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27009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USB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电子产品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usb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各种车辆中大都设置有usb装置。通过usb装置可以实现充电、信息交互等功能。

通产情况下,当将usb储存器插入usb装置时,由于usb装置的接口朝向外部,因而usb储存器树立地裸露在外部,在仪表台的位置则会影响周围操作部件的正常操作,在储物箱的位置,则会影响储物功能的实现。而且,由于usb储存器树立设置,也容易被车辆上的人员在无意中触碰,从而影响usb储存器的正常工作。因此,传统的usb装置的人机交互性和可靠性有限。

有鉴于此,如何获得一种具有较高人机交互性和可靠性的usb装置,成为本领域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旨在提出一种具有较高人机交互性和可靠性的usb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提供了一种usb装置,所述usb装置包括具有安装槽的固定部和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槽中并用于接收usb储存器的接口,在接收位置,所述接口朝向所述固定部的外部;在收纳位置,接口朝向沿所述固定部的外表面的延伸方向设置。

优选地,所述固定部具有用于在所述接口处于所述收纳位置时收纳所接收的usb储存器的收纳槽,所述收纳槽与所述安装槽相邻设置且彼此相通。

优选地,所述usb装置设置有用于可释放地夹持落入所述收纳槽中usb储存器的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安装于所述固定部并位于所述收纳槽内。

优选地,所述接口通过转动轴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槽中,所述usb装置包括用于对所述接口施加转动至所述接收位置的偏压力的第一复位机构,所述第一复位机构设置在所述固定部和接口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复位机构为连接在所述固定部和接口之间的弹性件。

优选地,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可滑动地设置在收纳槽中,以相互接近或远离。

优选地,所述收纳槽包括底壁、与所述安装槽紧邻的后壁、与所述后壁相对设置的前壁以及位于所述前壁和后壁之间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在所述前壁和后壁的限制下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所述第一夹持件具有朝向所述第二夹持件的第一夹持面,所述第二夹持件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夹持件的第二夹持面,所述第一夹持面和第二夹持面上均设置有齿状结构。

优选地,所述usb装置包括第二复位机构,所述第二复位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一夹持件之间,用于对所述第一夹持件施加朝向所述第二夹持件的推力,还设置在所述第二侧壁和第二夹持件之间,用于对所述第二夹持件施加朝向所述第一夹持件的推力。

优选地,所述收纳槽内设置有滑轨,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滑轨上,以使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仅在滑动方向上具有滑动自由度。

优选地,所述usb装置具有释放机构,所述释放机构可竖直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前壁上,并与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配合,在第一位置,所述释放机构与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脱离接触,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相互抵触;在释放状态的第二位置,所述释放机构与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接触,并推动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相互远离,所述第二位置低于所述第一位置。

优选地,所述usb装置包括第三复位机构,所述第三复位机构设置在所述前壁和所述释放机构之间,用于对所述释放机构施加朝向所述第一位置的偏压力。

优选地,所述释放机构设置有驱动部,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驱动部配合的第一被驱动部和第二被驱动部,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驱动部与所述第一被驱动部和第二被驱动部不接触;在所述释放状态的第二位置,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第一被驱动部和第二被驱动部相互远离。

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由于用于插接usb储存器的接口为可转动地设置,并且具有不侵占固定部外部空间的收纳位置,因此具有较高的人机交互性和良好的工作可靠性。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优选实施方式的usb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usb装置的左视图;

图3为图1中usb装置的俯视图;

图4为沿图2中a-a截取的截面图;

图5为沿图2中a-a截取的剖视图;

图6为沿图2中b-b截取的截面图;

图7为沿图3中c-c截取的剖视图;

图8为图1中usb装置的部分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固定部10;接口11;

安装槽12;转动轴13;

弹性件14;收纳槽15;

第一夹持件16;第二夹持件17;

驱动部18;第一被驱动部19;

第二被驱动部20;第二复位机构21;

第三复位机构22;夹持机构30;

释放机构31;后壁151;

前壁152;第一侧壁153;

