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15863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插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头连接器,尤其是一种与对接插座连接器电性导通的插头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插头连接器通常包括插头壳体、位于插头壳体内的绝缘座和导电端子等,当插头连接器与外接设备的插座连接器对接时,导电端子与外接设备的插座连接器实现电性接触,但插头连接器的插头外壳与外接设备的外壳保有一定间隙,导致插头连接器容易晃动,从而影响电性导通的效果。此外,插头连接器的插头外壳通常为金属件,与外接设备对接时,容易磨损外接设备的表面。

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良的插头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插接稳固、电性导通可靠的插头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插头连接器用以与插座连接器对接,本实用新型的插头连接器包括:导电座、锌合金内壳、锌合金外壳、软胶等,所述导电座包括一舌板、多个导电元件以及一转接电路板,所述导电元件设置于所述舌板,所述转接电路板组装至所述舌板,且所述转接电路板电性导通至所述导电元件;所述锌合金内壳自前向后形成贯穿的一第一空腔,所述转接电路板收容于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锌合金外壳包覆于所述锌合金内壳的外围;所述软胶设置于所述锌合金外壳和所述锌合金内壳之间,所述软胶的前端面分别超过所述锌合金外壳的前端面和所述锌合金内壳的前端面。

本实用新型的插头连接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的软胶设置于锌合金外壳和锌合金内壳之间,且软胶的前端面分别超过锌合金外壳的前端面和锌合金内壳的前端面,与外接设备对接时,可以避免插头连接器的晃动,因此,可以实现稳固对接和可靠的电性导通,且可以避免对外接设备造成磨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另一视角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5为图4所示插头连接器的侧向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导电座 1 软胶 2

锌合金内壳 3 线缆组件 4

锌合金外壳 5 舌板 11

导电元件 12 转接电路板 13

第一开口 20 第二挡板 21

凹槽 211 第二开口 30

压合部 33 连接部 32

加强部 311 第一挡板 3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到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方向用语,诸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用于参照随附图式的方向以利说明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除此之外,在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之下,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可实行为数众多的变更及修改,如此衍生出的实作范例也会落入本实用新型范畴中。

请参照图1-5,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用以与一外接设备的插座连接器(未图示)电性导通。

请参照图2-3,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不同视角的的分解立体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包括导电座1、锌合金内壳3、包覆于所述锌合金内壳3的锌合金外壳5、设置于所述锌合金内壳3和所述锌合金外壳5之间的软胶2、以及电性导通至所述导电座1的线缆组件4等。本实施例中,所述锌合金内壳3和所述锌合金外壳5均由锌合金压铸成型。

如图2、图3所示,所述导电座1包括一舌板11、多个导电元件12以及一转接电路板13,所述导电元件12分别设置于所述舌板11的上表面(未标示)和下表面(未标示),所述导电元件12用以与所述插座连接器(未图示)电性接触,所述转接电路板13的前端组装至所述舌板11,且所述转接电路板13分别电性导通至所述导电元件12和所述线缆组件4。

如图2、图3所述,所述锌合金内壳3自前向后形成贯穿的一第一空腔(未标示),所述转接电路板13收容于所述第一空腔(未标示)内。所述锌合金内壳3的前端面具有一第一挡板31,所述第一挡板31中部形成一第一开口30,所述第一开口30的形状与所述舌板12的横截面形状基本一致,使得所述舌板12穿过所述第一开口30进入所述第一空腔(未标示)。

所述锌合金内壳3包括位于前端的压合部33和自所述压合部33向后延伸的连接部32,所述软胶2包覆于所述压合部33。所述压合部33向外凸设有一凸肋311,所述软胶2向内凹设一凹槽211,所述凸肋311与所述凹槽211配合,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凸肋311沿所述锌合金内壳3外表面的圆周设置,所述凹槽211沿所述软胶2内表面的圆周设置。

请同时参照图5,所述软胶2设置于所述锌合金外壳5和所述锌合金内壳3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软胶2为硅胶,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软性材料。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锌合金外壳5的前端面和所述锌合金内壳3的前端面基本平齐,所述软胶2的前端面分别超过所述锌合金外壳5的前端面和所述锌合金内壳3的前端面。此外,所述压合部33与所述锌合金外壳5之间具有一间隙(虽然图中未标示,但所述间隙即为所述锌合金内壳3与所述锌合金外壳5间设置所述软胶2的空间)。所述软胶2包覆于所述压合部33位置的厚度,与所述间隙的厚度基本一致,使得所述锌合金内壳3、所述软胶2与所述锌合金外壳5之间形成紧密接合关系,可以避免摩擦或晃动,提供良好的组装稳固性。

所述软胶2自前向后形成贯穿的一第二空腔(未标示),所述锌合金内壳3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二空腔(未标示)内。所述软胶2的前端面具有一第二挡板21,所述第二挡板21抵靠于所述插座连接器(未图示)的外壳(未图示),所述第二挡板21中部形成一第二开口20,所述第二开口20的形状与所述舌板12的横截面形状基本一致,使得所述舌板12穿过所述第二开口20经过所述第二空腔(未标示)进入所述第一空腔(未标示)。

所述线缆组件4组装配合至所述锌合金内壳3的所述连接部32,所述线缆组件4通过所述转接电路板13电性导通至所述导电元件12。

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的所述软胶2设置于所述锌合金外壳3和所述锌合金内壳5之间,且所述软胶2的前端面分别超过所述锌合金外壳3的前端面和所述锌合金内壳5的前端面,与所述插座连接器(未图示)对接时,可以避免插头连接器的晃动,因此,可以实现稳固对接和可靠的电性导通。

此外,当所述第二挡板21抵靠于所述插座连接器(未图示)的外壳(未图示)时,所述软胶2可以提供缓冲,避免对所述插座连接器(未图示)造成磨损。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将优选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应当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改变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核心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