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1956005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Low Temperature Poly-Silicon-Thin Film Transistor,简称LTPS-TFT)显示器具有高分辨率、反应速度快、高亮度、高开口率、高电子移动率等优点。

目前,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包括设置在衬底上的有源层、栅绝缘层、栅电极、源电极和漏电极;所述有源层包括源极区、漏极区以及位于所述源极区和漏极区之间的沟道区。为了避免光照射有源层的沟道区而产生漏电流,对多晶硅薄膜晶体管的电学性能造成影响,需在与沟道区对应位置处设置金属遮光层。

其中,有源层是通过对多晶硅层进行离子注入工艺后得到的,所述多晶硅层一般通过在衬底上形成非晶硅薄膜,之后采用准分子激光退火方法将非晶硅转化为多晶硅,然后通过构图工艺使多晶硅薄膜形成特定图案的多晶硅层。或者,可先在衬底上形成非晶硅薄膜,并通过构图工艺形成特定图案,之后采用准分子激光退火方法将非晶硅转化为多晶硅,形成多晶硅层。

然而,由于金属遮光层的存在,会使得源极区和漏极区的散热速度相对沟道区的散热速度非常慢,在准分子激光退火将非晶硅转化为多晶硅时,沟道区已经结晶,但是源极区和漏极区还未达到结晶的温度,导致晶粒尺寸较小,晶粒均匀性比较差,结晶质量不高,从而限制了薄膜晶体管器件电学性能的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可提高晶粒尺寸及均匀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阵列基板,包括衬底、设置在所述衬底上的多晶硅薄膜晶体管,所述多晶硅薄膜晶体管包括有源层,所述有源层包括源极区、漏极区、位于所述源极区和所述漏极区之间的沟道区;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衬底与所述有源层之间的金属遮光层;所述金属遮光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所述沟道区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且所述金属遮光层至少覆盖部分所述源极区和部分所述漏极区。

优选的,所述金属遮光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所述有源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所述金属遮光层包括与所述沟道区对应的第一部分、与所述源极区对应的第二部分、以及与所述漏极区对应的第三部分;沿垂直所述沟道区长度的方向,所述第二部分超出所述源极区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部分超出所述沟道区的尺寸;所述第三部分超出所述漏极区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部分超出所述沟道区的尺寸。

进一步优选的,沿所述沟道区长度的方向,所述第二部分超出所述源极区,所述第三部分超出所述漏极区。

优选的,所述金属遮光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所述有源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所述金属遮光层包括与所述沟道区对应的第一部分、与所述源极区对应的第二部分、以及与所述漏极区对应的第三部分;所述第二部分超出所述源极区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部分超出所述沟道区的面积;所述第三部分超出所述漏极区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部分超出所述沟道区的面积。

优选的,所述金属遮光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所述有源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所述金属遮光层包括与所述沟道区对应的第一部分、与所述源极区对应的第二部分、以及与所述漏极区对应的第三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的面积均大于所述第一部分的面积。

优选的,所述金属遮光层的热导率大于85W/(m·K)。

优选的,所述金属遮光层的厚度在40~200nm之间。

优选的,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金属遮光层与所述有源层之间的缓冲层。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缓冲层的厚度在50nm~600nm之间。

基于上述,优选的,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与所述多晶硅薄膜晶体管的漏电极电连接的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为像素电极或阳极。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阵列基板。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阵列基板的制备方法,包括在衬底上形成多晶硅薄膜晶体管,所述多晶硅薄膜晶体管包括有源层,所述有源层包括源极区、漏极区、位于所述源极区和所述漏极区之间的沟道区;其中,所述有源层通过对多晶硅层进行离子注入得到;所述多晶硅层通过对非晶硅层进行准分子激光退火得到;还包括:在形成所述多晶硅薄膜晶体管之前,在所述衬底上形成与所述有源层对应的金属遮光层;所述金属遮光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所述沟道区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且所述金属遮光层至少覆盖部分所述源极区和部分所述漏极区。

