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保持元件及卡用连接器套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7027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卡保持元件及卡用连接器套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卡保持元件以及一种卡用连接器套件。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诸如移动电话)包括一卡用连接器,所述卡用连接器能够使用各种类型的卡,诸如SIM(用户识别模块)卡。已提案一种密封的卡用连接器,其能在电子设备暴露于雨水和灰尘的环境下使用(参见例如专利文件1)。

图14是示出现有技术的一卡用连接器的一视图。

在该图中,811是由一绝缘材料制成的一卡用连接器的一基座。基座811具有设置于其内的侧壁部898且侧壁部898固定于电子设备的外壳。基座811包括多个端子851。当收容一卡的一卡保持器961插入卡用连接器时,端子851与卡上的相应的连接垫接触。

一开口部898a在对应卡用连接器的一插入开口的位置形成于一侧壁部898。卡保持器961经由开口部898a插入卡用连接器。

当卡保持器961已插入卡用连接器后,如图所示,卡保持器961的后框部961a的后端面961b与侧壁部898的外表面898b齐平。一密封垫圈971安装于卡保持器961的后框部961a的外周,且密封垫圈971密封开口部898a的内周面和后框部961a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以避免水、灰尘和杂物渗入卡用连接器。

[专利文献1]特许专利公开号JP08-335255。

然而,在现有技术的卡用连接器中,尺寸误差有时会发存在于基座811、卡保持器961以及其它部件,且有时也会存在组装误差,例如,当基座811安装于电子设备的外壳内时。在这些情况下,当卡保持器961插入卡用连接器时,卡保持器961的后框部961a的后端面961b可能不与外壳的侧壁部898的外表面898b齐平,且可能延伸到外表面898b的后方。这使设备的外观受到损害并使卡保持器961的后框部961和侧壁部898的开口部898a之间的间隙扩大,这降低了密封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通过提供一种卡保持元件以及一种卡用连接器套件来解决与现有技术相关的问题,其中,当卡保持元件的一可动连结部沿插入方向被施压且一外部元件和所述可动连结部已被正确定位时能实现可靠的密封。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卡保持元件,其能够经由一外部元件的一密封部插入一卡用连接器且能够保持具有端子元件的一卡。所述卡保持元件包括:一卡保持框部,与所述卡的侧面相对;一连结基部,一体连接于所述卡保持框部;以及一可动连结部,沿所述卡保持元件插入和排出方向能够滑动地安装于所述连结基部。所述连结基部包括:一第一被密封部,能够接合所述密封部的一第一密封部且形成在所述连结基部的外周面上。所述可动连结部包括:一受压部,能够接合所述密封部的一施压部。以及当所述受压部接合所述施压部时,所述可动连结部朝插入方向被施压且相对所述外部元件被定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卡保持元件中,所述可动连结部包括:一第二被密封部,能够接合所述密封部的一第二密封部且形成于所述可动连结部的外周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卡保持元件中,所述可动连结部包括:一排出辅助接合部,能够被一排出辅助元件接合,由所述排出辅助元件施加的排出方向的力使所述可动连结部沿排出方向滑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卡保持元件中,所述可动连结部包括一接合突起,所述连结基部包括能够接合所述接合突起的一被接合突起,且当所述接合突起接合被接合突起时,所述连结基部连同所述可动连结部一起沿排出方向滑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卡保持元件中,所述可动连结部包括:一筒部,收容插入的所述连结基部,所述筒部插入所述密封部的插入通道,且所述插入通道的内周面与所述连结基部的外周面以及所述可动连结部的外周面之间的空间被密封。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卡保持元件中,当所述可动连结部已相对所述外部元件被定位时,所述可动连结部的后表面与所述外部元件的外表面齐平。

本实用新型还为一种卡用连接器套件,其包括:根据前述的任一卡保持元件;一卡用连接器,当所述卡保持元件插入时能够收容所述卡保持元件;以及一外部元件,当所述卡用连接器固定时,能够收容所述卡用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卡保持元件以及一种卡用连接器套件,当所述卡保持元件的一可动连结部沿插入方向被施压时,由于一外部元件和所述可动连结部能被正确地定位,所以能够实现可靠的密封。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立体图,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一卡用连接器套件,其中一卡用托盘插入卡用连接器。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例的卡用连接器套件的一分解立体图。

图3(a)和图3(b)是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例的卡用连接器的一对立体图,其中图3(a)是安装有壳体的一视图,而图3(b)是移除壳体后的一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例的卡用连接器套件的一分解立体图,其中壳体从卡用连接器中移除。

图5(a)和图5(b)是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例的卡用连接器套件的一对剖视图,其中壳体从卡用连接器中移除,其中图5(a)是沿图4的A-A线作出的一剖视图,而图5(b)是沿图4的B-B线作出的一剖视图。

图6(a)和图6(b)是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例的卡用连接器套件的一对放大剖视图,其中图6(a)是图5(a)的C部分的一放大视图,而图6(b)是图5(b)的D部分的一放大视图。

