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保护板组件、电池组件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0942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保护板组件、电池组件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电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保护板组件、电池组件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电池作为各种终端的必要配件,不但其基本性能直接影响到用户的使用,其安全性也直接关系到用户的人身财产安全。因此,目前电池都有保护电路以对电池实施过充电、过放电和短路过流保护等。为了使短路过流保护更加可靠,会在保护板的设计中加入一个二次保护元件,如PTC电阻,即当保护电路的短路过流保护失效时,独立起到过流保护的作用。

目前的保护板设计一般是把PTC电阻置于保护板上,占用保护板的有限空间,尤其当保护板空间很小的情况下,会导致保护板元器件贴片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池保护板组件及移动终端,能够避免过流保护元件对保护板空间的占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池保护板组件,所述组件包括:

电池保护板,用于对电池的充放电进行保护;

过流保护元件,设置于所述电池保护板和第一电导体之间,所述第一电导体用于耦接所述电池的第一电极。

其中,所述过流保护元件是PTC电阻。

其中,所述PTC电阻分别与所述电池保护板、所述第一电导体焊接连接。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池组件,所述组件包括:

电池;

电池保护板,用于对所述电池的充放电进行保护;

第一电导体,用于耦接所述电池的第一电极;

过流保护元件,设置于所述电池保护板和第一电导体之间;

第二电导体,承载所述电池保护板,且耦接所述电池的第二电极。

其中,所述过流保护元件是PTC电阻。

其中,所述PTC电阻分别与所述电池保护板、所述第一电导体焊接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电导体、第二电导体均是L形镍片,所述L形镍片包括端对端连接的第一镍片和第二镍片,所述过流保护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镍片的外表面,所述第二镍片的自由端直接与所述电池电芯极耳焊接。

其中,所述过流保护元件与所述第一镍片的投影面积相同,所述第一镍片与所述过流保护元件的总厚度C2满足以下条件:0.1毫米<C2≤1.0毫米,所述第二镍片的厚度为0.05~0.15毫米。

其中,所述电池保护板主要包括控制保护芯片和MOS开关电路,所述控制保护芯片连接于所述过流保护元件与负载之间,所述MOS开关电路连接于所述电池与负载之间,同时所述控制保护芯片与MOS开关电路相连,用于对所述电芯实施过充电保护、过放电保护和短路过流保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电池组件。

本发明通过将设置于电池保护板上的过流保护元件附在连接电池与电池保护板的电导体上,在实现对电池的二次保护的同时,避免占用保护板的空间资源,使电池的设计更灵活,选择性更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池保护板组件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电池组件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电池组件实施例的左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电池组件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电池组件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包括电池组件的移动终端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1,本发明电池保护板组件实施例包括:

电池保护板10,用于对电池的充放电进行保护;

过流保护元件20,设置于电池保护板10和第一电导体之间,第一电导体用于耦接电池的第一电极。

可选地,过流保护元件20是PTC电阻,PTC电阻分别与电池保护板10、第一电导体焊接连接。

本实施例通过将设置于电池保护板上的过流保护元件附在连接电池与电池保护板的电导体上,在现有技术中,电池保护板的这个与电导体接触的区域原先并没有进行复用,而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本来置于该区域之外的过流保护元件置于该区域中,不额外占用电池保护板的体积,在实现对电池的二次保护的同时,避免占用保护板的空间资源,使电池的设计更灵活,选择性更多。

参见图2至图4,本发明电池组件实施例包括:

电池30;

电池保护板10,用于对电池30的充放电进行保护;

第一电导体50,用于耦接电池30的第一电极;

过流保护元件20,设置于电池保护板10和第一电导体50之间;

第二电导体60,承载电池保护板10,且耦接电池30的第二电极。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导体50、第二电导体60均是L形镍片,L形镍片包括端对端连接的第一镍片501和第二镍片502,过流保护元件20设置于第一镍片501的外表面,第二镍片502的自由端直接与电池30电芯极耳焊接,焊接面积小于或等于第二镍片502的面积。

