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电连接插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60061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水电连接插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涉及机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水电连接插头。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车所用防水连接插头一般是圆形插针式接头,插针排列不规则接线复杂,纯手工作业成本高;插针尺寸公差难控制,对插时容易造成电气不良或插拔力过大;插针对插端面长度相同,无法保护整车电气安全;现有螺帽固紧插头在外界冲击力过大时,因锁紧力过大反易破坏插头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防水电连接插头,使得插头更为安全及使用寿命更长。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提供一种防水电连接插头,包括:

印制电路板PCB、塑胶支架、线材、成型塑胶;

其中,所述塑胶支架用于将穿入的线材整理整齐并焊接在所述PCB上,所述成型塑胶中空用于容纳所述PCB、塑胶支架及线材组成插头;

其中,所述成型塑胶内设插头凹槽用于增加插座与插头的保持力;

其中,所述成型塑胶的插头开口为窄口,与插座过盈配合用于防水;

其中,所述PCB的端子端面设为长短排列用于不同电气信号连接要求。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防水电连接插头,端子端面设为长短排列用于不同电气信号连接要求,端子平面结构,电连接简单有效,端面长短排列,可按不同要求先后接通电气、信号,有效果保护整车系统安全;插头开口较窄,材料较软,与插座过盈配合,实现防水;塑胶支架将杂乱芯线整齐,方便自动化生产;插头内设凹槽,增加插头与插座间保持力,且当外界冲击力过大时又可拔出插头,使插头免于破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水电连接插头的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水电连接插头的结构的组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提供一种防水电连接插头,可以应用于电动车电气、信号连接,使得插头更为安全及使用寿命更长。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水电连接插头的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水电连接插头的结构的组合示意图。

如图1所示,一种防水电连接插头,包括:

印制电路板PCB10、塑胶支架11、线材12、成型塑胶13;

其中,所述塑胶支架11用于将穿入的线材12整理整齐并焊接在所述PCB10上,所述成型塑胶13中空用于容纳所述PCB10、塑胶支架11及线材12组成插头;

其中,所述成型塑胶13内设插头凹槽用于增加插座与插头的保持力;

其中,所述成型塑胶13的插头开口为窄口,与插座过盈配合用于防水;

其中,所述PCB10的端子端面设为长短排列用于不同电气信号连接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防水电连接插头的支架结构,将杂乱芯线整齐;本实用新型的防水电连接插头的平面焊点结构,可一次性焊接所有焊点;本实用新型的防水电连接插头,具有防水结构性;本实用新型的防水电连接插头的端子平面结构,先后接通电气有效保护整线系统安全;本实用新型的防水电连接插头的产品固定结构,可保证一性保持力又可免受过大冲击力破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防水电连接插头具有以下效果: 1)、防水电连接插头的焊点平面整齐排列,可一次性焊接所有焊点,方便自动化生产; 2)、防水电连接插头方端子平面结构,电连接简单有效,端面长短排列,可按不同要求先后接通电气信号,有效果保护整车系统安全; 3)、防水电连接插头的插头开口较窄,材料较软,与插座过盈配合,实现防水; 4)、防水电连接插头中,通过塑胶支架将杂乱芯线整齐,方便自动化生产; 5)、水电连接插头中,插头内设凹槽,增加插头与插座间保持力,且当外界冲击力过大时又可拔出插头,使插头免于破坏。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申请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