图7是与图4对应的一立体图,示出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例的卡用托盘从卡用连接器排出的操作的第一步。

图8(a)和图8(b)是分别与图5(a)和图5(b)对应的一对立体图,示出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例的卡用托盘从卡用连接器排出的操作的第一步,图8(a)是与图5(a)对应的一剖视图,而图8(b)是来自图5(b)的一剖视图。

图9是与图4对应的一立体图,示出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例的卡用托盘从卡用连接器排出的操作的第二步。

图10(a)和图10(b)是分别与图5(a)和图5(b)对应的一对立体图,示出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例的卡用托盘从卡用连接器排出的操作的第二步,图10(a)是与图5(a)对应的一剖视图,而图10(b)是来自图5(b)的一剖视图。

图11是与图4对应的一立体图,示出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例的卡用托盘从卡用连接器排出的操作的第三步。

图12(a)和图12(b)是分别与图5(a)和图5(b)对应的一对立体图,示出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例的卡用托盘从卡用连接器排出的操作的第三步,图12(a)是与图5(a)对应的一剖视图,而图12(b)是来自图5(b)的一剖视图。

图13是与图4对应的一立体图,示出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例的卡用托盘从卡用连接器排出的操作的第四步。

图14是示出现有技术的一卡用连接器的一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卡用连接器

11、811:基座

11a:内壁部

11b:底壁部

11c1:第一端子保持凹部

11c2:第二端子保持凹部

11c3:第三端子保持凹部

11e、898:侧壁部

11f:前端部

11r:后端部

12:下侧壳体

13:扣持突起

18:插入口

25:保持用弹性元件

25a:保持用凸部

27:可动元件

28:固定元件

51-1:第一端子

51-2:第二端子

51-3:第三端子

51c1、51c2、51c3:接触部

51d1、51d2、51d3:焊接尾部

61:壳体

62:顶板部

63:侧板部

63a:扣持开口

90:外部元件

91:托盘密封部

91a、97a、165a:筒部

91b、163c:凸缘部

92:插入通道

93:密封凸部

93a:密封第一凸部

93b:密封第二凸部

94:施压部

94a:前倾斜部

97:安装元件

97b:止挡凸缘部

97c:固定凸缘部

98:插入开口框元件

98a:插入开口

98b:外表面

151:金属部

152a、162a:前框部

152b、162b:中间框部

152c、162c、961a:后框部

154、164:侧框部

155、165:空间

155a、165a:第一空间

155b、165b:第二空间

160:卡用托盘

161:框部

161a:树脂部

163:连结基部

163a:连结片

163b:凹入部

163d:密封收容第一凹槽

163e:被接合突起

164a:檐部

164b:保持用凹部

165:可动连结部

166b:后端

166c:密封收容第二凹槽

166d:接合突起

167:内部腔体

167a:第一腔体

167b:第二腔体

168:前凸部

168a:受压部

169:凸缘板

169a:贯通孔

169b:后表面

181:操作辅助元件

181a:本体部

181b:钩部

851:端子

898a:开口部

898b:外表面

961:卡保持器

961b:后端面

971:密封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是参照附图的本实用新型的更详细的说明。

图1是一立体图,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一卡用连接器套件,其中一卡用托盘插入卡用连接器。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例的卡用连接器套件的一分解立体图。图3(a)和图3(b)是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例的卡用连接器的一对立体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例的卡用连接器套件的一分解立体图,其中壳体从卡用连接器中移除。图5(a)和图5(b)是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例的卡用连接器套件的一对剖视图,其中壳体从卡用连接器中移除。图6(a)和图6(b)是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例的卡用连接器套件的一对放大剖视图。在图3(a)和图3(b)中,图3(a)是安装有壳体的一视图,而图3(b)是移除壳体后的一视图。在图5(a)和图5(b)中,图5(a)是沿图4的A-A线作出的一剖视图,而图5(b)是沿图4的B-B线作出的一剖视图。在图6(a)和图6(b)中,图6(a)是图5(a)的C部分的一放大视图,而图6(b)是图5(b)的D部分的一放大视图。

在图中,160是用作本实施例中的卡保持元件的卡用托盘。卡用托盘160收容一卡(未示出)的同时插入安装在一电子设备(未示出)的一外部元件90上的一卡用连接器1。换句话说,一卡在两个侧面由面向该两个侧面的框部161围绕的同时收容于卡用托盘160内,并经由一卡用连接器1安装于一电子设备内。电子设备可为任何类型的设备,包括个人计算机、移动电话、智能手机、通信调制调节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摄像机、音乐播放器、游戏机或车辆导航系统。

然而,当卡用连接器1以外的一卡用连接器安装于一电子设备中时,使用者可能决定不使用卡用连接器1。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者可以将一空的卡用托盘160(即卡用托盘160未收容一卡)插入卡用连接器1,以用于保管。

