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模块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91206阅读:1389来源:国知局
电源模块连接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源模块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设备微型化的发展,通信微型基站外形尺寸及产品质量要求越来小,适配电源及信号的接口尺寸也随之要求越来越小,目前电源模块连接器体积较大,不便于设备微型化的发展。同时对于一些雷击大电流冲击要求高等户外应用的场合,目前的电源模块连接器可靠性差,焊接工序复杂不便于现场施工。

为此,需要设计一款体积小、接触可靠、快速安装的电源模块连接器,同时满足户外感应雷击大电流冲击要求,使用在小型化RRU、BBU微型基站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源模块连接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源模块连接器所存在的导线装拆操作麻烦、不便于现场施工,以及接触可靠性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源模块连接器,包括用于插入插座内的插头,所述插头包括绝缘的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簧片,所述簧片的一端为输入端,其与导线电连接,另一端为输出端,其与插座内的插针电连接;所述壳体内还设置弹片夹、可弹性变形的压线弹片以及装卸部件;

所述弹片夹盖罩于所述簧片的输入端上,导线穿过所述弹片夹与所述输入端之间的空间,所述弹片夹往输入端方向延伸出用于抵压导线的抵压部,所述输入端沿背离输出端的方向延伸出卡扣部,所述压线弹片包括固定连接的形变部以及卡环,所述卡环套入所述簧片的卡扣部内,导线穿过所述卡环;

所述形变部变形前,所述卡环夹紧导线;按压所述装卸部件,所述装卸部件抵顶形变部,使其变形,与形变部相连接的卡环背离簧片的卡扣部移动,松开导线。

进一步地,所述簧片的输出端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弹片,所述弹片的末端与插座内的插针电连接,并且所述两个弹片的末端共同构成V字形。

进一步地,所述插头的壳体内设置有若干簧片,其中部分簧片的输入端与导线电连接,部分簧片的输入端同时与导线及屏蔽线电连接;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过线件、压线块以及螺钉,所述过线件具有一供屏蔽线穿过的中空区域,所述螺钉通过螺纹连接方式穿设于所述过线件上,所述螺钉的前端伸入所述中空区域内,所述螺钉的前端铆合在所述压线块上,往正、反方向旋动所述螺钉,所述压线块抵压或松开屏蔽线。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接触件,所述接触件的一端与过线件电连接,其另一端与簧片的输入端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压线块朝向导线的一面设置有波纹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螺钉靠近其前端的位置处无螺纹。

进一步地,所述插头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均可弹性变形的上压板以及下压板,所述下压板顶部设置有倒刺;所述下压板的一端固定于壳体上,另一端位于上压板下方;所述插头插入插座后,所述倒刺卡扣于插座的内壁上,按压所述上压板,所述倒刺下倾,并脱离插座的内壁。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电源模块连接器,其插头的壳体内设置弹片夹、可弹性变形的压线弹片以及装卸部件;弹片夹的抵压部可保证导线与簧片的输入端接触可靠,有利于电流的通过,使产品能承载瞬间大电流的冲击。导线可被夹置于卡环与簧片的卡扣部之间,使得产品耐冲击、耐振动。而装卸部件可使压线弹片变形,从而令卡环松开导线。可见,本实用新型装拆导线的操作简单,便于现场施工,避免了复杂的焊接工序,并且,相比于现有的采用焊接工艺电连接导线的结构,采用本实用新型压接方 式实现电连接,使得产品的体积较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电源模块连接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电源模块连接器隐藏装卸部件后的纵向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簧片、弹片夹以及压线弹片装配在一起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簧片、弹片夹以及压线弹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电源模块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的电源模块连接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一种电源模块连接器,包括用于插入插座内的插头,插头包括绝缘的壳体1,壳体1内设置有簧片11、弹片夹12、可弹性变形的压线弹片13以及装卸部件14。

簧片11采用导电率高的铜合金制作,其一端为输入端111,其与导线电连接,另一端为输出端112,其与插座内的插针电连接。弹片夹12盖罩于簧片11的输入端111上。导线穿过弹片夹12与输入端111之间的空间,弹片夹12往输入端111方向延伸出用于抵压导线的抵压部121,输入端111沿背离输出端112的方向延伸出卡扣部1111。压线弹片13包括固定连接的形变部131以及卡环132,卡环132套入簧片11的卡扣部1111内,导线穿过卡环132。

