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装置和连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22786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装置和连接系统,连接装置用于导线的连接,连接系统由连接装置和导线构成。



背景技术:

西门子公司的手册《SIMATIC NET-AS-Interface指引和基础》的2006/04版公开了一种总线导线,其包括绝缘体,在其中容纳有两个导体。在总线导线的连贯的部段上,总线部件能够利用多个接触切割件通过如下方式固定,即首先将总线导线固定在盘状的耦合模块上。在耦合模块上又固定有总线部件,其中,接触切割件插入到导线的绝缘体中并且接触导体。

此外公开了一种在总线系统PROFIBUS中的总线导线,其利用标记有FastConnect(快速连接)的装置进行集束,以便连接到总线部件。在此,各个导体的非绝缘的端部具有线芯套管。

在自动化技术中存在对如下的可行性的期望,即将布线工作加速并且同时不混乱地实施。因此存在对用于电设备的连接装置的要求,其适用于快速且舒适地与导线建立电连接,并且同时排除连接错误或接触错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这样的连接装置和相应的连接系统,其满足上述要求。该目的通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装置实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装置设计用于对导线进行容纳、固定以及与电设备连接。导线包括绝缘体,其包围至少一个导体并且抵靠在连接装置的止挡部的区域中。连接装置具有容纳面,在导体装配时,在容纳面上放置有导体的端部部段。在容纳面的区域中布置有能偏转的夹紧件,其设计用于与容纳面一同保持导线。在装配的状态中,导线基本上由夹紧力保持,该夹紧力由夹紧件和容纳面施加在导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连接装置的止挡部具有端面,其在装配过程中适用于放置导线。在此,端面阻止了导线沿着导线轴线的滑动或者滑移。例如,在装配时,通过施加手动力引发导线端部的端面在止挡部的端面上的抵靠。夹紧件具有至少一个穿透件,其相应锋利地且坚硬地设计,使得在利用手动力进行偏转运动时能够穿透绝缘体。此外,穿透件由导电材料制成,其通过与至少一个导体的接触能够建立电接触。穿透件通过连接装置与连接的电设备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装置能够集成在电设备中,从而该电设备能够以简单的方式与导线连接。通过容纳面和在止挡部上的端面,导线的端部被可靠地保持在预设的装配位置中。导线的长度可以通过相应的裁剪以简单的方式加以匹配,从而能够以小的工作成本避免不必要的导线环路。本实用新型允许例如在较大的电设施的构造中节省构造空间并且清楚地保持该构造。此外,与穿透件的接触确保了很大程度上的时间的节省,并且与夹紧件一起产生了在导线和连接装置之间的稳定的机械连接。由此防止了如此制造的接口的损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以稳固的方式在整体上简化了电设备的构造,在该电设备中必须建立至导线的连接。

在一个优选的设计方案中,连接装置的穿透件设计成接触剑形物或者设计为针。具有该种形状的穿透件能够成本节省地制造并且能够以简单的方式配备有至少一个锋利的切割刃或者尖端。同时,接触剑形物或者针的这种形状要求很大程度上提供了刚性,从而预防了在穿透导线的绝缘体时的弯折。此外,通过穿透件的高的刚性确保了,其在穿透进入到绝缘体中时由该绝缘体弯折。弯折导致穿透件的切割刃或者尖部不再如下地取向,即至少一个导体在偏转运动之后由穿透件接触。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装置因此是坚固的并且可靠地建立了电接触。此外,其允许设计成接触剑形物或者针的穿透件,使得在绝缘体中的切口自动地再次气密地封闭。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装置也能够在有爆炸风险的区域中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设计方案中,容纳面设计成在装配时至少部分地容纳导线。在此,导线利用定向抵靠在容纳面上,其与至少一个导体在绝缘体内部的布置协调一致。在绝缘体中存在多个导体的情况中,导线借助于定向能够如下地放置在容纳面的区域中,即每个穿透件都分配给确定的导体。由此,在装配时不混乱且快速地建立了在导线和连接装置之间的、具有复杂连接情况的接触。在容纳面上至少部分地容纳导线特别有利地通过如下方式进行确保,即其具有凹进部。导线可以在与穿透件电接触之前安全地防止滚动脱离和滑动脱离,仅利用手动力安全地保持在期望的指向上。凹进部能够以简单的方式、例如通过注塑成型而成本低廉地制造。