优选的,所述金属遮光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所述有源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所述金属遮光层包括与所述沟道区对应的第一部分、与所述源极区对应的第二部分、以及与所述漏极区对应的第三部分;沿垂直所述沟道区长度的方向,所述第二部分超出所述源极区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部分超出所述沟道区的尺寸;所述第三部分超出所述漏极区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部分超出所述沟道区的尺寸。

进一步优选的,沿所述沟道区长度的方向,所述第二部分超出所述源极区,所述第三部分超出所述漏极区。

优选的,所述金属遮光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所述有源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所述金属遮光层包括与所述沟道区对应的第一部分、与所述源极区对应的第二部分、以及与所述漏极区对应的第三部分;所述第二部分超出所述源极区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部分超出所述沟道区的面积;所述第三部分超出所述漏极区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部分超出所述沟道区的面积。

优选的,所述金属遮光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所述有源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所述金属遮光层包括与所述沟道区对应的第一部分、与所述源极区对应的第二部分、以及与所述漏极区对应的第三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的面积均大于所述第一部分的面积。

优选的,在形成所述金属遮光层之后,形成所述非晶硅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形成缓冲层。

基于上述,优选的,形成所述多晶硅薄膜晶体管,包括:依次形成多晶硅层、栅绝缘层、栅电极;以所述栅电极为阻挡,对未被所述栅电极挡住的所述多晶硅层进行离子注入工艺,使所述多晶硅层形成有源层;其中,离子注入的能量在10~200keV之间,离子注入剂量在1x1011~1x1020atoms/cm3之间;形成层间绝缘层、源电极和漏电极;所述源电极和所述漏电极与所述有源层接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通过在有源层和衬底之间设置金属遮光层,且使金属遮光层从有源层的沟道区延伸向所述源极区和所述漏极区,相对仅将金属遮光层设置在沟道区,源极区和漏极区的散热速度得到了提升,在准分子激光退火将非晶硅转化为多晶硅时,可使源极区和漏极区也达到结晶温度,在此基础上,由于沟道区与源极区和漏极区散热速度不同,在晶粒形成过程中,可使晶核沿散热速度慢的方向生长,形成沿同一方向生长的长晶粒,从而相对现有技术可提高晶粒尺寸,由于晶核的生长方向一致,从而提高了晶粒的均匀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结晶质量,使得薄膜晶体管的电学性能得到了提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衬底上形成金属遮光层和有源层的俯视示意图一;

图3(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衬底上形成金属遮光层和有源层的俯视示意图二;

图3(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衬底上形成金属遮光层和有源层的俯视示意图三;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阵列基板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衬底上形成金属遮光层的俯视示意图;

图7(b)为图7(a)的AA′向剖视示意图;

图8(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衬底上形成金属遮光层和缓冲层的俯视示意图;

图8(b)为图8(a)的BB′向剖视示意图;

图8(c)为在图8(b)的基础上形成非晶硅薄膜的示意图;

图8(d)为在图8(c)的基础上将非晶硅薄膜转化为多晶硅薄膜的示意图;

图9(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衬底上形成金属遮光层、缓冲层和多晶硅层的俯视示意图;

图9(b)为图9(a)的CC′向剖视示意图;

图10为在图9(b)的基础上形成栅电极的示意图;

图11为在图10的基础上将多晶硅层形成有源层的示意图。

附图说明:

10-衬底;20-金属遮光层;201-第一部分;202-第二部分;203-第三部分;30-缓冲层;40-非晶硅薄膜;401-多晶硅薄膜;402-多晶硅层;50-栅绝缘层;60-栅电极;70-有源层;701-源极区;702-漏极区;703-沟道区;80-层间绝缘层;901-源电极;902-漏电级;100-平坦化层;110-第一电极;111-有机材料功能层;112-阴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阵列基板,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衬底10、设置在衬底10上的多晶硅薄膜晶体管,该多晶硅薄膜晶体管包括有源层70,有源层70包括源极区701、漏极区702、位于源极区701和漏极区702之间的沟道区703;阵列基板还包括设置在衬底10与有源层70之间的金属遮光层20;金属遮光层20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沟道区703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且述金属遮光层20至少覆盖部分源极区701和部分漏极区702。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多晶硅薄膜晶体管还包括位于有源层70上方栅绝缘层50、栅电极60、层间绝缘层80、源电极901和漏电极902,源电极901和漏电极902分别与有源层70的源极区701和漏极区702接触。

