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选别焊锡方向与免打磨焊锡插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07959阅读:5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自动选别焊锡方向与免打磨焊锡插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自动选别焊锡方向与免打磨焊锡插头。



背景技术:

市场现有的耳机插头均具有R头、一中管、二中管和外管,其套接在一起,内部通过不导电的绝缘橡胶隔开,然后R头、一中管、二中管和外管的端部采用焊接的方式与导线连接在一起,形成本体,本体分为焊接部和插接部,由于R头、一中管、二中管和外管表面均为光滑设计,所以现有的插头在焊锡后,连接质量无法得到保障。此外,现有的插头尾部塑胶肋采用两边对称设计,无法自动化选别焊锡方向,无法适应自动化生产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可自动选别焊锡方向与免打磨焊锡插头,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减少制备时的劳动力,并且能够配合自动化设备生产,提高产能。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可自动选别焊锡方向与免打磨焊锡插头,包括由R头、一中管、二中管和外管依次套接而成的本体,所述R头与一中管之间、一中管与二中管之间以及二中管与外管之间均设置有绝缘垫层,所述一中管、二中管和外管端部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粗糙层,所述粗超层位于本体的焊接部一侧,所述本体位于焊接部上还设置有单边塑胶肋。

进一步的,所述粗糙层为金属拉花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单边塑胶肋顶部设置有倒角。

进一步的,所述单边塑胶肋上还设置有定位槽部。

进一步的,所述一中管、二中管和外管的粗糙层表面均设置有挤压平面。

进一步的,所述外管上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材质为绝缘塑胶。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部位于本体的插接部一侧还设置有保护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在设计上采用一中管、二中管、外管在初期生产过程中焊锡的位置增加拉花粗糙面,经注塑机注塑成型后再次以模具挤压的方式将焊锡部由曲面挤压成平面。以上两点设计使插头在焊锡时锡与镀镍材质的插头之间的附着力加强、焊锡面加大,保证焊接质量。此外本产品在尾部绝缘胶体的设计也是打破传统对称式设计而采用了单边式设计,此设计在后续成品制作中可采用全自动化生产,自动机器可选取需要焊锡的面进行自动化焊锡。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粗糙层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至图3所示,一种可自动选别焊锡方向与免打磨焊锡插头,包括由R头1、一中管2、二中管3和外管4依次套接而成的本体5,R头与一中管之间、一中管与二中管之间以及二中管与外管之间均设置有绝缘垫层6,一中管、二中管和外管端部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粗糙层7,粗超层位于本体的焊接部一侧,当焊锡与粗糙层结合后,具有较大的附着力,焊接牢固度高,本体位于焊接部上还设置有单边塑胶肋8,厚度在0.5mm以上,以保证整体的稳定性,以及便于配合自动化设备使用。

其中,粗糙层为金属拉花结构,能够通过设备快速加工出来,方便快捷,降低制备成本。单边塑胶肋顶部设置有倒角9,避免产品刮伤,也可以节约用料。单边塑胶肋上还设置有定位槽部10,便于自动化设备识别和定位。

一中管、二中管和外管的粗糙层表面均设置有挤压平面11,使其具有固定的焊锡位,位置面积大,便于焊接,能够容纳更多的焊接,牢固度更高。

外管上设置有限位部12,限位部的材质为绝缘塑胶,是的插头插入始终保持特定的距离,绝缘橡胶能够屏蔽与外部金属部件的接触,防止导电等问题出现,影响使用质量。限位部位于本体的插接部一侧还设置有保护层13,进一步的加大保护效果。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