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线端子、电路板组件以及电磁加热烹饪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42975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家用电器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接线端子、电路板组件以及电磁加热烹饪装置。
背景技术
:电磁加热烹饪装置的线束通常是利用接线端子将其连接到电路板上,其中,线束与接线端子的连接处会形成有接触电阻,在高频大电流的工况下,该接触电阻会产生较大的热量,而传统的接线端子的底部都为水平设计,接线端子与电路板紧紧贴靠在一起,接线端子的底部无法形成间隙进行散热,从而容易导致线束与接线端子的连接处发生热熔等安全事故,大大降低了产品可靠性及稳定性。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接线端子,旨在将所述接线端子安装至电路板上时,能够在所述接线端子的接线部与所述电路板之间形成有间隙,供所述接线端子散热。为达到上述之技术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接线端子,用以将线束连接到电路板上,所述接线端子包括接线部、安装部以及隔离部,其中,所述接线部用以供线束安装;所述安装部用以与电路板连接安装;所述隔离部突出于所述接线部的下表面的至少部分设置,用以将所述接线部的下表面与电路板间隔开。优选地,所述隔离部凸设于所述接线部的下表面。优选地,所述隔离部与所述电路板抵接。优选地,所述隔离部设于所述接线部与所述安装部之间,所述隔离部包括上下向延伸的第一连接段和水平向延伸的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自所述接线部向下延伸,所述第二连接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安装部设置,且用以与电路板抵接。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之间的夹角为θ,80°≤θ≤110°。优选地,所述隔离部向下突出于所述接线部的高度为h,1.3mm≤h≤3.5mm。优选地,所述接线部包括底板以及自所述底板的两侧部朝上延伸的两安装侧板,所述底板和所述两安装侧板共同围设形成用以供线束连接的安装槽,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底板的一端。优选地,所述底板设有散热孔。优选地,所述安装部为自上向下延伸的插接脚,且所述插接脚上设有开孔,所述开孔的周缘延伸出卡扣,所述卡扣用以与电路板的卡孔卡接。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路板组件,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电路板,以及安装于所述电路板上的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用以将线束连接到所述电路板上,所述接线端子包括接线部、安装部以及隔离部,其中,所述接线部用以供线束安装;所述安装部用以与电路板连接安装;所述隔离部突出于所述接线部的下表面的至少部分设置,用以将所述接线部的下表面与电路板间隔开。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磁加热烹饪装置,所述电磁加热烹饪装置包括加热线盘,以及电路板组件,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电路板,以及安装于所述电路板上的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包括接线部、安装部以及隔离部,其中,所述接线部用以供线束安装;所述安装部用以与电路板连接安装;所述隔离部突出于所述接线部的下表面的至少部分设置,用以将所述接线部的下表面与电路板间隔开,所述加热线盘的线束通过所述接线端子连接到所述电路板上。优选地,所述电磁加热烹饪装置为电磁炉或者电饭煲。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在所述接线端子的接线部设置隔离部,所述隔离部突出于所述接线部的下表面的至少部分设置,以将所述接线部与所述电路板间隔分开,在两者之间形成有间隙,从而使得所述接线部与所述线束的连接处产生的热量,可以自所述间隙散发出去,避免所述接线部发生热熔等安全事故。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接线端子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接线端子与线束及电路板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接线端子与线束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的接线端子的侧视图。本发明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接线端子13隔离部11接线部13a第一连接段11a底板13b第二连接段11b安装侧板20电路板11c散热孔30线束12安装部40间隙12a卡扣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请参阅图1,本发明的接线端子10,用以将线束连接到电路板上,所述接线端子10包括接线部11、安装部12以及隔离部13,其中,如图2所示,所述接线部11用以供线束30安装;所述安装部12用以与电路板20连接;所述隔离部13突出于所述接线部11的下表面的至少部分设置,用以将所述接线部11的下表面与所述电路板20间隔开。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隔离部13突出于所述接线部11的下表面的至少部分设置,即在所述接线部11的下表面为平面时,所述隔离部13为完全突出于所述接线部11的下表面设置;或者在所述接线部11的下表面为非平面时,所述隔离部13为突出于所述接线部11的下表面的全部或部分设置。如此,所述隔离部13才能将所述接线部11与所述电路板20间隔分开,以在两者之间形成有间隙40,供所述接线部11自所述间隙散发热量。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隔离部13可设置为突出于所述接线部11的下表面,并与所述电路板20抵接,或者所述隔离部13连接于所述接线部11与所述安装部12之间,所述隔离部13与所述电路板20不抵接,仅通过所述安装部12与所述电路板20连接固定,具体可根据用户的需求设置。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在所述接线端子10的接线部11设置隔离部13,所述隔离部13突出于所述接线部11的下表面的至少部分设置,以将所述接线部11与所述电路板20间隔分开,从而在两者之间形成有间隙40,使得所述接线部11与所述线束30的连接处产生的热量,可以自所述间隙40散发出去,避免所述接线部11发生热熔等安全事故。