第二,金属遮光层20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沟道区703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且述金属遮光层20至少覆盖部分源极区701和部分漏极区702,具体可以是:

如图3(a)和图3(b)所示,金属遮光层20在衬底10的正投影可完全覆盖有源层70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其中,金属遮光层20的对应源极区701的部分的面积可大于等于源极区701的面积,金属遮光层20的对应漏极区702的部分的面积可大于等于漏极区702的面积。

如图3(c)所示,有源层70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可完全覆盖金属遮光层20在衬底10的正投影。其中,金属遮光层20的对应源极区701的部分的面积可小于源极区701的面积,金属遮光层20的对应漏极区702的部分的面积可小于漏极区702的面积。

其中,不对金属遮光层20的对应源极区701部分和对应漏极区702部分的尺寸进行限定,只要使源极区701和漏极区702的散热速度得到提升,从而使得在沟道区703结晶时,源极区701和漏极区702也达到结晶温度即可。在此基础上,为了增加晶粒尺寸,通过合理设置金属遮光层20的对应源极区701部分和对应漏极区702部分的尺寸,可使沟道区703与源极区701和漏极区702散热速度不同。

第三,不对金属遮光层20的材料进行限定,只要能起遮光和散热作用即可。

其中,根据金属遮光层20的材料,若其对有源层70不会产生影响,则如图1所示,金属遮光层20可直接与有源层70接触;若其对有源层70有影响,则如图2所示,可在金属遮光层20与有源层70之间设置缓冲层30。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阵列基板,通过在有源层70和衬底10之间设置金属遮光层20,且使金属遮光层20从有源层70的沟道区703延伸向源极区701和漏极区702,相对仅将金属遮光层20设置在沟道区703,源极区701和漏极区702的散热速度得到了提升,在准分子激光退火将非晶硅转化为多晶硅时,可使源极区701和漏极区702也达到结晶温度,在此基础上,由于沟道区703与源极区701和漏极区702散热速度不同,在晶粒形成过程中,可使晶核沿散热速度慢的方向生长,形成沿同一方向生长的长晶粒,从而相对现有技术可提高晶粒尺寸,由于晶核的生长方向一致,从而提高了晶粒的均匀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结晶质量,使得薄膜晶体管的电学性能得到了提升。

优选的,如图3(a)和图3(b)所示,金属遮光层20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有源层70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金属遮光层20包括与沟道区703对应的第一部分201、与源极区701对应的第二部分202、以及与漏极区702对应的第三部分203;沿垂直沟道区703长度的方向,第二部分202超出源极区701的尺寸大于第一部分201超出沟道区703的尺寸;第三部分203超出漏极区702的尺寸大于第一部分201超出沟道区703的尺寸。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部分202超出源极区701的尺寸,即为:第二部分202中不与源极区701对应的部分。其中,第二部分202在衬底10的正投影的面积等于源极区701在衬底10的正投影面积加超出源极区701的部分在衬底10的正投影面积。

同理,第三部分203超出漏极区702的尺寸,即为第三部分203中不与漏极区702对应的部分。第一部分201超出沟道区703的尺寸,即为第一部分201不与沟道区703对应的部分。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使金属遮光层20的第二部分202和第三部分203在沿垂直沟道区703长度的方向上,分别超出源极区701和漏极区702的尺寸大于第一部分201超出沟道区703的部分,可保证在沟道区703结晶时,源极区701和漏极区702也达到结晶温度。

进一步优选的,如图3(b)所示,沿沟道区703长度的方向,第二部分202超出源极区701,第三部分203超出漏极区702。

即:使金属遮光层20形成类似H形的形状。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使第二部分202和第三部分203分别沿沟道区703长度方向延伸,而超出源极区701和漏极区702,可进一步提升源极区701和漏极区702的散热速度,可使源极区701和漏极区702的散热速度大于沟道区703的散热速度,从而使晶核沿源极区701和漏极区702向沟道区703方向定向生长,形成沿沟道区703长度方向生长的较均匀的长晶粒,使得沟道区703的晶粒尺寸更大,均匀性更好,结晶质量更高。

