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电池入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59757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一种锂电池入壳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锂电池入壳装置,属于锂电池入壳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锂电池是一种以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一次电池,与可充电电池锂离子电池跟锂离子聚合物电池是不一样的。锂电池的发明者是爱迪生。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所以,锂电池长期没有得到应用。随着二十世纪末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小型化的设备日益增多,对电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锂电池随之进入了大规模的实用阶段。

现有技术公开了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入壳装置,包括由气缸装置构成的动力机构,在所述动力机构的伸缩端设有固定板,在所述动力机构的伸缩端还设有压力传感器,在所述固定板上设有立柱,立柱上设有齿条,还包括一个与所述齿条相啮合的齿轮,所述齿轮由驱动电机驱动沿所述齿条上下移动,在所述齿轮轴上固设有一横杆,横杆上间隔设有多个电池夹具。本发明是一种可以有效的避免入壳挫伤,提高电池生产安全性,可精确入壳和提供异常预警的锂离子电池入壳装置。但是现有技术采用齿轮与齿条相啮合的形式进行上下移动,操作不便,降低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一种锂电池入壳装置,其结构包括升降装置、横杆、电池夹具、软垫层、固定板、压力传感器、动力机构,所述固定板与软垫层活动连接,所述软垫层设在固定板的上面,所述固定板通过压力传感器与动力机构相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设于固定板与动力机构的中间,所述固定板的顶部与升降装置固定连接,所述升降装置与固定板活动连接,所述升降装置连接于横杆,所述横杆与升降装置相互垂直,所述横杆与软垫层相互平行,所述横杆上设有电池夹具,所述电池夹具设在横杆的底部,所述升降装置由电机装置、上限位块、丝杆、移动滑块、防撞块、滑珠、滑轨、支架、下限位块、通孔组成,所述上限位块通过支架与下限位块相连接,所述支架设于上限位块与下限位块的中间,所述上限位块与下限位块相互平行,所述支架与滑轨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滑轨设在支架的两侧,所述支架的上方设有丝杆,所述丝杆的顶部连接于上限位块,所述丝杆的底部连接于下限位块,所述丝杆与上限位块、下限位块相互垂直,所述丝杆与移动滑块相配合,所述移动滑块与滑珠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滑块的两侧与防撞块连接,所述通孔设在移动滑块上,所述滑珠与滑轨活动连接,所述上限位块的顶部与电机装置相连接,所述电机装置与移动滑块通过电连接,所述通孔与丝杆间隙配合,所述下限位块与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滑块与横杆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机构为气缸。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夹具有八个及以上。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的形状为长方体。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的长度数值大于横杆的长度数值。

进一步地,所述丝杆采用304不锈钢材质,具有良好的防生锈耐腐蚀的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横杆可在随移动滑块在支架上下移动。

本发明的一种锂电池入壳装置,该入壳装置采用滑轨式升降装置,能够使电池夹具在支架上上下移动,移动不阻碍,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锂电池入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锂电池入壳装置的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升降装置-1、横杆-2、电池夹具-3、软垫层-4、固定板-5、压力传感器-6、动力机构-7、电机装置-101、上限位块-102、丝杆-103、移动滑块-104、防撞块-105、滑珠-106、滑轨-107、支架-108、下限位块-109、通孔-11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请参阅图1-图2,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电池入壳装置:其结构包括升降装置1、横杆2、电池夹具3、软垫层4、固定板5、压力传感器6、动力机构7,所述固定板5与软垫层4活动连接,所述软垫层4设在固定板5的上面,所述固定板5通过压力传感器6与动力机构7相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6设于固定板5与动力机构7的中间,所述固定板5的顶部与升降装置1固定连接,所述升降装置1与固定板5活动连接,所述升降装置1连接于横杆2,所述横杆2与升降装置1相互垂直,所述横杆2与软垫层4相互平行,所述横杆2上设有电池夹具3,所述电池夹具3设在横杆2的底部,所述升降装置1由电机装置101、上限位块102、丝杆103、移动滑块104、防撞块105、滑珠106、滑轨107、支架108、下限位块109、通孔110组成,所述上限位块102通过支架108与下限位块109相连接,所述支架108设于上限位块102与下限位块109的中间,所述上限位块102与下限位块109相互平行,所述支架108与滑轨107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滑轨107设在支架108的两侧,所述支架108的上方设有丝杆103,所述丝杆103的顶部连接于上限位块102,所述丝杆103的底部连接于下限位块109,所述丝杆103与上限位块102、下限位块109相互垂直,所述丝杆103与移动滑块104相配合,所述移动滑块104与滑珠106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滑块104的两侧与防撞块105连接,所述通孔110设在移动滑块104上,所述滑珠106与滑轨107活动连接,所述上限位块102的顶部与电机装置101相连接,所述电机装置101与移动滑块104通过电连接,所述通孔110与丝杆103间隙配合,所述下限位块109与固定板5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滑块104与横杆2相连接,所述动力机构7为气缸,所述电池夹具3有八个及以上,所述固定板5的形状为长方体,所述固定板5的长度数值大于横杆2的长度数值,所述丝杆103采用304不锈钢材质,具有良好的防生锈耐腐蚀的性能,所述横杆2可在随移动滑块104在支架108上下移动。