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接线部11用以与线束30连接,其连接方式没有限定,可根据用户的需求设置,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接线部11包括底板11a以及自所述底板11a的两侧部朝上延伸的两个安装侧板11b,如图1所示,所述底板11a和所述两安装侧板11b共同围设形成用以供线束30连接的安装槽,线束30可以通过铆接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如图1所示,在线束30安装至所述安装槽之前,所述两个安装侧板11b呈直板设置;如图2和图3所示,在线束30安装至所述安装槽后,通过压制所述两个安装侧板11b呈弯折状,以将线束30铆压安装至所述安装槽。所述安装部12位于所述底板11a的一端,所述安装部12的设置方式,将在后文中做详细介绍。所述接线部11的下表面为平面,所述隔离部13可以自所述21的下表面直接凸设,或者自所述接线部11的一端朝下延伸出,均可使所述隔离部13突出于所述接线部11的下表面,具体的,于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离部13自所述接线部11的一端(亦即所述底板11a的一端)凸出并朝下延伸。如此,所述隔离部13可以与所述安装部12分设于所述接线部11的两端,其中,所述隔离部12与电路板20抵接,所述安装部12与所述电路板20连接;或者,所述隔离部13与所述安装部12同设于所述接线部11的一端,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12与所述隔离部13同设于所述接线部11的一端,且所述隔离部13设于所述接线部11与所述安装部12之间。请参阅图4,图中y轴为上下向,x轴为水平向,其中,y轴的正方向为上,y轴的负方向为下。其中,所述隔离部13包括上下向延伸的第一连接段13a和水平向延伸的第二连接段13b,所述第一连接段13a自所述接线部11向下延伸,所述第二连接段13b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13a和所述安装部12设置,且用以与电路板20抵接(可参阅图2)。具体的,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段13a自所述底板11a的一端凸出并朝下延伸,而呈上下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段13b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段13a和所述安装部12之间,其中,所述第二连接段13b自所述第一连接段13a的下端沿水平向延伸出,所述第二连接段13b与所述电路板20抵接;所述安装部12自所述第二连接段13b延伸出,并固定安装于所述电路板20上。以此设置,可在所述接线部11与所述电路板20之间形成间隙40的同时,还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段13b,增加所述接线端子10与所述电路板20之间的抵接面积,从而加强所述接线端子10与所述电路板2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显然,所述第二连接段13b并不是必须的,所述隔离部13可以仅包括所述第一连接段13a,并连接于所述接线部11与所述安装部12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段13a可呈上下向延伸设置,或呈弧形设置均可,如此,亦可在所述接线部11的下表面与所述电路板20之间形成有间隙40,只是这种设置方式,所述隔离部13没有与所述电路板20抵接,仅通过所述安装部12与所述电路板20连接,其固定效果不如前者好。所述安装部12安装至所述电路板20上的设置方式有多种,例如可以是贴片式焊接安装,则相应地,所述安装部12呈水平向延伸,亦或者,采用插接式焊接安装,则相应地,将所述安装部12设置为呈上下向延伸的插接脚,并与所述电路板20插置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12为自上向下延伸的插接脚,且所述插接脚上设有开孔,所述开孔的周缘延伸出的卡扣12a,所述电路板20上设有与所述卡扣12a对应的焊孔,安装时,所述插接脚插置于所述焊孔内,直至所述卡扣12a与所述焊孔对应卡接,以方便对所述安装部12与所述电路板20进行焊接。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隔离部13可以为与所述接线部11一体成型结构,亦可以为通过粘接或焊接等方式固定于所述接线部11上的独立结构,于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离部13与所述接线部11,以及所述安装部12为一体成型结构,更好地,所述隔离部13与所述接线部11之间,以及所述隔离部13与所述安装部12之间,均采用圆弧平滑过渡连接。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接线部11通过其与所述电路板20之间的间隙40散热,若所述间隙40过窄,则不利于所述接线部11散热,若所述间隙40过大,则会增加所述接线端子10在所述电路板20上的占用空间,因此,为了保证所述接线部11能够通过所述间隙40正常散热,且尽可能的减小其占用空间,于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离部13向下突出于所述接线部11的高度为h(即所述接线部11的下表面与所述电路板20之间的间距),其范围限定为0.8mm≤h≤2.5mm,且所述第一连接段13a和第二连接段13b之间的夹角为θ,其范围限定为80°≤θ≤110°,以此设置,既可使所述接线部11能够通过所述间隙40正常散热,其占用空间也较小。进一步的,为了加强所述接线部11的散热效果,还可以在所述接线部11上设置连通所述间隙40与所述安装槽的散热孔11c,以使所述接线部11可通过所述散热孔11c散热,如图1和图4所示,具体的,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孔11c设于所述底板11a上,所述接线部11可通过所述散热孔11c向所述间隙40散热,从而加强所述接线部11的散热效果。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路板组件,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电路板20,以及安装于所述电路板20上的接线端子10,所述接线端子10用以将线束30连接到所述电路板20上,所述接线端子1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电路板组件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磁加热烹饪装置,所述电磁加热烹饪装置包括加热线盘(未图示),以及电路板组件100,所述加热线盘的线束30通过所述电路板20的接线端子10连接到其电路板20上,所述电路板组件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电磁加热烹饪装置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优选地,所述电磁加热烹饪装置为电磁炉或者电饭煲。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其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