第二侧壁154;第一夹持面161;

第一止挡件162;第二夹持面171;

第二止挡件172。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地组合。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usb装置,如附图所示,usb装置包括具有安装槽12的固定部10和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槽12中并用于接收usb储存器的接口11,接口11可转动地安装于固定部10,能够在接收位置和收纳位置之间往复转动,其中:在所述接收位置,接口11朝向固定部10的外部,以接收usb储存器;在所述收纳位置,接口11朝向沿固定部的外表面的延伸方向设置(即顺从于固定部外表面的延伸)。

在传统的(车载)usb装置中,由于usb接口是固定不动的,且朝向固定部外部设置,因此当插入usb储存器时,usb储存器的方位必然是突出于固定部。然而,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接口11可转动地安装于固定部10,当在接收位置时,接口11朝向固定部10的外部,以便于操作者插入usb储存器;随后操作者可以转动连接有usb储存器的接口11,从而在收纳位置时,使usb储存器不突出于固定部。因而,在收纳位置,由于接口11顺从于固定部外表面,因而usb储存器也顺从于固定部外表面,从而不会(严重)侵占固定部的外部空间,从而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当需要将usb储存器从接口11拔出时,可以将连接有usb储存器的接口11从收纳位置转动到接收位置,以方便地将usb储存器脱离接口11。

所谓接口11朝向沿固定部的外表面的延伸方向设置是指,接口11的朝向不是以较大角度指向固定部外部,而是符合固定部外表面的延伸方向。换句话说,当处于收纳位置,usb储存器的部分机体可以落入固定部的外表面之内或者存在部分重叠部分。优先情况下,接口11的朝向与固定部表面平行,或者usb储存器全部位于固定部外表面的下方。

虽然在本说明书中以车载usb装置的情形为例进行解释说明的,但本申请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适用于其他的载运工具或者信息终端装置的情形中,但尤其适用于车辆的工况。上述接口11可以为常规的usb接口,可以为各种类型的接口结构。固定部10通常为安装接口11的基础,可以为汽车车辆的仪表盘或储物箱等。

安装槽12位固定部10的凹陷结构,以可转动地安装接口11,同时也为接口11的转动提供必要的空间。由于在接收位置状态下,朝向固定部外部的接口11不突出于安装槽12的外表面,因此在该优先实施方式的工况中,处于接收状态的接口11也不会侵占固定部的外部空间。

接口11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可转动地安装,例如可以通过球铰接。但优先情况下,如图4和图5所示,接口11通过转动轴13可转动地安装于安装槽12中。如图4和图5所示,转动轴13贯穿安装槽12而固定安装于固定部,以为接口11提供可转动的支撑。

优选地,为了便于usb储存器的转动,如各附图所示,固定部10具有用于在接口11处于收纳位置时收纳所接收的usb储存器的收纳槽15,收纳槽15与安装槽11相邻设置且彼此相通。当接口11处于收纳位置时,插接在接口11上的usb储存器落入收纳槽15内,从而不会侵占固定部10的外部空间。收纳槽15的结构参数可以根据所应用的工况而确定,例如根据通常的usb储存器的结构参数来确定。

如图1、图3、图5和图7所示,优选情况下,usb装置设置有用于可释放地夹持落入收纳槽15中usb储存器的夹持机构30,夹持机构30安装于固定部10并位于收纳槽15内。该夹持机构30可以用作上述限位件,并具有多种结构形式。利用上述夹持机构30,能够将处于收纳槽15中的usb储存器可靠夹持,减少来自于固定部10的震动等不利因素对usb储存器的影响,从而确保usb储存器的可靠而稳定的工作。

优选地,usb装置包括用于对接口11施加转动至接收位置的偏压力的第一复位机构,所述第一复位机构设置在所述固定部10和接口11之间。第一复位机构作用于接口11,对接口11施加偏向接收位置的偏压力。因此,在夹持机构30将接口11限制于收纳位置的情况下,当需要转换为接收位置时,通过释放夹持机构30,则接口11在第一复位机构的作用下自动地转动至接收位置。第一复位机构可以为设置在固定部10和接口11之间的弹性件14(如图4和图5所示),可以具有多种形式,例如拉伸弹簧或者扭簧。

