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SB_Type_C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07917阅读:606来源:国知局
一种USB_Type_C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尤指提供了一种USB_Type_C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行业的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产品越来越轻薄短小,这样对电子的零组件的尺寸要求越来越小,连接器行业也首当其冲。新一代USB Type C连接器的尺寸更小,对机械性能,电气要求更好,为了保证产品传输大电流的可靠性,各大厂家纷纷推出相应的设计。

现有的USB Type C连接器的主体结构采用两片式插入组件扣合,再进行二次注塑成型,或者采用两个插入组件直接扣合而成。但是,这种结构的连接器由壳体、上插入组件、下插入组件共3个零件构成,装配复杂,成本高。而且采用多个零件装配,特别是壳体与绝缘本体之间的装配,难以确保两者之间的连接可靠性,从而造成其数据通信的不稳定。

而且,由于新一代USB Type C连接器的产品小,端子数量多,空间有限,无法通过结构减小端子的电阻。为了保证产品传输大电流的可靠性,现有的普遍做法是端子材料选择导电率较高的特殊铜合金,然而上述铜合金的成本高,导致产品的整体成本居高不下。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数据通信安全性高且USB_Type_C连接器组件。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应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USB_Type_C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装设在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和金属外壳,金属外壳套装在绝缘本体表面,绝缘本体包括基体、由基体向前延伸的第一本体和由基体向后延伸的第二本体,第一本体、第二本体分别与基体形成阶梯状,并在基体靠近第二本体的端面上设有两个凹槽,且两个凹槽之间形成定位台;金属外壳包括上平板、下平板及连接上、下平板的弧形连接体,上平板的后端面中部设有卡槽,卡槽的两侧端面向下延伸形成卡扣,卡扣与凹槽相适配。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下平板的后端面向后延伸形成锁紧部,锁紧部包括与下平板连接的连接体、有连接体的两侧向上折弯形成的侧翼及抵触部,该抵触部由连接体的前端向上折弯以形成。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下平板上设有两个工艺孔,且该工艺孔的其中一个侧端面向上折弯形成固定翼,固定翼与上平板上的卡扣相对应,且该基本上还设有两个与固定翼对应的凹槽。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USB连接器组件还包括一个屏蔽内壳,该屏蔽内壳的外形与金属外壳的内表面相适配,并且屏蔽内壳装设在金属外壳中。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该屏蔽内壳靠近基体一侧的端面上分别设有两个与固定翼和两个卡扣配合的锁紧扣,锁紧扣分别与固定翼和卡扣贴合以插入基体的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的效果:一是将绝缘本体设计呈阶梯状,并配合在基体上设置凹槽,利用金属外壳上的锁扣和固定翼以实现金属外壳与绝缘本体之间的连接,有效提高了USB连接整体结构的稳固性;二是,在绝缘本体与金属外壳之间增设了屏蔽内壳,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稳定性;三是利用屏蔽内壳上的锁紧扣可进一步锁紧固定金属外壳与绝缘本体的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提高连接器的工作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USB_Type_C连接器组件的组装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USB_Type_C连接器组件的部分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USB_Type_C连接器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尽管本实用新型可以容易地表现为不同形式的实施例,但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将详细说明的仅仅是其中一些具体实施例,同时可以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应视为是本实用新型原理的示范性说明,而并非旨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到在此所说明的那样。

由此,本说明书中所指出的一个特征将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其中一个特征,而不是暗示本实用新型的每个实施例必须具有所说明的特征。此外,应当注意的是本说明书描述了许多特征。尽管某些特征可以组合在一起以示出可能的系统设计,但是这些特征也可用于其它的未明确说明的组合。由此,除非另有说明,所说明的组合并非旨在限制。

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方向的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组件的结构和运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这些组件处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说明是合适的。如果这些组件的位置的说明发生改变时,则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应地改变。

以下结合本说明书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进一步地详尽阐述。

请参阅图1,并结合图2至图3所示,图中提供了一种USB_Type_C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100、装设在绝缘本体100上的导电端子300和金属外壳200,绝缘本体100装设在金属外壳200中,其中:

绝缘本体100包括基体110、由基体110向前延伸的第一本体120和由基体110向后延伸的第二本体130,第一本体120、第二本体130分别与基体110形成阶梯状,且第二本体130的宽度大于基体110的宽度,且基体110的宽度大于第一本体120的宽度,并在基体110靠近第二本体130一侧端面上设有两个凹槽111,并在两个凹槽111之间形成一定位台112。

金属外壳200呈扁平环状,且该金属外壳200包括上平板210、下平板220及连接上平板210和下平板220的弧形连接体222230。

上平板210的后端面中部设有一卡槽211,该卡槽211的两侧端面向下延伸形成与凹槽111配合的卡扣212。

下平板220的后端面向后延伸形成锁紧部,该锁紧部包括与下平板220连接的连接体222、由连接体222的两侧向上折弯形成的侧翼223、由连接体222前端向上折弯形成的抵触部224。

当绝缘本体100装设在金属外壳200内时,绝缘本体100的第一本体120与基体110所形成的台阶面抵触在金属外壳200的前端面上,第二本体130的由下平面的锁紧部以抱紧固定,同时,上平板210上的卡槽211卡合在基体110的定位台112上以进一步定位,配合上平板210上的卡扣212卡合在两个凹槽111中以确保绝缘本体100与金属外壳200之间的相对位置的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基体110的上部和该基板的下部分别设有两个凹槽111,配合在下平板220的连接体222上设有两个工艺孔225,且将工艺孔225的其中一个侧端面向上折弯以形成固定翼226,且该固定翼226插入该机体的下部以进一步固定绝缘本体100和金属外壳200。

为了进一步提高USB连接器组件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的数据安全性,防止外界电磁信号的干扰,本实用新型还在金属外壳200与绝缘本体100之间设置了屏蔽内壳400,屏蔽内壳400外形与金属外壳200的内表面相适配,并配合在屏蔽内壳400靠近基体110一侧的端面上分别设有两个与固定翼226和两个卡扣212配合的锁紧扣410,锁紧扣410分别与固定翼226和卡扣212贴合以插入基体110的凹槽111内,以实现金属外壳200、屏蔽内壳400和绝缘本体100三者之间的固定连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