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79185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线圈部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在电子设备中使用的线圈部件。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薄型线圈变压器用绕线管,具备卷绕绕线的卷芯部、限制该绕线的卷绕宽度的两个凸缘部、固定于两个凸缘部的端子板、以及固定于该端子板的连接端子。在该绕线管中,卷芯部通过隔开间隔的两个支柱而成为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形状。在该卷芯部上卷绕了线圈之后,将两个E型铁心的中脚(第1部位)插入到卷芯部,并且将两个E型铁心的侧脚(第2部位)配置在卷芯部的外侧,两个E型铁心横置(平置)于端子板。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3-10518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中,具有隔开间隔的两个支柱,当在卷芯部上卷绕线材时,支柱容易朝卷芯部内侧弯曲,因此两个支柱以朝外侧方向突出的方式形成为半圆柱状。但是,半圆柱状的支柱与铁心的侧脚相面对地配置,因此与平板的支柱相比,难以将线圈卷绕规定圈数。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圈部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课题。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线圈部件的特征在于,具备:

绕线管,具有卷芯部、以及设置于上述卷芯部的卷轴方向两端的第1外凸缘部以及第2外凸缘部;

闭合磁路铁心,具有向上述卷芯部插入的第1部位以及与上述卷芯部的外周部对置配置的第2部位;以及

线圈,卷绕于上述卷芯部的外周,

上述卷芯部的与上述第2部位对置的对置面成为开口部。

本发明作为进一步的特征,包括:

“上述铁心具有导电性,遍及上述卷芯部的外周整面卷绕有第1绝缘带,在上述第1绝缘带的外周卷绕有上述线圈”;

“从上述第1外凸缘部立设有第1绝缘壁,以便局部堵塞上述开口部”;

“从上述第2外凸缘部立设有第2绝缘壁,以便局部堵塞上述开口部”;

“与上述卷轴方向垂直的面中的上述卷芯部的截面的外形形成为四边形状,上述卷芯部由对置配置的两个侧壁形成,在上述一方的侧壁的外面,沿着上述卷芯部的卷轴方向设置有加强肋”;

“上述加强肋沿着上述卷芯部的卷绕方向并列设置于两个部位,上述两个加强肋形成有用于收纳卷绕开始线的加强肋槽,在上述加强肋槽中收纳上述卷绕开始线”;

“在上述第1外凸缘部固定有多个连接端子,用于将上述卷绕开始线从上述连接端子朝上述加强肋槽进行引导的第1引导槽与上述加强肋槽连接,并形成于上述第1外凸缘部,用于将配置于上述加强肋槽的上述卷绕开始线朝上述绕线管外方延伸的第3引导槽与上述加强肋槽连接,并形成于上述第2外凸缘部,在上述卷芯部卷绕有第1绝缘带,以便覆盖收纳于上述收纳槽的上述卷绕开始线,上述卷绕开始线以上述第2外凸缘部侧的上述第1绝缘带的周缘为支点,朝与卷轴方向呈大致直角的方向折弯”;

“上述加强肋槽在与卷轴方向垂直的面中配置于离上述一方的侧壁的两端为等距离的位置”;

“上述加强肋槽从卷轴方向的上述一方的侧壁的一端到另一端连续地形成”;

“第2绝缘带卷绕于上述线圈的外周整面”。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卷芯部的与第2部位对置的对置面成为开口部,因此能够超过规定圈数地卷绕线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分解立体图,省略线圈地表示。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完成立体图。

图3是用于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组装顺序进行说明的图,图3A是立体图,图3B是图3A的A-A线的向视截面图。

图4是用于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组装顺序进行说明的图,图4A是立体图,图4B是图4A的B-B线的向视截面图。

图5是用于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组装顺序进行说明的图,图5A是立体图,图5B是图5A的C-C线的向视截面图。

图6表示图5B的向视D的放大图。

图7是用于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线圈部件的特征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8A和图8B是用于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的线圈部件的特征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符号的说明