或者,优选的,金属遮光层20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有源层70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金属遮光层20包括与沟道区703对应的第一部分201、与源极区701对应的第二部分202、以及与漏极区702对应的第三部分203;第二部分202超出源极区701的面积大于第一部分201超出沟道区703的面积;第三部分203超出漏极区702的面积大于第一部分201超出沟道区703的面积。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使第二部分202超出源极区701的面积大于第一部分201超出沟道区703的面积,第三部分203超出漏极区702的面积大于第一部分201超出沟道区703的面积,可进一步提升源极区701和漏极区702的散热速度,可使源极区701和漏极区702的散热速度大于沟道区703的散热速度,从而使晶核沿源极区701和漏极区702向沟道区703方向定向生长,形成沿沟道区703长度方向生长的较均匀的长晶粒,使得沟道区703的晶粒尺寸更大,均匀性更好,结晶质量更高。

或者,优选的,金属遮光层20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有源层70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金属遮光层20包括与沟道区703对应的第一部分201、与源极区701对应的第二部分202、以及与漏极区702对应的第三部分203;第二部分202和第三部分203的面积均大于第一部分201的面积。

这样,可完全保证源极区701和漏极区702的散热速度大于沟道区703的散热速度,从而使晶核沿源极区701和漏极区702向沟道区703方向定向生长,形成沿沟道区703长度方向生长的较均匀的长晶粒,使得沟道区703的晶粒尺寸更大,均匀性更好,结晶质量更高。

优选的,所述金属遮光层20的热导率大于85W/(m·K)。

其中,金属遮光层20可以由金属、金属合金等制成,例如由钼、铝、钼钨等不透明的金属材料制成。

这样,可保证金属遮光层20的热导率大于与有源层70接触的其他膜层,保证在非晶硅转化为多晶硅的过程中,源极区701和漏极区702的散热主要通过金属遮光层20达到,以使源极区701、漏极区702和沟道区703的散热速度不同。

优选的,所述金属遮光层20的厚度在40~200nm之间。

一方面金属遮光层20太薄,达不到遮光效果;另一方面,金属遮光层20太厚会增大工艺时长,增加成本,且膜层过厚有可能造成膜层表面凹凸不平,影响后续工艺。

优选的,如图2所示,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金属遮光层20与所述有源层70之间的缓冲层30。

其中,缓冲层30可为一层结构,其材料可以为氧化硅、氮化硅等。缓冲层30也可为两层及以上结构。

本发明实施例在金属遮光层20与有源层70之间的设置缓冲层30,可以防止衬底10和金属遮光层20中的金属离子杂质扩散至有源层70中,影响TFT电学特性。

优选的,所述缓冲层30的厚度在50nm~600nm之间。

一方面,缓冲层30太薄不能达到遮挡金属离子杂质扩散的作用;另一方面,缓冲层30太厚使得工艺时长过大,使得成本增加,且膜层过厚会增大薄膜的应力使结构容易断裂。

基于上述,优选的,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与所述多晶硅薄膜晶体管的漏电极902电连接的第一电极110;所述第一电极110为像素电极或阳极。

其中,当第一电极110为阳极时,所述阵列基板为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该阵列基板还包括有机材料功能层111和阴极112。

当第一电极110为像素电极时,所述阵列基板为LCD(liquid CrystalDisplay,液晶显示器)的阵列基板,该阵列基板进一步还可以包括公共电极。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阵列基板。

