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终端的SIM卡和TF卡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27557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终端的SIM卡和TF卡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移动终端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的SIM卡和TF卡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手机、数码相机和PDA等消费电子类产品日益深入人们的生活和工作,SIM卡、SD卡和TF卡等存储卡产品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而连接装置则是实现这些存储卡与移动终端进行数据交换的最方便的电子产品,由于其低廉的价格、与U盘相当的性能以及很高的通用性,对的移动终端通信卡连接装置的研发仍然是目前相关行业内的热点方向之一。

智能卡的应用起源于解决大规模电子资料处理的问题,其最早的广泛应用就是记忆卡,用于电话卡的使用中。智能卡的应用范围包括符合GSM规范的SIM卡和PIM卡等。以SIM卡(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为例,即用户识别模块,它是一张符合GSM规范的“智能卡”。SIM卡可以插入任何一部符合GSM规范的移动电话中,实现电话号码随卡不随机的功能,而通话费则自动计入持卡用户的帐单上,与手机本身无关。

目前,中国发行SIM卡的有中国联通与中国移动等公司。对传统的SIM卡而言,其存储容量为8K、16K、32K、64K等,而在中国国际通信展上,中国移动公司展出了存储容量达4G以上的SIM卡,并指出未来的SIM卡将会有更强的处理能力、更大的储存容量,以及更高的传输速率。此外,目前人们对大容量移动存储介质的使用频率日益增加,经常使用到的有:TF卡、SD卡、U盘和移动硬盘等。其中,TF卡具有体积小巧、价格低廉和存储容量大等优点,其未来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连接装置”顾名思义是一种读取数据的设备,但其不单单可以支持数据的读取同样也支持数据的写入。其初期的设计思路主要是为了弥补数码相机数据输出的缺陷而产生的。由于早期USB接口并不普及,因此数码相机的输出口都是同电脑的串口连接的,由于串口的数据传输速度很低,如果把这些数据拷贝到硬盘上,那就要花费大量的等待时间,因此,读卡器类连接装置就应运而生了,不过目前它已经不再局限于数码相机的使用,而是扩展到了手机、移动终端等的更多的领域。为了便于使用,现在的读卡器一般都是多合一的产品,它可以对多种不同数据格式的存储卡进行读写。

现有的手机上常用的SIM卡座,TF(又称T-Flash卡,全名:Trans-Flash,又名:Micro SD,由摩托罗拉与SANDISK共同研发,在2004年推出)卡座都是单独的,所以实际中手机的设计中就需要将两个卡座集合在一块小的PCB线路板上来设计。这种方式虽然可以为主板节省很多布件空间,但是同时也增加了整个手机的设计成本,因为这种设计方式需要投入人力去设计,然后还要经过贴片工艺去加工。

随着通讯工具的不断发展,移动电话的结构、样式和性能更显也日益频繁,人们对移动电话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般手机的应用,大多将SIM(用户识别模块)卡插入手机所设的卡槽内,并完成起用程序后,即可使用手机进行接收、拨打电话。现有的手机卡座中除了安装有TF卡之外,还安装有两个Micro-SIM卡,当两个Micro-SIM卡和TF卡插在手机卡座中后,外壳容易松动从而被顶起,最终会导致读卡失败,使用极其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预防卡托滑脱的三卡合一的移动终端的SIM卡和TF卡连接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移动终端的SIM卡和TF卡连接装置,包括外壳1、卡座层2和卡托3;

所述的外壳包括壳体4、顶框5、侧边框6和底侧7,所述的底侧位于顶框的相反侧;顶框和侧边框围绕在矩形的壳体的两边和顶边;

所述的外壳上均匀设置有弹片8,在弹片的周围设置有散热通孔9;

所述的顶框与外壳合围的内侧安装有检测PIN10、固定塑胶11和限位转轴12;所述的外壳内侧设置有铆合固定结构13,固定塑胶通过第一铆合固定结构和第二铆合固定结构固定安装在转轴外侧,所述的固定塑胶上设置有圆柱形塑胶转轴,圆柱形塑胶转轴上设置有与第一铆合固定结构相配合的插槽,圆柱形塑胶转轴将限位转轴固定在外壳内侧的铆合固定结构上,所述的限位转轴中间有圆形通孔14,圆形通孔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杆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的第一端与检测PIN的shell弹片配合卡装在外壳内侧;

所述的两个侧边框分为第一侧边框和第二侧边框,其中第一侧边框的内侧设置有推杆,所述的推杆靠近底侧的一端设置有弯钩状的提手结构,所述的推杆靠近顶框的一端设置有凹槽,限位转轴的第二端设置有与推杆的凹槽相配合的凸起结构15;

所述的卡座层包括第一NANO卡座16、第二NANO卡座17和T-CARD卡座18;