优选地,如图所示,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夹持件16和第二夹持件17,第一夹持件16和第二夹持件17可滑动地设置在收纳槽15中,以相互接近或远离。第一夹持件16和第二夹持件17之间形成用于夹持usb储存器的夹持空间,该夹持空间的大小取决于第一夹持件16和第二夹持件17之间的距离。当第一夹持件16和第二夹持件17的距离较大且大于usb储存器的尺寸时,则该夹持机构不作用于usb储存器;当第一夹持件16和第二夹持件17相互接近时,则能够将位于二者之间的usb储存器夹持固定住。

收纳槽15的结构形状没有特别限制,适于允许第一夹持件16和第二夹持件17的滑动动作即可。优先情况下,如图3、图6和图8所示,收纳槽15包括底壁、与安装槽11紧邻的后壁151、与后壁151相对设置的前壁152以及位于前壁和后壁之间的第一侧壁153和第二侧壁154,第一夹持件16和第二夹持件17在前壁152和后壁151的限制下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一侧壁153和第二侧壁154之间。在该结构中,利用前壁152和后壁153形成供第一夹持件16和第二夹持件17滑动的滑道,从而限制第一夹持件16和第二夹持件17在前后方向的自由度,但允许在侧方向的滑动的自由度。这里的方位术语:“前”、“后”、“侧”等是以本申请附图中的方位加以定义的,仅用于区分图中不同位置的结构特征,而不用于对本申请进行限制。在不同的相对位置关系中,可以有不同的表述。

如图所示,第一夹持件16具有朝向第二夹持件17的第一夹持面161,第二夹持件17具有朝向第一夹持件16的第二夹持面171,优选地,第一夹持面161和第二夹持面171上均设置有齿状结构。第一夹持面161和第二夹持面171实际上为第一夹持件16和第二夹持件17用于夹持usb储存器的部位。该第一夹持面和第二夹持面的相对位置关系(如相对距离)决定是释放usb储存器还是夹住usb储存器。分布在第一夹持面和/或第二夹持面上的齿状结构用于更为可靠地夹持usb储存器,可以具有各种合适的结构,如图中所示的条纹齿状,或者在夹持面上分布的众多小的突起结构。另外,在第一夹持面和第二夹持面上也可以设计有弹性层,如橡胶层,一方面可以增大夹持件夹持usb储存器的摩擦力,同时也能缓冲来自于固定部的不利震动的影响。

第一夹持面161和第二夹持面171均垂直于前壁和后壁的延伸方向,但二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具有多种设计形式。例如,第一夹持面161和第二夹持面171可以相互平行(均垂直于底壁的延伸方向,如图7所示),也可以设计有附图中所示的倒角结构。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第一夹持面161和第二夹持面171可以形成开口朝向上部的锐角(在图7所示的角度观察形成为v形)。

如图6和图7所示,优选地,本申请所提供的usb装置包括第二复位机构21,所述第二复位机构21设置在第一侧壁153和第一夹持件16之间,用于对第一夹持件16施加朝向第二夹持件17的推力,第二复位机构21还设置在第二侧壁154和第二夹持件17之间,用于对第二夹持件17施加朝向第一夹持件16的推力。

具体来说,第二复位机构21的偏压力驱使第一夹持件16和第二夹持件17相互接近,从而有助于第一夹持件16和第二夹持件17对usb储存器的夹持作用。第二复位机构21通常为弹性件,如橡胶件、弹簧等。