所述显示装置可以为是液晶显示装置,OLED显示装置。具体可以为显示面板、显示器、电视、数码相框、手机、平板电脑等具有任何显示功能的产品或者部件。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阵列基板的制备方法,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在衬底10上形成多晶硅薄膜晶体管,所述多晶硅薄膜晶体管包括有源层70,有源层70包括源极区701、漏极区702、位于源极区701和漏极区702之间的沟道区703;其中,有源层70通过对多晶硅层进行离子注入得到;所述多晶硅层402通过对非晶硅层进行准分子激光退火得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形成多晶硅薄膜晶体管之前,在衬底10上形成与有源层70对应的金属遮光层20;金属遮光层20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沟道区703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且述金属遮光层20至少覆盖部分源极区701和部分漏极区70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阵列基板的制备方法,通过在形成多晶硅薄膜晶体管之前,在衬底10上形成与有源层70对应的金属遮光层20,且使金属遮光层20从有源层70的沟道区703延伸向源极区701和漏极区702,相对仅将金属遮光层20设置在沟道区703,源极区701和漏极区702的散热速度得到了提升,在准分子激光退火将非晶硅转化为多晶硅时,可使源极区701和漏极区702也达到结晶温度,在此基础上,由于沟道区703与源极区701和漏极区702散热速度不同,在晶粒形成过程中,可使晶核沿散热速度慢的方向生长,形成沿同一方向生长的长晶粒,从而相对现有技术可提高晶粒尺寸,由于晶核的生长方向一致,从而提高了晶粒的均匀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结晶质量,使得薄膜晶体管的电学性能得到了提升。

优选的,如图3(a)和图3(b)所示,金属遮光层20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有源层70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金属遮光层20包括与沟道区703对应的第一部分201、与源极区701对应的第二部分202、以及与漏极区702对应的第三部分203;沿垂直沟道区703长度的方向,第二部分202超出源极区701的尺寸大于第一部分201超出沟道区703的尺寸;第三部分203超出漏极区702的尺寸大于第一部分201超出沟道区703的尺寸。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使金属遮光层20的第二部分202和第三部分203在沿垂直沟道区703长度的方向上,分别超出源极区701和漏极区702的尺寸大于第一部分201超出沟道区703的部分,可保证在沟道区703结晶时,源极区701和漏极区702也达到结晶温度。

进一步优选的,如图3(b)所示,沿沟道区703长度的方向,第二部分202超出源极区701,第三部分203超出漏极区702。

即:使金属遮光层20形成类似H形的形状。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使第二部分202和第三部分203分别沿沟道区703长度方向延伸,而超出源极区701和漏极区702,可进一步提升源极区701和漏极区702的散热速度,可使源极区701和漏极区702的散热速度大于沟道区703的散热速度,从而使晶核沿源极区701和漏极区702向沟道区703方向定向生长,形成沿沟道区703长度方向生长的较均匀的长晶粒,使得沟道区703的晶粒尺寸更大,均匀性更好,结晶质量更高。

或者,优选的,金属遮光层20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有源层70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金属遮光层20包括与沟道区703对应的第一部分201、与源极区701对应的第二部分202、以及与漏极区702对应的第三部分203;第二部分202超出源极区701的面积大于第一部分201超出沟道区703的面积;第三部分203超出漏极区702的面积大于第一部分201超出沟道区703的面积。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使第二部分202超出源极区701的面积大于第一部分201超出沟道区703的面积,第三部分203超出漏极区702的面积大于第一部分201超出沟道区703的面积,可进一步提升源极区701和漏极区702的散热速度,可使源极区701和漏极区702的散热速度大于沟道区703的散热速度,从而使晶核沿源极区701和漏极区702向沟道区703方向定向生长,形成沿沟道区703长度方向生长的较均匀的长晶粒,使得沟道区703的晶粒尺寸更大,均匀性更好,结晶质量更高。

或者,优选的,金属遮光层20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有源层70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金属遮光层20包括与沟道区703对应的第一部分201、与源极区701对应的第二部分202、以及与漏极区702对应的第三部分203;第二部分202和第三部分203的面积均大于第一部分201的面积。

这样,可完全保证源极区701和漏极区702的散热速度大于沟道区703的散热速度,从而使晶核沿源极区701和漏极区702向沟道区703方向定向生长,形成沿沟道区703长度方向生长的较均匀的长晶粒,使得沟道区703的晶粒尺寸更大,均匀性更好,结晶质量更高。

优选的,在形成所述金属遮光层20之后,形成所述非晶硅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形成缓冲层30。