卡可为任何类型的卡,诸如一SIM卡、一microSIM卡、nanoSIM卡、MMC卡、SD卡、卡、卡、MemoryMemory StickSmart或记忆卡。在本实施例中,卡为一卡或nanoSIM卡。卡标准制定机构SD卡协会已设定卡的尺寸为15mm×11mm×1.0mm(L×W×D)。依据ETSI TS 102 221 V11.00卡标准,nanoSIM卡具有12.3mm的长度、8.8mm的宽度以及0.67mm的厚度。

在本实施例的卡用托盘160的框部161中,作为卡收容空间的空间165分为位于前方的一第一空间165a和位于后方的一第二空间165b。第一空间165a和第二空间165b均可收容一卡。第一空间165a和第二空间165b的下表面均是一矩形开口,以能够露出卡上的电极垫。相同类型的卡(例如nanoSIM卡)或不同类型的卡(例如一nanoSIM卡和一卡)可分别收容于第一空间165a和第二空间165b。一卡可以收容于第一空间165a或第二空间165b而另一空间保持为空的。

框部161是一元件,该元件包括:一金属部151,通过冲压弯折一金属板一体形成;以及一树脂部161a,由一绝缘树脂采用一模制成型技术(诸如嵌件成型或包覆成型)与金属部151的一部分成为一体且覆盖金属部151的该部分而制成。在图2中,未揭示金属部151和树脂部161a是独立的元件还是互连的元件。然而,这种图示是适当的。在本实施例中,框部161提供采用一模制成型技术(诸如嵌件成型或包覆成型)模制成型树脂部161a以将金属部151的至少周边覆盖并成一体化来设置。

金属部151为具有一大体矩形形状的包围一空间155的四边的一框元件,空间155分为与框部161的第一空间165a和第二空间165b对应的一第一空间155a和一第二空间155b。金属部151包括:一前框部152a、一中间框部152b以及一后框部152c,沿横向彼此平行地延伸;以及两个侧框部154,沿前后方向彼此平行地延伸并连接前框部152a、中间框部152b以及后框部152c的两端。

框部161包括:一前框部162a、一中间框部162b、一后框部162c以及两个侧框部164,对应金属部151的前框部152a、中间框部152b、后框部152c以及两个侧框部154,且利用一树脂通过覆盖前框部152a、中间框部152b、后框部152c以及两个侧框部154的至少周边部分而一体模制成型。檐部164a形成在两个侧框部164的内表面的不同位置,以支撑收容在第一空间165a和第二空间165b内的卡的下表面。一保持用凹部164b形成在各侧框部164的外侧面,以保持和固定插入卡用连接器1中的卡用托盘160。

卡用托盘160包括:一连结基部163,与后框部162c一体连接且向后方延伸;一可动连结部166,能够滑动地安装在连结基部163上;以及一装饰性的凸缘板169,固定于可动连结部166的后端板166b的后端。当从后方观察时,凸缘板169具有比可动连结部166的后端板166b大的表面积,外周缘从后端板166b的外周缘向外突出,且后表面169b作为可动连结部166的后表面。凸缘板169可以省略。此外,可动连结部166能沿连结基部163滑动的距离大约为1.0mm,但这个距离能稍有变化。

连结基部163是一板状元件,具有一矩形形状,与框部161一体形成且沿卡用托盘160的横向延伸。悬臂式的连结片163a形成在左右两侧并向后方延伸。连结片163a是细长的棒状或舌形元件,在基端连接于连结基部163的本体且至少在自由端(后端)附近与连结基部163的本体分离。连结片163a可在卡用托盘160的横向弹性变形。一被接合突起163e形成在各连结片163a的自由端且向卡用托盘160的横向外侧突出。被接合突起163e接合可动连结部166上的一接合突起166d。

连结基部163还包括:一凹入部163b,形成在卡用托盘160的横向的中央部。凹入部163b形成为从连结基部163的后端面向前延伸且收容可动连结部166上的一前凸部168。

连结基部163包括:一凸缘部163c,在连接于后框部152c的部分附近形成。凸缘163c围绕连结基部163的本体的整个周边连续形成。当从后方观察时,外周缘从连结基部163的本体的外周缘向外突出。一密封收容第一凹槽163d形成在凸缘部163c的外周面,以作为凹槽状的第一被密封部。密封收容第一凹槽163d形成为从凸缘部163c的外周面向内凹入,且围绕凸缘部163c的整个外周面连续形成。一密封第一凸部93a作为外部元件90的密封部的第一密封部形成在托盘密封部91上,插入并接合密封收容第一凹槽163d。

可动连结部166是一扁平的筒状元件,采用一绝缘树脂一体形成,并且包括:一筒部166a,对应筒的侧壁;以及一后端板166b,密封筒的后端。筒的前端是开放的。连接基部163从前端能够滑动地连接于可动连结部166且插入筒部166a。接合突起166d形成在筒部166a的前端的左右两侧内表面且各向卡用托盘160横向的内侧突出。接合突起166d接合连结基部163上的被接合突起163e。

