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工具新型接线端子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37170阅读:1004来源:国知局
免工具新型接线端子台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器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在不使用工具的情况下可快速接线、拆线的免工具新型接线端子台。



背景技术:

端子台也称为电连接器,端子台可以快速实现电线与电线、电线与电路板、以及电路板与电路板的连接,是电子设备中不可缺少的部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电连接器形式和结构千变万化,随着应用对象、频率、功率、应用环境等不同,有各种不同结构形式的端子台。

旋转弹片锁线式接线端子台通常包括绝缘本体、导电端子、弹片和驱动弹片旋转锁线的手柄,导电端子定位安装到绝缘本体上,弹片可旋转定位于绝缘本体上,绝缘本体上设有用于连接导线的进线孔,进线孔连通导电端子与弹片可夹持处,旋转手柄可带动弹片旋转锁住经进线孔进入到导电端子与弹片之间的导线。但是,这种结构手柄倒钩本体量不够,易因接线时弹片压缩过大或碰触接线时而使得弹片反弹力大于手柄防脱力,导致手柄松脱,释放弹片,接线脱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免工具新型接线端子台,采用了新型的带动弹片旋转的结构,使其接线更稳定可靠,不受外力的影响。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免工具新型接线端子台,包括绝缘主本体、定位安装于所述绝缘主本体上的至少一导电端子(和对应所述导电端子设置的弹片,所述绝缘主本体上设有对应导电端子的进线孔,所述弹片通过旋转柱可旋转定位于所述绝缘主本体上,且所述导电端子与所述弹片设于所述进线孔的左右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包括依次折弯形成的压线臂、安装部、滑动臂和复位臂,所述安装部安装到所述旋转柱上;还包括绝缘滑动体,所述绝缘滑动体上下滑动设于所述弹片背向所述进线孔一侧的绝缘主本体上,所述绝缘滑动体下行能够驱动所述滑动臂并带动所述弹片旋转至锁线位置,使所述压线臂与所述导电端子锁紧插入到所述进线孔内的导线;所述绝缘滑动体上行能够驱动所述滑动臂并带动所述弹片旋转至释放位置,使所述压线臂与所述导电端子释放所述进线孔内的导线;且在锁线位置,所述滑动臂在所述绝缘滑动体上的施力方向与滑动方向垂直或接近垂直。

进一步的,设有两个所述导电端子,对应两个导电端子,设有两个所述弹片、进线孔及旋转柱,两个所述导电端子、进线孔、旋转柱及弹片分设于所述绝缘滑动体的左右两侧,所述绝缘滑动体同时驱动两个所述弹片锁紧或释放导线。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滑动体包括滑动部和设于所述滑动部一端两侧的两个驱动部,所述滑动部与所述绝缘主本体上下滑动连接,所述驱动部顶侧为向下倾斜至所述滑动部左右侧边的斜端面,所述滑动部靠近所述斜端面的内壁挖空形成带动槽,所述绝缘滑动体通过所述带动槽的顶边驱动所述滑动臂并带动所述弹片旋转,并在旋转至锁线位置时,使所述滑动臂脱离所述带动槽,抵在所述滑动部的侧面上,所述绝缘滑动体通过所述斜端面驱动所述复位臂并带动所述弹片回转。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部的外壁上设有用于推动所述绝缘滑动体的防滑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主本体上设有阻止所述绝缘滑动体的上行的上阻隔板和阻止所述绝缘滑动体的下行的下阻隔板。

进一步的,所述下阻隔板为圆形,所述绝缘滑动体与其对接的部位为圆弧形。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滑动体与所述绝缘主本体滑动连接结构为:所述绝缘滑动体上设有滑动槽,所述绝缘主本体上设有与所述滑动槽相配合的滑动轨;或者,所述绝缘滑动体上设有滑动轨,所述绝缘主本体上设有与所述滑动轨相配合的滑动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一种免工具新型接线端子台,创新的设计了绝缘滑动体,代替传统驱动弹片旋转的手柄,通过绝缘滑动体相对绝缘主本体上下滑动,带动弹片旋转至锁线位置或回转至释放位置,并在锁线位置,使弹片对绝缘滑动体施加的力的方向垂直于滑动方向,从而可保证接线的牢靠性。即本发明采用了新型的带动弹片旋转的结构,使其接线更稳定可靠,不受外力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免工具新型接线端子台在释放位置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免工具新型接线端子台在锁线位置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弹片与绝缘滑动体配合示意图;

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

1——绝缘主本体 11——进线孔

12——上阻隔板 13——下阻隔板

14——滑动轨 2——导电端子

3——弹片 31——压线臂

32——安装部 33——滑动臂

34——复位臂 4——旋转柱

5——绝缘滑动体 51——滑动部

511——带动槽 512——防滑结构

513——圆弧 52——驱动部

521——斜端面 53——滑动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免工具新型接线端子台,包括绝缘主本体1、定位安装于所述绝缘主本体上的至少一导电端子2和对应所述导电端子设置的弹片3,所述绝缘主本体上设有对应导电端子的进线孔11,所述弹片通过旋转柱4可旋转定位于所述绝缘主本体上,且所述导电端子与所述弹片设于所述进线孔的左右两侧,所述弹片包括依次折弯形成的压线臂31、安装部32、滑动臂33和复位臂34,所述安装部安装到所述旋转柱上;还包括绝缘滑动体5,所述绝缘滑动体上下滑动设于所述弹片背向所述进线孔一侧的绝缘主本体上,所述绝缘滑动体下行能够驱动所述滑动臂并带动所述弹片旋转至锁线位置,使所述压线臂与所述导电端子锁紧插入到所述进线孔内的导线;所述绝缘滑动体上行能够驱动所述滑动臂并带动所述弹片旋转至释放位置,使所述压线臂与所述导电端子释放所述进线孔内的导线;且在锁线位置,所述滑动臂在所述绝缘滑动体上的施力方向与滑动方向垂直或接近垂直。这样,通过绝缘滑动体代替传统驱动弹片旋转手柄,通过绝缘滑动体相对绝缘主本体上下滑动,带动弹片旋转至锁线位置和回转至释放位置,并在锁线位置,使弹片对绝缘滑动体施加的力的方向垂直于滑动方向,保证了接线的牢靠性,不受外力影响。

