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绝缘换位扁线绕制的铁芯并联电抗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9560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绝缘换位扁线绕制的铁芯并联电抗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力行业中的电抗器,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全绝缘换位扁线绕制的铁芯并联电抗器。



背景技术:

随着大城市地下电缆配电系统的不断扩展,轻负荷期容性充电电流引起的电压升高的问题普遍存在,对此供电部门一般都要求装设大容量的并联电抗器。传统的干式空心并联电抗器虽然应用广泛,但事故发生率相对较高,且电抗器体积占地面积较大,严重影响电网的安全运行。现有的并联电抗器绕组的散热能力低,产品的运行温度较高,噪音较大,损耗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有效降低电抗器温升、损耗和噪音的并联电抗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的:一种全绝缘换位扁线绕制的铁芯并联电抗器,包括上铁轭、下铁轭及上、下铁轭之间的铁芯柱,铁芯柱由多个铁芯饼叠装而成,所述铁芯柱与上铁轭之间、铁芯柱与下铁轭之间分别设置有均磁饼,所述均磁饼与上、下铁轭之间分别设置有气隙板,所述均磁饼与铁芯饼之间以及铁芯饼与铁芯饼之间均设置有气隙板。

一种全绝缘换位扁线绕制的铁芯并联电抗器,铁芯的线圈采用全绝缘换位线绕制,全绝缘换位线由一定根数的漆包扁线组合成宽面相互接触的两列,两列漆包扁线的上下两面沿窄边作同一方向的换位,再用特定的绝缘材料绕包而成的绕组线,线圈绕制过程用换位扁线的窄边沿圆筒方向轴向绕制。

上述方案中,所述每个气隙板的厚度相同。

上述方案中,所述铁芯饼的厚度为50mm。

本实用新型一种全绝缘换位扁线绕制的铁芯并联电抗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上、下铁轭和铁芯柱上、下端面中间加一个均磁饼和一个气隙板,从而改变磁路走向以达到降低铁芯运行过程中的温度。

2.多个铁芯饼与气隙板间隔叠装组成铁芯柱,便于使产品的磁路分布与理论设计相符,损耗和温升都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气隙均匀分布后噪声、损耗都明显降低,产品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3.采用换位导线绕制的线圈,能够显著的降低电抗器的损耗,大大降低了绕组的涡流损耗和环流损耗,使温度分布的更加均匀。同时,换位导线与多根扁线相比,在截面积相同的条件下,换位导线的总体外形尺寸更小,并且外包绝缘的占有率更低,缩小了电抗器的体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全绝缘换位扁线绕制的铁芯并联电抗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B处的放大视图;

图3是换位扁线的截面示意图。

图中:1.上铁轭,2.铁芯柱,3.下铁轭,4.均磁饼,5.气隙板,6.铁芯饼,7.漆包扁线,8.绝缘材料,9.换位扁线的窄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全绝缘换位扁线绕制的铁芯并联电抗器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全绝缘换位扁线绕制的铁芯并联电抗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B处的放大视图,图3是换位扁线的截面示意图。图中,该全绝缘换位扁线绕制的铁芯并联电抗器,包括上铁轭1、下铁轭3及上、下铁轭之间的铁芯柱2,铁芯柱2由多个铁芯饼6叠装而成,所述铁芯柱2 与上铁轭1之间、铁芯柱2与下铁轭3之间分别设置有均磁饼4,所述均磁饼4与上、下铁轭之间分别设置有气隙板5,所述均磁饼4与铁芯饼6之间以及铁芯饼6与铁芯饼6之间均设置有气隙板5,每个气隙,5的厚度相同,厚度均为50mm。

铁芯的线圈采用全绝缘换位线绕制,全绝缘换位线由一定根数的漆包扁线7组合成宽面相互接触的两列,两列漆包扁线7的上下两面沿窄边作同一方向的换位,再用特定的绝缘材料8绕包而成的绕组线,线圈绕制过程用换位扁线的窄边9沿圆筒方向轴向绕制。

铁芯柱由各个铁芯饼叠装,铁芯饼之间的气隙板厚度必须均匀分布且铁芯饼高度每个选取50mm,便于使产品的磁路分布与理论设计相符,损耗、温升和噪声明显降低,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全绝缘换位扁线由一定根数的漆包扁线组合成宽面相互接触的两列,按要求在两列漆包扁线的上下两面沿窄边作同一方向的换位,再用特定的绝缘材料绕包而成的绕组线,线圈绕制过程用换位扁线的窄边沿圆筒方向轴向绕制。大大降低了绕组的涡流损耗和环流损耗,使温度分布的更加均匀。

本实用新型一种全绝缘换位扁线绕制的铁芯并联电抗器通过用在上、下铁轭和铁芯柱上、下端面中间加一个均磁饼和气隙,从而通过改变磁路走向达到降低铁芯运行过程中的温度,使产品性能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多个铁芯饼与气隙间隔叠装组成铁芯柱,铁芯饼之间的气隙必须均匀分布且铁芯饼高度每个选取50mm,便于使产品的磁路分布与理论设计相符,损耗、温升和噪声明显降低,符合相关标准要求。采用换位扁线绕制的线圈应用换位线的窄边沿圆筒方向轴向绕制,能够显著的降低电抗器的损耗,大大降低了绕组的涡流损耗和环流损耗,使温度分布的更加均匀。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及技术内容作出些许的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