一密封收容第二凹槽166c形成在筒部166a的前端的外周面上并作为一凹槽状的第二被密封部。密封收容第二凹槽166c形成为从筒部166a的外周面向内凹入且围绕筒部166a的整个外周面连续形成。一密封第二凸部93b作为外部元件90的密封部的第二密封部形成在托盘密封部91上,插入并接合密封收容第二凹槽166c。

可动连结部166还包括:一前凸部168,从后端板166b的在卡用托盘160的横向上的中央部向前突出。前凸部168的上端和下端一体连接于筒部166a的上侧内表面和下侧内表面。内部腔体167形成在前凸部168的内部,作为一排出辅助元件接合部,以用于收容并接合插入的作为一排出辅助元件的一操作辅助元件181的前端部。内部腔体167包括:一第一腔体167a,后端于后端板166b的后端面处开放且从后端向前延伸;以及一第二腔体167b,上下方向延伸、连通第一腔体167a的前端且在筒部166a的上侧外表面和下侧外表面开放。第一腔体167a是供操作辅助元件181的前端部插入的部分,但是横断面轮廓使得上下方向的尺寸小于横向的尺寸。因此,如图所示,操作辅助元件181的姿势控制为使得在本体部181a的前端形成的钩部181b的前端呈水平。通过这种方式,操作辅助元件181的前端部能插入第一腔体167a。当钩部181b到达第二腔体167b时,使操作辅助元件181的姿势围绕第一腔体167a的轴线旋转90°,从而钩部181b能接合第二腔体167b的后端面。

第二腔体167b的前端面作为前凸部168的一受压部168a,接合托盘密封部91的施压部94,从而能由施压部94施加向前方向的压力。更具体地,受压部168a的上下两端接触并压靠施压部94的前倾斜面94a。来自弹性的施压部94的反作用力从前倾斜面94a施加于受压部168a的上下两端,且上下两端受到使它们沿前倾斜面94a位移的施压力(biasing force)并且对它们沿向前方向施压(bias)。

凸缘板169是由树脂和金属制成的一平板的板状元件,且使用一手段(诸如胶黏剂)安装于可动连结部166的后端板166b的后表面上。一贯通孔169a形成在凸缘板169,与在后端于后端板166b的后端面处开放的第一空腔167a连通,从而操作辅助元件181能插入。贯通孔169a的横断面轮廓类似于第一腔体167a的横断面轮廓,且操作辅助元件181的姿势控制为使在本体部181a的前端形成的钩部181b的前端呈水平。通过这种方式,操作辅助元件181的前端部能插入贯通孔169a。凸缘板169的外部形状和外部尺寸类似于在外部元件90的插入开口框元件98形成的插入开口98a的形状和尺寸,且凸缘板169能嵌入插入开口98a内。

插入开口框元件98是卡用连接器1安装于内的电子设备的外壳的一部分,但是是与卡用连接器1独立的部件。插入开口框元件98固定为经由一位置固定元件(未示出)而相对卡用连接器1在相对位置上无变化。位置固定元件是电子设备(安装于卡用连接器1的电路基板和卡用托盘160安装在其中)的外壳,且插入开口框元件98由位置固定元件直接或间接固定,从而使插入开口框元件98不改变与卡用连接器1的相对位置关系。在下面的说明中,插入开口框元件98视为是位置固定元件的一部分且视为是电子设备的外壳的一部分。此外,插入开口框元件98的外表面98作为外部元件90的外表面且作为电子设备的外壳的外表面。

插入开口框元件98包括:一插入开口98a,形成为沿板厚方向贯通插入开口框元件98。插入开口98a具有的形状和尺寸能使卡用托盘160插入且能使卡用托盘160的凸缘板169嵌入到插入开口98a中。

在外部元件90中,托盘密封部91由一安装元件97安装在内表面(即插入开口框元件98的前表面)上。托盘密封部91是一扁平的筒状元件,采用一弹性树脂(诸如一橡胶)一体模制成型,且包括:一筒部91a,对应筒的侧壁;以及一凸缘部91b,连接于筒的后端且从筒向外延伸。筒的内部是一扁平筒状的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插入通道92,且卡用托盘160经由插入通道92插入卡用连接器1。插入通道92的两端均开放。凸缘部91b是具有一矩形外部轮廓的一板状元件。

一凸条(ridge)形成在筒部91a的前端的内周面(即插入通道92的内周面)上,且凸条从内周面突出。形成一密封凸部93,其为围绕内周面连续形成的一凸条部。可以仅有一个密封凸部93,但超过一个是优选的。在图中所示的例子中,存在有两个突出的凸条,即,一密封第一凸部93a以及一密封第二凸部93b。然而,可以有三个或者更多的突出的凸条。密封第一凸部93a插入形成在连结基部163上的密封收容第一凹槽163d。通过这种方式,在插入通道92的内周面和连结基部163的外周面之间建立密封。密封第二凸部93b插入形成在可动连结部166上的密封收容第二凹槽166c。通过这种方式,在插入通道92的内周面和可动连结部166的外周面之间建立密封。