所述的卡座层与外壳之间形成容纳空间;

所述的卡托设置有与第一NANO卡座、第二NANO卡座和T-CARD卡座相配合的凹槽,卡托安装在容纳空间内。

所述的外壳上的弹片与外壳一体成型,呈向外壳内侧凸起状结构,弹片的边缘与外壳有空隙。

所述的检测PIN的shell弹片19为安装在检测PIN主体上的顶框方向凹陷的弯曲部的弹性簧片20,所述的外框的贴靠检测PIN的部分向顶框内侧方向弯曲的弹性簧片,外框上的弹性簧片的顶端设置有向底侧方向凹陷的弯曲部,所述检测PIN的shell弹片位于外框上的弹性簧片的下方,紧贴外壳内侧,检测PIN的shell弹片与外框上的弹性簧片在卡托未插入时侧边相互错接。

所述的检测PIN主体上设置有插槽,外壳上有与检测PIN主体的插槽相配合的铆合固定结构;所述的固定塑胶靠近限位转轴的第一端的主体上设置有插槽,该插槽在外壳的对应位置上设置有铆合固定结构。

所述的第一侧边框有向弯向内侧延伸的固定架,推杆固定安装在固定架的内部。

所述的限位转轴的第一端为长方体杆状结构,在限位转轴第一端的末端向外壳内侧方向上设置有三角形凸起的限位块21;限位块为Molding塑胶结构,限位块的锐角一侧朝向检测PIN的弹片方向。

所述的第一NANO卡座和第二NANO卡座为SIM CARD模块,所述的T-CARD卡座为T-CARD模块;所述的第一NANO卡座和第二NANO卡座对角放置,设置在卡托的顶端一侧,所述的T-CARD卡座设置在卡托的底端一侧。

所述的外壳内侧与检测PIN的shell弹片相对应的位置设有限位片。

所述的铆合固定结构为与外壳一体成型,与外壳呈竖直设置的金属片。

所述的限位转轴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轴以圆形通孔为顶点,呈钝角设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设计了检测PIN、固定塑胶和限位转轴的配合结构,通过限位转轴与单独检测PIN设计,检测PIN常闭设计,在卡托插入后断开,shell接地,S/W常态与shell导通,在卡托插入后,顶起shell弹片,使S/W不再接地,保证了移动终端的正常工作,并在未插入卡托时保证PIN检测状态的连接。本发明设计的转轴头部Molding塑胶,目的为增加转轴与卡托高度方向接触面积,头部Molding的塑胶相当于减小转轴上下晃动空间,有效预防顶出受力时转轴与卡托之间滑脱,造成卡托无法顶出异常。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阐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分解图;

图2为检测PIN、固定塑胶和限位转轴与外壳配合示意平图;

图3为检测PIN、固定塑胶和限位转轴与外壳配合示意立体图;

图4为卡托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固定塑胶示意图;

图6为限位转轴示意图;

图7为NANO卡座和T-CARD卡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检测PIN、固定塑胶和限位转轴与外壳配合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图8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移动终端的SIM卡和TF卡连接装置,包括外壳1、卡座层2和卡托3;

所述的外壳包括壳体4、顶框5、侧边框6和底侧7,所述的底侧位于顶框的相反侧;顶框和侧边框围绕在矩形的壳体的两边和顶边;外壳上设有至少一个卡扣容纳孔,且该卡扣容纳孔内设置有卡扣;卡扣与卡扣安装槽配合。外壳顶端和底端、左右两侧均设有插脚,而PCB板上设有与插脚相配合的插脚安装孔,通过插脚与插脚安装孔的配合,不仅方便了外壳与PCB板的安装,而且还增强了外壳与PCB板的连接强度。

所述的外壳上均匀设置有弹片8,在弹片的周围设置有散热通孔9;

所述的顶框与外壳合围的内侧安装有检测PIN10、固定塑胶11和限位转轴12;所述的外壳内侧设置有铆合固定结构13,固定塑胶通过第一铆合固定结构和第二铆合固定结构固定安装在转轴外侧,所述的固定塑胶上设置有圆柱形塑胶转轴,圆柱形塑胶转轴上设置有与第一铆合固定结构相配合的插槽,圆柱形塑胶转轴将限位转轴固定在外壳内侧的铆合固定结构上,所述的限位转轴中间有圆形通孔14,圆形通孔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杆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的第一端与检测PIN的shell弹片配合卡装在外壳内侧;

所述的两个侧边框分为第一侧边框和第二侧边框,其中第一侧边框的内侧设置有推杆,所述的推杆靠近底侧的一端设置有弯钩状的提手结构,所述的推杆靠近顶框的一端设置有凹槽,限位转轴的第二端设置有与推杆的凹槽相配合的凸起结构15;