其中,缓冲层30可为一层结构,其材料可以为氧化硅、氮化硅等。缓冲层30也可为两层及以上结构。

本发明实施例在金属遮光层20与有源层70之间的形成缓冲层30,可以防止衬底10和金属遮光层20中的金属离子杂质扩散至有源层70中,影响TFT电学特性。

下面提供一具体实施例,以详细描述一种阵列基板的制备方法,如图6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10、如图7(a)和图7(b)所示,在衬底10上形成金属遮光层20。

具体的,在经过预先清洗的玻璃等透明衬底10上,采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形成厚度在40~200nm之间的金属薄膜,其材料可以为金属、金属合金等,热导率率大于85W/(m·K)。之后通过构图工艺处理,形成金属遮光层20。

金属遮光层20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完全覆盖待形成有源层70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金属遮光层20包括与待形成沟道区703对应的第一部分201、与待形成源极区701对应的第二部分202、以及与待形成漏极区702对应的第三部分203。

其中,第二部分202超出待形成源极区701的面积大于第一部分201超出待形成沟道区703的面积;第三部分203超出待形成漏极区702的面积大于第一部分201超出待形成沟道区703的面积。或者,第二部分202和第三部分203的面积均大于第一部分201的面积。

S11、如图8(a)和图8(b)所示,在完成S10的基础上,形成缓冲层30。

具体的,可采用PECVD(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LPCVD(低压化学气相沉积)、APCVD(大气压化学气相沉积)、ECR-CVD(电子回旋谐振化学气相沉积)或者溅射等方法形成缓冲层30。

其中,该缓冲层30可以为单层的氧化硅、氮化硅或者二者的叠层。所述缓冲层30的厚度可以为50nm~600nm,优选厚度为300nm~500nm。

S12、如图8(c)所示,在完成S11的基础上,在缓冲层30上形成非晶硅薄膜40。

具体的,可以采用PECVD、LPCVD等方法形成所述非晶硅薄膜40。其中,沉积温度可控制在600℃以下。非晶硅薄膜40厚度可以为10nm~300nm,优选厚度为40nm~100nm。

S13、在完成S12的基础上,采用准分子激光退火的方法对非晶硅薄膜40进行处理,形成如图8(d)所示的多晶硅薄膜401。

其中,采用准分子激光退火方法对所述非晶硅薄膜40进行处理,使所述非晶硅薄膜40晶化为多晶硅薄膜401,例如可通过如下过程实现:采用准分子激光照射处理,在约50~150ns时间内使非晶硅薄膜40表面瞬间达到1000℃以上的高温而变成熔融状态;然后对熔融状态的非晶硅进行退火,使之晶化形成多晶硅薄膜401。

S14、在完成S13的基础上,对多晶硅薄膜401进行构图工艺处理,形成如图9(a)和图9(b)所示的多晶硅层402。

具体的,在所述多晶硅薄膜401上形成光刻胶薄膜;并采用普通掩模板对形成有所述光刻胶薄膜的基板进行曝光,显影后形成光刻胶完全保留部分和光刻胶完全去除部分;其中,所述光刻胶完全保留部分与多晶硅层402对应,光刻胶完全去除部分对应其余部分;采用干法刻蚀去除所述光刻胶完全去除部分的多晶硅薄膜401,形成多晶硅层402;采用剥离工艺将所述光刻胶完全保留部分去除。

其中,干法刻蚀可选用等离子刻蚀、反应离子刻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刻蚀等方法,刻蚀气体可选择含氟、氯的气体,如CF4(四氟甲烷)、CHF3(三氟甲烷)、SF6(六氟化硫)、CCl2F2(二氟二氯甲烷)等或者这些气体与O2(氧气)的混合气体。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S13和S14的步骤,也可以是先对非晶硅薄膜40进行构图工艺,在待形成多晶硅层402的位置处,形成非晶硅图案,然后采用准分子激光退火的方法对非晶图案进行处理,形成多晶硅层402。