此外,能偏转地安装在连接装置上的夹紧件能够设计成能锁定在闭合的位置中。通过该锁定,通过夹紧件在装配之后在导线上持续地施加保持力,其对保持力进行支持,该保持力通过穿透件在与至少一个导体和/或绝缘体相互作用的情况下施加在导线上。由此,导线的改进的固定防止了不确定的拉力,该拉力会导致在至少一个导体和至少一个穿透件之间的电接触的损害。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装置由此也提供了很大程度的坚固性和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通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实现,该系统设计用于将导线电连接至电设备,导线包括至少一个导体,该导体容纳在绝缘体中。连接装置也属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系统,该连接装置设计具有容纳面和止挡部,该止挡部具有用于放置导线的端部的端面。此外,连接装置还包括能偏转的夹紧件,该夹紧件通过其形状而适合至少部分地容纳导线。在此,能偏转的夹紧件与容纳面在一起并且确保了在装配时导线的精确取向。此外,夹紧件具有至少一个穿透件,其通过其形状和刚性而适合穿透导线的绝缘体。该穿透件由导电材料制成或者包括至少一个由导电材料制成的组件,从而通过在导线中的至少一个导体的接触能够产生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系统能够与电设备组合,从而使得该设备能够以简单的方与导线连接。通过容纳面和在止挡部上的端面,导线的端部可靠地保持在预设的装配位置中。导线的长度能够通过相应的剪裁以简单的方式匹配,从而能够以小的工作成本避免不必要的导线回路。本实用新型例如允许在较大的电设施的构造中节省构造空间并清楚地保持构造。此外,与穿透件的接触确保了很大程度上的时间的节省,并且与夹紧件相互作用产生了在导线和连接装置之间的稳定的机械连接。由此防止了如此制造的接口的损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系统以稳固的方式在整体上简化了电设备的构造,在该电设备中必须建立至导线的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设计方案中,导线在绝缘体上配备有定向标记。该定向标记在此能够设计为图形的或者触觉的标记,例如在绝缘体中的色带或者浮雕形的凸起或者凹进部。可替换的或者补充的是,绝缘体能够具有指向确定的横截面。基本上每种形状都可以理解为指向确定的横截面,其在没有其他信息的情况下也允许横截面的定向。这例如可以是形状,其最大程度上具有对称轴线,例如水滴形或者梯形。根据本实用新型,由此在标准化地制造的导线中,通过使用者在装配时识别出导体的确定的定向,因为能够这样明确地识别出各个导体在绝缘体中的位置。此外,在指向确定的横截面中,通过容纳面和/或夹紧件的协调一致的造型,导线能够不混乱地与连接装置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因此还允许在电接触时避免错误地快速转换复杂的连接模式。

进一步优选的是,在导线中至少一个导体可以是对数据和/或能量进行引导的导体。通过穿透件实现的电接触在接触至少一个导体时确保了尽量无干扰的接触,将在数据信号上的干扰效果最小化到可忽略的程度。此外,电接触通过穿透件如下地连续加以平滑,即在提高的电流的情况中也仅仅通过局部加热来考虑可忽略的危险水平。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因此适用于导体的不同类型的电接触,并且尤其也可以将具有分离的导体的导线应用于能量和数据传输。所要求的系统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在所要求的系统的另一个改进方案中,导线是非集束的。因此,导线基本上具有钝的端部,其能够简单地被按压在止挡部的端面上,从而容易地实现导线在连接装置中的精确且同时稳定的放置。此外,非集束的导线端部通过切割而快速地制成。在与通过具有穿透件的夹紧装置实现的快速电接触的相互作用中,因此进一步加速了导线的电接触。附加的是,因此提高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的操作舒适度。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系统中,导线能够以有利的方式设计为自动化系统的总线导线。在当今的自动化系统中的总线导线典型地包含多个传输数据和能量的导体。单独基于在总线导线中的导体的数量,通过使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实现了较大的时间节省。此外,当今的自动化系统是复杂的,从而使接触错误会迅速地导致成本高昂的损害。通过利用所要求的系统实现的无混乱的安全性,自动化系统的构造和维修变得更安全并因此更加经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设计方案中,电设备是现场总线的总线设备,尤其是AS-i总线的、PROFINET总线的、PROFIBUS总线的、IO-link总线的、HART总线的或者FOUNDATION-H1总线的总线设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基本上适用于这样的构造类型的总线系统的导线连接,并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附图说明

接下来根据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描述。

唯一的附图以倾斜视角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装置和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中以倾斜视角示出了具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装置10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系统60。连接装置10包括容纳面24,其具有带有两个基本上半圆形的横截面的凹进部34。凹进部34的形状在此相应地与导线12的横截面38一致。每个凹进部34用于将导线12放置在该处,该导线通过接口26与电设备22连接。接口26在此设计成插座。此外,在容纳面24的区域中,止挡部20安装在连接装置10处,该止挡部本身相对于导线12的纵向轴线39是能偏转的。在止挡部20的面对导线12的相应的一侧相应地形成端面28,其设计用于在装配时在其上相应地抵靠导线12的端部14。导线12的端部14设计成非集束的并且也基本上形成平滑的端面,其在装配时接触止挡部20的端面28。通过在凹进部34和止挡部20之间的相互作用,每个导线12在电接触时已经通过施加没有进一步示出的手动力而尽量固定。

导线12分别包括绝缘体16,在其中容纳有多个导体18。各个导体18基本上均匀分布地布置在横截面38的内部,从而相应从外部不能识别出导线12关于围绕纵向轴线39旋转时的确定的定向。导线12的绝缘体16相应地具有定向标记36,其能够直接地识别出导线12关于围绕纵向轴线39旋转的期望的定向。

此外,连接装置10具有夹紧件30,其设计成可偏转的并且适用于基本上弓形地固定保持的导线12。夹紧件30的横截面31匹配于导线12的横截面38,并且此外与容纳面24上的凹进部34的形状协调一致。夹紧件30具有多个穿透件32,其与凹进部34的数量、并且进而与能连接的导线12的数量对应一致。各个穿透件32基本上设计为接触剑形物。每个穿透件32都具有切割边缘33,其适用于切穿绝缘体16。此外,穿透件32通过其几何形状和/或其相应的材料而具有硬度和刚性,其允许在夹紧件30的偏转运动35时基本上不扭曲穿透件32地穿透绝缘体16。此外,穿透件32由导电材料制成并且如下地设定尺寸和配置,即穿透件32在夹紧件30的偏转运动35之后接触导体18中的一个。每个穿透件32与至少一个接口26电连接并且产生在导线12和电设备22之间的电连接。

在偏转运动35之后,通过夹紧件30而保持锁定,从而在导线12上施加保持力。与穿透件32施加在绝缘体16上的保持力一起,导线12被安全地固定保持,以防止沿着纵向轴线39的不确定的拉力。此外,偏转运动35在导线12的装配状态中是可逆的,从而在整体上在连接装置10和导线12之间存在可解除的连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