优选地,为了允许第一夹持件16和第二夹持件17之间的最小距离有利于usb储存器的进入,如图3和图8所示,优选地,第一夹持件16设置有朝向第二夹持件17突出的第一止挡件162,第二夹持件17设置有朝向第一夹持件16突出的第二止挡件172,所述第二止挡件与所述第一止挡件对齐设置。第一止挡件162和第二止挡件172彼此对齐设置,当在偏压力的作用下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相互接近时,第一止挡件162和第二止挡件172会率先抵触,从而使第一夹持件的主体和第二夹持件的主体之间保持有最小距离。因此,当插接有usb储存器的接口11转动到收纳位置时,usb储存器会通过该最小距离而推动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相互远离,从而进入到第一夹持件16和第二夹持件17之间的空间并被夹持住。当第一夹持面161和第二夹持面171形成为所述的v形时,更有利于usb储存器的进入,随后利用第二复位机构的偏压力(以及齿形结构)确保usb储存器可靠夹持。

为了确保第一夹持件16和第二夹持件17的滑动设计,优选地,在收纳槽15内设置有滑轨(未标示),第一夹持件16和第二夹持件17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滑轨上,以使第一夹持件16和第二夹持件17仅在滑动方向上具有滑动自由度。也就是说,通过滑轨与第一夹持件16和第二夹持件17的配合关系,除了在滑动方向上的自由度之外,第一夹持件16和第二夹持件17没有其他维度的运动自由度,从而能够确保第一夹持件16和第二夹持件17的可靠工作。当然,如上所述,也可以利用收纳槽15的各个壁结构实现对第一夹持件16和第二夹持件17的自由度的限制。

在第一夹持件16和第二夹持件17夹持住usb储存器的情况下需要释放时,操作者可以直接用手将第一夹持件16和第二夹持件17分离开,从而允许插接有usb储存器的接口11转动回接收位置。但优选情况下,如图7所示,usb装置具有释放机构31,所述释放机构31可竖直滑动地设置在前壁152上,并与第一夹持件16和第二夹持件17配合,在第一位置(在图中位置较高),释放机构31与第一夹持件16和第二夹持件17脱离接触,以允许第一夹持件16和第二夹持件17在偏压力的作用下相互抵触(在设计有第一止挡件162和第二止挡件172的优先方式中,第一止挡件162和第二止挡件172相互抵触);在释放状态的第二位置(在图中位置较低),释放机构31与第一夹持件16和第二夹持件17接触,并推动第一夹持件16和第二夹持件17相互远离,从而释放被第一夹持件16和第二夹持件17夹持的usb储存器。

具体来说,如图7所示,释放机构31设置有驱动部18,第一夹持件16和第二夹持件17上分别设置有与驱动部18配合的第一被驱动部19和第二被驱动部20,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驱动部18与第一被驱动部19和第二被驱动部20不接触;在所述释放状态的第二位置,驱动部18驱动第一被驱动部19和第二被驱动部20相互远离。在该方案中,将释放机构31的竖直运动转换为第一夹持件16和第二夹持件17的水平运动。这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可以利用斜楔机构来实现,也可以利用尺寸配合关系来实现。例如,在图7所示的方案中,驱动部为尺寸较大的圆盘形状,而第一被驱动部19和第二被驱动部20之间的距离小于驱动部18的径向尺寸,因此当驱动部18向下移动时,该驱动部18会将第一被驱动部19和第二被驱动部20相互推开。

除了上述释放机构31之外,也可以利用电子驱动式的释放机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7所示,驱动部18与第一被驱动部19和第二被驱动部20相互接触的部分形成有弧形接触面,以有利于相互的接触作业。

如图7所示,优选地,usb装置包括第三复位机构22,该第三复位机构22设置在前壁152和释放机构31之间,用于对释放机构施加朝向第一位置的偏压力。因此,当不需要释放机构31动作时,在第三复位机构22的偏压力作用下,释放机构31总是处于第一位置,从而没有进行释放操作;当需要进行释放操作时,操作者可以克服第三复位机构的偏压力按下释放机构31,从而使释放机构31向下移动进入释放状态的第二位置,进而使第一夹持件16和第二夹持件17相互分离,实现对usb储存器的释放。

以上对本申请的各种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由于用于插接usb储存器的接口11为可转动地设置,并且具有不侵占固定部外部空间的收纳位置,因此具有较高的人机交互性和良好的工作可靠性。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