本发明所述的压力传感器6是工业实践中最为常用的一种传感器,其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自控环境,涉及水利水电、铁路交通、智能建筑、生产自控、航空航天、军工、石化、油井、电力、船舶、机床、管道等众多行业,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些常用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另有医用压力传感器。彪贺(上海)仪器仪表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压力传感器厂家,公司专业研制和生产传感器、变送器、自动化仪器仪表、工业控制系统,也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专业化的开发和测试解决方案。为确保我们的产品和技术服务的有效性、规范化和流程化,确保最大限度的顾客满意度,我们严格按照iso9000质量保证体系来实现公司内部的严密管理程序和顾客端的灵活优化服务水平。

当使用者想使用本发明的一种锂电池入壳装置的时候就,第一步,在接入电源前,事先检查装置的各个部件的组装是否牢固,检测装置是否能够正常使用;第二步,在装置能够正常使用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器进行移动滑块104的速度设置,使移动滑块104能够带动横杆2、电池夹具3以适合的速度在滑轨107进行上下移动;第三步,通过电池夹具3进行入壳动作。软垫层4具有缓冲的作用,避免锂电池受损。例如:张师傅使用该装置进行锂电池入壳工作。

本发明的升降装置1、横杆2、电池夹具3、软垫层4、固定板5、压力传感器6、动力机构7、电机装置101、上限位块102、丝杆103、移动滑块104、防撞块105、滑珠106、滑轨107、支架108、下限位块109、通孔110,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采用齿轮与齿条相啮合的形式进行上下移动,操作不便,降低工作效率,本发明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能够使电池夹具在支架上上下移动,移动不阻碍,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具体如下所述:

升降装置1由电机装置101、上限位块102、丝杆103、移动滑块104、防撞块105、滑珠106、滑轨107、支架108、下限位块109、通孔110组成,所述上限位块102通过支架108与下限位块109相连接,所述支架108设于上限位块102与下限位块109的中间,所述上限位块102与下限位块109相互平行,所述支架108与滑轨107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滑轨107设在支架108的两侧,所述支架108的上方设有丝杆103,所述丝杆103的顶部连接于上限位块102,所述丝杆103的底部连接于下限位块109,所述丝杆103与上限位块102、下限位块109相互垂直,所述丝杆103与移动滑块104相配合,所述移动滑块104与滑珠106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滑块104的两侧与防撞块105连接,所述通孔110设在移动滑块104上,所述滑珠106与滑轨107活动连接,所述上限位块102的顶部与电机装置101相连接,所述电机装置101与移动滑块104通过电连接,所述通孔110与丝杆103间隙配合,所述下限位块109与固定板5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滑块104与横杆2相连接。

甲公司的丝杆103采用304不锈钢材质,乙公司的丝杆103采用201不锈钢材质。

甲公司采用304不锈钢材质,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且不生锈。

乙公司采用201不锈钢材质,耐腐蚀性不能跟304不锈钢材质的耐腐蚀性相比,且易生锈。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一种锂电池入壳装置的丝杆103采用304不锈钢材质,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且不生锈,更有利于电池夹具的移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