1:线圈部件;10:绕线管;11:卷芯部;12:卷芯部的截面外形的短边;13:卷芯部的截面外形的长边;14:开口部;21:第1侧壁;22:第2侧壁;25:第1绝缘壁;26:第2绝缘壁;31:加强肋;32:加强肋的上底;33:加强肋的下底;34:假想线;36:加强肋槽;41:第1绝缘带的卷轴方向的一端与第1外凸缘部之间的第1间隙;42:第1绝缘带的卷轴方向的另一端与第2外凸缘部之间的第2间隙;51:第1外凸缘部;52:第2外凸缘部;61:第1引导槽;62:第2引导槽;65:第3引导槽;70:线圈;73:卷绕开始线;74:卷绕结束线;75:卷绕部;77:连接端子;80:铁心;81:中脚(第1部位);82:中脚的截面外形的短边;83:中脚的截面外形的长边;84:侧脚(第2部位);91:第1绝缘带;92:第2绝缘带;96:突部;98:绝缘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例示性说明。

(实施方式)

首先,根据图1~图6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的构成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是立式的扼流线圈,具备绕线管10、线圈70、连接端子77、铁心80以及第1绝缘带91。

绕线管10由绝缘性树脂成型,具有卷芯部11、第1外凸缘部51以及第2外凸缘部52。

卷芯部11形成为筒状,卷芯部11的筒轴方向成为卷轴方向(图3A的Z方向)。

第1外凸缘部51一体成型于卷芯部11的卷轴方向的一端。

第2外凸缘部52一体成型于卷芯部11的卷轴方向的另一端。

铁心80具有导电性,通过具有中脚(第1部位)81与侧脚(第2部位)84的E型铁心形成闭合磁路。第1部位81插入卷芯部11。中脚81朝卷芯部11的插入方向(图1的Z方向)与卷轴方向平行,第1部位81的与插入方向垂直的面即截面的外形,形成为具有短边82与长边83的长方形状。

在卷芯部11中插入有第1部位81,并且与卷芯部11的外周部对置地配置有第2部位84。在该卷芯部11的外周卷绕有线圈70。

线圈70具有通过单线的线材层叠于绕线管10的卷芯部11的外周而成的卷绕部75、卷绕开始线73以及卷绕结束线74。

如图3A所示,在第1外凸缘部51的卷轴方向下端固定有9个连接端子77,该连接端子77电连接有卷绕开始线73与卷绕结束线74。

在图3B中,卷芯部11由对置配置的两个侧壁(第1侧壁21、第2侧壁22)构成。与卷轴方向垂直的面中的卷芯部11的截面的外形形成为长方形状,具有短边12和假想的长边13。第1侧壁21和第2侧壁22具有短边12。该截面的外形并不仅限于长方形状,也可以是正方形状、菱形形状、平行四边形状、梯形状这样的四边形状。

第1侧壁21(一方的侧壁)为平板形状,在该平板形状中一体形成有加强肋31。

第2侧壁22(另一方的侧壁)形成为与第1侧壁21的平板形状相同的形状。

第2侧壁22与第1侧壁21隔着规定的空间而非接触且平行地配置在第1外凸缘部51与第2外凸缘部52之间。在从与卷轴方向垂直的面中的第1垂直方向(图3B的Y方向)观察时,第1侧壁21与第2侧壁22重叠地配置。此外,在与卷轴方向垂直的面中的第2垂直方向(图3B的X方向)的第1侧壁21和第2侧壁22的两端,形成有开口部14。假想的长边13相当于开口部14的位置。而且,卷芯部11的与第2部位84对置的对置面成为开口部14。

与卷轴方向垂直的面中的卷芯部11的截面内形形成为,和第1部位81的与插入方向垂直的面中的截面外形为大致相同形状。在该卷芯部11中插入有第1部位81,第1部位81的短边82和长边83与卷芯部11的截面内形的短边12和假想的长边13对应地配置。于是,导电性的铁心的第1部位81从卷芯部11的开口部14露出。

第1绝缘带91用于避免从卷芯部11的开口部14露出的第1部位81与卷绕于卷芯部11的线圈70的内周接触而确保绝缘。

此外,在连接端子77浸渍于焊锡层时,卷绕开始线73在连接端子附近保护膜被剥离,因此第1绝缘带91用于避免收纳于后述的加强肋槽36的、连接端子附近的卷绕开始线73与线圈70的内周接触而确保绝缘。

