部41压倒而使保持配件40B转动的风险。[第四实施方式]图12及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图,对与上述第一~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保持配件40C与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主要不同点在于,将第一爪部48a和第二爪部47a接触设置,并使上述第一爪部48a和第二爪部47a卡止。通过以上的结构,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保持配件40C,能够起到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即,根据本实施方式,可得到即使输入外力等,也能够更难从插口件壳体21脱落的保持配件40C、使用了该保持配件40C的插口件2(连接器连接体)及连接器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爪部48a和第二爪部47a设置成接触,并使上述的第一爪部48a和第二爪部47a卡止。因此,能够使保持配件40C的构件彼此卡止,因而能够进一步提高保持配件40C相对于旋转方向的强度,从而能够使保持配件40C更加难以从插口件壳体21脱落。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没有限定为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本发明涉及的连接器连接体具体化为插口件的情况,但当然也可以具体化为插头件。另外,连接器连接体的壳体、接触件、插柱等的形状、大小、材质等规格也可以适当变更。另外,在上述第三及第四实施方式中,将卡挂部从锚定部朝向下方折弯形成,但也可以将卡挂部从锚定部朝向上方折弯形成。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在卡挂部上设置与锚定部大致平行地延伸设置的第一爪部。另外,与此相对,例如将卡止片部以从锚定部的前端侧回绕的方式折弯形成,并在该卡止片部的前端侧且在高度方向上超过第一爪部的位置处设置第二爪部,从而能够限制保持配件的旋转方向的动作。另外,在上述第三及第四实施方式中,设置将锚定部贯通的贯通孔作为卡合部,但没有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锚定部的壁面(外壁面、内壁面)上设置凹部或凸部来作为卡合部。另外,上述的卡合部可以在一对锚定部上分别设置多个(各两个以上)。另外,在上述第三及第四实施方式中,使保持配件的锚定部在插口件壳体的长度方向两端部的各自的周壁部露出,但也可以如图14及图15所示的变形例那样使其不露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