优选的,设有两个所述导电端子,对应两个导电端子,设有两个所述弹片、进线孔及旋转柱,两个所述导电端子、进线孔、旋转柱及弹片分设于所述绝缘滑动体的左右两侧,所述绝缘滑动体同时驱动两个所述弹片锁紧或释放导线。这样,两个弹片及导电端子接线共用一个绝缘滑动体,相比传统单个手柄操作一个弹片接线,可大大提高接线效率。

优选的,所述绝缘滑动体包括滑动部51和设于所述滑动部一端两侧的两个驱动部52,所述滑动部与所述绝缘主本体上下滑动连接,所述驱动部顶侧为向下倾斜至所述滑动部左右侧边的斜端面521,所述滑动部靠近所述斜端面的内壁挖空形成带动槽511,所述绝缘滑动体通过所述带动槽的顶边驱动所述滑动臂并带动所述弹片旋转,并在旋转至锁线位置时,使所述滑动臂脱离所述带动槽,抵在所述滑动部的侧面上,所述绝缘滑动体通过所述斜端面驱动所述复位臂并带动所述弹片回转。这样,通过带动槽与斜端面配合弹片的折弯形状,实现了绝缘滑动体的功能,即绝缘滑动体下行驱动滑动臂并带动弹片旋转至锁线位置,使所述压线臂与所述导电端子锁紧插入到所述进线孔内的导线;所述绝缘滑动体上行能够驱动所述滑动臂并带动所述弹片旋转至释放位置,使所述压线臂与所述导电端子释放所述进线孔内的导线;且在锁线位置,所述滑动臂在所述绝缘滑动体上的施力方向与滑动方向垂直或接近垂直。这里弹片的滑动臂与复位臂之间折弯成一定角度的弧形角,该弧形角在释放位置时可落入带动槽内,在锁线时,带动槽的顶壁可驱动滑动臂(滑动臂与复位臂的弧形角处,或称为滑动臂的驱动端),同样,复位臂的自由端也折弯成一定角度的弧形角,在释放时,斜端面上行,可驱动该复位臂的弧形角,使弹片回转。为了使旋转或回转顺利,要求斜端面与滑动部的侧边之间呈相匹配的弧形角,以配合弹片的复位臂沿斜端面上升。

优选的,所述滑动部的外壁上设有用于推动所述绝缘滑动体的防滑结构512。这样,操作人员可通过防滑结构操作绝缘滑动体,进行上下滑动,锁线或释放导线。

优选的,所述绝缘主本体上设有阻止所述绝缘滑动体的上行的上阻隔板12和阻止所述绝缘滑动体的下行的下阻隔板13。即在释放位置,通过上阻隔板进行限位止挡,在锁线位置,通过下阻隔板进行限位止挡。优选的,所述下阻隔板为圆形,所述绝缘滑动体与其对接的部位为圆弧513。

优选的,所述绝缘滑动体与所述绝缘主本体滑动连接结构为:所述绝缘滑动体上设有滑动槽53,所述绝缘主本体上设有与所述滑动槽相配合的滑动轨14;或者,所述绝缘滑动体上设有滑动轨,所述绝缘主本体上设有与所述滑动轨相配合的滑动槽。这样,通过滑动轨与滑动槽的配合,可以实现绝缘滑动体与绝缘主本体之间的相对滑动。

本发明免工具新型接线端子台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初始状态下,绝缘滑动体位于绝缘主本体上阻隔板位置,两个弹片分别位于绝缘滑动体两端的带动槽内。此时,弹片为打开状态,即弹片的压线臂弹开,弹片的滑动臂的驱动端位于带动槽内,弹片的复位臂的复位端位于斜端面上。锁线时,沿着产品表面向下推绝缘滑动体,绝缘滑动体会沿着滑动槽往下运动,同时,弹片也会跟随带动槽下行,并基于绝缘主本体的旋转柱旋转。待绝缘滑动体位于绝缘主本体的下阻隔板位置(锁紧位置)停止滑动,此时,弹片的滑动臂的驱动端作用在绝缘滑动体的滑动部的侧面(平面段),且弹片处在受压状态下,锁紧线径。同时,对绝缘滑动体的施力方向为垂直于滑动方向。在沿着滑动方向向上推动绝缘滑动体时,此时弹片滑动臂的驱动端首先滑过绝缘滑动体平面段,待到达带动槽位置时,绝缘滑动体的驱动部的斜端面会作用在弹片的复位臂的复位端处,强行对复位端施力,迫使弹片沿绝缘滑动体的斜面滑动,从而迫使其沿绝缘主本体的旋转柱回转,使得弹片的滑动臂的驱动端进入绝缘滑动体的带动槽,直至绝缘滑动体滑动至绝缘主本体的上阻隔板位置,弹片开口打开。

以上实施例是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通过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各种形式上的修改或变更,但不背离本发明的实质的情况下,都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