第1绝缘带91在卷芯部11上遍及外周整面直接卷绕有至少一圈。该第1绝缘带91从第1外凸缘部侧的卷芯部11的一端到第2外凸缘部侧的卷芯部11的另一端为止,沿着卷轴方向连续地卷绕。即,第1绝缘带91从第1外凸缘部内侧到第2外凸缘部内侧为止沿着卷轴方向连续地卷绕。

此外,如图3所示,从第1外凸缘部51立设有第1绝缘壁25,以便局部堵塞开口部14。

如图4A所示,该第1绝缘壁25用于避免由第1绝缘带91的一端与第1外凸缘部51之间的第1间隙41导致的导电性的第1部位81与卷绕于卷芯部11的线圈内周的接触而确保绝缘。

该第1绝缘壁25通过从第1外凸缘部51的内侧沿卷轴方向立设的壁来堵塞开口部14的一部分。

具体而言,卷轴方向的第1绝缘壁25的高度为,从第1外凸缘部51的内侧朝向卷芯部11的另一端稍微地立设。第2垂直方向的第1绝缘壁25的厚度为,从第1侧壁21和第2侧壁22的两端朝向第2垂直方向的外方稍微地形成。第1垂直方向的第1绝缘壁25的宽度为,从第1侧壁21到第2侧壁22为止连续地形成。

此外,如图3所示,从第2外凸缘部52立设有第2绝缘壁26,以便局部堵塞开口部14。

如图4A所示,该第2绝缘壁26用于避免由第1绝缘带91的另一端与第2外凸缘部52之间的第2间隙42导致的导电性的第1部位81与卷绕于卷芯部11的线圈70内周的接触而确保绝缘。

该第2绝缘壁26通过从第2外凸缘部52的内侧沿卷轴方向立设的壁来堵塞开口部14的一部分。

具体而言,卷轴方向的第2绝缘壁26的高度为,从第2外凸缘部52的内侧朝向卷芯部11的一端稍微地立设。第2垂直方向的第2绝缘壁26的厚度为,从第1侧壁21和第2侧壁22的两端朝向第2垂直方向的外方稍微地形成。第1垂直方向的第2绝缘壁26的宽度为,从第1侧壁21到第2侧壁22为止连续地形成。

在第1侧壁21的外面上,形成有沿着卷芯部11的卷轴方向形成的凸状的加强肋31。如图6所示,该加强肋31在与卷轴方向垂直的面中形成为具有上底32和下底33的梯形状。下底33在第1侧壁21的外侧即图6的假想线34处被共有。上底32在与卷轴方向垂直的面中配置于从第1侧壁21的外侧朝向外方的位置。下底33形成得比上底32长。

加强肋31沿着卷轴方向从第1外凸缘部侧的卷芯部11的一端到第2外凸缘部52侧的卷芯部11的另一端为止连续地形成。

该加强肋31沿着卷芯部11的卷绕方向(以Z方向为中心的旋转方向)在两个部位隔开间隔地并列形成。

在该两个部位邻接的加强肋31之间形成有凹形状,该凹形状成为用于收纳线圈的卷绕开始线36的加强肋槽36。

加强肋槽36沿着卷轴方向从第1外凸缘部侧的卷芯部11的一端到第2外凸缘部侧9的卷芯部的另一端为止连续地形成。该加强肋槽36配置于离第2垂直方向的第1侧壁21的两端为等距离的位置。

在该加强肋槽36中配置有卷绕开始线73。加强肋槽36的大小为,在与卷轴方向垂直的面中能够将卷绕开始线73的截面外形全部内包。即,卷绕开始线73的截面外形全部能够收纳到加强肋槽内。第1侧壁21具有加强肋31,因此在第1垂直方向上,第1侧壁21形成得比第2侧壁22厚。

第1外凸缘部51具有第1引导槽61以及第2引导槽62。

第1引导槽61用于将卷绕开始线73从连接端子77朝加强肋槽36进行引导,成为与加强肋槽36在卷轴方向上连接的引导槽,形成在一个部位。

第2引导槽62用于将卷绕结束线74从线圈70的外周朝连接端子77进行引导,成为不与加强肋槽36连接的、第1引导槽以外的引导槽,形成在6个部位。

以下,对于上述线圈部件1具体地说明组装方法。

首先,准备线材、固定有连接端子77的绕线管10以及绝缘带,并将这些设置于自动绕线机。通过自动绕线机将卷绕开始线73的前端部缠绕于一个连接端子77而临时固定,卷绕开始线73按照第1引导槽61、加强肋槽36、第3引导槽65的顺序配置而朝绕线管的外方延伸。