施压部94形成于插入通道92的内周面的横向中央部的上侧内表面和下侧内表面,且为从上侧内表面和下侧内表面突出的凸部。施压部94包括形成在向前方向的一前倾斜面94a,且前倾斜面94a通过接触可动连结部166的前凸部168上的受压部168a的上下两端而对可动连结部166向前施压。

安装元件97包括:一筒部97a,其为由金属或树脂制成的一扁平的筒状元件,对应筒的内壁;以及一固定凸缘部97c,连接于筒的后端且从筒向外延伸。筒的两端均开放。一止挡凸缘部97b形成在前端且向筒内延伸。托盘密封部91的筒部91a从后端插入筒部97a且由筒部97a保持。止挡凸缘部97b具有形状与筒部97a类似的一内端,但内端的尺寸小于托盘密封部91的筒部91a的外周尺寸且大于筒部91a的内周尺寸。这允许卡用托盘160穿过同时防止托盘密封部91的筒部91a沿向前方向位移。

固定凸缘部97c是具有一矩形外部轮廓的一板状元件。在图中所示的例子中,上下方向的尺寸(图5(a)中的上下方向的尺寸)与托盘密封部91的凸缘部91b的上下方向的尺寸相同。然而,横向尺寸(图5(b)中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大于托盘密封部91的凸缘部91b的横向尺寸。当使用一手段(诸如一胶黏剂或螺丝)将固定凸缘部97c固定于插入开口框元件98的前表面上时,固定凸缘部97c从前方将托盘密封部91的凸缘部91b压到插入开口框元件98的前表面上。这使托盘密封部91安装在插入开口框元件98上。

在本实施例中,卡用连接器1具有:一基座11,由一绝缘材料(诸如一合成树脂)一体模制成型;以及一壳体61或覆盖元件,通过冲压弯折一导电金属片材一体形成,安装于基座11的上侧。壳体61具有一大体矩形的顶板部62以及立设于顶板部62的侧缘的侧板部63,且壳体61覆盖在基座11以及插入基座11和卡用连接器1中的卡用托盘160的至少一部分的上方。多个扣持开口63a形成于侧板部63。当壳体61安装于基座11的上侧时,扣持开口63a接合在基座11的侧壁部11e的外表面上形成的扣持突起13,以将壳体61固定于基座11。卡用连接器1具有一大体平行六面体形状,且安装于一电子设备上。一卡用托盘160从后方的插入口18(图3(a)中的右下方)插入。更具体地,卡用托盘160插入基座11和壳体61之间的卡插入空间。

基座11包括第一端子51-1、第二端子51-2、第三端子51-3以及通过冲压弯折一金属板一体形成的一下侧壳体12。这个大体板状元件由一绝缘树脂采用一模制成型技术(诸如嵌件成型或包覆成型)一体模制成型,绝缘树脂包覆第一端子51-1、第二端子51-2、第三端子51-3以及下侧壳体12的周边的至少一部分且与第一端子51-1、第二端子51-2、第三端子51-3以及下侧壳体12的周边的所述至少一部分成为一体。下侧壳体12是一框元件,用于加强基座11,并且优选由与第一端子51-1、第二端子51-2和/或第三端子51-3相同的材料形成,但与第一端子51-1、第二端子51-2和第三端子51-3电绝缘。

基座11还包括:一底壁部11b,用作大体矩形的板状的端子保持部;一内壁部11a,比底壁部11b厚,在基座11的卡用托盘160的插入方向(前后方向)的前端部11f沿基座11的横向延伸;以及一对侧壁部11e,比底壁部11b厚,在基座11的左右侧缘沿插入方向延伸。内壁部11a的下表面和侧壁部11e的下表面与底壁部11b的下表面齐平,而内壁部11a的上表面和侧壁部11e的上表面位于底壁部11b的上表面的上方。基座11在卡用托盘160的插入方向后方的端部称为后端部11r。

这里,底壁部11b包括:一第一端子保持凹部11c1、一第二端子保持凹部11c2以及一第三端子保持凹部11c3,用于保持第一端子51-1、第二端子51-2以及第三端子51-3的露出部分。第一端子保持凹部11c1、第二端子保持凹部11c2以及第三端子保持凹部11c3是沿板厚方向贯通底壁部11b的开口。

