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叠式储能电池模组的插接连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53475阅读:1577来源:国知局
堆叠式储能电池模组的插接连线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储能电池模组的连接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堆叠式储能电池模组的插接连线结构。



背景技术:

储能电池经常使用在各种电器设备中,以作为电力的储存及供应所需的电力。传统的储能电池设计中,为了要将多个储能电池模组进行组合,通常都是以金属框体围构组成框架或箱框的结构,再在框架或箱框中以例如螺栓、固定杆、固定片、铆钉等固定元件将储能电池模组进行固定,最后再以插接器和连接线进行连接。这种传统方式存在组装不易、拆卸维护困难、框架用料成本高等缺点。

此外,多个储能电池模组在组合构成大储能电池模组之后,还需将各个储能电池模组的电力线和信号线进行连接。目前业界的作法都是在各个储能电池模组的背后配置多个连接座,再以电线透过外部插接器一一地插接至该连接座。这种作法不仅浪费许多人工组装成本及依赖专业施工人员,且外露线路杂乱散布在储能电池模组的背后,不仅视觉不佳、不易维护,且在安全方面也是一个大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储能电池模组的插接连线结构,以使多个储能电池模组仅经由简易的连接结构和简易的操作即可完成叠置组合储能电池模组间的电力和信号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堆叠式储能电池模组的插接连线结构,在储能电池模组中包括前板、后背板、顶板、底板、相对应的左侧板和右侧板以及储能电池。储能电池模组的后背板结合有连接器组,该连接器组包括连接至该储能电池的至少一个电力连接器和至少一个信号连接器。连接器组的该至少一个电力连接器和该至少一个信号连接器凸伸出该顶板的水平面。

其中,该连接器组包括电路基板,并在该电路基板上设有至少一个保险丝。

其中,该连接器组包括至少一个插接导引部。

其中,该连接器组与该储能电池模组的该后背板形成一平整面。

其中,该储能电池模组的该左侧板和该右侧板分别形成有散热鳍片。

其中,该储能电池模组的该左侧板和该右侧板分别形成有至少一个冷却液通道。

其中,该左侧板和该右侧板分别设有扣具。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堆叠式储能电池模组的插接连线结构,可使多个储能电池模组仅经由简易的连接结构和简易的操作即可完成叠置组合储能电池模组间的电力和信号连接,而不需复杂的外部插接器和连接座,也不需要复杂的外部连接线,可完全克服人工组装时间、成本以及依赖专业施工人员的问题,也完全克服外露线路杂乱散布在储能电池模组的背后、视觉不佳、不易维护、安全方面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前视立体图。

图2示出图1中部分构件分离时的前视立体分解图。

图3示出图2的顶视平面图。

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构件分离时的后视立体分解图。

图5示出图1中A-A断面的剖视图。

图6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将多个储能电池模组以滑移方式进行叠置组合的前视立体图。

图7示出本实用新型将多个储能电池模组完成叠置组合后的前视立体图。

图8示出本实用新型将多个储能电池模组以滑移方式进行叠置组合的后视立体图。

图9示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的前视放大立体图。

图10示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的前视示意图。

图11示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的后视立体图。

图12示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的相关构件分离时的前视立体分解图。

图13示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的相关构件分离时的后视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同时参阅图1-4所示,其中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前视立体图,图2示出图1中部分构件分离时的前视立体分解图,图3示出图2的顶视平面图,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构件分离时的后视立体分解图。

如图所示,储能电池模组1由前板11、后背板12、顶板13、底板14以及相对应的左侧板15和右侧板16构成一内部空间,并在该内部空间中放置有储能电池2。储能电池模组1的前板11结合有一对把手17,方便使用者滑移操作该储能电池模组1。

储能电池模组1的后背板12邻近于顶板13处结合有连接器组3。储能电池模组1的后背板12邻近于底板14处结合有对应插接器组3a。

同时参阅图5所示,储能电池模组1的顶板13的左顶缘和右顶缘分别设有沿着推移方向M1的左滑移结构41和右滑移结构42。

储能电池模组1的底板14的左底缘和右底缘分别设有对应于该左顶缘41和该右顶缘42且沿着该推移方向M1的左对应滑移结构51和右对应滑移结构52。

经由上述左滑移结构41、右滑移结构42、左对应滑移结构51和右对应滑移结构52的设计,可将两个以上的储能电池模组1进行叠置组合,并经由连接器组3和对应插接器组3a进行连接而构成一大储能电池模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左滑移结构41、右滑移结构42、左对应滑移结构51和右对应滑移结构52可采用相对的鸠尾槽状结构或其它任何相对应组合的滑移结构(例如导轨、导槽)。

