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NiO/碳纳米球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89455阅读:51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nio/碳纳米球的制备方法,属于材料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能源问题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超级电容器因其环境友好、循环寿命长等等的特点,在能源汽车以及消费类电子产品方面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多孔碳材料因其比表面积高、导电性好、结构稳定等优点成为应用得较多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然而多孔碳材料存在比电容不高的缺点。相对来说,过渡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镍、氧化锰等,具有价格低廉,原料来源广泛、比电容高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循环稳定性差等不足。因此,研究过渡金属氧化物/碳复合材料,将二者优点结合,是目前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研究的一个热点。例如,“一种氧化镍/碳小球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1510190340.x)以有序介孔碳小球为载体,首先在naoh溶液中进行回流处理,然后利用金属离子水解合成得到氢氧化镍/碳小球,最后结合热处理,制得了氧化镍/碳小球复合材料。“一种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nio/介孔碳纳米球的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1610055611.5)是先将sio2溶胶与镍盐搅拌、水热后得到nio/sio2纳米粒子,然后再向得到的nio/sio2纳米粒子中加入间苯二酚和甲醛溶液,再次搅拌、水热处理后得到含有nio/sio2的聚合物纳米球,最后碳化、除去sio2模板后得到nio/介孔碳纳米球。然而,这些微球复合材料存在制备方法比较复杂等缺点,如前者需要回流处理,后者需要两步水热,这些都提高了工艺难度和操作复杂程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nio/碳纳米球的制备方法。用该方法制备的具有核壳结构的nio/碳纳米球电极材料,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比电容高,循环稳定性能好等优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先将六水合硝酸镍分散到氨水、无水乙醇、水的三溶液体系中形成镍氨螯合物,在后续的正硅酸四乙酯的水解、聚合以及间苯二酚和甲醛聚合过程中,镍氨螯合物被sio2纳米粒子包裹分布在核壳聚合物纳米球中,经碳化、除去sio2后得到nio/碳纳米球。nio带来的赝电容可极大提高复合材料的比电容,具有介孔、微孔结构的碳壳层,能够有效防止nio渗漏,并提高电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能。

具体工艺是按如下步骤进行的:

按0.3~1.2:100:31.6:0.05~0.25:4.7:1.4:1:1质量份数比量取氨水、水、无水乙醇、六水合硝酸镍、正硅酸四乙酯、甲醛溶液、间苯二酚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先将氨水、水和无水乙醇混合均匀,加入六水合硝酸镍搅拌10~120min,依次加入间苯二酚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继续搅拌30min,然后加入甲醛溶液与正硅酸四乙酯,搅拌24h后在100℃下水热反应24h,得到含nio和sio2纳米粒子的聚合物纳米球;将其置于管式炉中,在氮气氛围下,1~10℃/min的升温速率从室温升温到700~900℃碳化,最后用浓度为3mol/l的naoh溶液除去产物中的sio2,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nio/碳纳米球;

以上原料均为市售工业级产品。

其中naoh溶液的用量是产物中的sio2质量的12倍。

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所得具有核壳结构的nio/碳纳米球大小均匀,分散性好,直径约600nm,比表面积750m2/g以上。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方法先将六水合硝酸镍分散在氨水、无水乙醇和水的三溶液体系中形成镍氨螯合物,在正硅酸四乙酯的水解与聚合过程中镍氨螯合物被sio2纳米粒子包裹,可防止nio在高温碳化过程中聚集及被碳材料还原,并可有效防止nio纳米粒子的团聚,可制得nio被均匀包覆的具有核壳结构的nio/碳纳米球。

2.本发明得到的含nio和sio2纳米粒子的聚合物纳米球,经碳化、除去sio2后得到nio/碳纳米球,nio带来的赝电容可极大提高复合材料的比电容,具有介孔、微孔结构的碳壳层,能够有效防止nio渗漏,并提高电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能。

