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芯电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69373阅读:728来源:国知局
穿芯电容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穿芯电容器,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通信设备上抑制电磁干扰且能进行高压隔离的穿芯电容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信息处理设备或通讯设备的数字化,并且随着信息处理能力的高速化,由这些设备处理的数字信号明显地向高频化迅速发展,因此,这些设备中产生的噪声向高频带域中进一步发展倾向,同时,随着这些设备的高压化、小型化及大功率化,就需要消除大功率的高频干扰杂波,因此,就要在这些设备上增加可防止电磁波干扰或抑制电压噪声的电子部件,其中穿芯电容器经常作为抑制电磁干扰的主要器件。

现有的穿芯电容器包括陶瓷电容片、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一绝缘胶层和第二绝缘胶层,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间距为穿芯电容器的爬电距离,若爬电距离越大,那么穿芯电容器的耐压也就越高,但是,由于信息处理设备或通讯设备上安装穿芯电容器的尺寸限制,穿芯电容器的径向尺寸不能过大,使得现有的穿芯电容器的耐压不能适应设备上的高压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更改径向尺寸就能提高耐压的穿芯电容器,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穿芯电容器,具有环形陶瓷电容片、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一环形绝缘体和第二环形绝缘体,

第一电极为环形穿芯电极,具有圆筒体和筒体法兰,筒体法兰的内端具有环形内端面,

第二电极为环形台阶型电极,具有内筒体、外筒体、环形台阶和台阶型通孔,

环形陶瓷电容片设置在第二电极的台阶型通孔内,且套装在第一电极的外周,

环形陶瓷电容片的一个端面连接在第一电极的筒体法兰内端的环形内端面上,且该一个端面的其余部分上设有第二环形绝缘体,

环形陶瓷电容片的另一个端面连接在第二电极的环形台阶上,且该另一个端面的其余部分上设有第一环形绝缘体;

其创新点在于:

还包括第一环形绝缘隔离管和第二环形绝缘隔离管;

所述第一环形绝缘隔离管设置在第一电极的圆筒体的外周壁与第一环形绝缘体之间,且第一环形绝缘隔离管的隔离管口高出第一电极的圆筒体的筒体管口,第一环形绝缘隔离管的外周壁与第二电极的内筒体的内周壁之间具有第一环形绝缘体;

所述第二环形绝缘隔离管设置在第二电极的外筒体的内周壁与环形陶瓷电容片的外周壁之间,且第二绝缘隔离管的隔离管口高出第二电极的外筒体的外端口,第二环形绝缘隔离管的内周壁与第一电极的筒体法兰的外周壁之间具有第二环形绝缘体。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筒体法兰的环形内端面与圆筒体的外周壁的衔接处设有圆锥过渡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环形内端面与圆锥过渡面之间,设有环形止口。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绝缘隔离管的隔离管口具有缩口,且该缩口的缩口内端面与第一电极的圆筒体的筒体管口相抵。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绝缘隔离管的外周壁上具有环形台肩,且该环形台肩与第二电极的外筒体的外端口相抵。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筒体法兰的外端面具有环形台阶面,且该环形台阶面由第二环形绝缘体所覆盖。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环形绝缘隔离管和第二环形绝缘隔离管均是由绝缘材料制成,所述绝缘材料是PV或PVC或PBT或橡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环形绝缘隔离管高出第一电极的圆筒体的筒体管口的高度h1至少为1mm以上,第二环形绝缘隔离管高出第二电极的外筒体的外端口的高度h2至少为3mm以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环形陶瓷电容片的外表面镀有金属层,所述金属层为银层或者是铜层,所述金属层的厚度至少为0.05m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环形绝缘体和第二环形绝缘体均是由环氧树脂制成,或者是由环氧树脂和填料构成的混合物制成,或者是由橡胶制成。

本发明所具有的积极效果是:由于还包括第一环形绝缘隔离管和第二环形绝缘隔离管;所述第一环形绝缘隔离管设置在第一电极的圆筒体的外周壁与第一环形绝缘体之间,且第一环形绝缘隔离管的隔离管口高出第一电极的圆筒体的筒体管口,第一环形绝缘隔离管的外周壁与第二电极的内筒体的内周壁之间具有第一环形绝缘体;所述第二环形绝缘隔离管设置在第二电极的外筒体的内周壁与环形陶瓷电容片的外周壁之间,且第二绝缘隔离管的隔离管口高出第二电极的外筒体的外端口,第二环形绝缘隔离管的内周壁与第一电极的筒体法兰之间具有第二环形绝缘体; 这样,与已有技术中相同规格径向尺寸的穿芯电容器相比,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爬电距离因为需要沿着绝缘隔离管的一侧翻越到另一侧而加大,因而无需更改现有的穿芯电容器的径向尺寸, 就能大大增加了两个电极之间的爬电距离,大大提高了穿芯电容器的耐压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电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另一方向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二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电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一环形绝缘隔离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二环形绝缘隔离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以及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