之后,将第1绝缘带91在卷芯部11上遍及外周整周卷绕至少一圈。

该第1绝缘带91从卷芯部11的一端到另一端为止,沿着卷轴方向连续地卷绕。

于是,第1绝缘带91覆盖卷芯部11的开口部14、以及收纳有卷绕开始线73的加强肋槽36的开口。此时,第1绝缘带91不与收纳在加强肋槽36内的卷绕开始线73接触。

然后,将收纳于加强肋槽36的卷绕开始线73,以第2外凸缘部侧的第1绝缘带91的周缘为支点朝与卷轴方向呈大致直角的方向折弯。于是,卷绕开始线73能够以第1绝缘带91的周缘为开始卷绕的起点而无松弛地卷绕于卷芯部11。

之后,线材以从卷芯部的另一端朝向一端的方式沿卷轴方向开始卷绕,在卷芯部11上层叠规定数量的线材,而卷绕成线圈70。

于是,卷绕结束线74被从线圈70的外周朝第2引导槽62中的某一个引导,并缠绕于与卷绕开始线所缠绕的连接端子不同的连接端子而临时固定。

然后,遍及线圈70的外周整周地卷绕第2绝缘带92。该第2绝缘带92从卷芯部11的一端到另一端为止沿着卷轴方向连续地卷绕。

之后,通过将各连接端子浸渍于焊锡层,由此将卷绕开始线73和卷绕结束线74钎焊连接于各连接端子77。

接着,准备两个E型铁心。

将第1部位81插入卷芯部11而组装。于是,导电性的第1部位81从卷芯部11的开口部14露出。当在导电性的第1部位81露出的状态下在卷芯部11上卷绕线材时,无法确保导电性的第1部位81与卷绕于卷芯部11的线圈内周的绝缘。因此,在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卷芯部外周与线圈内周之间卷绕有第1绝缘带91。于是,能够避免从卷芯部11的开口部14露出的导电性的第1部位81与线圈内周接触而确保绝缘。

当第1部位81被插入卷芯部11而组装时,卷芯部11的与第2部位84对置的对置面成为开口部14。即,第2部位84与开口部14的外侧对置地配置,第2部位84不与第1侧壁21和第2侧壁22的外面对置地配置。

然后,当将两个E型铁心组装于绕线管时,形成日字型铁心,形成闭合磁路,而成为线圈部件1。

如此,由上述构成形成的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具备:绕线管10,具有卷芯部11、以及设置于卷芯部11的卷轴方向两端的第1外凸缘部51和第2外凸缘部52;闭合磁路铁心80,具有插入卷芯部11的第1部位81、以及与卷芯部11的外周部对置地配置的第2部位84;以及线圈70,卷绕于卷芯部11的外周。

此外,卷芯部11的与第2部位84对置的对置面成为开口部14。

在专利文献1那样的构成中,半圆柱状的支柱与铁心的侧脚相面对地配置,因此与平板的支柱相比,难以卷绕规定圈数的线圈。

另一方面,在实施方式中,由于卷芯部的与第2部位对置的对置面成为开口部,因此能够在卷芯部超过规定圈数地卷绕线圈。

即,由于第2部位与卷芯部的开口部对置地配置,因此能够与专利文献1那样的支柱的厚度相对应,将线圈向卷芯部超过规定圈数地卷绕。

此外,铁心具有导电性,遍及卷芯部11的外周整面卷绕有第1绝缘带91,并在第1绝缘带的外周卷绕有线圈。

因此,在导电性的铁心的第1部位插入卷芯部时,能够避免从卷芯部11的开口部14露出的导电性的第1部位与线圈内周接触而确保绝缘。

此外,从第1外凸缘部51立设有第1绝缘壁25,以便局部堵塞开口部14。

于是,在图4中,当从第2垂直方向观察卷轴方向的第1绝缘带91的一端与第1外凸缘部51之间的第1间隙41时,从开口部14露出的第1部位81被第1绝缘壁25遮挡,第1部位与卷绕于卷芯部的线圈内周之间的绝缘距离变长。因此,能够确保基于卷轴方向的第1绝缘带91的一端与第1外凸缘部51之间的第1间隙41的、导电性的第1部位与卷绕于卷芯部的线圈内周之间的绝缘。

