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馈线跳线的制造工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54244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主馈线跳线的制造工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产品自动化制造机器系统,特别涉及一种主馈线跳线的制造工装装置。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天线用主馈线跳线是微波通信天线设备中的关键器件,在天线内部元器件与外部信号设备之间的连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及全球4G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通信频率的提高,对移动通信天线用主馈线跳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是性能质量方面不需要不断提升,另一方面需要降低制造成本。为了宽频段的市场需求,主馈线跳线必须满足极低的电压驻波比(VSWR)和低互调指标(PIM)。要达到这些性能要求,必须要保证制程中工艺的一致性,尺寸的准确度,以及生产的高效率。

移动通信天线用主馈线跳线一般由连接器和电缆组成,其中连接器由壳体、中心导体等部件组成。

传统的制造工艺技术方法是:由人工在工作台前组成纵向或横向生产线,从第一道工序开始,每道工序利用专用的工装夹具在手动下操作完成一个制造,再转入下一个工序利用专用的工装夹具在手动下操作完成一个制造,依次按工序完成整个产品制造。

这个过程一般按以下工序流程:首道工序将电缆穿入壳体中,将中心导体穿到电缆内导体上;使用焊台对中心导体加热,使中心导体内部的焊锡熔化,中心导体固定在电缆内导体上;半成品转移第二道工序,使用手动压机将中心导体压入壳体中;半成品转移第三道工序,使用感应焊机加热壳体,使壳体中焊锡熔化,使电缆外导体与壳体固定在一起。至此完成这个过程。

主馈线跳线一般要经过上述三道工序,方可完成整个组装程序,其中对第二道工序还必须进行100%的口部尺寸检测,用于剔除不合格品。以上分为三道工序生产的方式,不仅生产效率低,产线过长,劳动强度大;而且产品转运频繁,产品外观损伤机率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取代传统的手工作业、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了设备占地面积、提高了产品一致性的主馈线跳线的制造工装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主馈线跳线的制造工装装置,其包括:夹紧装置、放置和压入装置、至少一焊机电极开合装置、以及焊接自动移位装置;其中,夹紧装置包括外壳,电缆和中心导体均穿入外壳内;放置和压入装置支撑中心导体、并将中心导体压入外壳内;焊机电极开合装置设有夹紧中心导体的电极棒夹、并使中心导体发热;焊接自动移位装置带动感应焊头将电缆外导体与外壳焊接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夹紧装置包括:位于所述外壳内部且套设一起的两个腔体模具和位移装置,其中,位移装置固定该两个腔体模具,该位移装置包括由第一气缸、以及由该第一气缸驱动的直线滑轨。

优选地,所述放置和压入装置包括:支撑座、位于该支撑座上方的旋转法兰盘、穿过该旋转法兰盘且按圆周排列的多个中心导体固定装置、套设在每个中心导体固定装置上的弹簧、邻设在该旋转法兰盘旁的定位传感器、通过皮带与该旋转法兰盘中心轴连接的电机、以及与该支撑座固定连接的第二气缸;其中,中心导体固定在中心导体固定装置。

优选地,所述中心导体固定装置设有8个,该8个中心导体固定装置等分固定于旋转法兰盘上。

优选地,所述中心导体固定装置设有防呆定位台阶。

优选地,所述焊机电极开合装置设有两个,该两个焊机电极开合装置位于所述夹紧装置相对两侧。

优选地,所述每个焊机电极开合装置包括:第三气缸、与该第三气缸连接的直线轴承、与该直线轴承连接的电极固定座、以及与该电机固定座连接的电极棒。

优选地,所述焊接自动移位装置包括:滑动连接的第四气缸、与该第四气缸连接的固定架、以及与该固定架连接的感应焊头。

优选地,还包括底板,所述夹紧装置、放置和压入装置、至少一焊机电极开合装置、以及焊接自动移位装置均位于该底板上。

本实用新型主馈线跳线的制造工装装置解决生产效率低下,生产线过长,劳动强度大,产品质量控制难度大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表现如下:由于本实用新型焊机电极开合装置使用第三气缸动作,结合中心导体固定装置,使电极棒夹紧在中心导体的位置固定,压力统一稳定,产品质量有了可靠保证;本实用新型每台需要1人操作,与现有技术相比减少操作人员2人,同时对操作人员的技能和劳动强度降低了300%;本实用新型每小时产量为90根,人均小时产能为90根,与现有技术相比人均小时产能提高了720%,本实用新型1人8小时产量720根(现有技术3人8小产量300根)本实用新型占地面积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制造工装系统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制造工装系统的夹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制造工装系统的放置和压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放置和压入装置又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制造工装系统的焊机电极开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制造工装系统的壳体焊接自动移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移动通信天线用主馈线跳线的制造工装装置,如图1所示,本主馈线跳线的制造工装装置100包括:底板1、夹紧装置2、放置和压入装置3、中心导体4、至少一焊机电极开合装置5、焊接自动移位装置6、以及控制系统。其中,夹紧装置2、放置和压入装置3、至少一焊机电极开合装置5、以及焊接自动移位装置6均位于该底板1上。