形变部131变形前,卡环132夹紧导线;按压装卸部件14,装卸部件14抵顶形变部131,使其变形,与形变部131相连接的卡环132背离簧片11的卡扣部1111移动,松开导线。

上述的电源模块连接器,其弹片夹12的抵压部121可保证导线与簧片11的输入端111接触可靠,有利于电流的通过,使产品能承载瞬间大电流的冲击。导线可被夹置于卡环132与簧片11的卡扣部1111之间,使得产品耐冲击、耐振动。而装卸部件14可使压线弹片13变形,从而令卡环132松开导线。

可见,本实施例的电源模块连接器装拆导线的操作简单,便于现场施工,避免了复杂的焊接工序,并且,相比于现有的采用焊接工艺电连接导线的结构,采用本实用新型压接方式实现电连接,使得产品的体积较小。

进一步地,上述簧片11的输出端112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不锈刚弹片1121,即两层的弹片结构。弹片1121的末端与插座内的插针电连接,并且两个弹片1121的末端共同构成V字形。通过双层的弹片结构在插头插合过程中能给插针提供稳定的正压力,保证了输出端112与插座接触可靠性,从而提高产品的耐振动、冲击等机械性能。而两个弹片1121的末端构成V字形,可防雷击,可承受大电流的冲击,进一步地保证了接触的可靠性。同时,V字形的结构是入电保护部分,可避免尖角放电,使产品具有可带电插拔的特点。

具体地,插头的壳体1内设置有若干簧片11,其中部分簧片11的输入端111与导线电连接,部分簧片11的输入端111与屏蔽线电连接。壳体1内还设置有过线件15、压线块16、螺钉17以及接触件18。过线件15具有一供屏蔽线穿过的中空区域,螺钉17通过螺纹连接方式穿设于过线件15上,螺钉17的前端伸入中空区域内,螺钉17的前端铆合在压线块16上,压线块16朝向导线的一面设置有波纹状结构。铆合一起的螺钉17与压线块16成为一个整体,螺钉17拧到根部处也不会掉落,避免因操作时,螺钉17拧出,而导致压线块16或螺钉17掉落,缺少零部件的问题。往正、反方向旋动螺钉17,压线块16抵压或松开屏蔽线。接触件18的一端与过线件15电连接,其另一端与簧片11 的输入端111电连接。螺钉17通过压线块16压紧屏蔽线,增大了两者的接触面积,在压紧的同时,也减小了压强,防止了过度挤压而损伤屏蔽线。优化地,螺钉17靠近其前端的位置处无螺纹,这样能避免压线过程中螺钉17因松动而造成螺钉17掉落的现象。于本实施例中,壳体1内设置有三个簧片11,中间的一个簧片11的输入端111与导线电连接,同时通过接触件18与屏蔽线电连接。

插头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均可弹性变形的上压板101以及下压板102,下压板102顶部设置有倒刺1021;下压板102的一端固定于壳体1上,另一端位于上压板101下方。插头插入插座后,倒刺1021卡扣于插座的内壁上,实现了插头的自锁功能,耐冲击振动,保证插头内部的各个电接触件的稳定可靠。按压上压板101,倒刺1021下倾,脱离插座的内壁,插头与插座便可轻松分离。

如图5及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插头壳体1的两侧设置有可弹性变形的倒刺1021,插头插入插座后,倒刺1021卡扣于插座的内侧壁上,实现了插头的自锁功能,耐冲击振动,保证插头内部的各个电接触件的稳定可靠。

另外,本实施例只设置两个压紧导线的压线结构以及一个压紧屏蔽线的压线结构,并且,屏蔽线直接通过过线块15及接触件18'与两弹片1121接触实现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除上述两种实施方式外,还包括了其他的简化结构,例如可以省略紧压屏蔽线的结构,即没有过线件15、压线块16、螺钉17以及接触件18'等相关部件。从而可进一步简化产品的构造,结构简单,体积可做得更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