此外,从第2外凸缘部52立设有第2绝缘壁26,以便局部堵塞开口部14。

于是,在图4中,当从第2垂直方向观察卷轴方向的第1绝缘带91的另一端与第1外凸缘部51之间的第2间隙42时,从开口部14露出的第1部位81被第2绝缘壁26遮挡,第1部位与卷绕于卷芯部的线圈内周之间的绝缘距离变长。因此,能够确保基于卷轴方向的第1绝缘带91的另一端与第2外凸缘部52之间的第2间隙42的、导电性的第1部位与卷绕于卷芯部的线圈内周之间的绝缘。

此外,在专利文献1那样的构成中,为隔开间隔的两个支柱,因此当向卷芯部卷绕线材时,支柱容易朝卷芯部内侧弯曲。

因此,与卷轴方向垂直的面中的卷芯部的截面的外形形成为四边形状,卷芯部由对置配置的两个侧壁形成,在第1侧壁21的外面上形成有沿着卷芯部11的卷轴方向形成的加强肋31。由于卷芯部的与第2部位对置的对置面成为开口部,所以该加强肋31能够为了加强卷芯部的强度而增厚第1侧壁的外侧。

该加强肋31沿着卷芯部11的卷绕方向并列设置于两个部位。

因此,在向卷芯部11卷绕线材时,第1侧壁21的强度被提高而难以朝卷芯部11的内侧弯曲,能够减少卷绕于卷芯部的线圈的变形。

此外,在专利文献1那样的构成中,具备卷绕绕线的卷芯部、限制该绕线的卷绕宽度的第1、第2外凸缘部、以及固定于第1、第2外凸缘部的连接端子。在这样的构成中,在将卷绕开始线钎焊于连接端子时,为了避免由于热而保护膜被剥离了的连接端子附近的卷绕开始线与卷绕于卷芯部的线圈接触而确保绝缘,有时对卷绕开始线插入绝缘管。由于存在该绝缘管,因此虽然能够避免卷绕开始线与线圈内周接触而确保绝缘,但无法实现绕线的自动化,作业效率降低。

因此,在实施方式中,使用上述的用于加强卷芯部的强度的加强肋31,考虑了如下那样的构成。

即,加强肋31沿着卷芯部11的卷绕方向并列设置于两个部位,两个加强肋31形成用于收纳卷绕开始线73的加强肋槽36,在加强肋槽36中收纳卷绕开始线73。

此外,在绕线管的第1外凸缘部51固定有多个连接端子77。

此外,用于将卷绕开始线73从连接端子77朝加强肋槽36进行引导的第1引导槽61,与加强肋槽36连接地形成于第1外凸缘部51。

此外,用于将配置于加强肋槽36的卷绕开始线73朝绕线管外方延伸的第3引导槽65,与加强肋槽36连接地形成于第2外凸缘部52。

此外,在卷芯部11卷绕有第1绝缘带91,以便覆盖收纳于收纳槽的卷绕开始线73。

此外,卷绕开始线73以第2外凸缘部侧的第1绝缘带91的周缘为支点朝与卷轴方向呈大致直角的方向折弯。

如此,在向卷芯部11卷绕线材时,卷芯部的强度被提高而第1侧壁21难以朝卷芯部内侧弯曲,并且卷绕开始线73配置于加强肋槽36,因此不使用绝缘管就能够避免卷绕开始线与线圈内周接触而确保绝缘,并且,卷绕开始线以第2外凸缘部侧的第1绝缘带的周缘为支点朝与卷轴方向呈大致直角的方向折弯,因此能够实现绕线的自动化。

此外,在第2垂直方向的第1侧壁21和第2侧壁22的两端,形成有开口部14。当将导电性的第1部位81插入卷芯部11而组装时,导电性的第1部位81从卷芯部11的开口部14露出。虽然在卷芯部11卷绕有第1绝缘带91,但是有时在第1绝缘带91的内周与第1侧壁21的外周之间产生间隙。于是,有可能无法确保导电性的第1部位81与收纳于加强肋槽36的卷绕开始线73之间的绝缘。