第一端子51-1和第三端子51-3并排设置,以形成沿基座11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多排。在图中所示的例子中,存在有两排每排三个端子。各第一端子51-1和第三端子51-3的至少一部分埋设于底壁部11b,且至少接触部51c1、51c3分别露出于第一端子保持凹部11c1和第三端子保持凹部11c3内。待焊接的焊接尾部51d1、51d3也露出于底壁部11b的下表面。接触部51c1、51c3通过第一端子51-1和第三端子51-3的臂部的弹性作用而被向上偏置,并接触保持在卡用连接器1内的卡用托盘160的框部161的第一腔体165a和第二腔体165b内收容的nanoSIM卡的下表面露出的相应电极垫。焊接尾部51d1、51d3通过焊接电连接于在基板上形成的信号线、接触垫或端子(未示出)。

第二端子51-2设置成在基座11的横向延伸的一单排。各第二端子51-2的至少一部分埋设于底壁部11b,且至少接触部51c2露出于一第二端子保持凹部11c2内。待焊接的焊接尾部51d2露出于底壁部11b的下表面。接触部51c2通过第二端子51-2的臂部的弹性作用被向上偏置,且接触保持在卡用连接器1的卡用托盘160的框部161的第二空间165b内收容的卡的相应电极垫。各焊接尾部51d通过焊接电连接于形成于一基板上的一信号线、接触垫或端子。

第一端子51-1、第二端子51-2以及第三端子51-3的数量和排列与这些卡上的电极垫相匹配。第一端子51-1、第二端子51-2、第三端子51-3、第一端子保持凹部11c1、第二端子保持凹部11c2、第三端子保持凹部11c3、接触部51c1、51c2、51c3以及焊接尾部51d1、51d2、51d3在下面的说明中统称为端子51、端子保持用凹部11c、接触部51c以及焊接尾部51d。

下侧壳体12露出于底壁部11b和左右侧壁部11e之间。一保持用弹性元件25形成在各侧壁部11e的内侧面,作为一保持用弹性部保持和固定卡用托盘160的框部161。各保持用弹性元件25是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带状元件,且具有在基座11的横向的中央部附近向内突出的一保持用凸部25a。各保持用凸部25a接合框部161的一保持用凹部164b,且这保持和固定插入卡用连接器1中的卡用托盘160的框部161。

基座11包括一检测开关的一可动元件27以及一固定元件28,用于检测是否插入卡用连接器1的卡用托盘160的框部161已经到达卡用连接器1内的一预定位置(当卡收容于框架框部161内时框架框部161由保持用弹性元件25保持且端子51的接触部51c与卡上的相应电极垫接触的位置)。当卡用托盘160的框部161还没有达到预定位置时,可动元件27和固定元件28接触,且检测开关导通或开启。然而,当卡用托盘160的框部161到达预定位置时,可动元件27压靠框部161的前框部162a,且可动元件27与固定元件28分离。因为这使得检测开关不导通或关闭,所以确认框部161已经到达预定位置。

下面是对从具有这种结构的卡用连接器1中排出一卡用托盘160操作的说明。

图7是与图4对应的一立体图,示出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例的卡用托盘从卡用连接器排出的操作的第一步。图8(a)和图8(b)是分别与图5(a)和图5(b)对应的一对立体图,示出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例的卡用托盘从卡用连接器排出的操作的第一步。图9是与图4对应的一立体图,示出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例的卡用托盘从卡用连接器排出的操作的第二步。图10(a)和图10(b)是分别与图5(a)和图5(b)对应的一对立体图,示出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例的卡用托盘从卡用连接器排出的操作的第二步。图11是与图4对应的一立体图,示出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例的卡用托盘从卡用连接器排出的操作的第三步。图12(a)和图12(b)是分别与图5(a)和图5(b)对应的一对立体图,示出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例的卡用托盘从卡用连接器排出的操作的第三步。图13是与图4对应的一立体图,示出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例的卡用托盘从卡用连接器排出的操作的第四步。在图8(a)和图8(b)、图10(a)和图10(b)、图12(a)和图12(b)中,图8(a)、图10(a)和图12(a)分别是与图5(a)对应的一剖视图,而图8(b)、图10(b)和图12(b)分别是来自图5(b)的一剖视图。

这里,如图4到图6(a)、图6(b)所示,卡用托盘160已插入卡用连接器1,且框部161处于卡用连接器1内的一预定位置。为了便于说明,没有卡收容在卡用托盘160的空间165内。

当卡用托盘160已插入卡用连接器1时,基座11的保持用弹性元件25的保持用凸部25a接合框部161的保持用凹部164b。通过这种方式,框部161被稳定地保持在预定位置。此外,形成在连结基部163的凸缘部163c的外周面上的密封收容第一凹槽63d能可靠地到达托盘密封部9的密封第一凸部93a的位置,且密封第一凸部93a能可靠地插入并接合密封收容第一凹槽163d。通过这种方式,连结基部163和托盘密封部91之间的间隙能被可靠地密封,且能保持一紧密的密封。

可动连结部166相对连结基部163位于最前方的位置,且如图6(b)所示,筒部166a的前端(接合突起166d的前端)与凸缘部163c的后端接近或接触。安装在可动连结部166的后端板166b上的凸缘板169插入插入开口框元件98的插入开口98a内,且凸缘板169的后表面169b与插入开口框元件98的外表面98b齐平。