如图1、2、3、4、5、6、7、8所示,一种穿芯电容器,具有环形陶瓷电容片1、第一电极2、第二电极3、第一环形绝缘体4和第二环形绝缘体5,

第一电极2为环形穿芯电极,具有圆筒体2-1和筒体法兰2-2,筒体法兰2-2的内端具有环形内端面2-2-1,

第二电极3为环形台阶型电极,具有内筒体3-1、外筒体3-2、环形台阶3-3和台阶型通孔3-4,

环形陶瓷电容片1设置在第二电极3的台阶型通孔3-4内,且套装在第一电极2的外周,

环形陶瓷电容片1的一个端面连接在第一电极2的筒体法兰2-2内端的环形内端面2-2-1上,且该一个端面的其余部分上设有第二环形绝缘体5,

环形陶瓷电容片1的另一个端面连接在第二电极3的环形台阶3-3上,且该另一个端面的其余部分上设有第一环形绝缘体4;

还包括第一环形绝缘隔离管6和第二环形绝缘隔离管7;

所述第一环形绝缘隔离管6设置在第一电极2的圆筒体2-1的外周壁与第一环形绝缘体4之间,且第一环形绝缘隔离管6的隔离管口6-1高出第一电极2的圆筒体2-1的筒体管口2-1-1,第一环形绝缘隔离管6的外周壁与第二电极3的内筒体3-1的内周壁之间具有第一环形绝缘体4;

所述第二环形绝缘隔离管7设置在第二电极3的外筒体3-2的内周壁与环形陶瓷电容片1的外周壁之间,且第二绝缘隔离管7的隔离管口7-1高出第二电极3的外筒体3-2的外端口3-2-1,第二环形绝缘隔离管7的内周壁与第一电极2的筒体法兰2-2的外周壁之间具有第二环形绝缘体5。

本发明的第二电极3的结构的好处是第二电极3能起到台阶型屏蔽罩的作用。

如图1、2、4所示,所述筒体法兰2-2的环形内端面2-2-1与圆筒体2-1的外周壁的衔接处设有圆锥过渡面2-4。这样的好处是,便于对第一环形绝缘隔离管进行定位装配,并使第一环形绝缘体4在加工时易于趋向圆锥过渡面2-4外侧的环形陶瓷电容片1,将环形陶瓷电容片1牢固粘接在第一电极2和第一绝缘隔离管6上,并提高绝缘性能。

如图2、4所示,所述环形内端面2-2-1与圆锥过渡面2-4之间,设有环形止口2-3。这样的好处是,可以使环形陶瓷电容片1安装在第一电极2的筒体法兰2-2的环形内端面2-2-1上时定位准确,同轴度高不偏移。

如图1、2、4、7所示,所述第一绝缘隔离管6的隔离管口6-1具有缩口,且该缩口的缩口内端面6-1-1与第一电极2的圆筒体2-1的筒体管口2-1-1相抵。这样的好处是,可以保证第一绝缘隔离管6的隔离管口6-1高出筒体管口2-1-1的高度h1,以保证爬电距离。

如图1、、5、6、8所示,所述第二绝缘隔离管7的外周壁上具有环形台肩7-2,且该环形台肩7-2与第二电极3的外筒体3-1的外端口3-2-1相抵。这样的好处是,可以保证第二绝缘隔离管7的隔离管口7-1高出第二电极3的外筒体3-1的外端口3-1-1的高度h2,保证爬电距离。

如图1、2、3所示,所述筒体法兰2-2的外端面具有环形台阶面2-2-2,且该环形台阶面2-2-2由第二环形绝缘体5所覆盖。这样的好处是,加长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爬电间距,从而增加爬电距离,提高耐压。同时,第二环形绝缘体4可以使筒体法兰2-2的环形内端面2-2-1与环形陶瓷电容片1的一个端面贴紧,确保环形陶瓷电容片1的一个端面与第一电极2的筒体法兰2-2的环形内端面2-2-1之间的电连接。

如图1、7、8所示,所述第一环形绝缘隔离管6和第二环形绝缘隔离管7均是由绝缘材料制成,所述绝缘材料是PV或PVC或PBT或橡胶。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环形绝缘隔离管6高出第一电极2的圆筒体2-1的筒体管口2-1-1的高度h1至少为1mm以上,第二环形绝缘隔离管7高出第二电极3的外筒体3-1的外端口3-1-1的高度h2至少为3mm以上。

本发明所述环形陶瓷电容片1的外表面镀有金属层,所述金属层为银层或者是铜层,所述金属层的厚度至少为0.05mm。

本发明所述第一环形绝缘体4和第二环形绝缘体5均是由环氧树脂制成,或者是由环氧树脂和填料构成的混合物制成,或者是由橡胶制成。

本发明使用时将其安装在通信设备上即可,与已有技术中相同规格径向尺寸的穿芯电容器相比,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爬电距离因为需要沿着绝缘隔离管的一侧翻越到另一侧而加大,因而无需更改现有的穿芯电容器的径向尺寸就能大大增加了两个电极之间的爬电距离,大大提高穿芯电容器的耐压。例如,已有技术中的穿芯电容器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间距为2.5mm、外径尺寸为21mm时,其具有2KV的AC耐压,3KV的DC耐压,在不改变穿芯电容器的径向尺寸,使用本发明的结构后,大大增加了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爬电距离,使其具有5KV的AC耐压,7.5KV的DC耐压, 因而本发明不更改径向尺寸就能大大提高耐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