3.本发明通过一步法制备具有核壳结构的nio/碳纳米球,制备过程中仅需要一次水热和一次碳化,具有工艺简单、操作过程简便等优点。

4.本发明制备的具有核壳结构的nio/碳纳米球大小均匀,分散性好,直径约600nm,比表面积750m2/g以上。具有核壳结构的nio/碳纳米球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时,经分析测试表明,在1.0a/g下充放电时,其比电容达350f/g以上,循环充放电5000次后的容量保持率在90%以上,表现出较高的比电容和较好的循环稳定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按0.3:100:31.6:0.05:4.7:1.4:1:1质量份数比量取氨水、水、无水乙醇、六水合硝酸镍、正硅酸四乙酯、甲醛溶液、间苯二酚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先将氨水、水和无水乙醇混合均匀,加入六水合硝酸镍,搅拌10min,依次加入间苯二酚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继续搅拌30min,然后加入甲醛溶液与正硅酸四乙酯,搅拌24h后在100℃下水热反应24h,得到含nio和sio2纳米粒子的聚合物纳米球。将其置于管式炉中,在氮气氛围下,1℃/min的升温速率从室温升温到700℃碳化,最后用浓度为3mol/l的naoh溶液除去产物中的sio2,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nio/碳纳米球。上述naoh溶液的用量是产物中的sio2质量的12倍。

实施例2

按0.6:100:31.6:0.1:4.7:1.4:1:1质量份数比量取氨水、水、无水乙醇、六水合硝酸镍、正硅酸四乙酯、甲醛溶液、间苯二酚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先将氨水、水和无水乙醇混合均匀,加入六水合硝酸镍,搅拌30min,依次加入间苯二酚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继续搅拌30min,然后加入甲醛溶液与正硅酸四乙酯,搅拌24h后在100℃下水热反应24h,得到含nio和sio2纳米粒子的聚合物纳米球。将其置于管式炉中,在氮气氛围下,4℃/min的升温速率从室温升温到750℃炭化,最后用浓度为3mol/l的naoh溶液除去产物中的sio2,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nio/碳纳米球;上述naoh溶液的用量是产物中的sio2质量的12倍。

实施例3

按0.9:100:31.6:0.2:4.7:1.4:1:1质量份数比量取氨水、水、无水乙醇、六水合硝酸镍、正硅酸四乙酯、甲醛溶液、间苯二酚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先将氨水、水和无水乙醇混合均匀,加入六水合硝酸镍,搅拌80min,依次加入间苯二酚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继续搅拌30min,然后加入甲醛溶液与正硅酸四乙酯,搅拌24h后在100℃下水热反应24h,得到含nio和sio2纳米粒子的聚合物纳米球。将其置于管式炉中,在氮气氛围下,8℃/min的升温速率从室温升温到800℃碳化,最后用浓度为3mol/l的naoh溶液除去产物中的sio2,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nio/碳纳米球。上述naoh溶液的用量是产物中的sio2质量的12倍。

实施例4

按1.2:100:31.6:0.25:4.7:1.4:1:1质量份数比量取氨水、水、无水乙醇、六水合硝酸镍、正硅酸四乙酯、甲醛溶液、间苯二酚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先将氨水、水和无水乙醇混合均匀,加入六水合硝酸镍,搅拌120min,依次加入间苯二酚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继续搅拌30min,然后加入甲醛溶液与正硅酸四乙酯,搅拌24h后在100℃下水热反应24h,得到含nio和sio2纳米粒子的聚合物纳米球。将其置于管式炉中,在氮气氛围下,10℃/min的升温速率从室温升温到900℃碳化,最后用浓度为3mol/l的naoh溶液除去产物中的sio2,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nio/碳纳米球。naoh溶液的用量是产物中的sio2质量的12倍。

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实施例1-4得到的具有核壳结构的nio/碳纳米球大小均匀,分散性好,直径约600nm,比表面积750m2/g以上。将实施例1-4得到的具有核壳结构的nio/碳纳米球与石墨和聚四氟乙烯按8:1:1质量比量取,研磨混合均匀后溶解在乙醇溶液中,超声振荡1h形成浆状物。将该浆状物均匀涂布在泡沫镍上,并在80℃烘箱干燥24h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nio/碳纳米球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以具有核壳结构的nio/碳纳米球为工作电极,泡沫镍为对电极,hg/hgo电极为参比电极。用电化学工作站(chi660d)在6mol/l的koh电解液中,于25℃在电位窗口-1.0~0v测试具有核壳结构的nio/碳纳米球电极材料的比电容值和循环充放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所得具有核壳结构的nio/碳纳米球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在1.0a/g下充放电时,比电容达350f/g以上,循环充放电5000次后的容量保持率在90%以上,表现出较高的比电容和较好的循环稳定性。

以上原料均为市售工业级产品。

上述水热反应是指:将反应物装入内衬聚四氟乙烯的不锈钢水热釜中进行水热处理反应。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