S15、如图10所示,在完成S14的基础上,形成栅绝缘层50和栅电极60。

具体的,可以采用PECVD、LPCVD、APCVD或ECR-CVD等方法沉积绝缘薄膜,形成栅绝缘层50。然后采用磁控溅射、热蒸发或PECVD、LPCVD、APCVD、ECR-CVD等方法在栅绝缘层50上形成栅金属薄膜,并通过构图工艺处理形成所述栅电极60。

其中,该栅绝缘层50可以为单层的氧化硅、氮化硅或者二者的叠层。栅绝缘层50的厚度可以为50nm~200nm,优选厚度为60nm~150nm。

栅电极60可以由金属、金属合金如钼、铝、钼钨等导电材料构成,可为单层、两层或两层以上结构。厚度可以为100nm~500nm,优选厚度为150nm~400nm。

S16、在完成S15的基础上,以栅电极60为阻挡,对未被栅电极挡住的多晶硅层402进行离子注入工艺,使所述多晶硅层402形成如图11所示的有源层70。

所述有源层70包括源极区701、漏极区702、位于源极区701和漏极区702之间的沟道区703。

具体的,离子注入可采用具有质量分析仪的离子注入、不具有质量分析仪的离子云式注入、等离子注入或者固态扩散式注入等方法,优选的,可采用离子云式注入方法,可根据设计需要采用含硼如B2H6/H2,或者含磷如PH3/H2的混合气体进行注入,离子注入能量可为10~200keV,优选能量在40~100keV,注入剂量可在1x1011~1x1020atoms/cm3范围内,优选剂量在1x1014~1x1018atoms/cm3

此外,在离子注入之后可通过快速热退火、激光退火或炉退火的方法进行激活。其中,炉退火的方法较为经济、简单,均匀性较佳,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采用在退火炉中以300~600℃进行0.5~4小时(最好为1~3小时)的激活热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对未被栅电极60挡住的多晶硅层402进行离子注入工艺可形成N型或P型的源极区701和漏极区702;离子注入计量在1x1011~1x1020atoms/cm3之间可以保证离子可以穿透缓冲层30作用到源极区701和漏极区702。

S17、如图2所示,在完成S16的基础上,形成层间绝缘层80,并在层间绝缘层80上形成源电极901和漏电极902。

其中,源电极901和漏电极902分别通过形成在层间绝缘层80和栅绝缘层50上的过孔与源极区701和漏极区702接触。

具体的,可以采用PECVD、LPCVD、APCVD或ECR-CVD等方法在600℃以下的温度下沉积形成所述层间绝缘层80。然后采用溅射、热蒸发或PECVD、LPCVD、APCVD、ECR-CVD等方法在栅绝缘层上形成源漏金属薄膜,并通过构图工艺形成所述源电极901和漏电极902。

其中,该层间绝缘层80可以为单层的氧化硅、或者氧化硅和氮化硅的叠层。层间绝缘层80的厚度可以为300nm~900nm,优选厚度为400nm~600nm。

在形成所述层间绝缘层80和栅绝缘层50上的过孔时,可采用干法刻蚀,即:可选用等离子刻蚀、反应离子刻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刻蚀等方法,刻蚀气体可选择含氟、氯的气体,如CF4、CHF3、SF6、CCl2F2等或者这些气体与O2的混合气体。

源电极901和漏电极902可以由金属、金属合金如钼、钼合金、铝、铝合金、钛等导电材料构成。厚度可以为100nm~800nm,优选厚度为250nm~400nm。

通过上述步骤S10~S17便可以制备得到高质量的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

S18、如图4和图5所示,在完成S17的基础上,形成平坦化层100,并在平坦化层100上形成与漏电极902电连接的第一电极110,第一电极110为像素电极或阳极。

其中,平坦化层100的材料例如可以为感光性或非感光性树脂材料,厚度可以为1.5μm~5μm。

第一电极110的材料可以为氧化铟锡(ITO),厚度可以为

其中,当第一电极110为阳极时,如图5所示,所述阵列基板为OLED阵列基板,该阵列基板还包括有机材料功能层111和阴极112。

当第一电极110为像素电极时,所述阵列基板为LCD的阵列基板,该阵列基板进一步还可以包括公共电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