因此,加强肋槽36被配置于离第2垂直方向上的第1侧壁21的两端为等距离的位置。即,加强肋槽36配置于离第2垂直方向上的第1侧壁21的两端最远的位置,能够最长地取得导电性的第1部位81与收纳于加强肋槽36的卷绕开始线73之间的绝缘距离,而容易确保绝缘。

此外,加强肋槽36从卷轴方向的第1侧壁21的一端到另一端为止,沿着卷轴方向连续地形成。

此外,第2绝缘带92卷绕于线圈70的外周整周。

(变形例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铁心80为导电性的材质,第1绝缘带91在卷芯部11卷绕于外周整周,并从卷芯部11的一端到另一端为止沿着卷轴方向连续地卷绕,但如果铁心为非导电性(例如,如果表面被绝缘处理),则不需要第2绝缘带92。

对该情况下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准备线材以及固定有连接端子77的绕线管10,并将这些设置于自动绕线机。通过自动绕线机将卷绕开始线73的前端部缠绕于一个连接端子77而临时固定,卷绕开始线73按照第1引导槽61、加强肋槽36、第3引导槽65的顺序配置。

于是,第1绝缘带91覆盖卷芯部11的开口部14、以及收纳有卷绕开始线73的加强肋槽36的开口。该第1绝缘带91不与收纳在加强肋槽内的卷绕开始线73接触。

然后,收纳于加强肋槽36的卷绕开始线73以第2外凸缘部52侧的第1绝缘带91的周缘为支点朝与卷轴方向呈大致直角的方向折弯,并能够无松弛地卷绕于卷芯部11。在卷芯部11层叠规定数量的线材,卷绕成线圈70。

于是,将卷绕结束线74从线圈70的外周朝第2引导槽62中的某一个进行引导,并缠绕于与卷绕开始线所缠绕的连接端子不同的连接端子而临时固定。之后,通过将各连接端子浸渍于焊锡层,由此将卷绕开始线73和卷绕结束线74钎焊连接于各连接端子77。

接着,准备两个非导电性的E型铁心。当两个E型铁心被组装于绕线管时,形成日字型铁心,并形成闭合磁路,而成为线圈部件。

(变形例2)

在变形例1中,如果能够更深地形成加强肋槽,而充分地确保卷绕开始线与线圈内周之间的绝缘,则不需要在卷芯部11卷绕第1绝缘带91。在该情况下,由于不存在第1绝缘带91,因此在加强肋槽的末端(即第2外凸缘部的第3引导槽65)设置图7所示那样的突部96,以使收纳于收纳槽的卷绕开始线73将该突部96作为在卷芯部11的卷绕开始端的起点而朝与卷轴方向呈大致直角的方向折弯。

对该情况下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准备线材以及固定有连接端子77的绕线管10,并将这些设置于自动绕线机。通过自动绕线机将卷绕开始线73的前端部缠绕于连接端子77而临时固定,将卷绕开始线73按照第1引导槽61、加强肋槽36、第3引导槽65的顺序配置。

之后,卷绕开始线73卡止于突部96而以突部96为支点朝与卷轴方向呈大致直角的方向折弯。然后,卷绕开始线73沿着从卷芯部的另一端到一端而层叠于卷芯部11,在卷芯部11上卷绕成线圈70。在该构成中,卷绕开始线73将突部96作为在卷芯部的卷绕开始的起点,而线圈70能够无松弛地卷绕于卷芯部。

然后,卷绕结束线74从线圈70的外周配置于第2引导槽62,并缠绕于与卷绕开始线所缠绕的连接端子不同的连接端子而临时固定。然后,在线圈70的外周卷绕第2绝缘带92。第2绝缘带92在线圈70的外周整周至少卷绕有一圈。该第2绝缘带92从卷芯部11的一端到另一端为止沿着卷轴方向连续地卷绕。通过将各连接端子浸渍于焊锡层,由此将卷绕开始线和卷绕结束线钎焊连接于各连接端子。

