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线端子的防护罩及电气设备的接线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43866阅读:2142来源:国知局
接线端子的防护罩及电气设备的接线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防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线端子的防护罩及电气设备的接线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接线端子6就是用于实现电气连接的一种配件产品。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在滤波电容上设置有接线端子6。具体地,滤波电容安装于电气柜内。滤波电容底部固定,顶部接线端子6用于接线,即接线端子6上的进出线接口均在单侧。在顶部完成接线后,线缆沿走线板走线。其中,接线端子6的接口处,即在进出线侧接线时,容易出现接线点裸露,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于接线端子的防护罩及电气设备的接线防护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接线端子上接线后防护性较差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接线端子的防护罩,包括防护罩主体,防护罩主体的内部形成有用于容纳接线端子的容纳腔,防护罩主体的底部设有安装开口,防护罩主体的侧部设有接线开口,防护罩主体还设有卡接结构和拨动臂,拨动臂凸出于防护罩主体的外表面以带动卡接结构运动。

可选地,防护罩主体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以及连接两个第一侧板顶部的顶板,顶板的一端向下弯折形成第二侧板;安装开口与顶板相对,接线开口与第二侧板相对。

可选地,卡接结构设置在两个第一侧板的底部和/或第二侧板的底部。

可选地,在顶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散热结构。

可选地,拨动臂设置在第一侧板的外侧和/或第二侧板的外侧。

可选地,卡接结构包括设于第一侧板的内侧和/或第二侧板的内侧和/或拨动臂的内侧的卡钩。

可选地,接线开口的边缘设有倒角结构。

可选地,防护罩主体由绝缘材料制成。

可选地,散热结构具体为在顶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多个散热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气设备的接线防护结构,电气设备的外部设有接线端子,采用了前述的防护罩,防护罩套设在接线端子上,并通过卡接结构与接线端子或者电气设备的外壳相卡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端子的防护罩通过在接线端子上设置防护罩主体,有效地解决了在接线端子上接线后防护性较差的问题。同时,在防护罩主体上设置有接线开口和拨动臂,并不会影响接线,还能够方便地从接线端子上拆装防护罩主体。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接线端子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护罩主体的一个方向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护罩主体的另一个方向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护罩主体与接线端子卡接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护罩主体与接线端子卡接的示意性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防护罩主体;11、第一侧板;12、第二侧板;121、拨动臂;13、顶板;2、接线开口;21、倒角结构;3、卡接结构;4、散热结构;5、槽口;6、接线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例性实施例。

下面以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护罩及电气设备的接线防护结构用于滤波电容顶部的接线端子为例来解释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一种用于接线端子的防护罩,包括防护罩主体1,防护罩主体1的内部形成有用于容纳接线端子6的容纳腔,防护罩主体1的底部设有安装开口,防护罩主体1的侧部设有接线开口2,防护罩主体1还设有卡接结构3和拨动臂121,拨动臂121凸出于防护罩主体1的外表面以带动卡接结构3运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接线端子的防护罩通过在接线端子6上设置防护罩主体1,有效地解决了在接线端子6上接线后没有防护装置的问题。同时,在防护罩主体1上设置有接线开口2和拨动臂121,并不会影响接线,并且能够方便地从接线端子6上拆装防护罩主体1。

具体地,结合参考图2和图3,防护罩主体1内部的容纳腔用以容纳接线端子6。在本实施例中,防护罩主体1大致呈矩形,在其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防护罩主体1也可设置成与接线端子6相适应的其他形状。在本实施例中,防护罩主体1由具有一定强度的绝缘材料制成,例如硬质塑料等。这样不仅可以起到绝缘防护的作用,还可以对接线端子6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设置在防护罩主体1底部的安装开口用以将防护罩主体1安装在接线端子6上。设置在防护罩主体1侧部的接线开口2的形状与接线端子6上的接线处的形状相适应。操作人员可通过该接线开口2在接线端子6上进行接线操作。

设置拨动臂121的目的在于方便操作人员将防护罩主体1安装到接线端子6上,或者将防护罩主体1从接线端子6上卸下。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拨动臂121为一体成型在防护罩主体1的外表面并凸出于防护罩主体1的外表面的弯折段。

拨动臂121的具体使用方式为:操作人员向外侧拉动两个拨动臂121,进而带动防护罩主体1弹性变形,进而使卡接结构向外张开,从而可以将防护罩主体1卡接到接线端子6上或者将防护罩主体1从接线端子6上卸下。

