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34662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屏蔽效果好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手机、平板、电脑等音频、视频电子设备,通过耳机插座与耳机插头的配合实现音频的输入和输出。近年来,随着移动通讯设备的普及,耳机需要既能传递声音信号又能传递麦克风信号,才能够使得使用者免持听筒功能,达到通话上安全性与便利性的目的。然而,现有的耳机插头中,屏蔽层为一股导线直接焊接在导电部上,这样工艺虽然简单,但是抗电磁干扰能力以及信号屏蔽功能差,在传输信号时有缺失。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连接器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屏蔽效果好的连接器。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包括圆柱形本体以及线缆,所述本体一端设有接地端子,所述线缆包括具有用以屏蔽干扰信号的屏蔽层,所述屏蔽层从圆柱形本体的圆周方向并且以伞状的方式包裹住接地端子。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屏蔽层与接地端子之间还设有一金属箔片。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屏蔽层是伞状或网状的金属丝,金属箔片为桶状或环状。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屏蔽层从所述连接器接地端子的圆周方向上均匀包裹电性连接,使得连接器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和屏蔽功能大大增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耳机插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耳机插头的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包括圆柱形本体以及线缆,所述本体一端设有接地端子,所述线缆包括具有用以屏蔽干扰信号的屏蔽层,所述屏蔽层从圆柱形本体的圆周方向并且以伞状的方式包裹住接地端子。所述屏蔽层与接地端子之间还设有一金属箔片,所述屏蔽层是伞状或网状的金属丝,金属箔片为桶状或环状。下面提供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耳机连接器,包括能够插入耳机插座内的耳机插头1、与所述耳机插头1电性连接的线缆2。所述耳机插头1为DC3.5、DC2.5规格的插头。所述耳机插头1包括与耳机插座接触的外信号端子11、连接所述外信号端子11与线缆2的内信号端子12。具体地,所述外信号端子11包括左声道信号端子111、右声道信号端子112、麦克风信号端子113及接地端子114,所述内信号端子12包括分别于左声道信号端子111、右声道信号端子112、麦克风信号端子113及接地端子114对应的内左声道信号端子121、内右声道信号端子122、内麦克风信号端子123及内接地端子124;所述内接地端子124位于其他内信号端子12的外侧。另外,所述耳机插头1还包括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外信号端子11之间的绝缘体13。所述线缆2具有用以屏蔽干扰信号的屏蔽层21,所述屏蔽层21位于所述内信号端子12的外侧且从所述耳机插头1的圆周方向上包覆所述内接地端子124,使得耳机插头1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和屏蔽功能大大增强。具体地,所述屏蔽层21为由金属丝围成的筒状,或称伞状、或成网状,均匀地包覆于所述内接地端子124外围。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片优选为伞状的的金属丝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屏蔽层21位于所述内接地端子外侧且与所述内接地端子电性连接。所述耳机插头1还包括位于所述屏蔽层21与内接地端子124之间的金属箔片22,屏蔽层21可以通过粘贴、焊接、压接的方式与金属箔片固定连接,然后再将金属箔片与内接地端子通过粘贴、焊接、压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从而使屏蔽效果更佳突出。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耳机插头1通过所述屏蔽层21从所述耳机插头1的圆周方向上包覆所述导电部,使得耳机插头1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和屏蔽功能大大增强。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说明书中任何相关的“本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一个特定的功能、结构、或特性描述包含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这些出现在说明书各个地方的短语不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进一步地,与任一实施例相关的特定的功能、结构、或细节描述,则认为是在本技术领域范围内与其他实施例相关的功能、结构或特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