此外,可动连结部166的前凸部168的受压部168a的上下两端与托盘密封部91的施压部94的前倾斜面94a接触,并接收沿前倾斜面94a的向前方向的施压力。受压部168a接收的向前方向的施压力使得可动连结部166向相对插入开口框元件98和安装于插入开口框元件98上的托盘密封部91最前行的位置前进。通过这种方式,凸缘板169可靠地嵌入插入开口框部98的插入开口98a,且凸缘板169的后表面169b与插入开口框元件98的外表面98b大体齐平。

卡用连接器1经由一位置固定元件(未示出)固定,从而使卡用连接器1相对插入开口框元件98(其是电子设备的外壳的一部分)的位置不会改变。然而,有时当卡用连接器1被固定时也会存在安装误差,且有时各个元件也存在尺寸误差。因此,误差不可避免地不时出现在从卡用连接器1到插入开口框元件98的距离范围内。结果,当可动连结部166固定于框部161且框部161处于卡用连接器1内的预定位置时,凸缘板169有时不会嵌入插入开口98a内且凸缘板169的后表面从插入开口框元件98的外表面98b向后突出。

然而,在本实施例中,可动连结部166相对框部161的连结基部163能够滑动且接收来自施压部94的向前方向的施压力。因此,甚至当从卡用连接器1到插入开口框元件98的距离范围内存在误差时,可动连结部166仍然能到达相对插入开口框元件98的向前最远的位置,凸缘板169能可靠地嵌入插入开口98a,且凸缘板169的后表面169b能变成可靠地与插入开口框元件98的外表面98b齐平。

结果,由于外观保持完好(unmarred)且一方面凸缘板169和可动连结部166之间的间隙以及另一方面插入开口框元件98和托盘密封部91之间的间隙均减少。这大大减少了异物(诸如水和灰尘)渗入卡用连接器1的可能性,且能可靠地保持一紧密的密封。

可动连结部166的密封收容第二凹槽166c也能可靠地到达托盘密封部91的密封第二凸部93b的位置,且密封第二凸部93b能可靠地进入并接合密封收容第二凹槽166c。通过这种方式,可动连结部166和托盘密封部91之间的间隙能被可靠地密封,且能保持一紧密的密封。

在本实施例中,密封第一凸部93a进入并接合密封收容第一凹槽163d,且密封第二凸部93b进入并接合密封收容第二凹槽166c。由于上述发生在卡用托盘160的插入方向的两个位置,所以能得到所谓的迷宫效应且能保持一非常紧密的密封。

当卡用托盘160从卡用连接器1排出时,使用者手动把持操作辅助元件181,以将操作辅助元件181的方向和位置调整至如图1所示的方向和位置。更具体地,操作辅助元件181的面向前的前端位于凸缘板169的贯通孔169a的实际的后方且形成在前端的钩部181b的前端呈水平。

接着,使用者向前移动操作辅助元件181,且使前端插入贯通孔169a并经由贯通孔169a插入可动连结部166的第一腔体167。当形成于前端的钩部181b到达可动连结部166的第二腔体167b时,由于第二腔体167b的上下方向的尺寸更大,所以钩部181b的前端可变成直立。使用者使操作辅助元件181的姿势相对第一腔体167a的轴线转动90°,且如图8(a)所示,使钩部181b接合第二腔体167b的后端面。

接着,当使用者向后拉动操作辅助元件181时,可动连结部166和凸缘板169被向后方拉,如图9和图10(a)、图10(b)所示。更具体地,当在钩部181b接合第二腔体167b的后端面的情况下操作辅助元件181被向后方拉时,与可动连结部166的前凸部168上的受压部168a的上下两端接触的施压部94弹性变形并被推开,使得前凸部168克服(overcome)施压部94并且向后方移动。插入并且接合可动连结部166的密封收容第二凹槽166c的密封第二凸部93b也弹性变形并被推开,以使使其从密封收容第二凹槽166c中脱出。这使得筒部166a向后方移动。同时,由于插入筒部166a的连结基部163能够滑动连接于可动连结部166,所以连结基部163未向后方移动,直到筒部166a的接合突起166d的后端与被接合突起163e的前端接触。结果,框部161未向后方移动。

当使用者继续向后方拉操作辅助元件181且筒部166a的接合突起166d的后端与被接合突起163e的前端接触时,如图10(b)所示,向后方拉动部件的力传递给连结基部163和框元件161,且连结基部163和框元件161也向后方移动。接合突起166d与被接合突起163e的接触使可动连结部166从可动连结部166的相对盘密封部91的图7和图8(a)、图8(b)所示的最前位置向后移动了大约1.0mm。在图9和图10(a)、图10(b)中,凸缘板169的后表面位于从插入开口框元件98的后表面向后方的大约1.0mm的位置。