在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也可将拨动臂121设置成安装在防护罩主体1上的把持结构,例如把手形结构等。

可选地,防护罩主体1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11以及连接两个第一侧板11顶部的顶板13,顶板13的一端向下弯折形成第二侧板12;安装开口与顶板13相对,接线开口2与第二侧板12相对。

结合参考图2和图3,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板11相互平行,顶板13连接两个第一侧板11的顶部,其中,第二侧板12一体成型在顶板13的一端。这样一来,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以及顶板13就形成了容纳接线端子6的容纳空间。安装开口设置在防护罩主体1上与顶板13相对的一侧,接线开口2设置在防护罩主体1上与第二侧板12相对的一侧。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将第二侧板12设置成与顶板分体式的结构,具体地可通过螺栓等连接件将第二侧板12和顶板13固定连接。

优选地,为了防止接线开口2处的开口边缘划伤连接的线缆,在接线开口2的边缘还设有倒角结构21。如图2所示,倒角结构21设置在接线开口2处的顶板13上。当然,也可将倒角结构21设置在接线开口2处的顶板13和第一侧板11上。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在接线开口2处设置其他能够实现防止所连接的线缆磨损的结构,例如在接线开口2处包裹橡胶等防磨损材料。

优选地,结合参考图2和图3,在第一侧板11与顶板13和/或第二侧板12与顶板13的连接处设置有至少一个槽口5。这样不仅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防护罩主体1的重量,还避免了在第一侧板11与顶板13的连接处和/或第二侧板12与顶板13的连接处出现应力集中。

可选地,在顶板13、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散热结构4;散热结构4具体为在顶板13、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多个散热孔。

结合参考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散热结构4为散热圆孔。具体地,散热圆孔可开设在顶板13和/或第一侧板11和/或第二侧板12上。优选地,散热圆孔为多个,均匀地设置在顶板13和/或第一侧板11和/或第二侧板12上。在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散热结构4也可以是开设在顶板13和/或第一侧板11和/或第二侧板12上的长孔、异形孔等能够实现散热目的的结构。

可选地,卡接结构3设置在两个第一侧板11的底部和/或第二侧板12的底部。

结合参考图2、图4、图5,卡接结构3用以将防护罩主体1卡接在接线端子6上。

在本实施例中,卡接结构3具体为设于第一侧板11的内侧和/或第二侧板12的内侧和/或拨动臂121的内侧的卡钩。即卡钩为一体成型在第一侧板11和/或第二侧板12的下边缘和/或拨动臂121的内侧且向防护罩主体1内弯折的弯折结构。优选地,在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和拨动臂121的内侧均设置有卡钩。在安装防护罩主体1时,可将该卡钩卡在接线端子6的底部。将防护罩主体1与接线端子6之间的连接方式设置成卡钩这种形式,具有结构简单、可拆卸、卡接牢固等优点。将防护罩主体1卡接在接线端子6上后,位于两个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和拨动臂121的内侧的卡钩可限制防护罩主体1相对于接线端子6在水平面内的三个方向的自由度;由于卡钩是卡接在接线端子6的底部,因此也可限制防护罩主体1相对于接线端子6在竖直面内的至少一个方向的自由度。因此,防护罩主体1能够为接线端子6提供全面的防护。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通过螺栓等连接件将防护罩主体1与接线端子6固定连接。

优选地,可将拨动臂121设置在第一侧板11的外侧和/或第二侧板12的外侧,这样可以更加方便操作人员把持。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一种电气设备的接线防护结构,电气设备的外部设有接线端子6,采用了实施例一的防护罩,防护罩套设在接线端子6上,并通过卡接结构3与接线端子6或者电气设备的外壳相卡接。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通过在接线端子6或安装有接线端子6的电气设备上设置实施例一中的防护罩,可以对接线端子6或安装有接线端子6的电气设备起到防护的作用,避免了接线端子6直接暴露在外所产生的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接线端子的防护罩通过在接线端子上设置防护罩主体,有效地解决了在接线端子上接线后防护性差的问题。同时,在防护罩主体上设置有接线开口和拨动臂,并不会影响接线,还能够方便地从设置。而且防护罩主体的体积小,防护措施可靠。通过设置散热孔,还有效地保证了防护罩主体的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一种电气设备的接线防护结构,电气设备的外部设有接线端子,采用了实施例一的防护罩,防护罩套设在接线端子上,并通过卡接结构与接线端子或者电气设备的外壳相卡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