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插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91377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线缆连接器插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插头。



背景技术:

请参考中国发明专利第2004800231693号揭露的一种线缆连接器插头,其包含一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及与导电端子连接的线缆,绝缘本体设有一固定孔及自固定孔向前贯穿的对接孔,固定孔向后贯穿绝缘本体,导电端子包括位于前端的对接部、位于后端的尾部及连接尾部与对接部的固定部,对接部与固定部分别设置为中空的框体形状,具有顶板、底板及连接顶板与底板的左右两侧板,固定部的侧板具有向外侧凸出的卡扣片,用以卡扣在固定孔内壁上,达成导电端子的固定,尾部与线缆铆接在一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具有改善导电端子固定效果的线缆连接器插头。

为实现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插头,其包括一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至少一导电端子及一线缆,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收容孔及自收容孔向前贯穿的插入孔,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位于前端的对接部、位于后端的尾部及连接对接部与尾部的定位部,所述对接部收容于收容孔,所述对接部为前后中空的框体结构,所述对接部包含一顶板、一底板及连接顶板与底板的相对两侧板及形成在顶板、底板及两侧板之间的一对接孔,所述尾部与线缆连接在一起,所述线缆连接器插头还设有向前组装于绝缘本体上的一后盖,所述后盖包括遮盖绝缘本体后端的后端板及自后端板向前插入固定于对接孔的凸部,所述后端板具有供尾部向后穿过的通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部向后抵压于后端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部为一倾斜片体,定位部是自顶板向下、向后倾斜延伸至尾部,尾部为一水平片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容孔在前后方向上呈方形,插入孔在前后方向上呈椭圆形,插入孔的宽度与厚度均小于收容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后端外表面设有一环形凹槽,所述后盖设有自后端板向前凸伸的环形凸边,所述凸边收容于该凹槽,所述凸部位于凸边内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线缆连接器插头还包括收容绝缘本体的一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遮盖于凸边外侧,所述后端板向前抵压于金属壳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线缆连接器插头还包括收容绝缘本体的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为中空的框体结构,包括前后相连的前框体与后框体,前框体的壁厚大于后框体,所述后框体与绝缘本体之间设有相互卡扣的卡扣槽与卡扣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线缆连接器插头还包括包覆成型于导电端子的尾部、后盖的后端板、金属壳体的后框体及线缆上的一应力释放件,前框体与应力释放件的外表面趋于共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框体上表面设有一锁扣槽,下表面设有向前贯穿的用以防误插的一导引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端板一侧设有一缺口,所述金属壳体具有向后延伸的一限位条,所述限位条向后插入至该缺口内。

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插头还设有向前组装于绝缘本体上的一后盖,所述后盖包括遮盖绝缘本体后端的后端板及自后端板向前插入固定于对接孔的凸部,所述后端板具有供尾部向后穿过的通槽,加强了导电端子的固定可靠性,避免导电端子产生晃动,改善线缆连接器插头的使用效果,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插头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插头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插头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插头的立体示意图,未显示应力释放件与线缆。

图5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插头的立体分解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插头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插头100包括一绝缘本体10、两导电端子20、一金属壳体30、一后盖40、一应力释放件50及一线缆60。

绝缘本体10设有左右间隔开的两收容孔12及自收容孔12向前贯穿绝缘本体10的插入孔14,收容孔12向后贯穿绝缘本体10,收容孔12在前后方向上呈方形,插入孔14在前后方向上呈椭圆形,插入孔14的宽度与厚度均小于收容孔12。绝缘本体10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一卡扣块16,后端的外侧面形成有一环形凹槽18。

导电端子20包括位于前端收容于绝缘本体10收容孔12的对接部22、位于后端的尾部24及连接对接部22与尾部24的定位部23。对接部22为前后中空的框体结构,包括顶板221、底板222及连接顶板221与底板222的相对两侧板223,顶板221、底板222及两侧板223共同围成一对接孔225,用以收容对接连接器的端子,顶板221和底板222分别设有延伸入对接孔225内的弹片226,弹片226上下对齐。定位部23为一倾斜片体,定位部23是自顶板221向下、向后倾斜延伸至尾部24,尾部24为一水平片体。

金属壳体30为中空壳体,其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前框体31、后框体32,绝缘本体10向前收容于前框体31与后框体32内。前框体31的壁厚大于后框体32的壁厚,使得前框体31的外表面高于后框体32,前框体31上表面设有锁扣槽310,用以与对接连接器锁扣,下表面设有向前贯穿的用以防误插的导引槽312。后框体32上下表面分别设有一卡扣孔326,与绝缘本体10的卡扣块16扣合在一起,后框体32一侧端还具有向后延伸的限位条320。

后盖40包括一后端板41、自后端板41向前凸伸的一环形凸边42与两凸部43,后端板41的边缘凸出于凸边42,两凸部43位于凸边42内侧。后端板41具有供导电端子20尾部24穿过的通槽414,后端板41一侧设有一缺口415,金属壳体30的限位条320向后插入于该缺口415。

后端板41遮挡于绝缘本体10与金属壳体30后方,向前抵靠在绝缘本体10与金属壳体30上。凸边42收容于绝缘本体10凹槽18内,金属壳体30遮盖于凸片42外侧,使得凸边42被被绝缘本体10与金属壳体30夹持固定。两凸部43向前插入固定于对应导电端子20对接孔225内,定位部23向后抵靠于后端板41上。

应力释放件50包覆成型于导电端子20的尾部24、后盖40的后端板41、金属壳体30的后框体32及线缆60上,线缆60向后延伸出应力释放件50,金属壳体30的前框体31与应力释放件50的外表面趋于共面。

线缆60与导电端子20的尾部24焊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插头100组装时,首先,导电端子20向前组装于绝缘本体10内,其次,后盖40向前组装于绝缘本体10上,导电端子20的尾部24向后穿过后盖40,然后,金属壳体30向后组装于绝缘本体10上,接着,线缆60与导电端子20尾部24焊接在一起,最后,成型应力释放件50。

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插头100后盖40的凸部43向前插入固定于对应导电端子20对接孔225内,定位部23向后抵靠于后端板41,加强了导电端子20的固定可靠性,避免导电端子20产生晃动,改善线缆连接器插头100的使用效果,延长使用寿命。

尽管为示例目的,已经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在不脱离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公开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各种改进、增加以及取代是可能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