接着,准备两个非导电性的E型铁心。当两个E型铁心被组装于绕线管时,形成日字型铁心,并形成闭合磁路,而成为线圈部件。

(变形例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线圈的绕线工序中考虑了自动化,但并不限定于此。如图8所示那样,如果能够将卷绕开始线插入绝缘管,而确保卷绕开始线与卷绕于卷芯部的线圈之间的绝缘,则卷绕开始线也可以不收纳于加强肋槽31地卷绕于卷芯部。

对该情况下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准备线材、固定有连接端子77的绕线管10以及绝缘带。

第1绝缘带91在卷芯部11的整周至少卷绕一圈。该第1绝缘带91从卷轴方向的卷芯部11的一端到另一端为止,沿着卷轴方向连续地形成(参照图8A)。

然后,将卷绕开始线73插入绝缘管98。将卷绕开始线73的前端部缠绕于连接端子77而临时固定,卷绕开始线73被配置到第1外凸缘部51上所设置的第1引导槽61中。

之后,如图8B所示,卷绕开始线73不被收纳于加强肋槽31,而以从卷芯部的一端朝向另一端的方式沿着卷轴方向开始卷绕,在卷芯部11层叠规定数量的线材,而卷绕成线圈70。

在线圈70的外周卷绕第2绝缘带92。第2绝缘带92在线圈70的外周整周至少卷绕一圈。该第2绝缘带92从卷芯部11的一端到另一端为止沿着卷轴方向连续地卷绕。

于是,将卷绕结束线74从线圈70的外周朝第2引导槽62中的某一个进行引导,缠绕于与卷绕开始线所缠绕的连接端子不同的连接端子而临时固定。之后,通过将各连接端子浸渍于焊锡层,由此将卷绕开始线73和卷绕结束线74钎焊连接于各连接端子77。

接着,准备两个导电性的E型铁心。当两个E型铁心被组装于绕线管时,形成日字型铁心,并形成闭合磁路,而成为线圈部件。

(变形例4)

在上述说明中构成为,卷绕开始线73的截面外形全部被收纳到第1收纳槽36内,第1绝缘带91不与卷绕开始线73接触,但卷绕开始线的截面外形的大小并不限定于此。只要第1绝缘带91卷绕于卷芯部11的外周整周,则收纳于加强肋槽36的卷绕开始线73也可以是从加强肋槽36稍微伸出的大小。在该情况下,第1绝缘带91与卷绕开始线73接触(变形例2、3除外)。

另外,在上述中,加强肋31仅形成于第1侧壁21的外侧,但并不限定于此。

例如,加强肋31也可以为,不是仅形成于第1侧壁21的外侧,而是仅形成于第2侧壁22的外侧。

此外,例如,加强肋31也可以形成于第1侧壁21的外侧和第2侧壁22的外侧的双方。

此外,在上述中,用于收纳线圈的卷绕开始线的加强肋槽36仅形成于第1侧壁21的外侧,但并不限定于此。

例如,加强肋槽36也可以为,不是仅形成于第1侧壁21的外侧,而是仅形成于第2侧壁22的外侧。在该情况下,在形成于第2侧壁22的外侧的加强肋槽36中配置卷绕开始线(变形例3除外)。

此外,例如,加强肋槽36也可以形成于第1侧壁21的外侧和第2侧壁22的外侧的双方。在该情况下,在形成于第1侧壁21的外侧的加强肋槽或者形成于第2侧壁22的外侧的加强肋槽中的某一方中配置卷绕开始线(变形例3除外)。

此外,上述卷芯部11的截面外形为具有短边12和假想的长边13的长方形状,但也可以是短边12和假想的长边13这四边相等的正方形状。

此外,在上述说明中,铁心为日字型,当第1部位(中脚)被插入卷芯部11而组装时,卷芯部的与第2部位(侧脚)对置的对置面成为开口部14,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为,铁心为口字型,当第1部位(一个脚)被插入卷芯部11而组装时,卷芯部11的与第2部位(另一个脚)对置的对置面成为开口部14。在该情况下,与卷轴方向垂直的面中的卷芯部的截面外形形成为长方形状,该卷芯部由仅在卷芯部的与第2部位(另一个脚)对置的对置面具有开口部的三个侧壁形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