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429003发布日期:2018-12-28 20:00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有关一种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与本发明相关的现有技术可参阅2015年7月11日公告的中国台湾新型专利公告第m505091号,其揭示的插头连接器包括一下端子模块、一上端子模块和一绝缘本体。所述下端子模块包括一下绝缘体、若干下端子和两下加强片。所述上端子模块包括一上绝缘体、若干上端子和两上加强片。各下、上端子均是以拉伸方式成型。所述下端子具有一下固持板,下固持板上向下拉伸出一凸伸于下固持板下表面的下接触部,下固持板的后端缘向后延伸出一下焊接部。所述上端子具有一上固持板,上固持板上向上拉伸出一凸伸于上固持板上表面的上接触部,上固持板的后端缘向后延伸出一上焊接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强度较大的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安装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本体及自所述第一本体向前延伸的第二本体,其中所述第一本体包括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沿垂直于所述前后方向的竖直方向引伸抽拉而形成,所述第二本体包括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二凸出部沿所述竖直方向锻造挤压而形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连接器之制造方法,其包括:

(1)提供端子料带,所述端子料带包括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

(2)所述第一本体以引伸抽拉的方式形成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二本体以锻造挤压的方式形成第二凸出部;

(3)切割所述端子料带形成导电端子;

(4)将所述导电端子一体成型于绝缘本体。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结合锻造挤压及引伸抽拉工艺制作导电端子,使第一凸出部与第二凸出部一体成型于导电端子,这样制作的导电端子的强度较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图4所示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7是图6所示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8是图6所示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9是图6所示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10是图9所示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图1至图5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电连接器100,其包括绝缘本体10及一体成型于所述绝缘本体10内的五根导电端子20。所述绝缘本体10设有与外部电路板配合的第一接触面14及与对接连接器配合的第二接触面11,所述第一接触面14与所述第二接触面11朝向彼此相反的方向。所述绝缘本体10的底部设有收容槽12与通孔13,所述通孔13自所述第一接触面14向上凹陷形成。所述绝缘本体10设有收容孔15,所述收容孔15自所述第二接触面11向下凹陷形成。所述五根导电端子20沿横向呈两排设置,所述五根导电端子20包括位于第一排的两根第一端子201及位于第二排的三根第二端子202。所述导电端子20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本体21及自所述第一本体21向前延伸的第二本体24。所述第一本体21包括一第一凸出部22,所述第一凸出部22沿垂直于所述前后方向的竖直方向引伸抽拉而形成。所述第一本体21在形成第一凸出部22的背面留有第一凹槽23。所述第一凸出部22收容于所述收容槽12并向下延伸超出所述绝缘本体10的第一接触面14。所述第二本体24包括一第二凸出部25,所述第二凸出部25沿所述竖直方向锻造挤压而形成。所述第二凸出部25收容于所述收容孔15,所述第二凸出部25的顶面与所述绝缘本体10的第二接触面11平齐。所述第二端子202的第二凸出部25厚于所述第一端子201的第二凸出部25。

请参阅图6至图10,为符合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种电连接器100’,其包括绝缘本体10’及一体成型于所述绝缘本体10’内的五根导电端子20’。所述绝缘本体10’设有与对接连接器配合的第二接触面11’及与外部电路板配合的第一接触面14’。所述绝缘本体10’的底部设有收容槽12’与通孔13’,所述通孔13’自所述第一接触面14’向上凹陷形成。所述绝缘本体10’的第二接触面11’设有收容孔15’。所述五根导电端子20’沿横向呈一排设置。所述导电端子20’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本体21’及自所述第一本体21’向前延伸的第二本体24’。所述第一本体21’包括一第一凸出部22’,所述第一凸出部22’沿垂直于所述前后方向的竖直方向引伸抽拉而形成。所述第一本体21’在形成第一凸出部22’的背面留有第一凹槽23’。所述第一凸出部22’收容于所述收容槽12’并向下延伸超出所述绝缘本体10’的第一接触面14’。所述第二本体24’包括一第二凸出部25’,所述第二凸出部25’沿所述竖直方向锻造挤压而形成。所述第二凸出部25’收容于所述收容孔15’,所述第二凸出部25’的顶面与所述绝缘本体10’的第二接触面11’平齐。

所述电连接器100,100’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提供端子料带,所述端子料带包括第一本体21,21’与第二本体24,24’;(2)所述第一本体21,21’以引伸抽拉的方式形成第一凸出部22,22’,所述第二本体24,24’以锻造挤压的方式形成第二凸出部25,25’;(3)切割所述端子料带形成导电端子20,20’;(4)将所述导电端子20,20’一体成型于绝缘本体10,10’。本发明结合锻造挤压及引伸抽拉工艺制作导电端子,使所述第一凸出部与所述第二凸出部一体成型于导电端子,这样制作的导电端子的强度较大。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应以此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即凡是依本发明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揭示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安装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第一本体及自所述第一本体延伸的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通过引伸抽拉的方式形成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二本体通过锻造挤压的方式形成第二凸出部。本发明结合锻造挤压及引伸抽拉工艺制作导电端子,使第一凸出部与第二凸出部一体成型于导电端子,这样制作的导电端子的强度较大。

技术研发人员:庄顺荣;洪江南;陈正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6.21
技术公布日:2018.12.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