如图2所示,夹紧装置2包括:外壳21、位于该外壳21内部且套设一起的两个腔体模具22和位移装置23,其中,腔体模具22根据外壳21形状进行设计,通过该腔体模具22对外壳21起固定作用;位移装置23用于固定该两个腔体模具22,使该两个腔体模具22能够开合,位移装置23包括由第一气缸24、以及由该第一气缸24驱动的直线滑轨(图未示)。

如图3和图4所示,放置和压入装置3包括:固定在底板1上的支撑座31、位于该支撑座31上方的旋转法兰盘32、穿过该旋转法兰盘32且按圆周排列的多个中心导体固定装置33、套设在每个中心导体固定装置33上的弹簧34、邻设在该旋转法兰盘32旁的定位传感器35、通过皮带36与该旋转法兰盘32中心轴连接的电机37、以及与该支撑座31固定连接的第二气缸38。

在本实施例中,中心导体固定装置33设有8个,该8个中心导体固定装置33等分固定于旋转法兰盘32上,中心导体4固定在中心导体固定装置33上;在完成中心导体4压入动作后,旋转法兰盘32在电机37驱动下旋转,由定位传感器35对中心导体固定装置33进行定位,以确保中心导体4与外壳21的中心同轴。

在中心导体4完成焊接后,第二气缸38作用,第二气缸38带动中心导体固定装置33前进,将中心导体4压入到外壳21中,第二气缸38退回后,中心导体固定装置33在弹簧34的作用下回复到原位。中心导体固定装置33设计有防呆定位台阶331,使压入外壳21后的中心导体4的口部尺寸固定不变。

中心导体4与中心导体固定装置33的中心线同心,在中心导体4压入过程中,夹紧外壳21,避免外壳21中位移导致中心导体4无法压入。

如图5所示,焊机电极开合装置5设有两个,该两个焊机电极开合装置5位于夹紧装置2相对两侧。

每个焊机电极开合装置5包括:第三气缸51、与该第三气缸51连接的直线轴承52、与该直线轴承52连接的电极固定座53、以及与该电机固定座53连接的电极棒(图未示)。在中心导体4焊接前,第三气缸51作用,使两个电极棒紧密接触(夹紧)中心导体4,电阻焊机工作,电极棒引导低电压大电流通过中心导体4,使中心导体4发热,从而熔化焊锡,使中心导体4与电缆内导体焊接在一起;焊接完成后,第三气缸51退回,使电极棒退回(松开),为中心导体4压入动作空出空间。

如图6所示,焊接自动移位装置6包括:在底板1滑动连接的第四气缸61、与该第四气缸61连接的固定架62、以及与该固定架62连接的感应焊头63。

中心导体4压入外壳21的动作完成后,第四气缸61作用,带动感应焊头63前移,感应焊机作用,加热外壳21熔化焊锡,使用电缆外导体与外壳21焊接在一起。焊接完成后第四气缸61退回,使感应焊接后退回原位,为外壳21取出腾出了空间。

夹紧装置2包括外壳21,电缆和中心导体4均穿入外壳21内;放置和压入装置3用于支撑中心导体4、并将中心导体4压入外壳21内;焊机电极开合装置5的两个电极棒夹紧中心导体4、并使中心导体4发热;焊接自动移位装置6带动感应焊头63将电缆外导体与外壳21焊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主馈线跳线的制造工装装置100的工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中心导体4固定在中心导体固定装置33上;

第二:外壳21外固定两个腔体模具22,电缆和中心导体4均穿入外壳21内,电缆的导体插入中心导体4上;

第三:焊机电极开合装置5的第三气缸51动作,电极棒夹紧中心导体4,电阻焊机工作使用中心导体4内的焊锡熔化,中心导体4固定在电缆的内导体上;

第四:焊机电极开合装置5的第三气缸51动作,电极棒张开;第二气缸38动作,中心导体4被压入外壳21中,由于中心导体固定装置33设计有防呆定位台阶331,使用压入外壳21后的中心导体4口部尺寸固定不变;

第五:第四气缸61动作,感应焊头63靠近外壳21并加热外壳21,使外壳21中焊锡熔化,使电缆外导体与外壳21固定在一起;

第六:第四气缸61动作,感应焊头63后退,同时中心导体固定装置33旋转,使中心导体4移位到外壳21的下方,等待下一个产品生产。

至此完成这个过程。

本实用新型主馈线跳线的制造工装装置解决生产效率低下,生产线过长,劳动强度大,产品质量控制难度大等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表现如下:由于本实用新型焊机电极开合装置使用第三气缸动作,结合中心导体固定装置,使电极棒夹紧在中心导体的位置固定,压力统一稳定,产品质量有了可靠保证;本实用新型每台需要1人操作,与现有技术相比减少操作人员2人,同时对操作人员的技能和劳动强度降低了300%;本实用新型每小时产量为90根,人均小时产能为90根,与现有技术相比人均小时产能提高了720%(本实用新型为1人8小时产量720根,现有技术3人8小产量300根)本实用新型占地面积少。

上述的实施例仅示例性说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原理及其功效,以及部分运用的实施例,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