接着,当使用者进一步向后拉操作辅助元件181时,向后拉动部件的力经由可动连结部166和连结基部163传递给框部161,且将框部161从预定位置向后方拉,如图11和图12(a)、图12(b)所示。此时,框部161的保持用凹部164b与保持用弹性元件25的保持用凸部25a解除接合。尽管阻力主要来自保持用弹性元件25的弹性变形的保持用凸部25a的弹性作用,但是来自使用者的拉力大于该阻力。结果,框部161克服该阻力向后方移动。检测开关开启,检测到框部161从预定位置退出。插入并接合连结基部163内的密封收容第一凹槽163d的密封第一凸部93a弹性变形并被推开,使密封第一凸部93a从密封收容第一凹槽163d中脱出并允许连结基部163也向后方移动。

最后,如图13所示,使用者从卡用连接器1中拉出整个卡用托盘160并远离形成为电子设备的外壳的一部分的插入开口框元件98。

下面是一卡用托盘160插入卡用连接器1操作的说明。

首先,使用者手动抓住卡用托盘160,且如图13所示,将卡用托盘160置于插入开口框元件98的插入开口98a的后方。随后使卡用托盘160靠近插入开口98a并从卡用连接器1的卡的插入口18经由插入口18插入形成于基座11和壳体61之间的卡插入空间。在图13示出的例子中,操作辅助元件181的前端插入贯通孔169a,但当卡用托盘160插入卡用连接器1时,不是必须使用操作辅助元件181。

这里,卡用托盘160的框部161的第一空间165a和第二空间165b均可收容一nanoSIM卡,第一空间165a可收容一nanoSIM卡而第二空间165b可收容一卡,或者只有一个nanoSIM卡或卡可收容到第一空间165a或第二空间165b。在所有这些情况中,卡收容在空间165,从而使卡的下表面上的电极垫从空间165的下面露出。卡用托盘160在一个卡或两个卡的下表面面向下且前框部162a面向前的情况下插入。在附图所示的例子中,卡用托盘160的任何空间165均未收容一卡。

接着,当使用者进一步推入卡用托盘160时,如图4至图6(a)、图6(b)所示,卡用托盘160的框部161到达卡用连接器1中的预定位置,且卡用托盘160插入卡用连接器1完成。

在本实施例中,卡用托盘160能经由外部元件90的托盘密封部91插入卡用连接器1且能保持具有电极垫的卡。卡用托盘160包括:一连结基部163,一体连接于框部161;以及一可动连结部166,沿卡用托盘160的插入方向和排出方向能够滑动地安装于连结基部163。连结基部163包括:一密封收容第一凹槽163d,形成在连结基部163的外周面上且能够接合托盘密封部91的一密封第一凸部93a。可动连结部166包括:一受压部168a,能够接合托盘密封部91的施压部94,且当受压部168a接合施压部94时,可动连结部166沿插入方向被施压且相对外部元件90定位。

因此,甚至当从卡用连接器1到外部元件90的距离范围内存在有误差时,可动连结部166能被可靠地相对外部元件90定位,且托盘密封部91和可动连结部166之间的间隙能够减小。这大大减少了异物(诸如水和灰尘)渗入卡用连接器1的可能性,且能够可靠地保持一紧密的密封。

当可动连结部166相对外部元件90定位时,安装在可动连结部166上的凸缘板169的后表面169b与外部元件90的插入开口框元件98的外表面98b齐平。这改善安装有卡用连接器1的电子设备的外观。由于使用者不能使一手指或其它任何东西卡入(catch)凸缘板169的后表面169b和插入开口框元件98的外表面98b之间的间隙,所以安全性得到改善。

可动连结部166包括:一密封收容第二凹槽166c,形成于可动连结部166的外周面上且能够接合托盘密封部91的一密封第二凸部93b。通过这种方式,可动连结部166和托盘密封部91之间的间隙被可靠地密封且能保持一紧密的密封。

可动连结部166包括:内部腔体167,能够接合一操作辅助元件181,且当沿排出方向的力由操作辅助元件181施加时,可动连结部166能沿排出方向滑动。因此,甚至当安装在可动连结部166上的凸缘板169的后表面169b与外部元件90的插入开口框元件98的外表面98b齐平时,可动连结部166也能够容易地沿排出方向滑动。

可动连结部166包括一接合突起166d,而连结基部163包括一被接合突起163e。当被接合突起163e接合接合突起166d时,连结基部163与可动连结部166一起沿排出方向滑动。因此,连结基部163和框部161沿排出方向滑动,且整个卡用托盘160排出。

可动连结部166包括:一筒部166a,连结基部163插入其中,筒部166a插入托盘密封部91的插入通道92,插入通道92的内周面与连结基部163的外周面及可动连结部166的外周面之间的空间被密封。这防止异物(诸如水和灰尘)渗入卡用连接器1,且能够保持一紧密的密封。

本实用新型不限制于上述说明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各种变化都是可能的,且这些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工业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一卡保持元件和一卡用连接器套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