第一镍片501和第二镍片502的连接部分长度为3.45~3.55毫米,可选的,连接部分长度为3.5毫米;第一镍片501和第二镍片502的连接部分宽度为0.27~0.37毫米;可选的,连接部分宽度为0.32毫米;L形镍片的第一镍片501和第二镍片502通过连接部分形成90的夹角。

过流保护元件20与第一镍片501的投影面积相同,第一镍片501与过流保护元件20的总厚度C2满足以下条件:0.1毫米<C2≤1.0毫米;第二镍片502的厚度为0.05~0.15毫米;可选的,厚度为0.01毫米;过流保护元件20的长度为5.95~6.05毫米;可选的,长度为6毫米;过流保护元件的宽度为2.13~2.23毫米;可选的,宽度为2.18毫米。

参见图5,电池保护板10主要包括控制保护芯片101和MOS开关电路102,控制保护芯片101连接于PTC电阻20与负载40之间,MOS开关电路102连接于电池30与负载40之间,同时控制保护芯片101与MOS开关电路102相连,用于对电池30实施过充电保护、过放电保护和短路过流保护。

在本实施例中,PTC电阻20分别与电池30的第一电极301和控制保护芯片101连接,负载40的第一端口401与控制保护芯片101连接,第二端口402通过MOS开关电路102与电池30的第二电极302连接;电池30的第一电极301为正极,电池30的第二电极302为负极;负载40的第一端口401为正极,负载40的第二端口402为负极。

本发明中短路过流保护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电池30通过充电器充电时,电流自负载40的第一端口401流出,通过控制保护芯片101和PTC电阻20流入电池30的第一电极301,再通过电池30的第二电极302和MOS开关电路102流入负载的第二端口402,形成回路;通过控制保护芯片101实时监测回路中的电流值,当充电电流达到或超过控制保护芯片101的充电过流保护电流值时,通过控制保护芯片101控制MOS开关电路102断开,停止充电,实现充电过流保护;若控制保护芯片101或MOS开关电路102失效,未能切断电路,此时回路中电流很大,通过PTC电阻20的电流过大,导致PTC电阻20的温度急剧上升,PTC电阻20的阻值迅速增大而使电路断开,实现充电过流的二次保护;当温度下降,PTC电阻20的阻值随之减小,恢复到正常状态,电路导通。

当电池30对外放电时,电流通过电池30的第一电极301流出,通过PTC电阻20和控制保护芯片101流入负载40的第一端口401,再通过负载40的第二端口402和MOS开关电路102流入电池30的第二电极302,形成回路;通过控制保护芯片101实时监测回路中的电流值,当放电电流达到或超过控制保护芯片101的放电过流保护电流值时,通过控制保护芯片101控制MOS开关电路102断开,停止放电,实现放电过流保护;控制保护芯片101或MOS开关电路102失效,未能切断电路,此时回路中电流很大,通过PTC电阻20的电流过大,导致PTC电阻20的温度急剧上升,PTC电阻20的阻值迅速增大而使电路断开,实现放电过流的二次保护;当温度下降,PTC电阻20的阻值随之减小,恢复到正常状态,电路导通。

需要说明的是,将PTC电阻20设置于保护电路的回路中即可实现对电池30的二次保护,因此,PTC也可设置于电池30的第二电极302输出端,即连接于电池30的第二电极302与MOS开关电路102之间;或者用PTC电阻20替代电导体连接电池保护板与电池30。

本实施例通过将设置于电池保护板上的过流保护元件附在连接电池与电池保护板的电导体上,在实现对电池的二次保护的同时,避免占用保护板的空间资源,使电池的设计更灵活,选择性更多。

参见图6,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上述的电池组件。其中,该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导航和平板电脑等设备。

本实施例通过将设置于电池保护板上的过流保护元件附在连接电池与电池保护板的电导体上,在实现对电池的二次保护的同时,避免占用保护板的空间资源,使电池的设计更灵活,选择性更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