所述的卡座层包括第一NANO卡座16、第二NANO卡座17和T-CARD卡座18;第一Micro-SIM卡、第二Micro-SIM卡和TF卡抵紧。一体成型的sim卡卡座和TF卡卡座,优选的一体成型之后的卡座可以为塑胶座,sim卡卡座可以为双卡卡座或者单卡卡座,用于放置sim卡,而TF卡卡座用于放置TF卡。一铜片走线,该铜片走线包括依次电连接的一sim卡走线、TF卡走线和pin脚,该sim卡走线和TF卡走线分别镶嵌于所述sim卡卡座和TF卡卡座中,即铜片走线整体镶嵌于塑胶座中,pin脚从sim卡卡座一侧伸出,供焊接柔性电路板用。

所述的卡座层与外壳之间形成容纳空间;

所述的卡托设置有与第一NANO卡座、第二NANO卡座和T-CARD卡座相配合的凹槽,卡托安装在容纳空间内。卡托装卡使用方式(DOUBLE NANO+T-CARD)中两个NANO卡对角放置,利用NANO卡斜角限位,减少Y轴长度。

所述的外壳上的弹片与外壳一体成型,呈向外壳内侧凸起状结构,弹片的边缘与外壳有空隙。

所述的检测PIN的shell弹片19为安装在检测PIN主体上的顶框方向凹陷的弯曲部的弹性簧片20,所述的外框的贴靠检测PIN的部分向顶框内侧方向弯曲的弹性簧片,外框上的弹性簧片的顶端设置有向底侧方向凹陷的弯曲部,所述检测PIN的shell弹片位于外框上的弹性簧片的下方,紧贴外壳内侧,检测PIN的shell弹片与外框上的弹性簧片在卡托未插入时侧边相互错接。

所述的检测PIN主体上设置有插槽,外壳上有与检测PIN主体的插槽相配合的铆合固定结构;所述的固定塑胶靠近限位转轴的第一端的主体上设置有插槽,该插槽在外壳的对应位置上设置有铆合固定结构。检测pin为Molding结构,塑胶做PIN孔,配合外壳固定结构,铆合后相连,转轴固定方式为固定塑胶与外壳铆合后夹持,其中固定塑胶上做圆柱,圆柱与转轴旋转孔配合,组装后依固定塑胶圆柱做自由旋转。

所述的第一侧边框有向弯向内侧延伸的固定架,推杆固定安装在固定架的内部。

所述的限位转轴的第一端为长方体杆状结构,在限位转轴第一端的末端向外壳内侧方向上设置有三角形凸起的限位块21;限位块为Molding塑胶结构,限位块的锐角一侧朝向检测PIN的弹片方向。转轴头部Molding塑胶,其目的为增加转轴与卡托高度方向接触面积,头部Molding的塑胶相当于减小转轴上下晃动空间,有效预防顶出受力时转轴与卡托之间滑脱,造成卡托无法顶出异常。

所述的第一NANO卡座和第二NANO卡座为SIM CARD模块,所述的T-CARD卡座为T-CARD模块;所述的第一NANO卡座和第二NANO卡座对角放置,设置在卡托的顶端一侧,所述的T-CARD卡座设置在卡托的底端一侧。双SIM卡卡座的长度L为39.4±0.2mm;第一SIM卡座与第二SIM卡座的宽度W均为15.6±0.2mm,且沿宽度方向对齐排列。第一SIM卡座和第二SIM卡座的侧边齐平。

所述的外壳内侧与检测PIN的shell弹片相对应的位置设有限位片。

所述的铆合固定结构为与外壳一体成型,与外壳呈竖直设置的金属片。

所述的限位转轴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轴以圆形通孔为顶点,呈钝角设置。

综上所述,本发明三合一产品结构设计,双NANO内侧对角摆放,T-CARD外侧摆放。产品单独检测pin设计,检测pin常闭设计,在卡托插入后断开(shell接地,S/W常态与shell导通,在卡托插入后,顶起shell弹片,使S/W不在接地)。产品转轴Molding结构,转轴头部Molding塑胶,目的为增加转轴与卡托高度方向接触面积,头部Molding的塑胶相当于减小转轴上下晃动空间,有效预防顶出受力时转轴与卡托之间滑脱,造成卡托无法顶出异常两个NANO卡对角放置,利用NANO卡斜角限位,减少Y轴长度,检测pin为Molding结构,塑胶做PIN孔,配合外壳固定结构,铆合后相连,转轴固定方式为固定塑胶与外壳铆合后夹持,其中固定塑胶上做圆柱,圆柱与转轴旋转孔配合,组装后依固定塑胶圆柱做自由旋转。产品模块化:分体式设计,SIM CARD与T-CARD独立出来,做成简单模块,简化制程,提升产品品质。

在以上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以上描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不受上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同时任何熟悉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