储能电池模组1的顶板13沿着该推移方向M1形成有对位槽道61,而在该储能电池模组1的底板14沿着该推移方向M1形成有对应于该对位槽道61的对位轨道62。顶板13在相邻于对位槽道61处,也可另设辅助轨道63,而在底板14相邻于对位轨道62处,也可另设辅助槽道64。

储能电池模组1的左侧板15和右侧板16分别形成有散热鳍片7,可使储能电池模组1得到好的散热。此外,该散热鳍片7也可另结合至少一个冷却液通道71,经由连接管路(未示)进行连通并将冷却液通入冷却液通道71,以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图6示出本实用新型将多个储能电池模组1以滑移方式进行叠置组合的前视立体图。图7示出本实用新型将多个储能电池模组完成叠置组合后的前视立体图。图8示出本实用新型将多个储能电池模组1以滑移方式进行叠置组合的后视立体图。

在进行上下相邻储能电池模组1的叠置组合时,将具有相同结构的上部储能电池模组的左对应滑移结构和右对应滑移结构分别对准该储能电池模组1的该左滑移结构41和该右滑移结构42并沿着该推移方向M1滑移,而将该上部储能电池模组滑移结合在该储能电池模组1的顶板13。

该储能电池模组1的底板14可结合具有相同结构的下部储能电池模组,在结合该储能电池模组1与该下部储能电池模组时,该下部储能电池模组的左滑移结构和右滑移结构分别对准该储能电池模组1的该左对应滑移结构51和该右对应滑移结构52并沿着该推移方向M1滑移,而将该下部储能电池模组堆叠结合在该储能电池模组1的底板14。

在进行相邻储能电池模组1的叠置组合时,可经由该对位槽道61、对位轨道62、辅助轨道63、辅助槽道64而达到对准、导引滑移的作用。

在完成各个储能电池模组的滑移组合之后,可进一步在左侧板15和右侧板16分别设有扣具8将上下相邻的储能电池模组进行稳固扣合。

图9示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的前视放大立体图,图10示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的前视示意图,图11示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的后视立体图。如图所示,连接器组3包括连接至该储能电池2的至少一个电力连接器31和至少一个信号连接器32。

连接器组3的该至少一个电力连接器31和该至少一个信号连接器32的设置位置凸伸出该顶板13的水平面。因此,当将具有相同结构的上部储能电池模组叠置结合在储能电池模组1上时,经由该上部储能电池模组的底板的对应滑移结构对应于该储能电池模组1的该顶板13所设置的左滑移结构41、右滑移结构42,再将该上部储能电池模组沿着推移方向M1推移,而使该上部储能电池模组的对应插接器组3a对应插接至该储能电池模组1的该连接器组3。

该连接器组3与该储能电池模组1的后背板12形成一平整面。因此,当多个储能电池模组叠置组合后,各个储能电池模组的背面形成一平整面,且不会有外露线路杂乱交织的问题。

图12示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的相关构件分离时的前视立体分解图,而图13示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的相关构件分离时的后视立体分解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3包括至少一个电力连接器31、至少一个信号连接器32、壳体33、电路基板34、护板35、盖板36。在该电路基板34上设有至少一个保险丝37,可作为电力过载保护。此外,连接器组3还可设有至少一个插接导引部38,可使对应插接组3a在插接至连接器组3时,可经由该插接导引部38对准稳固插接。

以上实施例仅为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于该项技术的人士均可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和精神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改和变化,只要这些改变仍属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以下所界定的专利范围中。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应如后述的权利要求所列。

符号说明

1 储能电池模组

11 前板

12 后背板

13 顶板

14 底板

15 左侧板

16 右侧板

17 把手

2 储能电池

3 连接器组

3a 对应插接器组

31 电力连接器

32 信号连接器

33 壳体

34 电路基板

35 护板

36 盖板

37 保险丝

38 插接导引部

41 左滑移结构

42 右滑移结构

51 左对应滑移结构

52 右对应滑移结构

61 对位槽道

62 对位轨道

63 辅助轨道

64 辅助槽道

7 散热鳍片

71 冷却液通道

8 扣具

M1 推移方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